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多模態數據,愛數將如何激活億萬數據價值?

2021-01-08 愛數AISHU

當聞到花朵的香氣,看到樹木的新芽,聽到驚蟄的雷鳴,感受到回暖的溫度……於是我們知道,春天來了。模態是指某種事物發生或經歷的方式,我們感受到的每一種信息都被稱為一種模態。將真實世界的感知信息映射到計算機領域,便有了多模態數據。

多模態的數據是人類智能的基礎,人類通過多模態數據來學習知識,支持決策和判斷,對於機器智能來說也是如此。在計算機世界,不論是結構化數據、文本、圖片,還是視頻、語音、日誌數據,都可以稱之為一個模態。如果我們能夠像人類利用多模態數據學習知識一樣,讓機器也擁有多模態數據的學習能力,將大大提升機器的智能程度。

企業為什麼需要多模態數據機器智能?

當行業數位化轉型不斷深入,雲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技術不斷增長,支撐起了以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生態系統。源自於各個系統的多模態數據,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很難全部有效分析。巨量化的數據的治理難度也大幅提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採用一種全新的數據分析和處理手段。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處理多模態數據,同時提供更加靈活的數據服務,提供數據分析洞察,最大程度發揮數據價值,多模態數據的潛在價值將被真正激活。

多模態數據機器智能的技術難度如何?

我們所處的大數據時代,數據呈現巨量化、多樣化的特點,如何有效存儲和處理這些數據,使數據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又滿足合規性的要求,是構建多模態機器智能的核心訴求。然而,還有眾多的技術挑戰擺在我們面前。傳統的人工智慧應用,大多基於單一模態數據開發。這些應用都只能在各自模態數據的基礎上對世界產生一定的「感知」,有其明顯的局限性。如果我們的人工智慧能夠像人類那樣,把對世界多個模態的「感知」進行了同步與聚合,產生知識並儲存下來——也就是產生對事物的「認知」,那麼機器也就會更加智能。所以,要實現多模態數據機器智能,除了應對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和做好每個模態的感知之外,更要做好數據在模態間的轉化、多模態數據條件下的數據同步和知識的融合。

愛數將如何解決數據難題?

愛數將推出以四大架構為基礎進行構建的多模態數據智能架構,激發多模態數據的潛在價值:數據湖架構、數據總線架構、多模態數據知識圖譜架構。

愛數將怎樣具體實踐多模態數據智能架構?

多模態數據智能技術如何應用於企業組織的工作場景?

億萬數據價值是怎麼被激活的?

更多答案,現場為你揭曉

12月5日,北京

多模態數據智能峰會

請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多模態數據融合:方法、挑戰和展望
    因此,如何融合每一模態的信息,就成為了多個領域所廣泛存在的一個新的挑戰。本文討論了兩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數據融合」和「我們如何實現它」。第一個問題由科學技術中的實際例子引發,並進一步展示了其對應的一個數學框架。
  • 遙感中多模態和數據融合的挑戰和機遇
    在本文中,我們概述了當前利用多模式數據進行地面觀測有關的機遇和挑戰。這是通過利用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地球科學和遙感學會自 2006 年以來組織的數據融合競賽的成果來完成的。我們將報告這些競賽的成果,介紹每年向社會提供的多模態數據集、有針對性的應用以及對提交的方法和結果的分析。如何考慮多式聯運並將其納入處理鏈?融合提供了哪些改進/新的機會?需要解決的目標和報告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 愛奇藝攜手ACM MM舉辦2019"多模態人物識別競賽"
    3月8日,愛奇藝與全球多媒體領域頂尖會議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以下簡稱ACM MM)聯合舉辦多模態人物識別競賽官網正式上線。
  • 愛奇藝攜手ACM MM舉辦2019「多模態人物識別競賽」
    作為全球多媒體領域頂級競賽的一部分,此次愛奇藝將於3月18日向全球參賽者開放最接近實際媒體應用場景的視頻人物數據集(iQIYI-VID-2019),更具挑戰性。愛奇藝攜手全球頂尖研究團隊探索視頻應用場景的多模態人物識別技術進一步突破。
  • 數據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CIO如何最大化數據分析的價值?
    近年來,國內產業數位化升級進程不斷加快,以物聯網建設、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基建全面發力,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動能,這其中數據作為核心元素的價值也越來越凸顯。
  • NeuroRA:一個用於多模態神經數據表徵分析的Python工具包
    表徵相似性分析(representational similarity analysis, RSA)作為MVPA方法的一種,通過計算不同條件下大腦中不同表徵之間的相似度,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用於解碼神經數據的方法。此外,RSA適用於研究人員比較來自不同模態、甚至不同物種之間的數據。然而,傳統用於計算RSA的工具包都存在各種局限性,且易用性不足。
  • 數據的驗證價值:如何利用數據驗證你的想法及假設?
    第三方數據分析工具獲取的都是前臺的行為數據,也就是第三方(比如友盟)代替了原本的「日誌伺服器」的角色。我們在設計數據產品時,應該了解數據來源,並且將不同的數據來源進行對接。因此,與頁面相關的指標不在APP的常用指標中,比如PV(頁面瀏覽量),訪問深度(瀏覽的頁面數),跳出與退出(進入頁與退出頁的指標)等。移動端最有價值的數據集中在對行為事件的統計上。UV用戶數:與網站相似,APP中定義為啟動應用的人數。
  • OpenTutorials | fMRIprep(多模態磁共振數據預處理工具)詳解
    基於多模態磁共振數據的神經科學研究者常常面臨一個困境,自己的研究工作本來只是想藉助神經影像數據回答具體的科學問題,但卻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折騰數據,
  • 王海峰出席CCHI2018 深度解析「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
    百度大腦的演進,從基礎技術積累,到建立完整的技術體系,再到核心技術進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同時伴隨著百度多年的業務實踐和AI能力的全面開放。王海峰指出,AI技術與產業的結合愈發多元化,單一技術已無法滿足應用需求,具備「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的百度大腦通過多技術融合,能讓機器對客觀世界有更深層認知,從而更好的支撐應用。
  • 數據時代,洞見數據世界!海大教授直播解讀新增專業:數據科學與大...
    數據時代,洞見數據世界!海大教授直播解讀新增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上海海洋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袁紅春教授將為大家帶來2020高校招生季主題直播:數據時代,洞見數據世界,走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在精彩的直播開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主講老師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吧!
  • 第13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
    第13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2021.02.02-2021.02.07(周二~周日)主辦單位:杭州腦海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單位:杭州師範大學心理科學研究院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腦科學引起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興趣。目前磁共振已逐漸被廣泛應用於神經、精神、消化、認知等醫學和心理學領域,用於探索大腦發育、老化、情緒加工、運動障礙及記憶鞏固等機制。掌握磁共振數據處理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於零基礎的學員,本課程幾乎涵蓋了所有適合基礎學員掌握的技術,課程內容覆蓋多模態技術,包括:任務態、靜息態、結構像(形態學分析及DTI)。
  • 快手磁力引擎2周年:公私域全面融合,激活"品銷合一"新通路
    與此同時,磁力引擎銷售副總裁毛海峰等多位業務負責人,也在現場多角度詮釋了在短視頻和直播新營銷場景下,品牌如何通過快手的RISE營銷解決方案、磁力模型以及磁力引擎品牌營銷產品體系,"打造新品牌,布局新營銷,創造新價值"。
  • 百度王海峰出席中國認知計算和混合智能學術大會 深度解析「多模態...
    百度大腦的演進,從基礎技術積累,到建立完整的技術體系,再到核心技術進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同時伴隨著百度多年的業務實踐和AI能力的全面開放。王海峰指出,AI技術與產業的結合愈發多元化,單一技術已無法滿足應用需求,具備「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的百度大腦通過多技術融合,能讓機器對客觀世界有更深層認知,從而更好的支撐應用。
  • 四大價值主張驅動行業價值 紫光威騰電子打造「智能數據中心」
    【TechWeb】5月24日消息, 「智新·致變·至未來」數據中國·南京峰會暨2019紫光威騰電子高峰論壇於5月23日在南京隆重召開。會上,紫光威騰電子發布新一代智能數據中心戰略,就未來數據科技創新趨勢,共同探討企業如何真正探索並挖掘數據價值,實現業務創新發展。
  • 第10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
    第10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2020.12.15-2020.12.20(周二~周日)主辦單位:杭州腦海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腦科學引起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興趣。目前磁共振已逐漸被廣泛應用於神經、精神、消化、認知等醫學和心理學領域,用於探索大腦發育、老化、情緒加工、運動障礙及記憶鞏固等機制。掌握磁共振數據處理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於零基礎的學員,本課程幾乎涵蓋了所有適合基礎學員掌握的技術,課程內容覆蓋多模態技術,包括:任務態、靜息態、結構像(形態學分析及DTI)。
  • 雲計算和大數據重點專項項目成果「多模態自然人機互動神經系統...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雲計算和大數據」重點專項項目「雲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設備和工具」的支持下,將自然人機互動技術與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診斷方法結合,研製了
  • 以數據激活工業企業 實現發展新動能
    企業數位化轉型之痛  我國工業企業在長期發展中沉澱了大量的工業數據,對於數位化轉型來說極為有利,但也因為應用系統多、人為操作多、標準不統一、數據質量差、數據確權不明晰、數據質量工具少以及應用場景少等原因,導致工業數據難以被有效利用。總的來說,主要存在以下三類問題:  一是企業無法有效評估數據要素的重要性。
  • 華為全面啟動數據基礎設施戰略,開源數據虛擬化引擎HetuEngine
    這是繼今年9月基於「鯤鵬+昇騰」雙引擎全面啟航計算戰略後,華為從數據角度對計算戰略的再度闡述。華為數據基礎設施戰略圍繞數據「採-存-算-管-用」的全生命周期,詮釋了華為通過提供融合、智能、開放的數據基礎設施,使能各行各業客戶釋放數據價值,讓智能無所不及。
  • 大數據讓經濟運行更有「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西省稅務部門充分利用長期積累的稅收數據優勢,進一步盤活數據資源、挖掘數據價值、拓展數據應用,全力幫助企業快速掌握市場信息,疏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為全省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提供「稅收智慧」支持。精準對接為供需匹配「搭橋梁」「稅收大數據太給力了!
  • CVPR 2017精彩論文解讀:綜合使用多形態核磁共振數據的3D生物醫學...
    所以我們繼續邀請了宜遠智能的劉凱博士對生物醫學圖像方面的多篇論文進行解讀,延續之前最佳論文直播講解活動,此次是第2篇。劉凱博士是宜遠智能的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有著香港浸會大學的博士學位,曾任聯想(香港)主管研究員、騰訊高級工程師。半個月前宜遠智能的團隊剛剛在阿里舉辦的天池 AI 醫療大賽上從全球2887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