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腹地茫崖現「藍洞鹽泉」奇觀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圖為航拍「藍洞鹽泉」。 烏席勒 攝

中新網西寧1月10日電 (孫睿)「如今,茫崖市的旅遊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迥異獨特的風景讓人目不暇接,其中藍洞鹽泉為茫崖新發現的一處『大地之眼』。」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文體旅遊廣電局局長唐拓華10日表示。

據唐拓華介紹,位於柴達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花土溝鎮南邊的尕斯庫勒湖宛如碧玉酒盞陳醋崑崙山的瓊漿玉液,為特大型石鹽鹽湖礦床,地表地下滷水十分豐富。

在湖東部平整的幹鹽灘上,受雨雪侵蝕鹽殼,地下滷水春夏上漲、秋冬下降的「潮汐效應」影響,地表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鹽泉和鹽色小河。鹽河、岸邊和鹽沼澤裡,橢圓型居多的鹽泉如同白玉圈子鑲嵌的寶石——天青色、深藍色、白色、黃色、褐紅色等七彩斑斕,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無比的「鹽畫」。

在成百上千的鹽井中,最大的幾個成為近似圓型的「藍洞」,成為尕斯庫勒湖周邊典型的「大地之眼」。

圖為遊客在「藍洞鹽泉」岸邊拍照。 烏席勒 攝

「相對於阿拉爾草原上的艾肯泉來說,這是代爾森草原旁的『藍眼睛』,巍峨崑崙山下,鹽鏡裡閃爍著寶藍的天、流翔的雲、星月銀河……」唐拓華說。

據悉,地球上最大的藍洞為加勒比海西岸洋中的貝里斯大藍洞,有305米的口徑,123米的洞深,為潛水勝地。茫崖尕斯地區最大的藍洞窄處圓直徑約225米、最寬280米左右,可能為柴達木盆地最大的藍洞,這輕描鹽色的「藍眼睛」為飽和滷水,裡面沒有魚蝦和水生植物,岸上不長蘆葦、鹼蓬草等,雁鴨水鳥很少靠近,這片「死海」美麗與危險並存著。

來自中科院青海鹽湖所的數據,尕斯庫勒湖存在較多鹽溶洞,洞中水體為高鹽度滷水,礦化度超過300克每升。這片複眼型鹽泉引起了青海鹽湖所專家的關注,計劃今年與茫崖市相關部門合作,對柴達木盆地保留最完好、最原始的尕斯鹽泉進行科學考察。

唐拓華表示,尕斯鹽泉群藍洞與暗溶洞並存,請廣大遊客不得驅車和徒步冒然進入,在當地旅遊部門指導下有序安全旅遊。尕斯藍洞保存著石鹽演變的地質基因,市文體旅遊廣電局、自然資源局考慮申報為地質旅遊公園,保護好柴達木盆地這片寶貴的財富。(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想不到這麼美!
    柴達木為高原內陸型盆地,其全部在青海海西州境內,是一個被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等山脈環抱的封閉地區,東西長約800KM,南北連結崑崙、祁連山脈寬約600KM,泛柴達木地區面積30多萬平方公裡, 柴達木素有"聚寶盆"的美稱,這裡涵蓋冰川、雪山、崖壁、峽谷、雅丹、丹霞
  • 走進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地處青藏高原北部的柴達木盆地素有中國「聚寶盆」之美譽,高山、鹽湖、風蝕丘陵、戈壁荒漠等多種地形地貌吸引著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遊客在位於柴達木盆地腹地的察爾汗鹽湖鹽田區參觀    在柴達木盆地的一處戈壁灘上
  • 柴達木盆地氣候的「前世今生」
    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面積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盆地略呈三角形,面積達到257768平方千米,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柴達木盆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以乾旱為主。這裡風力極為強盛,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可達25~75天,西部曾出現過40米/秒的強風,風力蝕積強烈。
  • 柴達木盆地:「小枸杞」成「大產業」
    如今,一粒紅色枸杞遠不能在煲湯或茶飲中體現其價值,在中國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枸杞原漿、枸杞芽茶葉、枸杞健康酒等新產品「相繼問世」,擁有千年滋補歷史的紅枸杞已形成「大產業」。(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青海有機枸杞產於中國第二大枸杞種植基地——青海省海西州,位於世界「四大超淨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腹地,方圓300
  • 穿越柴達木盆地,去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 「惡魔之眼」艾肯泉,位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 從高空俯瞰,柴達木盆地就像一個不規則的菱形,盆地四周高山環抱,西北有海拔4000米左右的阿爾金山,是柴達木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的天然界壘,東北有4000米以上的祁連山,南側為崑崙山脈的
  • 「柴達木秘境」俄博梁、茫崖翡翠湖、火星營地7天旅拍自駕路書
    有的小夥伴留言說:想直接在,柴達木盆地裡面來一場旅拍自駕之旅,那就今天給大家安排上,規劃最佳行程,一切只為攝影出發!俄博梁雅丹群據說這裡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雅丹地貌,柴達木盆地的「風斧」經過數千萬年的雕刻,才造就了這波瀾壯闊,形態萬千的奇景。
  • 假如西北高原的柴達木盆地變成一個大湖,對全中國影響有多大?
    柴達木盆地在新疆嗎?這可能是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其實這個盆地位於青海省北部,在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崑崙山之間,南北最寬約350千米,東西長約800千米,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千米!柴達木在蒙古語中的意思就鹽澤,盆地內的鹽儲量十分豐富,除了各位熟悉的食鹽以外,還有鈉、鉀、鎂、鋰、溴、碘......當然了,盆地結構還是石油和天然氣富的集地。
  • 24萬平方公裡的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我國的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類火星環境,對其進行的科學考察則能為世人矚目的火星探測提供極為重要的類比資料。柴達木與火星有何相似之處?它對火星研究領域有哪些重要意義?供圖/圖蟲創意周邊隆起的大山阻擋了柴達木盆地接受外來水汽的滋潤,形成了極端乾旱的氣候環境——盆地內部的年降水量長期少於50毫米,而盆地的西部更是低至14毫米。原本的大湖逐漸蒸發消失,風取代了水成為了柴達木地表形態的塑造者,形成了豐富、獨特的地形和地貌特徵。
  • 色彩絢麗、景觀獨特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柴達木盆地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柴達木盆地提到柴達木盆地,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毫無「人氣」的資源產地和工業基地?或是遼闊、蒼涼、寂靜的茫茫戈壁?戈壁之「景」 劉忠俊 攝  無論是哪一種印象,很多人心中已經默認,遍地開礦的荒涼地方定與極致風光無關。
  • 柴達木盆地,青海的聚寶盆
    「柴達木」為蒙古語,意為「鹽澤」。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崑崙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盆地略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地勢最高的盆地。
  • 柴達木盆地發現神奇「遊蛇」地貌
    為尋找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巨型「遊蛇」群地貌,茫崖市文體旅遊廣電局日前牽頭聘請拍攝團隊與當地旅遊探險愛好者深入柴達木盆地腹地尋找巨型「遊蛇」。 但由於面積太大,「巨蛇」長度太長,無人機無法拍攝到全部,加上拍攝時間有限,只拍攝到少數「遊蛇」地貌。
  • 柴達木盆地,青海的聚寶盆
    「柴達木」為蒙古語,意為「鹽澤」。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崑崙山脈、祁連山脈與阿爾金山脈所環抱,盆地略呈三角形,東西長約800千米,南北寬約300千米,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地勢最高的盆地。
  • 中國四大盆地排名:誰最大?誰最高?誰人口最多?
    盆地是五大基本地形類型之一,我國的四大盆地是新疆的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跨四川與重慶的四川盆地,它們的總面積佔到了全國陸地面積的我國第一大沙漠;準噶爾盆地內部有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盆地有柴達木沙漠,是我國第五大沙漠;
  • 中國四大盆地排名:誰最大?誰最高?誰人口最多?
    盆地是五大基本地形類型之一,我國的四大盆地是新疆的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跨四川與重慶的四川盆地,它們的總面積佔到了全國陸地面積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19%,接近1/5。總體來說,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都位於乾旱、半乾旱區,內部都擁有沙漠,尤其是塔裡木盆地,擁有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是我國第一大沙漠;準噶爾盆地內部有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柴達木盆地有柴達木沙漠,是我國第五大沙漠;四川盆地是唯一位於溼潤區的盆地,也是四大盆地中唯一沒有沙漠的盆地。
  • 柴達木盆地: 伍氏獻文魚最後的家園
    近些年來,來自很多國家的古生物專家,先後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一些魚化石,其中就有伍氏獻文魚化石。  2005年至2006年,來自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王曉鳴博士,與中國科學院的幾位古生物學專家,在柴達木盆地一處古鹽湖沉積地層中,發現了一些奇特的古魚類化石,當時大家都不認識它們是哪種魚類的化石。
  • 隨筆|柴達木盆地:滿目蒼涼裡,有瀲灩的水光,有豐盛的自己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被阿爾金山、崑崙山與祁連山等環繞,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江蘇省面積的2.5倍,海拔約2600至3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盆地。我的青甘大環線10天自駕遊中,其中穿越柴達木盆地的路程,約1000公裡,前後加起來共2天。這是一堂生動的戶外地理課。
  • 中國獨有,火星的孿生兄弟,揭秘柴達木盆地
    而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屬封閉性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而其中以中國的柴達木盆地最為相似。「火星谷」柴達木盆地和火星的景象實在是太相似了!研究意義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類火星環境。
  • 地表荒蕪的柴達木盆地,為什麼會被稱為「聚寶盆」?
    因此,為什麼青藏高原上的柴達木盆地會被稱為「聚寶盆」,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它是一個盆地地形,形態上是一個「盆」。    柴達木盆地  我國主要的盆地有四個,分別是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其實每一個盆地都可以稱為「聚寶盆」。
  • 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科研儀器架設落地青海茫崖
    樊萬珍 攝中新網西寧8月26日電 (孫睿)記者26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聯合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海西州茫崖氣象局開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任務「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科研邊界層塔和微波輻射計儀器架設選址工作結束,經過兩日的考察遴選,兩項科研儀器架設初步選定在青海茫崖大烏斯地區和花土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