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閃閃的藍綠螢光,是首個生物發光基因造成的?

2020-10-22 科學大觀園雜誌


海醃菜(也稱作火體蟲)是在水下自由漂浮的群體,由成千上萬單獨個體組成,能夠發出藍綠色螢光。

10月20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生物發光基因,這種基因可能是火體蟲能夠發光的原因。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首個在脊索動物身上發現的生物發光基因。

「數以百計的生物體能夠發光,而且它們發光的原因多種多樣,」合著者Michael Tessler說,他是美國聖弗朗西斯學院的助理教授。「我們的工作表明,至少在部分動物中存在一種共同的基因,這種基因在不同生物體內有微小差異,能使不同生物體發光。它可以幫助解釋最終有多少生物體具有相似的發光能力。」

火體蟲與其他發光生物不同,它們的發光能力可以由光觸發,目前其生物發光性相關事實仍謎團重重。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副研究員David Gruber說:「理解火體蟲生物發光的生化途徑是特別有趣的,因為火體蟲是一種脊索動物,相比於水母或螢火蟲等發光生物,它與脊椎動物以及人類的關係更加密切。」

白光照射下的火體蟲(上圖)在機械刺激後產生生物螢光。

與其他發光生物一樣,火體蟲依靠底物(螢光素)和螢光素酶之間的化學反應發光。研究人員發現,將一種常見的發光腔腸素與火體蟲混合會導致生物發光。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反應的內部機制,他們對採集的火體蟲及標本進行了RNA測序,發現了一種與常見螢光素酶相匹配的基因,並且證實——火體蟲在與腔腸素混合後,確實能通過表達該基因發光。

「參與這項研究感覺就像進入了一部百年懸疑小說,」論文合著者、巴魯克學院助理教授Jean Gaffney評價道。「這種看似陌生的脊索動物居然和我們人類有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報告》

期刊編號:2045-2322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newly-gene-sea-pickle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海洋為何閃閃發光?新發現的基因或成原因
    白光照射下的火體蟲(上圖)在機械刺激後產生生物螢光海醃菜(也稱作火體蟲)是在水下自由漂浮的群體,由成千上萬單獨個體組成,能夠發出藍綠色螢光。10月20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生物發光基因,這種基因可能是火體蟲能夠發光的原因。
  • 大連現螢光海灘奇景 盤點10種會發光的神奇生物
    原標題:大連現螢光海灘奇景 盤點10種會發光的神奇生物    近日,大連大黑石浴場附近出現螢光海灘奇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觀看,專家表示,「螢光海」的成因可能是海水中聚集了發光微生物,持續發光。
  • 海洋的光影魔術師:發光生物讓海洋五彩斑斕(圖)
    湖水閃閃發光,就像燃燒的火焰,船槳激起萬點「火光」,船周圍飛起美麗的「火花」,甚至連躍出水面的魚兒也「火星」四濺。這都不是火,而是湖中大量繁殖的海洋生物甲藻的「表演」。在它們受擾動,如船槳划動、魚兒遊動時,所含的螢光素就會因氧化作用而產生美麗的光。  海洋表層,尤其是溫帶和熱帶的海域,常聚集著單細胞的發光浮遊生物,甲藻類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
  • 技術乾貨 | 螢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對比
    在上一期的專欄裡,我們對比了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的基本原理。那針對自己的課題,生物發光和螢光成像哪個好?什麼情況下選擇生物發光,什麼情況下選擇螢光成像?今天為大家解答關鍵問題: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成像的優缺點是什麼?
  • 螢火蟲為什麼閃閃發光? 螢火蟲發光的小秘密
    螢火蟲為什麼閃閃發光? 螢火蟲發光的小秘密時間:2017-07-27 13:29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螢火蟲為什麼閃閃發光? 螢火蟲發光的小秘密 夏天的黃昏,人們常常可以看到,螢火蟲三三兩兩在樹叢中、小河邊,飛來飛去,時隱時現。
  • 青蛙吞下螢火蟲後胃部閃閃發光
    青蛙吞下螢火蟲後胃部閃閃發光【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5日報導,近日,網上一段視頻顯示,在美國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市,一隻青蛙在吞食了螢火蟲後胃部閃閃發光,令人倍感新奇。視頻中,一隻青蛙趴在白色的牆壁上,身體不時發出暖黃色的光。此前,這隻飢腸轆轆的青蛙吞食了一隻螢火蟲。
  • 青島出現「螢光海」,大海中螢光閃閃美輪美奐,其實不是好現象
    如果沒有燈光,夜晚的海灘會是漆黑一片,但是盛夏季節某些地方的大海卻會螢光一片,海浪中不斷閃爍著藍綠色的光芒,看上去美輪美奐,不是很神奇?其實海水中的螢光來自於生長在海水中的夜光藻,它是夜晚能發出螢光的藻類,多呈圓球形,想來這種藻類應該是很可愛了,然而其實它並不受人待見,因為人們常說的大海中出現的赤潮其實就是它。
  • 發光的海洋
    近日塔斯馬尼亞北部的Preservation Bay水域的生物發光藻類大量繁殖,變身藍色螢光海洋,用手撥動,海水就如藍色星隕一般在指尖流動。很多攝影師和遊客蜂擁而至,觀賞見證這種大自然施展的魔法。這種看起來像神跡一樣的現象,實際是來自生物發光藻類(bioluminescent algae)。
  • 八大神奇海洋螢光動物:吸血鬼烏賊釋放發光粘液
    北京時間1月27消息,我們知道有很多陸生動物會發光,不過自體發光在遼闊的海洋更加常見,這在漆黑一片的水下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不是一個特例。據研究人員估計,80%到90%生活在海洋深處的動物會發光。它們通過把螢光素與螢光素酶(促使螢光素髮光的酶)混合產生光。
  • 太陽系出現首個會自發光的星球,與外星生物有關
    會發光的木衛二(模擬圖)。NASA / JPL-Caltech木星的第二個衛星——木衛二歐羅巴是個大網紅。原因是它的冰殼下有一個巨大的液態水海洋。一些科學家猜測在這個海洋裡可能生活著一些奇異的外星生物。因此木衛二能夠頻繁地上頭條。
  • 10種在黑暗中發光的動物
    有些甲蟲可以連續發光,有些則眨眼,還有一些甲蟲可以根據外界因素調節亮度。2.水母夜色中點綴著成千上萬隻閃閃發光的水母的南海,甚至可以與夏日星空相提並論。水母利用這一特點來滿足我們的審美感官,更重要的是,用來引誘和捕食各種小生物,如原生動物和甲殼類動物。
  • 生物發光成像技術 或改變基因調控研究
    《免疫學趨勢》2020.11幾千年來,生物發光的奇妙過程一直吸引著人類。最近催化螢光素酶的廣泛應用,加上編碼不同螢光素基質的基因和通路的發現,意味著生物發光成像(BLI)將徹底改變生物醫學中基因控制的縱向和動態研究,包括免疫反應的調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安德魯·戴蒙德等研究人員綜述了生物螢光成像方法的最新進展,有望啟發我們對體內基因和免疫系統內表觀遺傳控制的理解。
  • 多種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工具
    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是指以螢光素(luciferin)為底物來檢測螢火蟲螢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活性的一種報告系統。螢光素酶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過程中,會發出生物螢光(bioluminescence)。
  • 吃了螢火蟲的青蛙胃部閃閃發光 青蛙內心OS:我現在慌的一批
    吃了螢火蟲的青蛙胃部閃閃發光 青蛙內心OS:我現在慌的一批時間:2018-08-01 16:44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了螢火蟲的青蛙胃部閃閃發光 青蛙內心OS:我現在慌的一批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5日報導,近日,網上一段視頻顯示,在美國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市,一隻青蛙在吞食了螢火蟲後胃部閃閃發光
  • 螢光素酶plus螢光素助力您的發光研究
    螢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生物體內催化螢光素(luciferin)等物質發光的一類酶的統稱。和螢光素酶一樣,螢光素也是對能產生螢光的一類底物的統稱。不同的發光生物使用不同的螢光素酶催化不同的底物產生不同顏色的螢光。
  • Amplite™海腎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測定相關研究
    螢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催化螢光素產生生物發光的酶的統稱,其中zui有代表性的是來自螢火蟲體內(Firefly)和海腎(Renilla)體內的兩類螢光素酶,分別命名為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同時近年來研究得較多的來源於高斯氏菌的高斯螢光素酶(Gauss luciferase)。
  • 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
    螢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催化螢光素產生生物發光的酶的統稱,其中zui有代表性的是來自螢火蟲體內(Firey)和海腎(Renilla)體內的兩類螢光素酶,分別命名為F-Luciferase和R-Luciferase,同時近年來研究得較多的來源於高斯氏菌的高斯螢光素酶(Gauss luciferase)。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螢光海洋」背後的……
    旅遊最好的地方「馬爾地夫」肯定是其中之一,它的螢光海久負盛名,漫天的星光之下海洋當中,也是星星點點泛著光輝,就好像一條藍色的星河跌落到了人間,令遊人真的是如痴如醉,不少人不遠萬裡來到這片海域,只為了一睹海洋星河的真容,沉迷於這種夢幻的藍色眼淚當中,在李安導演的少年派奇幻漂流當中也有同樣的場景
  • 趣味科學:仍然是個謎!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原標題:趣味科學:仍然是個謎!鴨嘴獸皮毛能發光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美媒稱,可感應電流的喙、有毒的跟骨骨刺以及通過生蛋繁衍後代,鴨嘴獸可謂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之一。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澳大利亞「怪物」還有另外一個出人意料的特徵:其皮毛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