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性與宏觀世界

2021-01-07 陸飯盒

宏觀世界的量子性最先是索羅斯提出的,我們來了解一下,會發現還是有點意思的。

顯然索羅斯的理論是與他的金融實踐有關的,其中一方面是關於宣傳、價格和自指性。當某個價格上漲,同時出現了這個上漲的一個自指性,這個自指性可能是大家對於這個上漲的觀測,也可能是對這個上漲消息的描述宣傳,然後這個自指性就會促進上漲本身進一步上漲,下跌亦然。類似量子論中的測不準原理:觀測本身會影響被觀測的事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指性,或者叫反身性。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因此而命名。

這種量子性不僅反映在價格上,可能整個宏觀社會都有其存在。當然價格是最典型的反應這特性的,並且是一種正反饋。而對於涉及人們的動機—行為的社會理論,可能都存在一種負反饋,可以這麼說:在社會科學問題上,不存在廣為人知的涉及動機-行為的確定的原理。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社會科學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源於人對確定原理的反饋,即反身性。舉個顯然的例子,某個人不可能宣布一種「能百分百賺錢的炒股方法」,因為如果有人宣稱了這,大家都知道了,因為大家不可能都賺錢,那麼這種方法就失效了。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股票是零和市場的關係,但是如果在其他領域仔細尋找,我們好像沒看到過確實能明確地改變人們行為的某種社會理論。當一個看上去「確定」的社會學理論廣為人知的時候,變化就暗暗地發生了。於是就導致了某種確定的制度或者行為準則不會在群體中廣為人知地存在。比如在讀《三體》的時候,當看到「黑暗叢林法則」的時候,有些人可能已經感到這個法則是有問題的,但是卻又不知問題出在哪,我想是這是因為直覺上知道,一個如此確定而又廣為所知的涉及動機-行為的法則,是不會存在的。

同時,這個社會的量子性原理本身是自洽的--當你肯定它時,你既是在否定它又是在肯定它;而當你否定它時,你已經開始實現它。

讓我們繼續看一些反身自指性的例子。前面已經提到,價格是最容易產生自指性效應的。所以中央這幾年關閉了任志強等宣傳房價上漲等人的微博等宣傳渠道,應該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可能其他有關價格上漲的報導,也需要防止這種自指性效應。在反腐上也是一樣,當有輿論宣稱「當官都是腐敗」這種言論時,那麼反身性就產生了--官員就會覺得反正大家都腐敗,我也腐敗沒關係—從而進一步加強了上述的宣稱,即正反饋;所以在輿情上,主要是對這種類型輿論的訴清,如果是真實事件則需要對事件立即處理。切斷這種反身性,是反腐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對於這種輿論宣傳的反身性,美國很多人顯然也一直清楚,以前有一個政談節目,提到認識的一個美國官員說過「你們別總說美國不行了,否則美國就真不行了」。但是大家對於最終問題-什麼樣的宣稱是有效的,可能都沒有答案。即使是索羅斯支持的民主黨,選舉也輸了。什麼樣的宣稱是有效的,什麼樣的宣稱是無效的,更廣一點,量子性在什麼時候產生正反饋,什麼時候產生負反饋,這是個有趣且重要的問題。當然很明顯不涉及現象—行為自指性循環的宣稱(如純不涉及社會人心心態的物理現象)不會有這些效應,比如對一種傳染病的宣稱並不會加強該傳染病的傳播。

對於輿論宣傳,我猜測兩種可能的答案。

一種是所有的負面宣稱都將起作用,而所有正面的宣稱都不會起作用。畢竟人雖然會仰慕榜樣,但一般不會做榜樣的事,而如果覺得環境混亂,就很容易同流合汙。這原理有點像半導體,也可以說是某種量子性吧。有個不著邊際的猜想,這可能也是索羅斯更喜歡做空而不是做多的原因吧。

另一種可能是起作用的宣稱不能太偏離現實實際,即起作用的是那種簡單 「跳一跳」就能夠夠得著的宣稱。這應該有點接近上世紀美國拉扎斯菲爾德的以「事實」為基準的宣傳觀念。所以現實宣傳中胡說是沒用的。宣稱作用區離事實中心越近,胡說越沒用,反之成立。

說完輿論宣傳的自指性,說說自指性的其他表現之一--預言。世界上有很多預言,但是卻有一個共性:那些被驗證了的很準確的預言,都看上去很模糊,既發生前很難參透,發生後恍然大悟。如果某個預言準確地描述了一件即將產生很大影響的事,那麼相關的人一定會對其做出反饋從而改變結果,所以量子性決定了一個準確的預言必須是模糊的,可是一個模糊的預言又有什麼用呢?人不知道預言,就像不能同時知道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同時這種不確定性和反身性又含另一面的意思,即如果涉及動機-行為的預言是確定性的,那所預言的內容必然不能實現。但是這也就是說人可以通過預言未來來改變未來。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中兩個人關於自由意識的討論,一個說人如果能預見未來就好了,另一個說那不就沒自由意識了麼?因為既然未來知道了做什麼也沒用了。以我們剛才的討論看來第二個是錯的,他的錯誤之處就在於認為預見的未來不能改變。事實上未來如果被精確預見它並被宣知便已經改變。越精確,改變的越多。

宏觀社會層面的量子性不止體現在不確定性和反身性上,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如整數性和突變性,就像躍遷—體系狀態發生跳躍式變化。歷史上的物種大滅絕和大爆發總是困擾著科學家們,這種在生物進化上的突變,顯然與量子性的躍遷相似。也許這種突變是微觀上基因突變的宏觀體現。又也許,無論是微觀上的基因突變,還是宏觀上的物種突變,都是量子性在生物進化上的體現。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類的進化或滅亡,也在一霎時。

當然,在宏觀社會的各領域,也許還能發現量子性的很多表現,大家有興趣可以提出探討。總之在宏觀社會具有量子性,不過正負反饋的條件尚不清楚,在什麼情況下是自我加強和實現,什麼時候又是自我不確定性增加,這些都函待人們去發現。

相關焦點

  • 原子尺度下的微觀世界,是否原子核也是存在能級的?
    宏觀與微觀之間有一個尺度,那就是所謂的「介觀」。原子尺度叫做微觀,大概是1納米以下。然後尺度朝上走,到了可見光波長,比如500納米以下,這可以叫做介觀。而比500納米更大的,我們人類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了,這個就可以叫做宏觀。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理解,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才是宇宙的真理,可以說宏觀和微觀之間似乎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界限,導致了兩者遵循不同的規律,那麼宏觀和微觀之間又應該怎麼去區分呢?
  • 為什麼我們的宏觀世界是三維的
    作者| yubr編輯| Trader Joe's經驗表明,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宏觀世界是一維時間+三維空間所組成的四維時空的有機整體,這一點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觀點,也已經被無數的實驗所驗證(例如,LHC上每時每刻都在以無數微觀粒子「屍骨」來向世人宣示著狹義相對論無以倫比的準確性)。
  • 微觀世界的量子態,是宏觀世界變化之源
    量子世界神奇不可思議的各種現象,妙不可言,已被諸多實驗證實,不僅如此,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變化,也能從微觀世界的量子態行為找到生變的根源。從不確定量子態的微觀世界,到整體受規律法則約束的宏觀世界,用機率描述的量子態行為,證明了「色空不二」,如《心經》所說,虛空是「真實不虛」,空性中觀,在微觀的量子行為有諸多可能的路徑,得到生動形象的證實。
  • 宏觀世界內或早已註定,外觀世界又是不確定性,那世界如何定義?
    宏觀世界是各種確定性,微觀世界卻是隨機性,如何定義這一切?正是因為有科學的存在,我們才得知問題背後的答案,在科學界陸陸續續出現許多擁有輝煌成就的偉人,他們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質的飛躍,他們提出一個理論都讓人類對這個世界有重新的了解。
  • 【宏觀】宏觀經濟學的意義
    年薪1500萬的宏觀研究專家任澤平說「宏觀經濟學的存在的意義在於拯救世界」。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上一期我簡單談到了微觀世界的一些特性,其中介紹了微觀粒子具有的一個運動狀態「疊加態」,今天我將進一步講解微觀和宏觀世界到底有啥不同。第一個不同在於:可預測性。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宏觀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準確預測的,比如上一期談到的踢足球問題,當你踢球的一瞬間,所有初始參數就會生成(力、角度、風阻、球的質量等),只需根據這些初始參數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準確預言出將來這個足球的運動軌跡。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次,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也有一個現象超過了光速,那就是「量子糾纏」,在微觀的世界中同樣存在一個讓人感覺困惑的現象,那就是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相互作用的速度也是超過光速,並且可以無視距離的,就像是一種「超遠距離傳送」,當然我們目前只能利用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來進行「量子通信」,可以做到完全保密並且瞬間通訊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哪裡?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
  • 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但是微觀世界的隨機就不一樣了,微觀世界的隨機性不是因為我們掌握的物理規律不夠造成,而是因為微觀粒子具有一個特性所以面對具有疊加態的微觀粒子,我們就很難像宏觀世界這樣去100%精準預測將來微觀粒子一定會如何如何。
  • 高維看世界:第5維度,被遺落的維度!
    對於宏觀物體而言,世界是三維的;而對於微觀量子而言,空間不是三維的,至於有多高,取決於這個量子的維度。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維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說空間不存在,粒子的大小就是維度。超出宏觀的,超出微觀的,人都無法感知,人類的感知是有界限的。越微觀,越唯心。這個世界,終極的能量,是一團糾纏的能量。這種終極的能量糾纏可以用一團亂麻來形容。心如亂麻,人心就是一團亂麻,人性就是一團亂麻。
  • 宏觀世界是各種確定性,微觀世界卻是隨機性,如何定義這一切?
    正是因為有科學的存在,我們才得知問題背後的答案,在科學界陸陸續續出現許多擁有輝煌成就的偉人,他們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質的飛躍,他們提出一個理論都讓人類對這個世界有重新的了解。科學也不是完美的,在科學界還有困擾大家幾百年的難題沒有解開,正因為如此讓人類在探究的過程中更有力量,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能解開這些背後的謎題。
  • 穩定的情緒來自對宏觀世界的透徹看法,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
    《我們都是宇宙的微塵》 | 李銀河 全文約642字,閱讀需要2分鐘 穩定的情緒來自對宏觀世界的透徹看法,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如果人已將生死看透,就沒有了恐懼、驚慌和不安的任何理由,如釜底抽薪。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期 根據物理學目前的理論,退相干過程正是微觀世界向宏觀世界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量子信息向周圍環境的擴散。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量子世界與宏觀世界的表現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大概就在於量子「疊加態」,也就是說,一個微觀粒子可能因為「疊加態」同時存在於幾個位置,而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究竟是什麼使整個宇宙沒有呈現出量子態?可能正是因為無所不在的連續的退相干過程,才使我們的宏觀世界沒有出現量子態,這也正是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如何理解這個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
  •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相信喜歡量子力學的讀者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個名詞:自旋,的確,每一個微觀粒子都存在自旋這種現象,但微觀粒子的自旋行為又與宏觀物體的自旋行為截然不同,在宏觀世界又找不到相同的現象作為參考,所以微觀粒子的自旋是很難理解的
  • 劉曉春:不要怕不要傲,在失序的宏觀世界尋找動態平衡
    從和平角度來看,如何在失序的宏觀世界尋找動態平衡?「一個是技術的進步,一個是新市場的開拓。」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說,它們或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新動能。有別於常規的經濟周期,他用兩個關鍵詞「經濟政治大轉換+強烈的摩擦期」定義當下的世界經濟狀態。通脹OR通縮?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上)
    借著幫小夥伴改簡歷的機會,和大家聊一些產品基礎的思維——產品的宏觀世界。產品的問題,永遠是「想」的問題。什麼是「想」,是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與思考,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過程。西特把這個基礎稱為: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01 社會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詞,「底層邏輯」。所謂底層邏輯,其實就是最根本的因果關係。而在做產品的宏觀思考中,第一個底層邏輯便是關於「社會」層面的思考。我相信,沒有一個產品希望自己的產品是個「快餐」——風口來了,和豬一起上天。風口不見,還沒掉下來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