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經管鍾寧樺教授合作論文在《管理世界》正式發表

2020-11-23 MBA中國網

同濟大學應用經濟學科論文發表

近日,我院經濟與金融系鍾寧樺教授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姚洋教授及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申廣軍副教授合作的論文民營企業融資難與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在《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正式發表。

1

本文研究背景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力市場經歷了巨大的市場化轉型,勞動力流動性越來越強,企業也可以根據市場狀況自主地做出與僱傭和工資有關的決定。然而,近期一些研究指出我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行業間、地區錯配問題等。

本文關注「中小企業招工難」與「大學生就業難」的兩難並存這一結構性問題。「中小企業招工難」現象發端於2004年前後的沿海地區,珠三角地區當時缺工尤為嚴重。其後,中西部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也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類似問題。該現象最初只是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以招到技術工人,但是很快蔓延到普通工人。幾乎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日漸突出。比如,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的調查顯示,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僅為82.4%,超過100萬大學生在畢業半年後仍然沒有工作。「大學生就業難」不僅表現為總量問題,事實上還有多種其他表現形式,包括專業匹配度低、就業質量下降和工資增長乏力等。

人力資本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大學生就業難」說明存在人力資本的浪費,而「中小企業招工難」卻表明經濟總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因此兩個現象都有損於經濟增長和生產率的提高。對於這一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大多數研究從勞動供給的角度出發,以勞動市場分割理論為基礎,將就業難與招工難作為兩個孤立的現象進行分析。比如,從低技能工人(主要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的人口學特徵來解釋「中小企業招工難」;從高等教育擴張引發的高技能工人供給增加來解釋「大學生就業難」。但是,市場均衡是供給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兩難的並存反映了低技能勞動的供不應求和高技能勞動的供大於求,因此僅從不同勞動群體的供給差異來解釋上述現象並不充分,還需要從需求方說明社會為何需要更多的低技能勞動和更少的高技能勞動。本文認為,金融市場摩擦導致企業對不同技能的勞動需求同時出現扭曲,這與勞動供給因素共同作用,引發勞動力市場的技能錯配問題。

2

主要內容

本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分析金融市場摩擦如何導致勞動力市場上的結構性問題。本文中的金融市場摩擦是指國企與民企在金融市場上面臨不同的融資成本。大型國企能以較低利率從銀行借款,而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卻很難從正規金融系統中獲得足夠的貸款,只能轉向更加昂貴的融資方式。這種金融市場上的摩擦鼓勵國企選擇比民營企業更加資本密集的生產方式。

本文分析依賴一個核心假設——「資本技能互補」,即資本與高技能勞動的替代彈性低於資本與低技能勞動的替代彈性,由Griliches最早提出。生產要素間的替代彈性是生產函數的核心特徵。本文先使用工業企業資料庫初步驗證了這一假說在中國工業部門的適用性。

生產函數的這一特徵將金融市場摩擦與勞動力市場相聯繫。具體而言,企業對不同技能勞動力的需求無法根據供給結構迅速調整,從而產生結構性問題。本文在理論上比較了金融市場存在摩擦和不存在摩擦兩種情況下企業最優的勞動需求。由於資本技能互補,融資成本較低的國企因資本密集度較高而需求更多的高技能勞動和更少的低技能勞動,而民企恰恰相反。另一方面,由於民企在勞動力市場上所佔比重更大,導致金融市場摩擦對勞動力市場的總體影響取決於民企。因此,整個勞動力市場壓低了對高技能勞動的需求,而擴大了對低技能勞動的需求。結合這一時期的我國勞動供給特徵,催生出「中小企業招工難」與「大學生就業難」並存的現象。本文藉助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與其他數據,對上述理論分析進行實證檢驗:首先,我們分析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是否影響其從業人員的技能結構。其次,我們考察如果民企能夠享受到與國企同樣的融資成本,勞動力市場對不同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會怎樣變化。

3

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實證結果顯示,融資成本與企業高技能工人比重顯著負相關,不同的穩健性檢驗都給出了一致的結論。機制分析顯示,融資約束主要通過企業投資來影響高技能工人比重。融資約束對民企的投資造成了阻礙,較少的投資與較低的高技能工人比重顯著正相關;而國企的高技能工人比重不受融資約束的影響,說明其投資對融資成本不敏感。反事實分析的結果顯示,如果民企的融資成本可以降低到國企的水平,大專及以上工人就業將增加1%~5%,而低學歷工人的需求將有所減少。因此,消除金融市場摩擦,可以從根源上緩解「中小企業招工難」和「大學生就業難」,減輕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底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本文說明,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不僅降低了經濟的整體運行效率,更是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結構性問題的重要原因。要確保乃至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在增加就業方面的貢獻,緩解其融資約束是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進一步指出,只有「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民營經濟才能繼續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結論為這一判斷提供了理論支撐:要解決勞動力市場上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消除金融市場摩擦,使企業能根據它們的生產運營效率而非身份特徵獲取融資支持。

4

邊際貢獻與未來拓展

本文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有所創新和貢獻。理論上,本文以「資本技能互補」為傳導機制將金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相聯繫,為理解企業的僱傭行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指出金融市場摩擦不僅影響生產效率,更影響就業等民生問題。同時,本文所指出的不同要素市場之間相互聯繫的渠道,有助於我們以一般均衡而非局部均衡的方法來思考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結構性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實踐上,本文為理解「中小企業招工難」與「大學生就業難」的兩難並存現象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現有文獻多是從勞動供給角度孤立地解釋這一現象,本文則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通過挖掘招工難和就業難之間的本質聯繫,從金融市場摩擦來解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尤其是,在理論分析中,我們沒有考慮勞動供給的動態變化。在長期中,勞動供給的技能結構會根據技能溢價進行調整,從而逐步消除本文所考察的結構性問題。相關問題可以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原文刊發:

申廣軍、姚洋、鍾寧樺:《民營企業融資難與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第41~58頁。

教授簡介

鍾 寧 樺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經濟與金融系主任、應用經濟一級學科負責人、博士後流動站副站長

曾經兼任世界銀行短期顧問、現兼任上海市經濟學會副秘書長

2015年(32歲)獲得中國經濟學領域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還曾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又稱「杜潤生」獎)、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一、二等獎、上海市社聯2015-2016年度十大推介論文、「青木昌彥經濟學論文獎」提名獎等重要獎項。

2019年獲得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2018年獲得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其中經濟類全國共5人),並獲得同濟大學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入選由中組部實施和選拔的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其中應用經濟類全國共4人)。2016年當選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曙光人才和上海市年度「社科新人」。2014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

研究方向以我國經濟改革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為出發點,重點是通過考察微觀企業、銀行與家庭的經濟決策,來理解我國各類宏觀經濟結構失衡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喜訊| 清華經管學院4位教授入選愛思唯爾2019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原創 品牌與傳播辦公室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0年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清華經管學院共有4位教授入選此次榜單。
  • 國科大經濟與管理學院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署合作協議
    2020年12月3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汪壽陽教授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分別代表兩個學院正式籤署了金融科技實驗室項目合作備忘錄。兩院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必將有利地促進京港澳高校的合作。汪壽陽院長與蔡洪濱院長線上致辭
  • 清華經管學院李宏彬等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
    清華經管學院李宏彬等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闡釋空氣汙染對預期壽命的影響  清華新聞網7月9日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C.V.Starr講席教授李宏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支持下,與三位中外學者——北京大學的陳玉宇、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Ebenstein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Greenstone合作,對空氣汙染對於人類健康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同濟大學閆佳祺:志存高遠,感恩同行
    自入學以來一直致力於「紮根中國管理實踐,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南開管理評論》、《科學學研究》、《管理評論》、《管理學報》、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和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等國內外高水平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擔任Human Relations
  • 李宏彬受聘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
    李宏彬受聘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  【新聞中心訊】李宏彬, 1972年5月生,1993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獲金融學學士學位,1995年赴美留學,2001年獲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2006年獲終身教職,2007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7年調入清華,任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8-20  瀏覽:
  • 呂本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網絡經濟專家。200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2006至2012年任國科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學術和社會兼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 呂本富也是國內電視節目的財經評論嘉賓,參與央視《對話》和《財經評論》近100期的節目策劃和評論。主要研究領域:網絡經濟和網絡空間戰略、創新創業管理、管理智慧與謀略。
  • 遇見同濟 見證中國 ——經濟與金融系助理教授Jaesun Lee | 師·道
    Jaesun Lee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助理教授Jaesun Lee,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助理教授關於在同濟經管的工作與生活,小編和Jaesun老師有了如下的快問快答:Q.1、您為什麼選擇在中國、在同濟經管工作?您眼中的同濟大學的是什麼樣的學校?Jaesun Lee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迄今為止,中國一直在開拓自己的經濟之路。因此,我想身處這個龐大經濟之中,成為它成長的見證者。
  • 多家醫院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
    該研究成果是瑞金醫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論文,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馬碩博士和張陳誠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孫伯民主任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袁逖飛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廣慈引智教授劍橋大學精神科Valerie Voon和英國鄧迪大學Douglas Steele為共同參與作者。
  • 中國高校發力:浙大、西工大、南開、同濟在CNS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突破性進展。《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最近兩天,國內高校三大頂尖期刊論文繼續發表多篇。
  •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電池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路線
  • 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舉辦
    【MBA中國網訊】導讀2019年4月6日-7日,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辦,會議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營銷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ofMarketing(以下簡稱JM)聯合主辦,《營銷科學學報》、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清華管理評論》共同承辦
  • 清華經管學院與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展開合作
    近日,清華經管學院與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技術院經營學院聯合開設的「技術經營CEO課程」在清華經管學院開課。參加此次中國課程模塊學習的韓方人士有: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副校長兼技術經營學院院長金英俊、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技術經營學院運營委員金景雄教授、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技術經營學院事務局長金善由。清華經管學院高級管理培訓中心主任薛鐳教授出席了開學儀式並致辭。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化學期刊發表論文,手性分子檢測方面
    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車順愛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新型手性純無機材料的研究,利用無機材料的各種手性響應性實現手性分子的識別和檢測。日前,課題組研究人員利用手性納米結構金膜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手性各向異性實現手性分子的檢測的成果以「Enantiomeric Discrimination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Chiral Anisotropy of Chiral Nanostructured Gold Films」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 清華經管學院正式宣布行政換屆:白重恩任院長,接棒錢穎一
    清華經管學院正式宣布行政換屆:白重恩任院長,接棒錢穎一 微信公眾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18-08-24 07:52
  • 【同濟•新聞】紀念寶隆創辦同濟醫院120周年暨第四屆同濟醫院...
    長徵醫院作為同濟醫院最初的發祥地,與同濟一直有著不解之緣,同濟這個醫學品牌為祖國醫療事業貢獻了一批批醫學大家,作為同濟品牌傳承的一份子,今天一起慶祝同濟醫院品牌創建120周年具有特殊意義,未來將加強醫院間合作交流,共同為祖國的衛生事業與人民的生命健康貢獻力量。
  • 北大光華周黎安教授最新論文被頂級期刊AER正式接受
    近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周黎安與合作者所著論文Arrival of Young Talent: The Send-Down Movement and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被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國經濟評論》)正式接受。
  • 《自然》發表同濟大學結核菌感染致病重要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戈寶學教授研究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團隊發現,結核菌中有一種分泌出的蛋白非常「聰明」,它能利用人體的蛋白分子攻擊其自身的免疫功能,從而產生毒力,導致結核病的發生。  該成果將為新型抗結核藥物的開發提供更精準的靶點。北京時間1月16日凌晨2時,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重要醫學研究成果。
  • 同濟趙國華教授團隊成果被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選為封面論文...
    同濟趙國華教授團隊成果被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選為封面論文發表 為同步綜合治理水汙染和溫室氣體CO2提供了新策略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