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蒙古語裡的「鹽澤」。你能想像以乾旱著稱的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嗎?明明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為什麼會被稱為「聚寶盆」?
2005年,人們在柴達木盆地一處古鹽湖沉積地層中發現了一條魚的化石。
和我們現在吃的魚相比,這條魚的骨骼特別粗,而且很密,我們很難想像這條魚的肉長在哪裡。經過考古還原後,這條魚大概是這樣的:
這條魚,名叫「伍氏獻文魚」。據專家推測,這種魚在3000萬年前的柴達木盆地分布範圍應該十分廣闊,甚至很可能遍及中亞各地。那時候的柴達木盆地還是一個巨大的內陸鹹水湖泊,比青海湖大得多。後來因青藏高原地勢的抬升,湖水不斷乾涸,整個湖越來越鹹,含鈣量也越來越高。這種魚為了適應環境,骨骼就越來越粗壯。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水越來越鹹,很多魚類因為適應不了高鹽、高鈣的水域漸漸消亡。到了300萬年前,只有伍氏獻文魚還頑強地生活在飽含石灰的苦鹹湖水中,直到鹽水消失,成為今天的戈壁荒漠盆地。
柴達木盆地,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內陸盆地,位於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中間。
柴達木盆地是怎麼形成的?盆地,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盆子一樣,四周地形高起,中間凹陷下去的地區。柴達木盆地和其他盆地都不一樣,是一個鹽盆。這個表面看起來一片荒蕪、草木少有的盆地下,是一個乾涸巨大的鹽湖。
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
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
一個荒無人煙,生命無法生存的地方卻被人稱為「聚寶盆」?
第一寶貝,就是鹽。柴達木盆地是鹽的天堂。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不可思議的鹽的奇景。
天空之境茶卡鹽湖
翡翠湖
萬丈鹽橋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懷疑:鹽太普通啦,價格又很便宜,怎麼會是寶貝呢?可是因為鹽,歷史上發生過不計其數的戰爭;古人類的發源地都和鹽有關;自古以來鹽的銷售權就始終掌握在朝廷手中……為什麼會這樣呢?
歡迎登陸萬物啟蒙APP,收看《萬物說》第三十七期《柴達木:最貧瘠還是最富饒的盆地?》
也歡迎到萬物啟蒙APP社區討論:鹽和米,哪個對於人來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