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經管學院李宏彬等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

2021-01-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經管學院李宏彬等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

闡釋空氣汙染對預期壽命的影響

  清華新聞網7月9日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C.V. Starr講席教授李宏彬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支持下,與三位中外學者——北京大學的陳玉宇、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Ebenstein和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Greenstone合作,對空氣汙染對於人類健康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李宏彬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直接投稿的論文,7月8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題目是《空氣汙染對預期壽命的長期影響:基於中國淮河取暖分界線的證據》(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這份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汙染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平均預期壽命將縮短3年。按照北方地區總懸浮顆粒物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北方5億居民因嚴重的空氣汙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壽命,汙染的代價巨大。

 

圖為淮河以北TSP上升247.5微克/立方米。

 

圖為淮河以北預期壽命下降5年。

  這項研究有著重要的政策含義,證明了嚴重的空氣汙染帶來了巨大的健康成本。根據這項研究,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經濟增長很快,但是中國的預期壽命提升緩慢,嚴重的空氣汙染是重要原因。因此,制定和實施力度更大的空氣汙染治理政策是必要的,在經濟的成本收益方面也是值得的。

  科學地評估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非常困難。一方面,汙染程度不同的地區間人群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初始健康水平等都不同,而這些因素的幹擾使科學家很難分離出汙染對健康的危害程度。另一方面,如果人群可以自由遷徙,那麼有可能那些更在乎健康的人會搬離汙染較嚴重的城市,這種自我選擇的遷徙行為,也會困擾研究者,使一般計量模型估計的結果發生偏差。因為研究對象是人類健康,基本不存在做幹預實驗的可能性,所以對這一命題的研究很長時間沒有進展。

  李宏彬的這項研究巧妙地利用中國獨特的淮河取暖分界線,解決了準確估計因果關係的難題。中國的空氣汙染有一個有趣的模式,由南到北,汙染水平平滑地變化,但是由於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在淮河附近有一個巨大的跳躍。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比相鄰的南岸跳躍性地高出200微克/立方米,同時期人均預期壽命也在淮河南北兩岸表現出突變,北方比南方少5年之多。這一突然的跳躍為研究空氣汙染與健康的關係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自然實驗,幾位經濟學家運用間斷點回歸方法估計汙染對健康的因果影響。同時,由於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城市居民很難跨城市遷徙,這使研究樣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的選擇性遷徙帶來的偏差。

  此類研究的另一大難題就是獲得高質量的汙染和健康數據,4位學者在收集數據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們收集了淮河南北90座城市從1981年到2000年間每日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數據,並通過中國疾病監控系統(DSP)數據計算了1991年到2000年城市級別的各年齡死亡率、預期壽命和死於心肺疾病的狀況,此外研究者的數據集還包含了相應城市的緯度位置、氣溫、城市設施、居民收入、教育水平等變量。

  這一研究基於目前最為完整的發展中國家環境和健康數據,藉助自然實驗的統計計量方法,可靠地估計了空氣品質和健康的因果關係,讓大眾對高水平、長時期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一個簡單的示意性計算表明,每年整個社會願意至少支付GDP的兩個百分點的支出,使得空氣顆粒懸浮物的濃度降低100微克/立方米。

  研究發現嚴重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長期生活環境中的TSP濃度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預期壽命減少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幾乎都是通過增加心肺疾病導致的。該論文的審稿人認為這篇論文是該領域近年來最富創新、最值得探索的研究。

  附 李宏彬簡介

  李宏彬,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C.V. Starr經濟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常務副主任。2001年獲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李宏彬的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論文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201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2年獲麥肯錫中國經濟學家獎。他是IZA的Research Fellow,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和China Economic Review的編委,《中國社會科學》首席研究員,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供稿:經管學院 編輯:襄樺

 

相關焦點

  • 李宏彬受聘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
    李宏彬受聘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  【新聞中心訊】李宏彬, 1972年5月生,1993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獲金融學學士學位,1995年赴美留學,2001年獲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2006年獲終身教職,2007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7年調入清華,任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
  • 科學網—李宏彬:因為喜歡,所以堅持
    Starr)經濟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宏彬,是在他為清華經管學院大三學生開設的「優秀學術人才培養計劃」課上。 照課程安排,首先由一位學生講解對指定經典論文的理解,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行評論。一直到李宏彬最後進行畫龍點睛的點評,記者才從同樣年輕的師生群中確認他的身份。 「很不幸,我總是被稱作『最年輕』的一個。」
  • 李海濤研究組近期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和《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
    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的題為《應用蛋白微陣列技術研發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劑》(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論文,通過構建組蛋白閱讀器結構域蛋白晶片,並結合基於結構的構效關係演化
  • 清華經管學院與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展開合作
    近日,清華經管學院與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技術院經營學院聯合開設的「技術經營CEO課程」在清華經管學院開課。參加此次中國課程模塊學習的韓方人士有: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副校長兼技術經營學院院長金英俊、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技術經營學院運營委員金景雄教授、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技術經營學院事務局長金善由。清華經管學院高級管理培訓中心主任薛鐳教授出席了開學儀式並致辭。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人源蛋白酶體...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定量生物學中心「青年千人」研究員毛有東課題組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了近原子解析度蛋白酶體三維結構,闡釋了其在降解多肽過程中的動力學調控的結構機理。蛋白質的降解調控是極其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先天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基因表達調控以及蛋白毒性響應等重要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
  • 環境學院童銀棟等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成果闡述人為活動...
    本站訊(環境學院供稿)2020年5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線發表了關於湖泊中氮磷元素計量平衡與人為活動幹擾影響的研究論文「Improvement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lters lake nitrogen
  • 喜訊| 清華經管學院4位教授入選愛思唯爾2019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清華經管學院弗裡曼講席教授、經濟系教授、院長白重恩和清華經管學院經濟系教授、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錢穎一入選「經濟,經濟計量學和金融」領域榜單;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教授、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和清華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副教授白思迪(Steven White)入選「商業,管理和會計」領域榜單。
  • 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彈性波自旋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彈性波自旋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10-16  瀏覽:
  • 科學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換主編
    Inder Verma (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據《科學》網站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選出新一任主編,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索爾克生物科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Inder Verma當選。
  • 薛雷課題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為相關腫瘤的...
    薛雷課題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為相關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策略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0-11-23
  • 清華經管學院正式宣布行政換屆:白重恩任院長,接棒錢穎一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清華大學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慶紅出席,清華經管學院教職員工300餘人參加會議。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高建主持會議。清華大學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慶紅在會上宣讀了清華大學關於清華經管學院行政換屆幹部任免通知(清幹通[2018]64號)。
  • 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經管召開
    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經管召開來源:新華網 2015-8-31  近日,由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和三螺旋協會聯合主辦的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本屆大會主題為「學術-產業-政府三螺旋模型——服務於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
  • ...控中心高福院士等中國研究人員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20-07-01 17:47:00來源:FX168 【H1N1流感毒株正在變異,專家稱尚未構成大流行病實際風險】由中國疾控中心高福院士等中國研究人員本周發表在
  • 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舉辦
    【MBA中國網訊】導讀2019年4月6日-7日,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辦,會議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營銷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ofMarketing(以下簡稱JM)聯合主辦,《營銷科學學報》、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清華管理評論》共同承辦
  • 美《國家科學院院刊》取消特權投稿
    (圖片提供:《科學》) 本報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創建於1914年,每周出版一次,是目前世界上引用率最高的科學期刊之一。如今,據最近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該期刊決定於2010年7月1日起取消一項特別的投稿政策,要求所有非院士投稿人直接向期刊投稿,並接受同行盲審。
  • 清華經管深圳研究院花落福田,將培養博碩、高管等人才
    清華經管學院 供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悉,9月26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深圳正式籤署共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深圳研究院的合作協議。這意味著清華經管深圳研究院建設進入實質階段。後續,雙方將依該研究院建設清華經管學院深圳院區和清華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創新管理學科。
  • 經濟學人李宏彬:2008年四萬億刺激幹預了市場
    「青年經濟學人」評選系列報導之二  李宏彬 1972年出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C.V.Starr講席教授、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常務副主任。1993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專業本科,1995年在農大讀碩士期間赴美留學,2001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07年加盟清華經管學院前,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2009年,被評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發文報導果蠅機械力信號轉導新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3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梁鑫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果蠅機械力感受器中NompC的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NompC in the Mechanoreceptive Organelle
  • 呂本富: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網絡經濟專家。200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2006至2012年任國科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學術和社會兼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 呂本富也是國內電視節目的財經評論嘉賓,參與央視《對話》和《財經評論》近100期的節目策劃和評論。主要研究領域:網絡經濟和網絡空間戰略、創新創業管理、管理智慧與謀略。
  • 4.8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顯示,COVID-19很可能來源於美國?
    據報導,在居住在武漢的美國人身上發現了變異的A型病毒,在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病人身上也發現了大量的A型病毒。Wuhan’s major virus type, 『B』, was prevalent in patients from across East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