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今夏哈爾濱毛毛蟲泛濫

2020-11-22 網易新聞

東北網6月19日訊近日,很多市民向記者反映,小區內的毛毛蟲數量明顯高於往年,給大家帶來很多不便。相關專家表示,近年來氣候異常,尤其是去年長時間乾旱,造成樹木長勢不好,抵禦蟲害的能力下降。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哈爾濱市蟲害發生面積上漲大約一成。

前不久,南崗區電影機社區的居民向記者反映,今夏小區內毛毛蟲特別多,在大樹旁的小路上,毛毛蟲聚成了堆,很多女性居民都繞道走。還有的居民告訴記者,近來天熱,大家都喜歡到樹下乘涼,可讓大家感到害怕的是,身上常常發現毛毛蟲。

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站長聶謙說,今夏哈爾濱市毛毛蟲呈現上漲趨勢,這與近年來的氣候異常有關,近年來頻頻出現暖冬、倒春寒等反常天氣,尤其是去年長時間乾旱。在這種情況下,樹木難以正常生長,其抵禦蟲害的能力下降,所以在今夏,蟲害增長得以集中體現。專家介紹,毛毛蟲,只是市民通俗的一種說法,在市區內常見的食葉害蟲大致包括舞毒蛾、天幕毛蟲、分月扇舟蛾等幾種,主要分布在楊樹、榆樹以及其他幾個種類的樹木上面。這些害蟲的危害很大,它們啃食樹葉,危害樹木生長,還常常堆積在樹木或者周邊的設施上,破壞綠化景觀。有些害蟲一年內可以繁育兩代,如果第一代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第二代在數量上很可能會有大幅攀升,爆發嚴重的蟲害。專家提醒,市民如果發現一些地區蟲害有上漲趨勢,可以及時與當地的綠化部門取得聯繫,及時滅殺害蟲。

本文來源:東北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氣象科普】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發熱多汗」?
    與此同時,持續異常高溫還引發了多重災難,包括森林大火、洪水泛濫,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2019夏的氣候為何如此異常?是什麼導致了地球多地「發熱多汗」? 大氣環流的異常,是造成2019年夏天北半球多地氣候極端高溫的直接原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夏季一旦形成穩定、少動的高壓系統,即所謂的「阻塞高壓系統」,便會帶來連續多日少雲的晴熱高溫天氣。
  • 全球氣候異常北半球寒流肆虐南半球暴雨成災(圖)
    兩名路人四日在紐約時代廣場附近依偎在一起 圖片來源:中新網  全球氣候出現大異常。香港大公網報導,北半球這幾天受到強烈寒流和創紀錄的大雪侵襲,從韓國到俄羅斯,從西歐到美國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癱瘓。
  • 北京毛毛蟲肆虐啃樹葉 近日將陸續打藥滅蟲(圖)
    一場秋雨過後,京城多個地方出現大量的毛毛蟲,其數量之多令人咂舌。雖然居民們儘量避免被咬,但肉乎乎的毛毛蟲看著令人難受。有的地方的毛毛蟲將樹葉啃光,人們擔心樹木會因沒有養分而死亡。昨天,100多位市民致電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12345反映毛毛蟲問題,市園林綠化局非緊急救助服務分中心及時轉辦,全市已經快速部署了近期的防治毛毛蟲工作。  毛毛蟲「從天而降」  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前馬廠胡同81號院裡,一棵百年榆樹長勢旺盛。住在這裡的居民也很注意保護這棵古樹。
  • 廣州白雲山毛毛蟲成災 疑與放飛十萬隻蝴蝶有關
    這幾天,不斷有市民反映廣州白雲山毛毛蟲成災,黑體白毛拇指般粗,嚇得人直冒冷汗。有市民質疑,毛毛蟲成災和一個月前舉行的放飛十萬蝴蝶活動有關。  現場:樹上地下都是毛毛蟲  昨日下午南都記者步行上山,山路兩旁隨處可見毛毛蟲的身影。
  • 山東:「毛毛蟲」突襲港城 么蛾子把行道樹啃成「樹網」
    中國園林網8月15日消息:近日,大量「毛毛蟲」突襲港城行道樹,幾天的工夫就把一棵十幾米高的大樹的樹葉啃光,只剩下一層薄薄的「樹網」,這種「毛毛蟲」就是美國白蛾。今年的溼熱天氣助長了美國白蛾的繁殖,華茂街、市府街、興隆街、桃花街、榮泰街等處的行道樹都受到了美國白蛾的侵襲。
  •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或是全球氣候異常
    地球的氣候變化基本上科學家認為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造成,可是也有一些人覺得氣候變化很可能是其他因素,那麼到底還是怎麼樣的情況呢?這點科學家爭論還是比較大,美女小倩熱愛科學,也喜歡科學研究,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現在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全球升溫是厄爾尼諾現象的一個現象,跟全球氣候變暖沒有關係,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全球的氣溫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 厄爾尼諾為什麼導致氣候異常?
    每次厄爾尼諾事件結束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景,海表溫度異常偏冷,即與厄爾尼諾相反的「拉尼娜」。  「厄爾尼諾的形成與太平洋表面的風向和水流方向密切相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表示。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由於熱帶海洋溫度偏高,通過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就會改變正常的大氣環流,從而導致全球氣候異常。
  • 芝罘島毛毛蟲將大樹吃成"光杆" 啃葉子還"咬人"
    水母網8月28日訊(YMG記者 徐立業 實習生 鄭健 攝影報導) 昨日,煙臺市民劉先生向晨報「社區大管家」反映,芝罘島東路的路邊樹木遭了蟲害,白色的毛毛蟲把很多樹葉都吃光了,有時蟲子還會落在行人身上,甚至咬人。
  •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垃圾填埋場
    據外媒報導, 能「吃掉」塑料的毛毛蟲未來有望被用於處理垃圾填埋場的廢棄物 ,儘管新的研究警告說,這對於一次性廢棄物的問題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辦法。能夠分解聚乙烯的蟲子是在幾年前首次發現的,但是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確切地了解其發生方式,以及如何影響毛蟲的實際實施。
  • 氣候異常到底該怪誰?
    近年,氣候好像越來越不正常。特別是今年,極端氣候越發明顯。今天,在同學群裡,有位同學罵:「天氣不好,害得人不能舒服」。其實,這個道理應該是反過來的,那就是:人把氣候、環境變得越來越異常,卻還怪怨氣候。實則氣候不會自己主動變得越來越不正常。按著《聖經》所說,最初,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是修理看守伊甸園,上帝也賜人權柄治理自然界。
  • 蘇州市區不少路段行道樹又現毛毛蟲 樣子可怕還蜇人
    記者昨天實地走訪後發現,原來,這些路段的不少行道樹上爬著一種毛毛蟲,掉落後遍地都是。綠化部門表示,這是重陽木錦斑蛾的幼蟲,可以通過噴藥控制。「空降」毛毛蟲嚇壞行人昨天上午,記者來到白塔西路。在現場發現,這條路人行道兩側的行道樹上掛著很多像蜘蛛絲一樣的細絲,一頭連著樹葉,一頭掛著一條毛毛蟲。
  • 美國驚現最毒毛毛蟲,渾身「假髮」,人若碰到或疼痛12個小時!
    而在美國也有類似的毛毛蟲,而且要比洋辣子厲害十倍。因為一旦被它的刺毛蟄到,簡直痛到骨子裡,甚至可以痛上12個小時或者直接休克——貓毛蟲。美國最毒的毛毛蟲,全美最毒生物之一!在我低頭看看是什麼東西造成時,我猜測是碰到什麼超級鋒利的金屬,結果我只看到了一隻毛毛蟲。」在2018年6月,佛羅裡達州的一個15歲少年羅根(Logan Pergola)在和家人清理院子裡的樹枝時,手腕意外碰到一隻貓毛蟲,頓時感到燒灼感,並出現了一個三指寬的網格狀皮疹。當時他並不知道被貓毛蟲蟄到,只覺得手腕「著火了」,手臂迅速變得麻木。
  • 毛毛蟲的世界,五種既萌又不好惹的毛毛蟲,以洋辣子最為不好惹
    在動物種類中,毛毛蟲一般指的是鱗翅目昆蟲的幼蟲,既有蝴蝶類,也有蛾類,已知的大約有112000多種毛毛蟲,由於毛毛蟲行動緩慢,所以它們善於偽裝來防衛,偽裝起來的模樣 ,讓它們非常奇特,來看看其中五種既萌又不好惹的毛毛蟲。
  • 毛毛蟲總動員好玩嗎?怎麼玩?毛毛蟲總動員遊戲介紹
    毛毛蟲總動員好玩嗎?怎麼玩?毛毛蟲總動員遊戲介紹 作者:九遊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15-12-13 21:45:40手機訂閱 導讀:期待已久的熱門手遊毛毛蟲總動員火爆來襲啦!
  • 荔枝說:全球氣候異常,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講真的,氣候異常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主題了,但是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2017年五大最令人擔憂的氣候變化問題   小編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不講遠的,僅2018年,全球發生的氣候異常事件就不勝枚舉。
  • 毛毛蟲是怎麼過河的
    一個老總問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屬,你知道毛毛蟲是怎麼過河的嗎下屬給出了三個答案:下屬說「從橋上過」,老總搖搖頭說:「沒有橋」;下屬說「從葉子上過」,老總說:「葉子被水衝走了";下屬又接著說「被鳥吃到肚子裡就過河了」,老總強調:「那樣的話,毛毛蟲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過河的意義。」那麼毛毛蟲究竟是怎麼過河的呢?最後老總告訴下屬說:毛毛蟲要想過河,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變成蝴蝶。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文 / 趙序茅(蘭州大學生態學創新研究院)所謂「氣候變化」,一方面指自然界自身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變化。而後者,正是人們研究氣候變化尤其是氣候變暖關注的重點。
  • 歐洲氣候變化多端,還經歷了異常高溫的冬天,為什麼?
    正是這種大規模環流為歐洲的氣候提供了主要的氣候因素,因為除了挪威的喀裡多尼亞山脈,大部分的大西洋風流可以自由地通過低地。極地氣候主要來自冰島附近地區,熱帶氣候主要來自亞速爾群島,尤其帶來了其他非常溫和和潮溼的地區,當它們向東移動時對歐洲產生了不同的氣候影響。來自歐洲東部的大陸氣候對向西的移動表現出清淡的影響性。
  • 毛毛蟲的天空
    沒有比毛毛蟲更神奇的傢伙了,它們看起來目光呆滯、身軀肥胖,似乎唯一目標就是不停地吃,其實在它們低調的外表下正醞釀著騰空的偉大夢想。當這隻通體透綠的毛毛蟲在我面前揮舞著它看似尖銳無比的黑色毛叢時,我知道,它在警告我,不要擋住它奔向天空的腳步。
  • 氣象局:2010年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氣候最異常一年
    西南地區特大乾旱、暴雨頻襲華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見降水、強降水引發舟曲泥石流……我國去年氣候災害造成的損失為本世紀以來之最。是什麼導致我國天氣氣候如此異常?今年春運期間,極端天氣會再度來襲嗎?請看氣象部門專家解讀。  1月12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0年中國氣候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