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見習記者 許洪勝 呂康麗 劉炎 東營報導
東臨黃河,南接黃河大橋,西沿濱港路,北至蔣家莊村南,東營市利津縣這片佔地12.75平方公裡的47區域,便是天下黃河·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秉承著這樣的生態環保理念,利津縣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機遇,堅持開發與治理相結合,謀劃推進沿黃鄉村振興發展帶建設,高標準規劃實施了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
11月14日,全國媒體利津行採訪團來到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在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施工現場,看到了施工的吊塔、初見雛形的民宿、小橋和公園,不遠的將來,它將變成一個有五大功能區塊(兒童教育產業園區、溫泉旅遊度假區、黃河文化體驗區、旅居康養社區和溼地生態休閒區)、16個功能組團和46個子項目的康養度假區。
「融合黃河文化,我們將保留利津古八景中的東津曉渡和明樓月色,增添八大景觀,形成新的十大景觀。」利津東津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於蕾說,項目投資3.7億元,流轉土地7000餘畝,配套完善道路、水系、橋梁、綠化等基礎設施,形成了5橫7縱15橋的道路交通體系、12公裡水系。度假區以溼地休閒旅遊為基礎、康養幼教為特色、黃河文化為品牌,致力於打造「黃河入海第一渡、心靈度假第一鄉、齊魯休教第一區」。
度假區內村莊的開發利用,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條件,村民的收入也顯著提升。「以前我們村發展不是特別好,自打度假區規劃建設以來,政府引導投資方投資8000萬元對我們村進行開發改造,打造成高端民宿村,建設別墅安置房和民宿房,配套民俗廣場、利津老街等旅遊設施,我們村煥然一新,不僅家家都能住上小洋房,通過土地流轉,還能獲得平均每畝800元的穩定流轉收入。」張家夾河村黨支部書記高樹軍說。
度假區內共有村莊16個,其中核心功能區10個,涉及952戶3157名村民,在省內首推企業與村集體合作開發模式,規劃建設了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大小李夾河溫泉新村、趙家夾河康養新村等。除了土地流轉補貼以外,度假區內的相關產業還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村民獲得打工收入,產業項目運營鼓勵村民入股,可獲得股金分紅收入。目前,張家夾河高端民宿村已完成主體工程,投資1.75億元的趙家夾河康養新村、投資1.5億元的大小李夾河溫泉新村已開工建設,莊科村、馬家夾河村已籤訂拆遷協議。
康養模式的有效運行,離不開社區居家醫養平臺技術的支撐。東津渡教育康養度假區還配備了「山東省醫養健康智慧服務平臺」。該平臺是集5G、AI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為一體,在「醫藥養食遊」領域全面布局,打通了電視、手機、電腦等服務入口,多屏互動、多人同步共享,連結醫院、家政、餐廳、藥店,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為百姓居家社區養老提供醫康養護、體徵監測、健康管理、養生康復、親情關愛、休閒文化等一站式進家服務。平臺的落地入戶,為度假區康養產業給予數位化賦能,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
近年來,利津縣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大力實施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立足全縣產業基礎和特色,統籌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向高端產業發力、向產業高端進軍,延伸生成新材料、新醫藥、智慧物流、醫養健康、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精準落實「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從「研學遊」、「沿黃遊」入手,精心策劃設計,加大推介力度,在東營市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彰顯利津特色。
據介紹,本著以綠為底、以水為脈、以人為本、以文為魂的建設理念,利津縣將圍繞「天下黃河」國家旅遊局國際品牌,以黃河大壩為軸,以東津渡古文化為底蘊,傾力打造沿黃文旅走廊,全面叫響「天下黃河·東津渡」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