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世界內或早已註定,外觀世界又是不確定性,那世界如何定義?

2020-12-05 天時說科技

宏觀世界是各種確定性,微觀世界卻是隨機性,如何定義這一切?

正是因為有科學的存在,我們才得知問題背後的答案,在科學界陸陸續續出現許多擁有輝煌成就的偉人,他們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質的飛躍,他們提出一個理論都讓人類對這個世界有重新的了解。科學也不是完美的,在科學界還有困擾大家幾百年的難題沒有解開,正因為如此讓人類在探究的過程中更有力量,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有一天能解開這些背後的謎題。

量子力學的運動軌跡

量子力學的出現讓眾多科學家比較困擾,沒有一個人能用理論能定義量子力學,在量子力學中的,粒子它們的位置是無時無刻在變化的,因為有種種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只能用函數的方式把它記錄在了方程式當中。雖然現在無法定義量子力學,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更好了解到原子,如果沒有發現量子力學,或許人類科技要倒退100年之久。

如果我們用宏觀的世界對它進行解釋,那它們的軌道一定是有規律進行運動,它們所處在空間的位置都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可能用宏觀的世界進行了解,如果我們用微觀世界對它進行解釋,那麼它們一定是沒有規律的在運動。

用宏觀世界看這個世界

愛因斯坦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任何世界都是隨機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的變量,那麼在宏觀世界中,任何事情都是隨機的嗎?對此科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個人走在馬路上被一個突如其來的車撞倒了,有人認為這一切是如此巧合,是意外嗎?其實不然,我們這一生所經歷的所有事情,早在媽媽的肚子裡這一切都已經確定了。

當知道今天出門會遭遇車禍後,那麼一定不會選擇出門,去到這個地方,但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預估這一切即將發生的事情,這被大家稱之為了一個隨機的事情,但它們真的是隨機事件嗎?因為我們不能預測,只能在潛意識當中把它們歸為隨機事件,但其實在宏觀的世界裡根本不存在任何隨機事件,一切都已經註定好。

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的隨機,是因為我們無法估量它們身處在何地,但是有人卻和愛因斯坦的想法不同,他認為在微觀世界當中依然存有各種不確定性,換句話而言,量子力學中的粒子存在每一個地方,當我們深入觀察的時候,它們立刻換了另一種狀態,這也是為何科學家遲遲無法定義量子力學的原因。對此你有何看法呢?可以留言互動一下。

相關焦點

  • 宏觀世界是各種確定性,微觀世界卻是隨機性,如何定義這一切?
    雖然現在無法定義量子力學,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更好了解到原子,如果沒有發現量子力學,或許人類科技要倒退100年之久。 如果我們用宏觀的世界對它進行解釋,那它們的軌道一定是有規律進行運動,它們所處在空間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 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不確定性原理如何推翻拉普拉斯妖
    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早已註定,不確定性原理如何推翻拉普拉斯妖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其實說的就是未來都是註定的,但這句話肯定是不科學的。我們宇宙的未來是否註定,不確定性原理推翻拉普拉斯妖。我們之前講過拉普拉斯妖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假設一個智者能夠掌握整個宇宙中每個粒子的瞬時位置和速度,可以預測未來任何時候的粒子狀態,也可以計算過去任何時候的粒子狀態,也就是一切都是註定的。而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這個理論意味著不能同時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 微觀世界的量子態,是宏觀世界變化之源
    量子世界神奇不可思議的各種現象,妙不可言,已被諸多實驗證實,不僅如此,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變化,也能從微觀世界的量子態行為找到生變的根源。從不確定量子態的微觀世界,到整體受規律法則約束的宏觀世界,用機率描述的量子態行為,證明了「色空不二」,如《心經》所說,虛空是「真實不虛」,空性中觀,在微觀的量子行為有諸多可能的路徑,得到生動形象的證實。
  • 為什麼我們的宏觀世界是三維的
    這裡,我主要想簡單地從經典力學的角度(因為我們現在只討論宏觀問題,用經典力學就夠了)證明一下組成我們宏觀世界的空間維數只能是3,而不能是 4,5,6,… 等更高維度。經典力學的一般性分析我們考慮兩體組成的有心力系統(例如,地球+太陽,或者月球+地球)。我們知道兩體運動可以等效為質心平動和兩體的相對運動,而質心的平動是平凡的,可以不看。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地球,承載著全部人類的生活,以及人類的文明,不論人類文明如何發展,地球永遠都是唯一的母星,雖然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已經可以離開地球在太空中建設太空站,但是大部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所以人類的大部分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地球上的,前往其他的星球或者宇宙中,很可能就會發生一些顛覆我們常識的事情。
  • 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這裡我就要談到一個關鍵,那就是某個事件,如何隨著時間的推演,越來越具有可預測性,那麼這個事件多半都是偽隨機所以面對具有疊加態的微觀粒子,我們就很難像宏觀世界這樣去100%精準預測將來微觀粒子一定會如何如何。
  • 如何成為未來世界儲備貨幣?——新宏觀經濟學出現
    2英國央行行長演講重點而Rogoff教授寫那篇短文,則是因為前英國央行行長2019年8月23號的演講,因此我們需要研究該演講的理論基礎是什麼。那次演講主要討論由於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貨幣政策影響全球。
  •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而在網際網路上關於粒子自旋介紹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都是簡單介紹一下定義與公式,這篇文章以電子自旋為例,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微觀世界中,自旋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上一期我簡單談到了微觀世界的一些特性,其中介紹了微觀粒子具有的一個運動狀態「疊加態」,今天我將進一步講解微觀和宏觀世界到底有啥不同。第一個不同在於:可預測性。其實這個特性和上面一點有很大關聯,因為宏觀世界有很多東西都是確定的,比如小明此時在上海,那麼此時小明就絕對不可能在北京。但是微觀世界的粒子則不同,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怎麼去理解這種疊加態呢?這裡有個誤區大家要注意,說微觀粒子同時處於多個位置並不等於說微觀粒子此時就一定同時處於多個位置,而是說微觀粒子每個位置都會分到一定出現的概率值。
  • 人之命天註定
    決定論的物理學支撐是牛頓的經典力學,但這套理論在微觀世界不適用;量子力學不適用於宏觀世界,但能很好的解釋微觀世界,在大多數人不希望決定論正確的背景下,量子力學這不成熟的理論直接否定了傳統力學的決定論。但測不準原理真的正確嗎?首先,量子力學無法解釋宏觀現象,它與相對論互相矛盾。其次,小澤不等式成立,但小澤不等式與「測不準原理」之間存在矛盾。
  • 量子性與宏觀世界
    宏觀世界的量子性最先是索羅斯提出的,我們來了解一下,會發現還是有點意思的。顯然索羅斯的理論是與他的金融實踐有關的,其中一方面是關於宣傳、價格和自指性。世界上有很多預言,但是卻有一個共性:那些被驗證了的很準確的預言,都看上去很模糊,既發生前很難參透,發生後恍然大悟。如果某個預言準確地描述了一件即將產生很大影響的事,那麼相關的人一定會對其做出反饋從而改變結果,所以量子性決定了一個準確的預言必須是模糊的,可是一個模糊的預言又有什麼用呢?人不知道預言,就像不能同時知道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 宇宙已註定,人類是程序嗎?測不準原理是如何幹掉拉普拉斯妖的?
    假如拉普拉斯妖真的存在,那就意味著宇宙的整個演化史,就是一部早已安排好劇情的電影,宇宙的未來和過去就是固定的,未來和過去都是沒有意義的。拉普拉斯妖是由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於1814年提出的一種科學假設,是基於牛頓經典力學的可逆過程而提出的。在經典力學裡,只要我們能夠改變時間參數,就能夠讓一切都倒轉。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次,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也有一個現象超過了光速,那就是「量子糾纏」,在微觀的世界中同樣存在一個讓人感覺困惑的現象,那就是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相互作用的速度也是超過光速,並且可以無視距離的,就像是一種「超遠距離傳送」,當然我們目前只能利用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來進行「量子通信」,可以做到完全保密並且瞬間通訊
  • 我們到底生活在量子世界還是宏觀世界?你知道答案嗎?
    長期以來,科學家對量子和宏觀世界持以不同的態度,但是還有科學家試圖將它們銜接在一起,但是這相當困難!實際上量子力學真的很讓人困惑,我們所熟知的所有物理定律都在量子領域中被打破了。比如說,把一個粒子放在盒子裡。根據經典物理學,那個粒子應該永遠呆在那個盒子裡。
  • 劉曉春:不要怕不要傲,在失序的宏觀世界尋找動態平衡
    從和平角度來看,如何在失序的宏觀世界尋找動態平衡?「一個是技術的進步,一個是新市場的開拓。」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原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說,它們或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新動能。有別於常規的經濟周期,他用兩個關鍵詞「經濟政治大轉換+強烈的摩擦期」定義當下的世界經濟狀態。通脹OR通縮?
  • 2017宏觀經濟學考研經典案例:世界經濟增長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考研會涉及到的一部分,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在此整理了宏觀經濟學的一些經典案例,希望對2017年經濟學考研的同學有所幫助。   世界經濟增長   2001年7月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的西方七國財政部長會議對未來世界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上)
    借著幫小夥伴改簡歷的機會,和大家聊一些產品基礎的思維——產品的宏觀世界。產品的問題,永遠是「想」的問題。什麼是「想」,是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與思考,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過程。可正如二八原則,往往最重要的是另外的百分之二十,而那百分之二十便是獨立的思考。而思考實際上是有層次的,所有的思考,是要建立在一些基礎之上。西特把這個基礎稱為: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01 社會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詞,「底層邏輯」。所謂底層邏輯,其實就是最根本的因果關係。
  • 悄悄變化的世界格局與宏觀周期
    來源:格上理財導讀:橋水基金的創始人和首席投資官Ray Dalio憑藉橋水基金的優異業績、浸淫全球宏觀市場數十年的深刻洞見,以及《原則》和《債務危機》兩本書,一本解釋個人生活工作原則,一本則從宏觀角度解釋一個經濟體的運行規律,贏得了市場的追捧和讀者的喜愛。
  • 愛因斯坦的微型世界:量子的一切可能性是否符合當下科技水平?
    雖然現在無法定義量子力學,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更好了解到原子,如果沒有發現量子力學,或許人類科技要倒退100年之久。,那它們的軌道一定是有規律進行運動,它們所處在空間的位置都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可能用宏觀的世界進行了解,如果我們用微觀世界對它進行解釋,那麼它們一定是沒有規律的在運動。
  • 宏觀宇宙源於微觀世界?科學家:把原子放大十億倍將呈現宇宙框架
    大部分科學家喜歡在茫茫太空中探索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盼望著有朝一日人類能夠殖民這些星球,但是這樣艱巨的任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就算我們發現了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講,我們也到不了那裡。因為宇宙太大了,科學家發現的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都有將近五光年的距離。於是,科學家們不得不打算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這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