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醃菜(也稱作火體蟲)是在水下自由漂浮的群體,由成千上萬單獨個體組成,能夠發出藍綠色螢光。
10月20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生物發光基因,這種基因可能是火體蟲能夠發光的原因。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首個在脊索動物身上發現的生物發光基因。
「數以百計的生物體能夠發光,而且它們發光的原因多種多樣,」合著者Michael Tessler說,他是美國聖弗朗西斯學院的助理教授。「我們的工作表明,至少在部分動物中存在一種共同的基因,這種基因在不同生物體內有微小差異,能使不同生物體發光。它可以幫助解釋最終有多少生物體具有相似的發光能力。」
火體蟲與其他發光生物不同,它們的發光能力可以由光觸發,目前其生物發光性相關事實仍謎團重重。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副研究員David Gruber說:「理解火體蟲生物發光的生化途徑是特別有趣的,因為火體蟲是一種脊索動物,相比於水母或螢火蟲等發光生物,它與脊椎動物以及人類的關係更加密切。」
白光照射下的火體蟲(上圖)在機械刺激後產生生物螢光。
與其他發光生物一樣,火體蟲依靠底物(螢光素)和螢光素酶之間的化學反應發光。研究人員發現,將一種常見的發光腔腸素與火體蟲混合會導致生物發光。
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反應的內部機制,他們對採集的火體蟲及標本進行了RNA測序,發現了一種與常見螢光素酶相匹配的基因,並且證實——火體蟲在與腔腸素混合後,確實能通過表達該基因發光。
「參與這項研究感覺就像進入了一部百年懸疑小說,」論文合著者、巴魯克學院助理教授Jean Gaffney評價道。「這種看似陌生的脊索動物居然和我們人類有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科學報告》
期刊編號:2045-2322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newly-gene-sea-pickle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