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被稱為資源昆蟲。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採集力強、利用率較高、採蜜期長及適應性、抗蟎抗病能力強,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人工馴養用來釀蜜的義大利蜜蜂和東方蜜蜂。下面具體來:介紹三個優良蜜蜂品種,一起來了解一下:
1.晉蜂3號配套系
晉蜂3號配套系是山西省晉中種蜂場根據本省養蜂生產的需要育成的蜂蜜高產型西方蜜蜂配套系。晉蜂3號蜂群的血統構成:蜂王是單交種(I×A),工蜂是三交種(I·A×K)。其中近交系I為義大利蜂,近交系A為安納託利亞蜂,近交系K為卡尼鄂拉蜂。晉蜂3號的蜂王為花色,第二腹節背板的黃區較大,最明顯,其後各腹節背板的黃區逐漸變小,黑區逐漸增大,第四腹節背板雖有黃區,但黃區較小,其後緣的黑環較寬,第五腹節背板全部為黑色,腹部腹板大部分為黃色,腹板兩側有少許黑斑。雄蜂有黃色和黑色兩種,具有灰色或黑灰色絨毛。工蜂有花色和黑色兩種,體表具白色或灰色絨毛。晉蜂3號產卵力強,春季繁殖較快,能維持強群,採集力強,不僅能很好地採集大宗蜜源,也善於利用零星蜜源,抗病能力強,越冬性能好,性情溫馴,定向能力強,盜性弱,蜜、漿生產能力優良,清巢能力強。適合於我國華北地區飼養。
特徵特性
該蜂種性情溫順,利於蜂群日常生產和管理;蜂王產卵能力強,春繁早、平穩,易於維持大群;採集能力強,對大型主導蜜源有良好採集能力,且特別善於利於零星蜜粉源;抗病能力強,(主要是對白堊病)比本地意蜂減少26.5%;越冬性能好,比本地意蜂越冬損失減少6.3%;定向能力強,盜蜂弱,產漿能力和清巢能力十分優良。
產量表現
在區域試驗中,晉蜂3號蜂蜜平均單產比本地意蜂提高27.8%。小範圍推廣生產試驗統計,每群蜂新增各種純收入2007年為150元,2008年為130元。
養殖要點
晉蜂3號春季繁殖早、產卵力強、周年產卵曲線平緩,維持16~18脾大群時間長。所以在養殖生產中要採用以下一些辦法:①周年飼料充足,特別是零星蜜粉源短缺地區,要加強人工補充蜜蜂飼料。②生產期:在沒有連續大蜜源的地區,大蜜源開花前10天扣王或把蜂王控制在小區域,減少蜂群卵蟲量,提高出勤率。花期中期,放王產卵,提高採集積極性。也可以採用開花前10天大群介紹王臺,原蜂王組織雙王繁殖的辦法。③秋季繁殖越冬蜂,採用扣王后連續飼餵的方法保障越冬飼料,儘量保存年青越冬蜂。④一年必須早春、晚秋治盡蜂蟎,生產期不危害蜜蜂。
2.白山5號蜜蜂配套系
白山5號蜜蜂配套系是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在長白山區育出的以生產蜂蜜為主、王漿為輔的蜜漿高產型西方蜜蜂配套系。白山5號蜜蜂血統構成:蜂王是單交種(A×B),工蜂是三交種(A·B×C)。其中,近交系A為卡尼鄂拉蜂;近交系B為喀爾巴阡蜂;近交系C為美國義大利蜂。白山5號蜂王個體較大,腹部較長,多為黑色,少數蜂王3~5腹節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背部為灰色絨毛;雄蜂體成黑色,體軀粗壯;工蜂頭胸部為灰色,多數工蜂2~4腹節背板有黃色環帶,少數工蜂為黑色。白山5號蜜蜂採集力較強,蜂產品產量高,飼養成本低。適合我國南北方各地飼養。
形態特徵
近交系A(卡尼鄂拉蜂):蜂王體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深棕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60~250mg。雄蜂體呈黑色,個體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06~230mg。工蜂體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1~13mm。
近交系B(喀爾巴阡蜂):蜂王體軀細長,體呈黑色,腹節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黃色環帶,體長16~18mm,初生重150~230mg。雄蜂體呈黑色,體軀粗壯,體長13~15mm,初生重200~210mg。工蜂體呈黑色,少數工蜂2~3腹節背板有棕黃色斑或棕黃色環帶,腹部細長,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體長12~14mm。近交系C(美國義大利蜂):蜂王體呈黃色,尾部有明顯的黑色環節,體長16~18mm,初生重175~290mg。雄蜂體呈黃色,3~5腹節背板有黑色環帶,體軀粗大,尾部鈍圓,體長14~16mm,初生重210~230mg。工蜂體呈黃色,腹部背板有明顯的黑色環節,尾尖為黑色,體長12~14mm。
3.喀(阡)黑環系蜜蜂品系
喀(阡)黑環系蜜蜂品系是我國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以喀爾巴阡蜂為育種素材,在長白山區生態條件下,用純種選育的方法育成的西方蜜蜂新品系,因其腹部背板有棕黑色環帶,故定名為喀(阡)黑環系蜜蜂。這種蜜蜂的繁殖力較強,子脾密實度高,對外界條件變化敏感,善於保存群體實力,對大宗蜜源採集力強,也善於採集零星蜜源。節省飼料,抗逆性、抗蟎、抗白堊病能力強。定向力強,不易迷巢。盜性弱,耐寒,較不耐熱。雜交配合力強,與意蜂、高加索蜂雜交後代有良好的雜種優勢。此種蜜蜂適應範圍廣,雜種後代適應性更廣,不僅適合東北寒冷地區,也適合南方各地飼養;既適合採集大宗蜜源,也可用於採集零星蜜源;既適合專業生產,也適合在山區、林區、平原和城市業餘飼養。
形態特徵
蜂王黑色並有棕褐色環帶,工蜂、雄蜂均為黑色。個體比歐洲黑蜂略小,腹部細長。吻長6.25~6.60mm,平均6.45mm;肘脈指數2.19~3.23,平均2.61;第四背板突間距4.34~4.64mm,平均4.50mm,跗節指數53.49~61.3%,平均57.33%,前翅長9.07~9.44mm,平均9.29mm,前翅寬3.17~3.37mm,平均3.26mm。工蜂體長12~14mm,蜂王體長16~18mm,雄蜂體長14~16mm。
生物學特性
黑環系蜜蜂適應性較強,消耗低於國內任何蜂種,純度高達94%,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於採集零星蜜源,適合南北方各地飼養。抗病力強,對白堊病抵抗能力尤為突出。越冬性能優良,節省飼料。
生產性能
同等條件下,喀(阡)黑環系蜂群產蜜量比本地意蜂增加20.3%,在一個椴樹花期,強群可產成熟蜜70~80kg,豐年產量可達100kg以上。王漿產量比意蜂低,蜜源豐富時群框可達35~50g;蜂膠生產能力一般。越冬群勢削弱率比意蜂低18.6%,越冬飼料消耗量降低13.7%。黑環系雜交種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3.3%,產蜜量增加46.8%,產王漿量增加32.2%,越冬群勢削弱率降低15.5%,越冬飼料消耗量降低32.9%。更多養蜂技術和蜂產品知識請關注湖北天馬養蜂場官方微信公眾號:"honeymarket",或者加QQ號2969169050,歡迎投稿和交流討論蜜蜂文化。
利用與評價
經多年推廣、試驗觀察喀(阡)黑環系蜜蜂純度高,適應性強,抗逆性好,抗白堊病能力突出,採集能力強,與其它品種雜交後能產生極強的雜種優勢。該品種越冬死亡率低,節約飼料,是當前養蜂生產中應用的優良蜂種之一。但維持群勢能力不如意蜂,流蜜初期較兇。
喜歡本文請在文章最下方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