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圓柱齒鼠類化石、嫦娥四號、星「探」珊瑚、「變色龍」巧克力、偵察衛星

2020-07-16 科協身邊事


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 「天問一號」已運抵發射場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圓柱齒鼠類化石、嫦娥四號、星「探」珊瑚、「變色龍」巧克力、偵察衛星


7月14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悉,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


中國國家航天局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開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中國新聞網


2

中科院團隊在內蒙古發現亞洲已知最早圓柱齒鼠類化石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圓柱齒鼠類化石、嫦娥四號、星「探」珊瑚、「變色龍」巧克力、偵察衛星

▲戈壁圓柱齒鼠化石材料。科研團隊 供圖


在古動物演化領域,傳統觀點一直認為已絕滅的圓柱齒鼠類起源於北美。不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學家領導國際合作團隊最新在內蒙古發現亞洲已知最早的圓柱齒鼠類化石證據,並認為亞洲存在發現更為原始的圓柱齒鼠類的可能。


7月14日從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李茜研究員等近期分別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古脊椎動物雜誌》(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古生物多樣性與古環境》(Palaeobiodiversity and Palaeoenvironments)和《古脊椎動物學報》上,在線發表了國際合作團隊關於內蒙古二連盆地圓柱齒鼠類化石的多項研究成果論文。


——中國新聞網


3

嫦娥四號迎來第二十月晝,科學成果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圓柱齒鼠類化石、嫦娥四號、星「探」珊瑚、「變色龍」巧克力、偵察衛星


7月15日5時48分,華夏大地的黎明時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度過559個地球日,兩器的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不斷創造著新的記錄。


在本月晝工作期,著陸器搭載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將按計劃開機工作。根據前期獲取的月面影像數據,「玉兔二號」月球車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玄武巖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行進,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同步開展科學探測任務。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布。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


4

自主海洋衛星助力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圓柱齒鼠類化石、嫦娥四號、星「探」珊瑚、「變色龍」巧克力、偵察衛星


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計劃利用自主海洋衛星和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南海珊瑚礁分布調查監測和分布狀況遙感技術研究。


此外,結合其他遙感衛星海面溫度數據,計算珊瑚白化熱點、珊瑚礁白化周熱度等珊瑚礁白化指標,為我國南海海域珊瑚礁保護與修復跟蹤監測提供支撐。


——央視新聞


5

外媒:科學家利用納米技術創造出「變色龍」巧克力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圓柱齒鼠類化石、嫦娥四號、星「探」珊瑚、「變色龍」巧克力、偵察衛星


日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使巧克力具有色彩光澤的方法,而無需任何著色劑或其他添加劑。


該項目涉及科學家所謂的「結構色」。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以類似於變色龍的方式來創建顏色,即用其皮膚的結構來散射特定波長的光。目前,研究人員尚未公布具體的技術細節。


——環球網


6

以色列成功接收新一代偵察衛星發回的首批圖像


以色列國防部7月14日發表聲明說,當天以色列成功接收名為「奧費克16」的新一代偵察衛星發回的首批圖像。


聲明說,這是該衛星發射以來首次運行其搭載的太空相機,首批圖像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位於以中部城鎮耶胡德鎮的控制站接收。


——新華網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礁魚、新鮮蘿蔔、「隼鳥2號」 2020-12-16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高分十三號衛星、嫦娥四號、類新星、富鋰巨星、恐龍化石、半導體量子比特
    ▲10月12日零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10月11日消息,隨著太陽光再次鋪灑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 「天問一號」「嫦娥四號」有了新幫手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
    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為確保該系統能夠儘快投入到「天問一號」測控任務中,今年年初以來,該站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著力強化任務組織指揮和質量管理,加強技術風險排查、質量隱患管控,確保深空天線組陣系統能夠順利完成交付、如期投入使用。
  •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糖尿病治療藥物、竊蛋龍化石、拉伸...
    1「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 今年將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直接投入天問一號、嫦娥四號任務
    據人民日報11月17日消息,記者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經過歷時近兩年的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已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直接投入到「天問一號」、「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直接投入天問一號、嫦娥四號任務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記者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經過歷時近兩年的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已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直接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任務中。
  •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
    今日科技話題:長徵八號、「玉兔二號」、亞洲水塔水量、「天象劇場」謝幕、「探索二號」、一類伊波拉病毒 2020-12-23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問一號明天出發,嫦娥二號正在深空等著它!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小夥伴就會發出疑問,天問一號是火星任務,怎麼扯上嫦娥二號了?毫無疑問,如果按這個說法天問一號是不是就跟嫦娥二號有那麼點關係了。2010年10月1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出發,前往月球。嫦娥二號的主要任務小編認為是對太空飛行器飛控技術的一個驗證,為將來後續探月工程做技術鋪墊,這個未來我們再說,今天主要是談一談它的支線任務——深空探測。嫦娥二號成為第一個深空探索的節點有兩個!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點火升空|天問探火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這也是人們長久以來渴望一探究竟的事情。,分別是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阿聯希望號(由日本 H-2A 火箭發射),以及歐盟及俄羅斯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已推遲)。 廢話不多說,今日主角正式登場 天問(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在嫦娥四號落月之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4顆月球探測器,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以及為嫦娥五號探路的再入返回試驗器,即嫦娥5T,它們飛越38萬公裡的地月距離,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中前兩步即繞月、落月的任務目標。  在如今這個關鍵節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特此梳理我國探月工程走過的15年。
  •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行星之王」、木星圖像 2020-09-2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揭開中國行星際探索的序幕
    作者:劉鐵軍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周四成功發射,開始了中國深空和行星際探索的新階段。長徵5號火箭火箭從海南東部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軌道飛行器和漫遊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大約40分鐘後確認發射成功。長徵5號火箭將飛過菲律賓上空,並靠近首都馬尼拉。並按計劃在菲律賓周邊海洋墜落。中國的遠望測量跟蹤船在歐洲航天局ESTRACK設施的支持下協助了發射作業。太空飛行器與長徵5號火箭分離後,首次發現該太空飛行器是由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的15米天線完成的。現在,這艘重約5公噸的宇宙飛船正在進行7個月的旅程以前往紅色星球。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四號、質子治療裝備、大科學裝置、「慧眼」衛星、抗生素、彗星
    1嫦娥四號完成第22月晝工作 最新科學成果揭示月球內部物質結構▲圖片來源:觀察者網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9月24日7時30分、23日23時18分結束第22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
  •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已投入天問一號和嫦娥四號測控...
    原標題:上一篇 下一篇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已投入天問一號和嫦娥四號測控任務   記者18日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經過近兩年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喀什深空站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
  • 天問一號飛行超過1億千米,嫦娥四號在破紀錄,天宮蓄勢待發
    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搭乘我國與此同時,早在前年已經成功登陸月球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仍然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她們在月面的工作時長已經突破了600天,其中玉兔二號累計行駛裡程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紀錄」,在她們完成第21月晝工作後將進入月夜休眠,包括中繼星在內,目前一切正常。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9月29日,西昌衛星發射場消防隊在進行演練。「嫦娥二號」衛星吊裝完畢,測試正常,等待發射。秦憲安 攝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與她的「姐姐」嫦娥一號相比,共有以下改進和不同。嫦娥二號則是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節省7天時間。  第二,近月制動點軌道高度由嫦娥一號的200公裡,變為嫦娥二號的100公裡。  三,環月軌道由嫦娥一號的200公裡,變為嫦娥二號的100公裡。  四,嫦娥二號將把軌道高度降低至100公裡×15公裡,對目標區域成像。
  •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至此,北鬥三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部完成,向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服務。北鬥升空20年,從「一顆星」到「滿天星」,創造了恢宏磅礴的「中國星座」史。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