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王衛強研究員團隊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合作,在採薇平頂海山深海反氣旋帽觀測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郭斌斌博士生為第一作者,王衛強、舒業強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海山作為大洋中典型的突變地形,通過與深海環流相互作用,產生一系列複雜的動力響應,對深海物質及能量輸運有重要意義。其中,反氣旋帽(海山上方類似「帽子」的反氣旋環流結構)是最顯著的動力響應之一,大量基於錐形海山的數值模擬研究已揭示其經典模型,但其是否適用於近年廣受關注的深海平頂海山還不得而知。
本研究利用持續3年的多套潛標觀測資料,揭示了覆蓋採薇平頂海山的深海反氣旋帽三維結構,發現反氣旋環流結構在山頂、斜坡及山腳有顯著差異。與經典反氣旋帽低溫異常形成於山頂中心上方不同,一個環狀的低溫異常出現在採薇平頂海山山頂邊緣上方。提出了背景流、半日潮與地形非線性相互作用共同激發深海繞海山反氣旋帽形的驅動機制;並定量其相對作用,發現在採薇海山,前者相對於後者對反氣旋帽產生的貢獻更大。本研究還發現,平頂海山深海反氣旋帽動力結構特徵對局地沉積物及富鈷結殼資源分布有重要的調控作用,這對富鈷結殼資源勘探與開發有重要的指示意義。
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課題等共同資助。
論文信息:Guo, B., Wang, W., Shu, Y., He, G., Zhang, D., Deng, X., et al. (2020). Observed deep anticyclonic cap over Caiwei Guyo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125(10), e2020JC016254.https://doi.org/10.1029/2020JC016254.
觀測揭示的深海平頂海山反氣旋帽三維結構及其地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