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洩漏功率攻擊採用90nm CMOS技術的加密器件

2020-12-08 電子產品世界

洩漏電流可能被用於攻擊加密系統。

在電子商務與電子銀行等應用中,安全要求越來越嚴格。雖然加密技術提供了強健的算法,但這些算法的物理實現一般會通過器件電氣運行中的物理現象,洩漏一些信息,攻擊者會利用它來探測密鑰。這些「旁路」(side-channel)攻擊利用加密實現硬體模塊所洩漏的信息。該信息可能包含數據與功耗或時序之間的相互關係。一種廣為報導的強大旁路攻擊方法是微分功率分析(differential-Power analysis),因為它能讓攻擊者用現售元件做出的測量設置探測出密鑰。攻擊者依據的事實是,標準CMOS邏輯的動態功耗主要依賴於輸入數據。例如,考慮一個簡化的CMOS反相器模型,它以一隻接地電容作為自己的負載。該模型只有當輸出從0至1的過渡時才從電源吸入電流。在1至0的過渡時,輸出電容釋放能量,而從0至0和1至1的過渡時電路不消耗能量。最近工程師們提出了很多同時採用軟體和RTL(寄存器傳輸級)的對策,以阻止通過動態功率分析的攻擊。

歷史上,CMOS電路功耗的主要來源是CMOS開關活動造成的動態功耗。動態功耗是電源電壓的二次方,而對時鐘頻率的依賴則是線性的。CMOS電路功耗的另外一個來源是CMOS器件關斷狀態下寄生電流所造成的洩漏功率。這種洩漏功率很快將達到可與動態功耗相比較的量級。CMOS設計中的洩漏電流主要取決於輸入數據的矢量,工程師使用這個特性,在電路的等待周期內減少洩漏功耗。他們還提出了可以預測在CMOS電路中分別產生最大和最小洩漏電流的輸入矢量模型。

由於洩漏電流依賴於CMOS邏輯中的輸入值,你可以通過測量洩漏電流,提取出一個加密核心中有關加密數據的信息。對一個採用RTL仿真的簡單加密核心,通過分析洩漏電流與輸入數據的依賴關係,就可以用統計分析技術發動攻擊。這些技術類似於微分功耗分析技術,可以提取出從洩漏電流測量開始的密鑰,原理上更容易實現。

數據依賴性

洩漏電流主要來自反向結、亞閾值以及門隧道電流。對於一個偏置在弱反向區的MOS電晶體,亞閾值電流是最重要的因素。標準CMOS門的設計者會使用串並聯連接組成的上拉和下拉網絡。設計者還為串並聯配置的MOS器件開發了洩漏電流模型。

為了解標準CMOS門洩漏電流對數據的依賴性,研究人員對意法半導體公司90 nm CMOS090工藝的標準單元作了仿真。這些仿真採用了代工廠針對Spectre電晶體級仿真器所提供的模型,用五種溫度來驗證洩漏電流與溫度的關係(表1)。如果對表中洩漏電流按升序排序,則順序與溫度的變化相同。例如,對一個雙輸入與非門,邏輯輸入0或1在所有溫度值下都產生最大的洩漏電流。這種功率分析方法能揭示出一個加密核心的輸入與產生最大或最小洩漏電流之間的關聯。現在有資料描述最大、最小和其它算法,用於估算洩漏電流。

對稱密鑰算法的基本部件是S盒(substitution box)。當使用分組密碼時,一般用S盒來掩蓋原文本與加密文本之間的關係。S盒在N位輸入字和M位輸出字之間提供了一種組合映射。這些盒子(如有四輸入和四輸出)一般都使用固定表。

Cadence公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個真值表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的90 nm CMOS工藝庫,對一種S盒做綜合,這款S盒有四個輸入和四個輸出(表2)。然後研究人員對S盒的所有可能的輸入組合作了大量洩漏電流仿真。如果按洩漏電流的升序對表中的輸入組合作排列,則結果與溫度的變動無關。於是,在仿真或測量中可以使用任何熱係數,只要它保持恆定不變。可以將異或門連接到一隻S盒的輸入端,實現一個簡單加密核心的組合器件。異或門將任何原文本文字與密鑰預先混合,S盒加密結果。你可以針對一個加密核心的組合部分,對所有密鑰值和輸入值作大量的洩漏電流仿真。如果將洩漏電流值升序排列,則輸入與輸出的次序對每個密鑰都是相同的,意味著洩漏電流與輸入值無關。這些仿真還顯示出,對不同密鑰和相同輸入值,洩漏電流值有差異。異或門對輸入變化很敏感,它是這種差異的根源。S盒不是過錯方,因為對相同的輸入,測得的電流總是相同的。

圖1,為一個組合設計增加一些電阻,就可以構建出一個簡單的加密核心。


相關焦點

  • 用非傳統MOSFET方案提高功率CMOS器件的功效
    三十多年來,本本體矽(bulk silicon)MSOFET工藝一直是電晶體器件所採用的主要CMOS工藝。我們非常熱衷於從縮小電晶體來提高密度和性能。在相同的成本上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內存,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在工藝上的進步目前已能使完好的特徵尺寸升級到90nm技術節點。然而,在深層納米尺寸滿足對漏電和性能的需要卻迅速地把傳統的電晶體逼入困境。
  • 飛利浦開始大批量生產90nm CMOS產品
    快速進入90nm CMOS產品大批量生產階段意味著飛利浦公司不久就可將生產轉移到臺灣半導體製造公司(TSMC)的工廠。根據飛利浦和TSMC達成的聯合開發計劃協議,雙方將保持90nm CMOS工藝技術的同步。   「將90nm CMOS工藝開發作為Crolles2聯盟的一部分,與TSMC聯合實現工藝技術的同步是我們的戰略決定。
  • 完全自保護MOSFET功率器件分析
    為了提高系統可靠性並降低保修成本,設計人員在功率器件中加入故障保護電路,以免器件發生故障,避免對電子系統造成高代價的損害。這通常利用外部傳感器、分立電路和軟體來實現,但是在更多情況下,設計人員使用完全自保護的MOSFET功率器件來完成。
  • 飛利浦量產90nm CMOS產品 完成專用測試晶片工藝試驗
    快速進入90nm CMOS產品大批量生產階段意味著飛利浦公司不久就可將生產轉移到臺灣半導體製造公司(TSMC)的工廠。根據飛利浦和TSMC達成的聯合開發計劃協議,雙方將保持90nm CMOS工藝技術的同步。
  • 絕緣襯底上的矽技術 SOI發展與應用分析
    300 mm 晶圓相比於 200 mm 有以下優點:① 集成度是 300 mm 晶圓最大的優勢,元器件的特徵尺寸可以做到 90 nm 以下,可以在更小的面積內集成更多的元器件,滿足更加複雜的設計。② 300 mm 提供了更多的過程控制和完全自動化,產品的公差、可重複性和良品率優於 200 mm。
  • 潘建偉回應「量子加密驚現破綻」:該類攻擊早已有解決方案
    潘建偉  視覺中國 資料圖近來,某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題為「量子加密驚現破綻」的文章,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其實該文章最初來源於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一篇題為「有一種打破量子加密的新方法」的報導,該報導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組的一篇尚未正式發表的工作。
  • 是時候採用氮化鎵功率器件設計DC/DC轉換器了
    打開APP 是時候採用氮化鎵功率器件設計DC/DC轉換器了 發表於 2019-03-14 17:05:39 功率半導體是高效電源轉換的重要組成部分
  • 混沌加密技術技術詳解和設計實現
    因此, 從理論上講, 利用混沌原理對數據進行加密,可以防範頻率分析攻擊、窮舉攻擊等攻擊方法, 使得密碼難於分析、破譯。從1992年至今,混沌保密通信經歷了四代。混沌掩蓋和混沌鍵控屬於第一代混沌保密通信技術,安全性能非常低,實用性大大折扣。混沌調製屬於第二代混沌保密通信技術,儘管第二代系統的安全性能比第一代高,但是仍然達不到滿意的程度。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導通損耗和開關損耗低:SiC材料具有兩倍於Si的電子飽和速度,使得SiC 器件具有極低的導通電阻(1/100 於Si),導通損耗低;SiC 材料具有3倍於Si 的禁帶寬度,洩漏電流比Si 器件減少了幾個數量級,從而可以減少功率器件的功率損耗;關斷過程中不存在電流拖尾現象,開關損耗低,可大大提高實際應用的開關頻率(10 倍於Si)。4.
  • 具有偏振分束功能的894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
    基於增益腔模失諧技術以及光柵優異的光束會聚、偏振分束功能,提出一種基於非周期性亞波長光柵的894 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利用光柵的偏振分束功能,可使器件輸出埠的消光大於30 dB。通過改善腔模位置以及氧化孔徑,器件在20~90 ℃範圍內基本工作性能保持穩定,在85 ℃環境下工作波長滿足微型原子鐘的要求,輸出光功率為2 mW,為下一代微型原子鐘、軍事通信等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 OLED頂發射器件的透明電極分析
    2008年Meyer等人[28]採用AZO同時作為陰極和陽極, 最上層的AZO採用PLD方式成膜, 在實驗中, 他們將雷射的功率調整至AZO的消融閾值, 儘可能降低粒子動能, 減少對有機層的破壞, 得到透光率超過73%的穿透式OLED器件, 其從下至上結構依次為玻璃基板。
  • 圖解分析:華為1:8 PLC分光器及石英基板集成波導光功率分配器
    【還有分光器核心器件——石英基板集成波導光功率分配器解析】背景知識介紹-----------------------------------------------------------光纖分光器:也叫分光器,就是實現光網絡系統中將光信號進行耦合、分支、分配的光纖匯接器件。
  • 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專家:客觀看待新技術
    量子加密技術存在缺陷,被破解?攻擊,是為了讓量子通信更加無懈可擊本報記者 吳長鋒近日,一篇題為「量子加密驚現破綻:上海交大團隊擊穿『最強加密之盾』」的文章在網上流傳開來。文中宣稱「現有量子加密技術可能隱藏著極為重大的缺陷」。事情原委究竟如何?
  • 金剛石散熱襯底在GaN基功率器件中的應用進展
    本文對GaN功率器件散熱瓶頸的原因進行詳細評述,並對上述各項技術的優缺點進行系統分析和評述,揭示了各類散熱技術的熱設計工藝開發和面臨的技術挑戰;並認為低溫鍵合技術具有製備溫度低,金剛石襯底導熱性能可控的優勢,但是大尺寸金剛石襯底的高精度加工和較差的界面結合強度對低溫鍵合技術提出挑戰;GaN外延層背面直接生長金剛石則具有良好的界面結合強度,但是涉及到高溫,晶圓應力大,界面熱阻高等技術難點;單晶金剛石外延
  • 具有偏振分束功能的894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
    基於增益腔模失諧技術以及光柵優異的光束會聚、偏振分束功能,提出一種基於非周期性亞波長光柵的894 nm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利用光柵的偏振分束功能,可使器件輸出埠的消光大於30 dB。通過改善腔模位置以及氧化孔徑,器件在20~90 ℃範圍內基本工作性能保持穩定,在85 ℃環境下工作波長滿足微型原子鐘的要求,輸出光功率為2 mW,為下一代微型原子鐘、軍事通信等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 談談超結功率半導體器件
    從耐壓層角度回顧功率半導體40年發展的3個裡程碑,綜述了超結的發明、概念與機理、技術與新結構,並總結超結髮展歷程與趨勢。引 言功率半導體器件是電能轉換與控制的核心器件,所有電子產品均離不開功率半導體器件,無論是毫瓦級的可攜式終端,還是兆瓦級的高鐵。
  • 曾正:SiC功率器件的封裝測試與系統集成
    SiC 半導體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隙、擊穿場強、熱導率等優異性能,為高壓、高效、高溫、高頻的功率器件帶來了嶄新機遇,為高效、高功率密度、高可靠的功率變換器提供了技術可能。然而,SiC 功率器件突破了Si 功率器件的技術體系,在性能表徵、封裝集成、暫態測試和系統應用等方面,缺乏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支撐,面臨新的嚴峻挑戰。
  • 關於對1nm節點的猜想
    FinFET拓撲結構隨後將被「gate-all-around」器件取代,通常使用多個堆疊的溝道,然後金屬柵完全被「納米片」圍繞。儘管鰭片由於在鰭片的高度和厚度上的遍歷而表現出改善的柵極至溝道靜電,但堆疊的納米片卻進一步改善了這種靜電控制——優化了亞閾值洩漏電流。 提議的對納米片拓撲的擴展是「forksheet」,如下圖所示。
  • 現代功率模塊及器件應用技術
    引言最近20年來,功率器件及其封裝技術的迅猛發展,導致了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的巨大變化。現在,電力電子技術不斷地滲透到新的應用領域中,這首先歸功於IGBT和功率MOSFET的迅速發展。同時,它們的應用在其現有的領域內也在不斷地深化。數年前,高耐壓雙極型功率電晶體還被廣泛地應用著。而現在只能在少數例外情況下發現它的蹤影,其位置已幾乎完全被IGBT所取代。在電流達數十A或以上的應用中,功率MOSFET及IGBT大多為含有矽晶片的絕緣式功率模塊。
  • 1nm節點的猜想
    在最近的IEDM會議上,Synopsys展示了他們在此時間範圍內針對「 1nm」節點的領先器件替代產品之一的預測和設計技術協同優化(DTCO)評估結果。本文總結了他們演講的重點。下圖描述了最近幾個工藝節點上電晶體密度的直線趨勢。(此圖是Synopsys與IC Knowledge,Inc.合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