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柴達木盆地:滿目蒼涼裡,有瀲灩的水光,有豐盛的自己

2021-01-08 墨華不冷

文/圖 墨華不冷

(本文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柴達木盆地在蒼茫粗獷中,也有瀲灩柔情

終點,在路上的曠世孤絕中;遠方,在腳下的蒼茫戈壁上。柴達木盆地,有別於我此前的人生體驗。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被阿爾金山、崑崙山與祁連山等環繞,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江蘇省面積的2.5倍,海拔約2600至3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盆地。我的青甘大環線10天自駕遊中,其中穿越柴達木盆地的路程,約1000公裡,前後加起來共2天。

這是一堂生動的戶外地理課。原來,柴達木盆地,不但是富藏石油與礦物的實用性「聚寶盆」,還是蘊含極致風光的自然美學;原來,它不但有戈壁、荒漠、雅丹、雪山、沙塵,還有瀲灩的彩色鹽湖、靈動的牛羊駱駝、生機的旱生植物。這是一種荒涼粗獷的美,卻有豐富生動的表達,以至如今,仿佛還響著當日我站在土堆高處的呼呼風聲。這風聲,無限遼遠,不可磨滅。

從青海湖(上圖)到柴達木盆地畫風急轉

公路:帶著豐盛的自己,在315與215國道上流浪

7月25日,我們離開浪漫旖旎的青海湖,沿109國道,在傍晚時分,路過茶卡鹽湖,到達柴達木盆地,我們這才有了到大西北的感覺——這正如遇見一個西北猛漢,他突然亮出了音質粗獷、音域寬廣的歌嗓。7月26日與27日,我們從德令哈出發,先後沿著315與215國道,依次經過小柴旦湖、東臺吉乃爾湖、烏素特水上雅丹、南八仙雅丹、大柴旦翡翠湖,最後往敦煌方向翻越當金山,才結束柴達木盆地之旅。

沿途的雪山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縱貫柴達木盆地的315與215國道,至今讓我們念念不忘。

此前讀過楊柳松的《北方的空地》。作者是首個以自力方式,橫穿西藏大羌塘無人區的人。他寫道:「事實上,走出荒原沒有想像的幸福感,或是什麼成就感,甚至是一種輕度的抑鬱和迷茫。巨大的幸福並未如期而至,偶爾的幸福也只是短暫。」歷盡生死磨鍊的他,對荒原才有如此複雜、深邃、獨特的感受。相比之下,平凡保守的我們,驅車在路況極好的315與215國道上,遇到的小困小累小折騰,皆不值一提,而我們的感受,更多的是視覺盛宴帶來的歡喜。

透著孤獨氣質的315國道

315與215國道,皆可媲美66號公路。它們隨著地形,活潑起伏,像飄逸的黑色遊龍,像飛舞的生命血脈,綿延在蒼涼大地上。向前看,天際線一直懸在盡頭;往左眺,崑崙山長時間貼心陪伴。路上,車輛廖廖,司機開車會爽爆!

從德小高速轉入315國道後,有一個地方,許多人停車拍照,我們亦然。我爬上了一個小山丘,極目四望,嗷嗷叫著「好美啊」。只見一個個土堆,如翻滾的巨浪,如奔騰的萬馬,很多保持一致方向,透露了千萬年來風的主要方向。

在這裡,隨手就可拍出又酷又颯的畫風。一個女孩,拖著行李箱凹造型,看上去像逃荒的公主。在高處拍照,竟有點航拍的意外效果,且畫面大氣乾淨。

仿佛到了異星球

這是千古的蒼莽、荒寂、遼闊與冷漠。而我,只是路過這絕美風景的一粒塵埃。

上車繼續西行。我戴上耳機,聆聽曲子《victory》。這曲子太應景,我聽得熱血澎湃,覺得汽車玻璃窗外的風景,像一場轟轟烈烈的私奔。

大地的博大,人類的渺小

因極端氣候,柴達木盆地絕大部分地方,荒無人煙,不宜生存。這是我首回見識了電影裡出現的無人區。我們仿佛到了異星球,只是公路、汽車、高壓塔、電纜、風車等人類蹤跡,會提醒我們,我們還在地球。這兒的築路、石油、電力等工人,都值得我們致敬。

生命在這兒是罕見的。動植的出現,令這片蠻荒煥發生機——

野駱駝的出現,令荒蕪的畫面變得靈動

偶遇野駱駝。比起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見到的飼養型駱駝,它們顯得好瘦小。我們停車,給野駱駝拍照,發現有些駝峰耷拉下來,看來它們沒有吃飽喝足。我對駱駝說:「你的旅行袋,沒有裝滿食物,咋辦呢?」駱駝「不解風情」,被我嚇走了。

後來,看到一隻野驢,孤零零地站在廣袤的荒地上。我對先生說:停停車,這隻野驢好孤獨,我去陪陪它,給它拍拍照也好。先生卻說:你去陪它,它更孤獨。

鹽鹼地的耐旱植物

至於植物,無論在315國道,還是在215國道,草長之地與不毛之地,電影鏡頭般漸變切換,讓你在同一天,領略地貌、土質與水源的不同分布,所帶來的神奇變化。

駱駝草、梭梭、麻黃等耐旱植物,默默應對著儲存水分的挑戰,從幹瘠土壤中,頑強地探出頭,使整個畫面獲得生機。而越往西,特別在礫石遍地的戈壁,基本寸草不生,將荒涼演繹到極致。在氣質這一塊,柴達木盆地拿捏得妥妥的。

215國道切換草長之地與不毛之地

很珍惜路上各種新鮮陌生的體驗——

315國道有段道路,目之所及,一馬平川,一望無際,浩浩蒼蒼,連兩側山脈都退場了,讓人產生不在封閉式盆地的錯覺。

曾遇上沙塵,天地變黃,風挾裹著沙子,在車窗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幸好不是沙塵暴,否則倉皇演繹逃生記。

路邊的丘陵,各色各樣,有的像斧鑿刀刻,有的像河流凝固,有的像麻花擰繩。它們呈淡黃、棕色、鐵鏽紅、深灰、黝黑……其中有一座,通體黝黑中,竟補丁般地泛出一小塊墨綠,這是有銅可採嗎?我喜歡看白雲投影在山體上,明明暗暗,影影綽綽,美哉!

沿途的丘陵各色各樣,讓人充滿想像力

鹽湖:這瀲灩的柔情,讓人忘記身處茫茫戈壁中

2020年的我們,其實是在遠古時期海洋的海底,驅車、暴走。若時光,是啟動了延遲攝影功能的攝像機,那麼,在剎那間,我看到滄海桑田的巨變:遠古的柴達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古板塊碰撞,崑崙山、祁連山與阿爾金山相繼隆起,形成封閉性的柴達木盆地,相當於形成一個巨大的水盆,盛有大量海水;因周邊隆起的山脈,阻擋外來水汽進入,柴達木盆地的氣候環境,完成從溼潤到極端乾旱的演變;在漫長的地質演變中,盆地裡的海,逐漸變成湖,水分陸續蒸發,鹽分不斷析出,便形成如今的鹽湖,當鹽湖的滷水變少,便形成鹽灘。

彩色的鹽湖,白色的鹽灘

若說柴達木盆地,是有味道的,那首先是鹹的。它因鹽而名——「柴達木」是蒙古語,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現有鹽湖33個,是中國鹽湖最密集的區域。它因鹽而興——鹽湖能生產食用鹽(氯化鈉)、農業所需化肥(氯化鉀),還能提取鋰電池的鋰材料等。

而我們對鹽湖,只負責審美。在貧瘠的土地上,遇見一個個瀲灩的鹽湖,覺得畫風突轉,恍惚間,忘記自己身處茫茫戈壁中。

純淨剔透的鹽湖

我們穿越柴達木盆地時,途徑的第一個鹽湖,便是著名的網紅景點茶卡鹽湖。茶卡鹽湖,近年被開發過度了,遊人如織,再加上當時已是傍晚,天空陰暗,影響拍照效果,我們便佛系拋棄了它。

我們打卡的鹽湖,有小柴旦湖、東臺吉乃爾湖與大柴旦翡翠湖。

小柴旦湖

小柴旦湖,是未被開發的野景。它「名不副實」,雖被稱「小」,但比起大柴旦湖,面積更大,達至100多平方公裡。它寶石般熠熠生輝的淡藍,瞬間撩到了我,讓我這個不正宗的女文青,想起一句話:「捻指筆落,畫不盡夢裡眉眼。」

為了這「夢裡眉眼」,我們停了兩次車。第一次停車,只差幾米,便可步行至湖邊,但沼澤無情阻斷了腳步。那裡的蚊子,嗡嗡作妖,多得能將人抬走。臨行時,先生逗趣地說:蚊子才是這裡的居民,我們打擾了它們的清靜,不好意思咯。第二次停車,我們終可步行至湖邊,但遊人多的地方,隨扔的垃圾也多,辣眼睛也辣心。

東臺吉乃爾湖,有著純正的蒂芙尼藍

東臺吉乃爾湖,被稱為中國版馬爾地夫,亦還沒被開發。我們沒有走收取停車費的官方入口,自行尋找靠近湖邊的停車之地,不料讓汽車開啟了顛簸的「吃土」之旅。每個人在車上酸爽地搖晃,跳草蜢的《忘情森巴舞》。因鹽鹼地,土質鬆軟,容易陷車,我們只好中途停車,歷盡風吹日曬,悲壯地步行了約一公裡,與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才夠得著那片夢幻般的蒂芙尼藍。當然,有去,就有返……

東臺吉乃爾湖,走的是清新治癒系路線,令我們在現場,邁開了少女的輕盈步伐。嘗了一口湖水,好鹹!這兒有廣闊的鹽灘——由鹽結晶形成的白色沙灘。踩在那種顯鬆軟的鹽灘上,會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音。烈日之下,鹽塊反光,雖戴墨鏡,仍覺眼痛。

西臺吉乃爾湖,是我們糊裡糊塗錯過的美景。我們離開東臺吉乃爾湖,沿315國道西行70多公裡,便抵達西臺吉乃爾湖。這湖獨步江湖的絕招是,涇渭分明,公路一邊是碧水、一邊是藍水。但我們遠遠地望見,現場正在施工,儼然露天大工地。我們以為封路了,便拍拍屁股離開,後來才得知,它其實可通行。這個絕美的雙色湖,我們莫名其妙地錯過了。不測心理陰影面積,化身雞湯段子手:好吧,所有的旅途,都有遺憾,好吧,反正我們沒有小飛機航拍……

藍天下的翡翠湖,像童話世界

大柴旦翡翠湖,作為廢棄的鹽礦工地,並非一個大湖,而是由許多大小不一、互不相連的鹽湖組成,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目前它仍免費,但服務中心正在建造,翡翠湖很快變身為收費景區。

一大早,我們就從大柴旦鎮出發,直奔翡翠湖。不是早起的鳥兒就有蟲吃,清晨時分,雲厚天陰,翡翠湖的姿色,略為寡淡。我們耐心等候天空轉藍,常走出車外,壯士般迎著冷嗖嗖的風,邊遊邊攝。

兩個小時後,藍天登場,翡翠湖的顏值嗖嗖嗖地飆升!

淨澈的綠

我們又見證了物理學的審美魅力——每個鹽湖,因礦物質含量不同,故顏色不一,呈現出淺藍、碧藍、淡綠、黃綠、墨綠等色彩,如上帝打碎了的藍玉或翡翠。

細看,每個鹽湖,純淨剔透,可看到近處湖底雪白的鹽層。水的亦綠亦藍,鹽的如脂之白,相映成趣,冰清玉潔。

湖面如鏡

我們在堤壩上,自由驅車,看到哪個湖美,便翻牌,親近它。靠近景點入口的湖,被絲巾、紅裙、相機、人聲所佔領,而遠一點的湖,相對清靜,利於拍照。只是風啊,有時太淘氣,吹亂了人兒、白雲與山峰顧盼生姿的倒影。

我們發現,鹽湖竟有「水鳥模特」長腳鷸。你們是想將水面,變成T臺秀嗎?

翡翠湖上的長腳鷸

在翡翠湖,我收穫了人與山水之間溫柔的清談,也收穫了一鞋子的鹽水——走在一片有積水的鹽灘上,不小心中招了。上車離去時發現,鞋襪都析出白花花的鹽,閃著銀光。

這是翡翠湖給我的小彩蛋。

高原地區的天空之鏡

雅丹:這是風的傑作,布滿千萬年光陰的皺紋

中國面積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面積約2.15萬平方公裡,分布於大柴旦、冷湖、茫崖三個轄區內,約形成於7500萬年前。「雅丹」,源於維吾爾語,意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這格外形象。

在315國道上西行,從東吉乃爾湖附近開始,雅丹便向我們陸續報到,起初稀少,三三兩兩,後來越發密集。這兒的雅丹,千姿百態,令腦洞變大:像墳頭,像殘牆,像荒堡,像走獸,像金字塔……一個愣神,便覺來到電影《火星救援》的現場。

我感到餓了,便說:這是饅頭版雅丹。我突然懷念在德令哈大快朵頤的犛牛「退骨肉」。文壇吃播大V梁實秋說過:「山河遠闊,不如一碗人間煙火。」一個人餓時,此言極是。在荒漠穿越,需自備糧水。我吧唧吧唧地消滅了一個自備的麵包,又有精力,觀賞「山河遠闊」。

行車的前方,不斷洞開火星般的世界,公路兩側的雅丹,衛士般紛紛退避。一輛越野車,開進路側寂靜的雅丹世界。那長長的車轍,那揚起的塵土,仿佛打上問號,探索著更深處的神秘。我還偶爾看到路側幾百米處,有一輛汽車,在雅丹包圍中,孤獨停駐。人車渺小,像天地間的螻蟻。

我們停車,撲向雅丹,撫摸它粗糙的外表。因長年風蝕,雅丹像一本被翻爛了的古籍。那橫布的一道道溝壑,是千萬年光陰的皺紋,是風的刻刀留下的劃痕。

烏素特水上雅丹航拍(該圖來自網絡)

烏素特水上雅丹與南八仙陸上雅丹,是我們在柴達木盆地打卡的兩處雅丹景點。

烏素特水上雅丹,是目前世界發現的唯一水上雅丹景觀。它的價格並不美麗(門票加觀光車共120元),但風景是一流的美麗。這是鹽湖與雅丹的美麗相遇,是柔美與粗獷的和諧融合。這裡原本無水,發源於崑崙山的那稜格勒河,因山洪暴發而改道,淹沒了東臺吉乃爾湖岸邊的一部分雅丹,無心插柳地形成了水上雅丹。

柔美的碧水與粗獷的雅丹,和諧融合

看慣了地面的雅丹,便覺得碧波蕩漾中的雅丹,絢麗而靈氣。大大小小的風蝕殘丘,破水而出,格外魔幻,儼然一片海市蜃樓。從上帝視角俯瞰,水上雅丹,確如整裝待發、同一朝向的軍艦,充滿動感。

當天,藍天帥得讓人想打包帶走,白雲的狂舞自由而恣意,連水上雅丹,亦仿佛沾上狂放不羈的氣質。

演繹自由與釋放

大自然一邊創造美,亦一邊毀滅美。受常年湖水的衝刷與侵蝕,水上雅丹像年邁的長者,每天都走向消亡。這讓我意識到,我目睹的,是一片終會消逝的風景,而這片風景,正看著終會消逝、歲數更短的我。

世上任何的相遇,都是時光洪流裡的擦肩而過。

南八仙雅丹

離開水上雅丹後,我們沿著315國道,轉入215國道,抵至大柴旦南八仙雅丹。我們沿著別人留下的車痕,開進去約兩百米,就停車。我們租的是小轎車,不是越野車,註定淺嘗輒止,無緣於千帆競渡般的南八仙核心地帶風景。

南八仙的名字,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1955年,來自南方的8名女地質隊員,勘探石油,遇沙塵暴,羅盤失靈,不幸迷路,饑寒交迫,犧牲於此。為紀念她們,人們稱這個地方為「南八仙」。

我們紛紛跳下車溜達。在夕光中,殘丘壯麗,卻亦森然,狀如鬼魅,一切靜謐得能聽到心跳聲。我曾看過視頻,在南八仙,狂風怒號,嗚嗚作響,仿佛靈魂駐留的低喃,令人心怯,怪不得雅丹林,也叫「魔鬼城」。

絕美的風景,總伴隨無法預知的風險。南八仙是無人區,信號不穩定,我們不敢滯留太久,於是上車,掉頭駛回安全的公路,趕在天黑前,抵達大柴旦鎮。

由《北方的空地》改編的電影《七十七天》,質量比不上原著,但有一句臺詞,我記憶猶深:「這片只屬於你的荒原,沒有限制,沒有規定,你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甚至是讓你猶豫和膽怯的自由。」

後浪們又酷又颯的畫風

結語

柴達木盆地很大,此回我沒有涉足茫崖、冷湖、格爾木的路線。這次旅行,是我對柴達木盆地豐富內涵的初探。我輕輕掀起它的面紗,驚鴻一瞥。

日本攝影師星野道夫在《在漫長的旅途中》寫道:「人,其實總是在潛意識中,透過自己的內心瀏覽風景。」見多了青山綠水,呆慣了繁華都市,在蒼茫的大西北,我舒展著另外一個自己。這樣的我,懷著對粗獷荒涼之美的嚮往,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戈壁上,釋放著與天地、與歲月、與自己對話的自由。

在蒼茫的大西北,舒展著另外一個自己

(版權聲明:維權騎士籤約作者,原創文字,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不可摘編、洗稿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想不到這麼美!
    柴達木為高原內陸型盆地,其全部在青海海西州境內,是一個被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環抱的封閉地區,東西長約800KM,南北連結崑崙、祁連山脈寬約600KM,泛柴達木地區面積30多萬平方公裡, 柴達木素有"聚寶盆"的美稱,這裡涵蓋冰川、雪山、崖壁、峽谷、雅丹、丹霞
  • 24萬平方公裡的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我國的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類火星環境,對其進行的科學考察則能為世人矚目的火星探測提供極為重要的類比資料。柴達木與火星有何相似之處?它對火星研究領域有哪些重要意義?它的巖石圈、水和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地表形成了河流、湖泊和地表沉積物。在演化的早期,火星對生命是一個宜居的環境,科學家甚至不能排除現在火星的深部土壤環境仍然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火星有可能曾經孕育過生命,有可能現在還有生命,還有可能未來能孕育生命。
  • 如果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需要從柴達木盆地所處的地理環境說起。眾所周知,我國的地形多種多樣,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既有雄偉的高原和高聳的山地,也有起伏的山嶺和低緩的丘陵,還有地勢平緩一望無際的廣闊平原和四周群山環繞中間低平的盆地,陸地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這5種地形類型。
  •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前世今生」
    自邊緣至中心,洪積礫石扇形地(戈壁)、洪積粉砂質平原、衝積粉砂黏土質平原、湖積淤泥鹽土平原有規律地依次遞變。地勢低洼處廣布著鹽湖與沼澤,盆地內湖泊水質多已鹹化,共有大小鹽湖20餘個,著名的茶卡鹽湖和察爾汗鹽湖分別位於柴達木盆地的東北部和南部。
  • 柴達木盆地,青海的聚寶盆
    「柴達木」為蒙古語,意為「鹽澤」。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崑崙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盆地略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地勢最高的盆地。
  • 柴達木盆地,青海的聚寶盆
    「柴達木」為蒙古語,意為「鹽澤」。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崑崙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盆地略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地勢最高的盆地。
  • 中國獨有,火星的孿生兄弟,揭秘柴達木盆地
    今天,就向大家揭秘,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柴達木盆地。柴達木PK火星火星離地球2.25億公裡,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人類深空探索的熱點,目前火星上仍有許多探測器在工作著。而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
  • 柴達木盆地: 伍氏獻文魚最後的家園
    近些年來,來自很多國家的古生物專家,先後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一些魚化石,其中就有伍氏獻文魚化石。  2005年至2006年,來自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王曉鳴博士,與中國科學院的幾位古生物學專家,在柴達木盆地一處古鹽湖沉積地層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古魚類化石,當時大家都不認識它們是哪種魚類的化石。
  • 走進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地處青藏高原北部的柴達木盆地素有中國「聚寶盆」之美譽,高山、鹽湖、風蝕丘陵、戈壁荒漠等多種地形地貌吸引著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遊客在位於柴達木盆地腹地的察爾汗鹽湖鹽田區參觀    在柴達木盆地的一處戈壁灘上
  • 假如西北高原的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對全中國影響有多大?
    柴達木盆地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內陸湖泊,由於極大的蒸發量以及青藏高抬升,以及降水量偏少,湖水不斷蒸發,最後剩下這樣一個天然鹽湖盆地!柴達木盤地變成一個大湖,會有什麼影響?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的意思就鹽澤,盆地內的鹽儲量十分豐富,除了各位熟悉的食鹽以外,還有鈉、鉀、鎂、鋰、溴、碘......當然了,盆地結構還是石油和天然氣富的集地。
  • 柴達木是最貧瘠還是最富饒的盆地?(圖文版)
    ,蒙古語裡的「鹽澤」。2005年,人們在柴達木盆地一處古鹽湖沉積地層中發現了一條魚的化石。據專家推測,這種魚在3000萬年前的柴達木盆地分布範圍應該十分廣闊,甚至很可能遍及中亞各地。那時候的柴達木盆地還是一個巨大的內陸鹹水湖泊,比青海湖大得多。後來因青藏高原地勢的抬升,湖水不斷乾涸,整個湖越來越鹹,含鈣量也越來越高。這種魚為了適應環境,骨骼就越來越粗壯。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水越來越鹹,很多魚類因為適應不了高鹽、高鈣的水域漸漸消亡。
  • 中國的世界之最,儲鹽最多的盆地,最大的內陸盆地!
    青海省西北部有個大盆地,礦藏豐富,這就是著名的柴達木盆地,東西約八百五十公裡,南北最寬二百五十公裡,面積十二平方公裡,包括四面山丘,面積達三十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江蘇省三省之大。「柴達木盆地礦藏豐富,其中鹽量最大,分布也最廣,」柴達木說,「鹽澤多,有許多鹽湖,鹽湖上有怒吼的鹽蓋,可以在上面建工廠,起降飛機,許多房屋都是用鹽塊建造的,有一條橫貫南北的公路,其中有三十一公裡是由鹽鋪就的,被稱為「萬丈鹽橋」,汽車在平坦而堅固的「鹽路」上高速行駛,路面損壞,修路工人從附近的鹽坑裡舀了一桶鹽水倒入損壞的地方,等鹽水路面變幹後再把它修好。
  • 色彩絢麗、景觀獨特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柴達木盆地
    舞動的精靈 劉曉偉 攝  到了夜晚,當漫天繁星盡布於穹頂時分,腳下也是無盡的星辰,仿佛行走在銀河裡……繁星 李正乾 攝天空之鏡的銀河 江山 攝  今年夏天,一個藏在柴達木盆地的深處的神秘湖泊,在網上瘋狂刷屏,它就是被稱為青海版「馬爾地夫」的東臺吉乃爾湖。
  • 地表荒蕪的柴達木盆地,為什麼會被稱為「聚寶盆」?
    因此,為什麼青藏高原上的柴達木盆地會被稱為「聚寶盆」,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它是一個盆地地形,形態上是一個「盆」。    柴達木盆地  我國主要的盆地有四個,分別是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其實每一個盆地都可以稱為「聚寶盆」。
  • 穿越柴達木盆地,去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從高空俯瞰,柴達木盆地就像一個不規則的菱形,盆地四周高山環抱,西北有海拔4000米左右的阿爾金山,是柴達木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的天然界壘,東北有4000米以上的祁連山,南側為崑崙山脈的
  • 柴達木盆地在建水利工程「蹄疾步穩」
    圖為柴達木盆地那稜格勒河水利樞紐工程。 青海省海西州地處「中國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當地屬低溫、乾旱、少雨、風大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脆弱。 作為荒漠化、半荒漠化和沙漠化屬性的海西州來講,水是最為寶貴、稀缺的資源。
  • 柴達木盆地拾貝-中國天空之鏡 茶卡鹽湖 (13-15)
    2020年10月06日(一)< 柴達木盆地拾貝-中國天空之鏡 茶卡鹽湖 13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省烏蘭縣境內,柴達木盆地最東端的祁連山南緣新生代凹陷下來的山間自流的小盆地內
  • 柴達木盆地發現15萬年前的鐵管,難道真有史前文明?
    在人類之前的幾十億年裡,雖然有其他生物長期主宰著地球的食物鏈,但它們都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沒有建立起文明。一種看似不該存在的東西出現在我國柴達木盆地中——生鏽的鐵管。柴達木盆地的東部,坐落著兩個獨特的湖泊——淡水湖的可魯克湖,以及鹹水湖的託素湖,它們水域相通。在託素湖東北角,是一座名為白公山的小山。科學家在這裡尋找恐龍化石之時,意外在白公山的巖洞中發現了已經生鏽的鐵管。
  • 柴達木盆地:「小枸杞」成「大產業」
    如今,一粒紅色枸杞遠不能在煲湯或茶飲中體現其價值,在中國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枸杞原漿、枸杞芽茶葉、枸杞健康酒等新產品「相繼問世」,擁有千年滋補歷史的紅枸杞已形成「大產業」。(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青海有機枸杞產於中國第二大枸杞種植基地——青海省海西州,位於世界「四大超淨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腹地,方圓300
  • 柴達木盆地腹地茫崖現「藍洞鹽泉」奇觀
    據唐拓華介紹,位於柴達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花土溝鎮南邊的尕斯庫勒湖宛如碧玉酒盞陳醋崑崙山的瓊漿玉液,為特大型石鹽鹽湖礦床,地表地下滷水十分豐富。在湖東部平整的幹鹽灘上,受雨雪侵蝕鹽殼,地下滷水春夏上漲、秋冬下降的「潮汐效應」影響,地表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鹽泉和鹽色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