6月6日是愛眼日。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高發,呈現低齡化、重度化態勢。根據2018年全省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工作數據顯示,廣東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到51.3%。
如何預防近視?
資深眼科專家、主任醫師周鋼建議
家長可關注孩子的「遠視儲備」
儘早發現近視傾向、及早幹預
預防近視,學齡前就要做好
近視是什麼?
近視是怎樣形成的?
周鋼這樣解釋
眼睛猶如一件精密的儀器,光線經過角膜等部位進行彎曲折射,最終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如果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經常處於收縮的狀態。晶狀體如果失去睫狀肌的牽引就會增厚變凸,折光能力太強,成像在視網膜前就是近視。而如果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於視網膜後,就是遠視。
當遠視度數出現下降幅度明顯增加
遠視儲備明顯減少的情況
說明可能存在誘發近視發生的危險因素
周鋼這樣解釋
初生嬰兒的眼軸平均為17.3mm,與成人22 – 24mm相比,嬰幼兒幾乎都是遠視眼,所以兒童的遠視眼是生理性的。5歲兒童平均屈光度數為遠視217度(+2.17D),換句話來說,就是有217度的「遠視儲備」。
隨著身體發育,眼球逐漸正視化,眼的前後軸也在慢慢增長。3~8歲兒童遠視屈光度數逐年降低。正常情況下,平均每年降低約38度(+0.38D),平均每年遞減幅度相近。至7歲前,仍呈輕度遠視狀態。
當一個兒童視力達5.0,散瞳驗光結果是遠視50度甚至100度,那麼這個兒童的視力離近視就還有一段發展空間,也就是說還有遠視儲備。但如果屈光度為0,儘管視力達5.0,但是再往下發展就是近視了,已經沒有遠視的餘量儲備了,「遠視儲備」即為零。
測量「遠視儲備」主要通過散瞳驗光,並非每個孩子都要做。周鋼介紹,「遠視儲備」這個指標的意義,就是指導父母和醫生,在孩子未得近視前,能夠在驗光時就發現「儲備不足」,發現近視傾向後及早幹預,避免近視發生。
如何讓「遠視儲備」存儲得更久一點?
過去認為預防近視主要是在學齡後
現在由於「遠視儲備」的觀點
預防近視要在學齡前就做好
預防近視要做好「一增一減」,即增加陽光下戶外活動,減少近距離用眼。有研究表明,每日每增加1小時的戶外活動,近視發生概率降低2%。學齡前兒童若要使用電子視頻產品,非學習目的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若是學習目的,30—40分鐘後,就要遠眺放鬆10分鐘。
謹慎對待廣告產品
孩子近視了
家長都會非常擔心
但是輕信市面上的某些治癒近視的產品
可能反而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從醫30多年,周鋼見過無數這樣的案例。不少家長不惜重金購買所謂的「近視神藥」,結果卻事與願違。他介紹,真性近視是不可逆的,只能科學矯正。目前尚無任何一種藥物或器械或訓練方法,被證實可完全治癒真性近視。
大眾對於近視另外一種常見的誤區
就是認為
「戴矯正眼鏡會使近視度數加深」
周鋼說,他曾遇到醫學驗光後發現孩子近視的家長,因為擔心戴眼鏡後度數會加深,不同意配鏡。一年後複查,孩子近視度數增加了100多度,家長後悔莫及。這樣的錯誤觀點也給一些不法商家帶來了可乘之機,他們打著防控近視眼的招牌,開展所謂的近視眼康復訓練。家長難辨真偽,很容易上當受騙。
另外在兒童屈光不正的治療中
也要當心過度配鏡現象
周鋼曾經遇到過一名3歲左右的小患者,醫學驗光檢查結果為雙眼位正常,屈光度數均小於200度的輕度遠視,卻被戴上了遠視眼鏡。還有雙眼均小於150度的輕度順規散光(即遠視散光的軸位在垂直方向)的患者,被戴上了遠視散光眼鏡。
對於嬰幼兒無內斜視(俗稱「鬥雞眼」)的
生理性遠視和散光可不予矯正
否則可能會影響其屈光回退
即影響孩子的眼軸回歸正常
鏈 接
兒童青少年如何防治近視?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官網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兒童青少年版—2019)》。
如何防治近視?
一起看看吧!
1
堅持充足的白天戶外活動
堅持充足的白天戶外活動對於預防近視和防止近視加重有重要意義。兒童青少年應聽從家長和老師的安排,保證每天進行2小時以上白天戶外活動。
2
要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不正確的讀寫姿勢會增加發生近視的風險。讀書寫字要使用適合自己坐高的桌椅,應有良好的照明,並保持「三個一」的正確姿勢,即眼睛離書本一尺,胸口離桌沿一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認真做眼保健操。
3
避免不良的讀寫習慣
預防近視要避免不良的讀寫習慣,應做到不在走路時、吃飯時、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寫字、使用電子產品。
4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營養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營養是保證視力健康的基礎。兒童青少年應聽從家長和老師的作息安排,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要達到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平時應做到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少吃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5
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長時間、近距離、持續盯著手機、電腦和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屏幕,會給眼睛帶來傷害。使用電子產品時,應使眼睛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屏幕亮度適中。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6
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或遠處的物體時及時告訴家長
當發現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或遠處的物體時,可能是發生了近視,應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並儘快到醫院進行視力檢測,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矯正,防止近視進一步加重。需注意,即使能看清遠處的物體,也存在發生單眼近視的可能性。平時可交替閉上一隻眼睛進行自測,以便發現單眼近視,及時矯正,避免雙眼視力差對眼睛造成更大傷害。
7
一旦確診為近視,應儘早在醫生指導下配戴眼鏡,並定期複查
一旦被醫生確診為近視,就應該進行矯正,不然視力有可能進一步下降。配戴眼鏡是當前矯正視力的常用方法,但具體採用哪種眼鏡,應聽從醫生的指導。通過配戴眼鏡對視力進行矯正後,應堅持戴鏡,且應繼續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每半年到醫院複查一次。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許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