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國共投運21臺核電機組,未達到裝機目標

2021-01-09 界面新聞

記者 | 江帆1

國內核電建設未能完成「十三五」目標。

2020年12月31日9時30分,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核島澆築第一罐混凝土,標誌著該機組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這是中國「十三五」核電項目的收官之作,也是長三角區域內首臺華龍一號機組。

浙江三澳核電基地規劃建設六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機組,總裝機720萬千瓦,總投資約1200億元。

其中,三澳核電一期工程為國家「十三五」計劃開工重大項目,建設裝機容量兩臺120萬千瓦,一期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175億千瓦時。

該項目由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浙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溫州市核能發展有限公司、蒼南縣海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建和運營,首次吸收了民營資本參股,創造了核電企業混改的新模式。

因此,該項目也是首個民營資本參股投資的核電項目、溫州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投資。

隨著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正式開建,國內核電交出了「十三五」的成績單,與規劃目標仍有距離。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共49臺,裝機容量為5102.71萬千瓦;核電總裝機容量佔比約為2.4%;核准及在建核電機組共19臺,裝機容量為2099.26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一。

截至2015年底,中國投入商運的核電機組共28臺,總裝機容量達到2642.74 萬千瓦。

據此計算,「十三五」期間中國共投運了21臺核電機組,裝機共2459.97萬千瓦。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運行核電裝機力爭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這意味著,中國核電「十三五」的實際在運和在建裝機,距離目標分別約有700萬千瓦、900萬千瓦的差距。

此外,《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還要求,開建CAP1400示範工程,建成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

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以來,中國政府幾度暫停新增核電項目審批。石島灣CAP1400示範工程也耽擱多年。按照原計劃,該項目應於2014年正式開工,2018年併網發電。

2020年9月28日,國家電投發布中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國和一號」,即CAP1400壓水堆技術。國家電投表示,截至目前,「國和一號」示範工程施工設計已完成99.2%,總體進展順利。

2020年10月-11月,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完成雙堆冷試。按照規劃,該工程將於2021年實現首次裝料、臨界和機組併網發電。

經界面新聞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2020年,中國新核准了兩個核電項目: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電一期工程。

當年新開工三臺核電機組:福建漳州核電2號機組、霞浦示範快堆工程2號機組、三澳核電1號機組。

同期投入商運後併網的有兩臺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田灣核電5號機組。

2020年9月8日,中核田灣核電5號機組正式投產;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

2020年12月27日,中核霞浦示範快堆工程2號機組正式開建;12月31日,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正式開工。

相關焦點

  • 中國核電半年報揭秘:為何一年多沒有核電機組獲批
    自2015年全國核准8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之後,2016年至今尚無新的核電機組獲得核准。這究竟是為什麼?中國核電(601985.SH)最新發布的半年報透露了真實原因。中國核電(601985.SH)8月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國家擬開工建設3000萬千瓦以上的核電機組。
  • 中國核電:截止2020年三季度 公司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22臺...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18日訊,有投資者向中國核電提問, 請問公司是行業龍頭嗎?市值小的原因?截止2020年三季度,我國共有48臺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4,987.7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4臺,總裝機容量1553萬千瓦。其中,公司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22臺,控股總裝機容量達到2023萬千瓦,裝機容量佔比為40.55%。公司控股的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為586.4萬千瓦,佔全國的比例為37.75%。
  • 關注丨2020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據最新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核電電源工程投資為265億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了29.80%。03核電裝機容量逐年遞增2013-2018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逐年遞增,2018年為4466萬千瓦時,相較2017年同比增長24.70%。
  • 『能源「十四五」系列報導』核電累計裝機1億千瓦是小目標?
    自從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全球核電發展進入低迷期,我國在2019年之前連續三年未批准新的核電機組。實際上國際能源網記者調查發現,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48臺,總裝機容量只有4988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4臺,總裝機容量1553萬千瓦。從目前核電發展的狀態看,「十三五」核電發展規劃恐怕大概率是無法如期完成的。
  • 中國新開工一臺核電機組
    中核集團認為,在「十三五」收官之際,如期實現2號機組FCD目標,開創了示範快堆工程雙機組同步建設新局面。FCD指的是澆築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標誌著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霞浦核電站所在的霞浦縣長表島,距霞浦縣城東南方位約17公裡,處於東衝半島的東北部,福寧灣西南岸,為國內優良的Ⅰ類濱海核電廠址。
  • 中國內陸核電站選址基本確定 十三五期間有望開工
    相關報導:中國核電站分布地圖:從沿海深入內陸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記者會上公布了一組數字,稱中國在建核電機組24臺,數量世界第一,運營機組30臺,規模世界第四。相對於2011年福島事故後的停滯狀態,中國各地的核電項目從2015年開始再次重啟,並迅速推進。
  • 中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預計到2030年,"一帶一路"相關地區的核電機組將會達到近100臺。全球目前有約70座在建核反應堆,預計到2030年,擁有在運核電廠的國家數量將從目前的30個增至35個,核能發電量將比當前水平翻一番。、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47臺(本報告不含臺灣地區核電信息),裝機容量為48751.16MWe(額定裝機容量)。
  • 「十三五」即將收官,面臨著地熱裝機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530兆瓦。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地熱裝機容量為500兆瓦。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地熱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地熱裝機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
  • 2020年1-9月份我國運行核電機組發電量簡況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提供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49臺(福清核電廠5號機組未計入內),額定裝機容量為51027.16MWe。(本文數據均不含臺灣地區核電信息)  1-9月,全國共有2臺核電機組完成首次裝料。分別為位於江蘇省的田灣核電廠5號機組,首次裝料開始日期為2020年7月9日;以及位於福建省的福清核電廠5號機組,首次裝料開始日期為2020年9月4日。  1-9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54085.60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700.14億千瓦時,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99%。
  • 2018年中國核電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核電進入積極快速發展期...
    目前我國核電利用水平顯著低於世界均值,截至2018年,全球核電裝機/發電量在總裝機/發電量中佔比為7%、10%,我國僅為2.4%、3.6%,伴隨三門核電等三代核電機組相繼投運,我國核電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雖然居民對核電建設有著多種擔心,但未來隨著技術提升和居民意識的轉變,中國核電行業仍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 中國公布十大核科技進展 核電裝機1474萬千瓦
    9月11—13日,由中國核學會主辦,哈爾濱市政府和哈爾濱工程大學聯合承辦的以「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中國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召開。包括26位院士的1200餘專家學者聚首哈爾濱,把脈核科學技術未來發展走向,助力核科技事業發展。
  • 連雲港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首臺機組正式投產
    9月8日下午13時35分,連雲港田灣核電站5號機組順利完成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這標誌著5號機組具備投入商業運行條件,也意味著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首臺機組正式投產。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
    宣言提出,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尷尬!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
  • 放射源100%納入許可管理 中國核電機組指標優於國際中值水平
    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核安全「可靠、有效」國家核安全局核設施安全監管司負責人說,2016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我國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綜合評估,高度評價了中國政府對維護核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認為中國核安全監管體系是「可靠、有效的」。
  • 山東將成為中國第四個新興核電大省
    10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2020中國(煙臺)核能安全暨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上表示。 近年來,山東省圍繞新舊動能轉換任務,確定了煤電、可再生能源與核電、外電入魯三個「三分之一」的電力結構調整目標,將核電作為提升能源發展質量的主攻方向。
  • 中國鈾礦"鐵礦石陷阱":2030年前缺口高達21萬噸
    中國核電重啟已蓄勢待發;高速建設的核電,也加大了中國在核電技術和核燃料領域的對外依賴。  2012年年中,中國的核電步伐悄然重啟。  近日,《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已經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原則通過。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原因何在?
    《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530兆瓦。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地熱裝機容量為500兆瓦。但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將收官,期間新增裝機容量18.08兆瓦,面臨著目標落空的尷尬境地。原因何在?
  • 2019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874萬千瓦,核能替代燃煤發電前景廣闊
    世界核協會(WNA)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世界核電併網容量達到3950.17億瓦,2014-2019年五年複合增速0.8%。2019年,全球共有442臺核電機組可運行,淨裝機容量為392.4GWe,54臺機組在建。目前在運核電機組裝機容量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法國、中國、日本、俄羅斯,中國排名第三。
  • 【地理視野】經常出現在高考地理題中的中國水庫、核電站排名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大陸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7臺,總運行裝機容量48751.16兆瓦。2019年全年中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3481.31億千瓦時,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約佔中國大陸全年累計發電量的4.88%。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核電站發電佔比會越來越高,今天由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我國著名(已建成)的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