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9月20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4臺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120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臺站跟蹤正常。
——新華網
2
中國重離子治癌技術核心指標達國際領先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肖國青9月20日披露,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自1993年成立至2019年曆時26年磨一劍,突破國外專利封鎖,攻克核心關鍵技術,自主設計國際首臺「迴旋注入+同步主加速器」組合醫用重離子裝置,裝置整體性能達國際先進,核心束流指標達國際領先。
當日,2020年第四屆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蘭州舉行。肖國青作《重離子治療技術發展與應用》報告時稱,中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00多萬,死亡200多萬,80%患者發現惡性腫瘤時已是晚期。
——中國新聞網
3
西藏境內首次發現白灰蝶
▲在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採集、拍攝到的白灰蝶(9月12日攝) 。新華社發
近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子課題其他主要傳粉昆蟲科考分隊」在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採集、拍攝到一種西藏沒有記錄的蝴蝶,經過國內著名蝶類專家賈鳳海鑑定為灰蝶科白灰蝶屬的蝶類,在此之前,西藏沒有該屬蝶類分布記錄。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子課題其他主要傳粉昆蟲科考分隊」主要成員由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組成。科考分隊負責人副研究員達娃介紹,此次新發現增加了我國蝶類的地理分布。
——新華網
4
納米顆粒精準投藥 可延緩阿爾茨海默病進程
9月18日獲悉,天津大學常津教授團隊探索研發新型納米藥物,有望成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思路。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工程技術國際權威期刊《先進科學》。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它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老年痴呆症」。全球有將近4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科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長和新陳代謝下降,人腦中金屬離子聚集和乙醯膽鹼失衡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兩大重要因素。這種疾病會襲擊人類大腦,影響人的記憶、語言能力甚至最基本的思維過程。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尚無治癒方法,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
——《科技日報》
5
「行星之王」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
據「sky&telescope」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一組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候選衛星!它們大部分分布在寬闊、形狀不規則的逆行軌道上。而這一新發現也引發出新爭論:可以被稱為衛星的天體,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麼?
在過去的20年中,得益於大型數位相機的發展,天文學家發現了數十顆木星的小型衛星。而早在2003年,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斯科特·謝潑德即表示,他估算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木星衛星,可能達到100顆左右。
——《科技日報》
6
哈勃拍攝到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 顯示大紅斑在內的眾多風暴
據外媒BGR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木星圖像。這張圖片顯示了大紅斑在內的眾多木星風暴,甚至還拍攝到了冰冷衛星歐羅巴。 木星的風暴正在經歷重大變化,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原因。
此前有報導稱,木星大紅斑可能正在消亡,甚至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消失。這可能會發生,但在這張照片中,木星大紅斑確實看起來不可思議。它下面較小的白斑是另一個風暴,雖然沒有大紅斑那麼大,但還是令人印象深刻。而在該行星球體的右上方,你會看到一個奇怪的小球狀形狀,那是另一個風暴,但這個風暴是全新的。
——環球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