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半年報揭秘:為何一年多沒有核電機組獲批

2020-11-28 第一財經

自2015年全國核准8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之後,2016年至今尚無新的核電機組獲得核准。這究竟是為什麼?中國核電(601985.SH)最新發布的半年報透露了真實原因。

中國核電(601985.SH)8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國家擬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的核電機組。據此,公司「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原計劃安排徐大堡1-2號機組、漳州1-2號機組、三門3-4號機組等項目獲得國家核准。但受AP1000示範項目進展及「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影響 , 國內2016年無核電機組獲得核准,2017年至今尚無新的核電機組獲得核准,公司 「十三五」 規劃執行並不順利,存在新項目開工不達預期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公告稱, 公司將跟蹤國家核電核准政策的新變化、新形勢,適時調整公司「十三五」規劃目標,投入必要的資源推進徐大堡、漳州、三門二期、海南二期等沿海重點項目開工前準備工作。

據上述公告,中國核電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2.35億元,同比增長 14.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5.45 億元,同比增長 1.92%。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因新核電項目開工進展不達預期,部分核電設備上市公司業績也受到了影響。比如,中核科技(000777.SZ)最近發布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85%至95%。

對此,中核科技在公告中稱,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公司前期承接的核電、核化工閥門訂單今年上半年尚未到合同約定或客戶要求的交貨節點,以及受部分訂單尚未滿足配套出貨條件影響, 公司今年上半年核電、核化工閥門產品交貨量和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不過,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善。第一財經記者近日獨家獲悉,國家能源局已同意華龍國際核電技術公司上報的《華龍一號技術融合方案》。這也意味著國內其他計劃採用華龍一號的核電項目,離獲得國家核准建設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不久前就華龍一號技術融合方案的進展問題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說,8月9日獲悉,國家能源局已於7月26日復函,同意華龍國際核電技術公司(下稱「華龍公司」)上報的《華龍一號技術融合方案》(下稱《方案》)。

他介紹,國家能源局在復函中指出,融合版「華龍一號」應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統一採用177堆芯,採用統一的主參數、主系統、技術標準和主要設備技術要求。安全系統採用「能動加非能動」的設計,具體配置可考慮市場需要,提供兩種選項。兩個選項均要滿足最新安全標準,具備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與緩解措施。

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第三代核電技術,是幾年前由中核集團推出的ACP1000核電技術和中廣核推出ACPR1000+核電技術融合而成的,其目的主要是促進國內核電出口。

2015年,經國家批准,中核集團、中廣核分別在福建、廣西開工建設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作為國內核電出口的示範項目。目前,這兩個示範項目進展順利。

在《方案》上報國家能源局之前,官方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中核集團、中廣核和華龍公司開展了多輪溝通,技術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安全系統配置等方面存在分歧。

《方案》獲得國家能源局的復函,意味著以上分歧已經得到解決。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國內其他計劃採用華龍一號的核電項目離獲得國家核准建設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與此同時,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作為實現AP1000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研發平臺,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最近披露,7月21日,AP1000全球首堆三門核電1號機組順利通過首次裝料前核安全綜合檢查。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三門核電1號機組距離成功實現併網發電已經不遠了。另據上市公司中國核電介紹,三門核電1號機組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入商運。

從2009年開始,中國在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分別建設了兩臺AP1000機組作為依託項目,但由於這是該技術在全球首次應用,加上種種原因,兩個依託項目工期出現延期。

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國內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按此計算,從今年開始,全國每年平均需要投入建設8臺百萬級千瓦的第三代核電機組。據記者測算,8臺這樣的核電機組總投資近1500億元人民幣。

相關焦點

  • 中國核電:截止2020年三季度 公司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22臺...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18日訊,有投資者向中國核電提問, 請問公司是行業龍頭嗎?市值小的原因?鑑於安全對於核電行業的特殊性及核電技術的複雜性,需要有經驗積累、有專業人才、獲得國家監管機構認可有資質的核電運營商,才能開發、建設、運營核電站。 目前國內經國務院正式核准的核電項目(除示範工程、研究堆外)由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和國家電投負責控股開發、建設、運營,行業準入門檻較高。
  • 我國三代核電發展優勢基本形成
    4月25日,國家核安全局向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准書》,這是繼4月10日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獲批裝料之後,今年第二個獲批裝料的三代核電機組。這標誌著國內三代核電機組發展又邁出了實質的一步,為核電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 核能作用更加凸顯 中國核電迎黃金機遇期
    2020年6月1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核能發展藍皮書《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的發布,進一步確認了核能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對於核電建設節奏有望趨於穩定的判斷,給關注核電行業的投資者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 自主設計的三代核電技術品牌正式發布 「國和一號」核電機組每年將...
    「國和一號」核電機組每年將提供近130億千瓦時電量——  自主設計的三代核電技術品牌正式發布  9月2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發布了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標誌性成果——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品牌、世界先進三代核電型號「國和一號」。
  • 什麼才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正途?
    值得注意的是,徐大堡核電站原計劃6臺機組均選用美國AP1000核電機組,這其中的變化可以說是中國引進和發展三代核電技術的縮影。俄羅斯VVER核電機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在中國落地,田灣核電站1-4號機組均是VVER系列,具體型號是稍老一些的AS-91型(V-428)和AS-91改進型(V-428M)。
  • 江蘇神通:核電新機組建設進入常態化 公司核電業務有望持續受益
    核電是電網承載基本電力負荷的三大基礎發電方式之一,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和經濟的特點。截至2019年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達到47臺,總裝機容量為4875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3臺,總裝機容量1387.1萬千瓦,在建機組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今年9月初,國常會核准浙江三澳和海南昌江二期等4個新的核電機組建設,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標誌著核電新建項目審批進入常態化。
  • 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現在世界上有核能、正在發展核能和需要發展核能的國家有70多個,其中處於"一帶一路"的就有40多個。預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相關地區的核電機組將會達到近100臺。全球目前有約70座在建核反應堆,預計到2030年,擁有在運核電廠的國家數量將從目前的30個增至35個,核能發電量將比當前水平翻一番。
  • 全球重水堆核電機組概覽
    但是,人類能源史上從來沒有一種能源像核能這般牽涉複雜,在政治、經濟、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的核電發展開始放緩,沸水堆和重水堆發展也隨之變慢。而法國卻一直堅持核電有節奏的發展,它所堅持的壓水堆也同樣如此。 正因如此,當新興國家開始發展核電的時候,一直保持節奏發展的法國壓水堆技術成為了重要的選擇,並被多數國家所接受。
  • 關注丨2020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1核電行業發展階段情況目前我國核電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中國核電裝機容量0.88億千瓦。2019年,我國核電發電量達34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30%。05核電項目在運機組數量為47臺截至2019年10月30日,,我國共有60個核電機組,其中47個機組裝料投入運行,分布在17座核電廠中,裝機容量為48751.16MWe(額定裝機容量)。
  • 碳中和有望持續刺激核電產業鏈 核電閥門產業將持續受益
    在《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碳中和路線圖」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及大國擔當。申萬宏源認為,在碳中和背景下,華南省份普遍缺乏優質風電、光伏資源,核電利用小時數機動可控、資源約束較低、選址相對靈活、發電無碳排放,有望成為華南省份火電的理想替代,「十四五」期間核電審批有望加速。
  • 「十三五」中國共投運21臺核電機組,未達到裝機目標
    浙江三澳核電基地規劃建設六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機組,總裝機720萬千瓦,總投資約1200億元。其中,三澳核電一期工程為國家「十三五」計劃開工重大項目,建設裝機容量兩臺120萬千瓦,一期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175億千瓦時。
  •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影響環境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報告稱: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吳晶晶)中國核能行業協會31日向社會發布《內陸核電廠環境影響的評估》課題研究成果,指出我國內陸核電建設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 中國核電之路 未來可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高興南】9月24日,「核你一起點亮世界」中國核工業「核你在一起」科普開放周活動第三站來到了秦山核電站,記者參觀了核電科技館和秦山核電站,了解到了秦山核電站的發展歷程,跟著秦山核電站的工作人員一起「見證」中國核電從起步到「國之榮光」的蛻變。
  • 逐條批駁《核電將毀滅中國》:為何中國一定要發展核電
    至於作者說的美國解決不了核電站退役問題,事實上,美國不乏將原廠址恢復到完全沒有放射性汙染的公共綠地的例子。位於英國Cheshire的核電站就被恢復到綠地狀態,上面還有居民居住。而且,以投資建設核電項目來調整能源結構的不光是中國,從國際核電市場需求看,共有72個國家已經或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其中,也包括美國。美國正在建造4臺AP1000機組。
  • 話說你可能不信,核電真的要回歸高速發展了
    塵封已久的核電產業,終於近期見到了希望的曙光。此前,被核電寄予厚望的2017年,終以三門1號裝料遲遲未能獲批,全年僅在年底核准開工了一臺第四代示範快堆的失落中歸於沉寂。但在其他方面的話,核電站只會在運行的過程中產生少量的放射性廢物,如按照國家法規予以嚴格控制,並不會對環境造成明顯影響;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00萬噸,二氧化硫2.6萬噸,氮氧化物1.4萬噸。若考慮到建造及燃料循環的環節,核電會產生少量的排放物,從全壽期來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與風電相當,遠低於煤電等化石燃料電廠。
  • 中國新開工一臺核電機組
    記者 | 江帆1中國首個示範快堆工程迎來重大節點。界面新聞獲悉,12月27日,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霞浦示範快堆工程2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一年前,該機組正式啟動負挖施工。中國核能發展戰略分別「三步走」,分別為:熱中子反應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變堆。中國是世界上第八個擁有快堆技術的國家。2011年7月,中核集團自主設計、建造的中國實驗快堆成功併網發電。中核集團認為,示範快堆工程2號機組開工建設,對中國加快構建先進核燃料閉式循環體系、促進核能可持續發展和快堆技術全面自主發展、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核電機組總數全球第二 在建機組全球第一
    生態環境部4月15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表示,當前我國核電機組總數全球第二,在建機組全球第一,核技術利用量大面廣,核與輻射安全總體形勢保持穩定。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將始終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和核安全觀,全面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確保核與輻射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 海南計劃年底建設新的核電機組,核能發電佔比全國第一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股票代碼:601985.SH)官網消息顯示,該公司將在海南建設1臺小型核電機組。根據中國核電官網公布的《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第二次信息公告》,這臺小型核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只有12.5萬千瓦時,採用的核電機組名叫ACP100。
  • 中國核電技術世界領先,未來將有更大潛能
    新技術降低事故發生概率100倍,助推設備國產化率提高至90%以上目前,國際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主要包括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設計的AP1000技術、俄羅斯的VVER-1200技術、法國的EPR技術、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技術,以及現在提到的「國和一號」技術。
  • 核電在中國2018年發電量中佔比4.22%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下稱藍皮書)4月1日在北京發布藍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為2865.11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22%。《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聯合發起編制。藍皮書稱,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比2017年上升了15.78%,在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中的佔比達到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