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東京的記者是如何面對地震

2021-01-08 環球網
鏡鑑

微信號jingjianpd

功能介紹清醒自信,砥礪前行

鏡鑑的話

日本當地時間5月25日下午2點28分,日本琦玉縣北部發生芮氏5.5級地震。此時,人民日報日本分社記者劉軍國正坐在公交車上。

常駐東京的記者是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的呢?今日鏡鑑(微信號:jingjianpd),我們向你推薦一篇圖文並茂的作品。

人民日報日本分社記者 劉軍國

日本當地時間5月25日下午2點28分,日本琦玉縣北部發生芮氏5.5級地震。雖然震級未超過6級,但是備受關注。

地震發生時,筆者正坐在公交車上,聽到一陣久違的巨大聲音。

打開手機一看,手機同時收到兩條信息:第一條是來自氣象廳的「緊急警報」(緊急地震速報:琦玉縣發生地震。請防備強烈搖晃);第二條是來自一個叫「防災速報」的手機應用的提醒(緊急地震速報:烈度3。約2秒後,東京都目黑區最大烈度3,震源地:琦玉縣北部)。

日本習慣用「烈度」來速報地震

地震在日本是家常便飯。2011年12月,記者赴東京工作伊始,夜裡經常被地震晃醒,後來甚至得過輕度失眠症。經過調整之後,慢慢適應了日本的頻繁地震。以下為最近半月以來,日本各地烈度3以上的地震。

那麼「烈度」是什麼呢?與「芮氏規模」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每當地震發生之後,日本先公布「烈度」,隨後再公布「芮氏規模」。日本氣象廳網站顯示,「烈度」是每個地方的受地震影響的搖晃強弱程度的單位,而「芮氏規模」則是顯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單位。

打個簡單的比喻,「芮氏規模」與「烈度」的關係就是電燈的「亮度」與「周圍的亮度」的關係。換言之,即便「芮氏規模高」(即,電燈亮度高),但是如果距離震源較遠的話,該地的「烈度」也會較小(即,該處的亮度也較低)。

大致來說,「芮氏規模」全世界是統一的,「烈度」卻根據每個國家房屋的易毀壞程度而不同。

日本用0、1、2、3、4、5弱、5強、6弱、6強、7等10個等級表示烈度。以前,日本是由體感對烈度進行測量,而現在是通過「烈度計」自動測量,發布「地震速報」。記者手機收到的就是「地震速報」。

日本的10個烈度的具體感受:

0:人無任何感覺。

1:在室內安靜的環境下,有人會感受到搖晃。

2:在室內安靜的環境下,大多數人會感受到搖晃。

3:在室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受到搖晃。

4:絕大多數人吃驚;電燈等吊物會大幅搖晃;擺放不穩的物品可能倒下。

5弱:半數以上的人有恐懼感,想抓物體;架子上的餐具和書可能會掉下來;沒有固定的家具可能會移動,不穩固的物體可能會倒塌。

5強:如不扶住物體很難行走;架子上的餐具和書會有很多掉下來;沒有固定的家具可能會倒塌;沒有加固的隔間牆可能會倒塌。

6弱:站立困難;半數以上沒有固定的家具會移動,也可能倒塌,門可能打不開;牆上的花磚和窗戶玻璃可能會破損、脫落;耐震性能較低的低層建築物的瓦礫會掉落,房屋也可能傾斜或倒塌。

6強:不趴下難以動彈,可能會被晃飛;沒固定的大多數家具會移動,倒塌之物增多;很多耐震性能低的木造建築物會出現傾斜或倒塌;出現巨大地裂、大規模滑坡與山體坍塌。

7:耐震性能低的木造建築物出現傾斜和倒塌的情況進一步增多;即便耐震性能高的建築物也會出現傾斜;耐震性能低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也會出現很多倒塌。

5•25地震各地烈度

5月25日發生的地震震源深度約為50公裡。地震的震源雖然在琦玉縣北部,但最大烈度卻出現在茨城縣土浦市,烈度為5弱,群馬縣、栃木縣和東京都等首都圈大範圍地區烈度為4。

日本氣象廳稱,根據震源深度判斷,此次地震是大陸板塊下面的菲律賓板塊內部運動所導致。氣象廳強調,今後一周很有可能還有烈度4以上的餘震,請大家多加注意。

雖然有一些民眾在此次地震中受傷,但沒有死亡消息。地震沒有引發海嘯,福島第一、第二核電站沒有出現異常,成田機場因進行檢查一度關閉了跑道,部分鐵道線路出現停運或晚點。

5·25地震日本各地烈度。 圖片截自NHK電視臺網站。

後來得知,日本氣象廳向關東地區烈度在4以上的1都6縣發出了緊急地震速報。於是,公交車和每個人的手機同時響起了警報聲。據悉,此次是時隔約8個月後,關東地區再次測到烈度5弱以上的地震。

地震現場面面觀

隨後,筆者打開微信,在東京的小夥伴們紛紛開始更新朋友圈。

1.第一位在朋友圈裡發布此次地震消息的,是新華社的男記者——乾脆利落。

2.一位記者同仁來日本不到半年,地震發生時正在坐地鐵。

3.一位來日本學習、工作20多年的朋友。

4.敬業而淡定的女記者:

5.準備隨時投入抗震救災一線的女記者:

6.東京長時間沒有發生震感明顯的地震,在東京工作的一名學妹想起了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芮氏9.0級)。

7.筆者將東京各位小夥伴的狀態發在了朋友圈。筆者也收到諸多小夥伴的回覆。

8.赴日工作三年多的記者朋友:

9.在東京常駐半年左右,暫時回國休假的小夥伴們的留言。

在東京生活如何應對地震

可以說,日本任何時候發生地震都不奇怪。那麼如何應對地震呢?除了要提高房屋抗震性能之外,作為一名普通人,仍有很多事可做。

▶ ▶ 1 下載「防災速報」應用程式

上文提到的第二條信息提醒就來自以下應用。幾乎每個在東京的小夥伴都安裝了類似功能的應用程式。

「緊急地震速報」可根據個人需求進行設置,筆者設置在了「烈度3」上。

▶ ▶ 2 人人都有防災用品

在日本,每個人至少有一套防災用品,大多數人家裡與公司(學校)各一套。

某防災用品專業店內人氣最高的30套件的地震防災用品。

在上圖的30套件中,包括具防水、火功能的背包,還有水、食品、藥品以及其他日常用品(手電筒、收音機、哨子等)。防災用水與食品的保質期較長,大都為5年左右。

30套件固然重要,但這畢竟是地震發生之後,攜帶至避難場所的用品。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防災用品必不可少,那就是頭盔。

▶ ▶ 3 儘可能參加防災演習,提高防災技能

日本幾乎每天都有地震。為紀念1923年9月1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十餘萬人死亡和失蹤),日本政府1960年決定,將每年9月1日定為「防災日」,各企業、學校、地方政府甚至車站這天前後都會舉行各種防災演習。

2013年,筆者曾體驗東京都目黑區政府舉行的綜合防災演習。演習的主題是「不管『救助』還是『被救』都取決於你」,雖然當天上午氣溫高達36攝氏度,但絲毫沒有影響民眾參與的積極性。

在演習現場,設置了有模擬地震裝置的汽車,民眾可體驗到不同烈度的人工地震。在烈度為6的大型地震下,晃動非常厲害,為了儘可能減少傷害,必須將整個身子鑽到桌子底下,並用力抓牢桌子腿。

負責操作該模擬裝置的工作人員對筆者說:「只有平時體驗到這種劇烈的地震,才能在地震發生時保持冷靜,確保自己的身體健康。」

日本的木結構房屋較多,地震的次生災害中火災危害很大,因此演習現場設置了滅火訓練環節,把有效的滅火方法教給民眾。鑑於在過去的地震中一部分人因煙燻而死,演習現場專門還設置了一個「煙霧房」。

一位母親剛剛和孩子體驗完煙霧房,她告訴筆者,「這個環節讓孩子學會了在濃煙下逃生的秘訣——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儘可能低姿前進,這非常重要。」

讀起來意猶未盡?想了解更多,可參考2013年9月2日《人民日報》16版刊登的《日本「防災演習可以救命」》(連結:http://japan.people.com.cn/35467/8385550.html)。

相關焦點

  • 日本福島、關東地區接連地震 大阪緊急演練嚴防東京大地震
    為嚴防東京發生特大地震,大阪氣象部門也緊急開展相關演練。綜合日本時事通訊社、關西電視臺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9日晚9時53分左右,日本福島縣淺川町觀測到芮氏3.7級地震, 震源深度約為10公裡。20日凌晨0點50分左右,該國北海道釧路地區中南部也發生芮氏4.4級地震,震源深度約為10公裡;當地時間20日12時53分左右,日本關東地區又發生了芮氏4.5級地震,震源深度約30km,未引發海嘯。
  • 福島7.3級大地震,東京震感強烈!遇到地震做對這一步很關鍵!(乾貨,建議收藏)
    昨夜,朋友圈和好友群被福島7.1級地震的消息刷屏,這是自3.11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東京明顯震感強烈,整個房間搖晃了好久,小編這平時吃飯的碗碟也掉下來摔碎了
  • 東京大地震不可避免,徵兆頻繁,專家警告:地震近期到來
    自從進入2月份以來,日本關東地區接連發生地震,雖然地震規模不大,但頻繁到來的小規模地震還是讓日本民眾十分擔憂。日本民眾的擔憂其實並非不無道理,就連日本的地震專家都明確表示大地震的確真的會發生,而且發生的概率極高!
  •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發現地震或與月球引力有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井出哲等的科研小組在9月12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地球科學》網絡版發布研究成果稱,造成潮水漲落的月球引力作用較強時容易發生像日本「3·11」大地震一樣的巨大地震。據日本共同社9月13日報導,像造成海洋水位變化一樣,月球引力也會讓地面壓力產生變化。
  • NHK拍東京地震模擬劇 開播後關東五連震(圖)
    原標題:NHK拍東京地震模擬劇 開播後關東五連震 民眾開始擔心了《平行東京》劇照(NHK)海外網12月5日電 日本放送協會(NHK)從2日開始,播放4集電視劇《平行東京》,描述在平行時空中的12月2日,東京正下方發生7.3級地震後的混亂局面。
  • 日本記者探秘東京奧運獎牌製作過程:100部手機提取3g黃金
    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導日媒稱,對於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提出了使用從舊手機等產品中提取的貴金屬製造大會所需的約5000枚獎牌的計劃。作為奧運史上的首次嘗試,相關項目的整體工作已全面啟動。究竟要如何變「舊手機」為「獎牌」呢?
  • 地震時我們該如何對應【內附東京防災手冊中文完整版,供大家保存】
    時隔5年,日本又發生了超大型地震,這次的地點是熊本。
  • 日本東京小笠原6.9級地震!專家:別慌,震源很深
    日本地震、火山、颱風等自然災害多發,專家最近多次提高了對南海海溝地震等的風險預警,提醒民眾加強防範。但災害總是突如其來,就在剛剛,4月18日下午,東京時間17時26分(北京時間16時26分),日本東京都小笠原群島突然發生芮氏6.9級強烈地震!地震危害如何?會不會引發海嘯和次生災害?網友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 又一場大地震前兆?東京上空瀰漫不明惡臭,美籍要員紛紛撤離日本
    10月14日據來自日本國內的消息披露,日前該國首都東京市內上空竟然散發出一股不明原因的惡臭,這讓外界不免將該現象與相關的地震活動相聯繫起來,由此引發了民眾的深深擔憂。據悉,針對該現象的出現,日本國內已有大批美籍人士選擇做出撤離。
  • 2017日本地震最新消息:千葉縣發生4.9級地震 東京震感明顯
    (原標題:日本千葉縣發生4.9級地震 東京等地震感明顯)  中新網8月10日電 據日媒報導,當地時間本月10日9時36分許,日本千葉縣西北部地區發生芮氏4.9級地震,此次地震未引發海嘯。圖片來源:日本放送協會(NHK)  據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的地震速報顯示,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為70公裡,日本首都圈等多個地區都有震感,其中,千葉縣、東京都、埼玉縣、神奈川縣等震感最為明顯。
  • 東日本大地震四周年 東京電視臺放電影任性依舊
    東京電視臺節目預告 人民網東京3月12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11日是東日本大地震四周年紀念日。日本各大電視臺紛紛播放地震相關報導和節目,氣氛嚴肅。但一貫特立獨行的東京電視臺今年依舊與眾不同,播放的卻是英國電影《新特警判官》,任性如故。 東京電視臺的「任性」歷史已久。2012年3月11日,日本各大電視臺都製作並播放了《東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特別節目,並在地震發生的下午3點左右播放。而東京電視臺播出的則是由名取裕子主演的《銀座高級俱樂部媽媽桑青山美雪 紅玫瑰殺人預告》。
  • 記者帶你探秘地震監測,看安丘地震臺如何實時把脈地球動態
    其實,看似安分的地表之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大小不一的地震。為了能及時預防地震災害並提前發出預警,地震臺站應運而生。7月24日上午,在唐山大地震紀念日來臨前,記者探訪作為全省六個國家基本臺之一的安丘地震臺,揭秘地震監測「神兵利器」,探訪如何實時把脈地球動態。扛著20多斤的測量儀器 每天至少行走幾萬步7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安丘市金冢子鎮的安丘地震臺。
  • 專家稱東京正下方地震恐引發多重危機
    圖中可見,地震後將發生3個對倖存者造成威脅的大危機。專家稱「這幾乎是日本的』地獄圖』」。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6日報導,10月上旬,6名來自醫療、心理等不同領域的專家聚集在NHK廣播放送中心,在便箋紙上寫下首都直下型地震可能引發的災難。
  • 日本專家: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西村副教授指出,地殼持續變形容易引發「內陸直下型地震」。他還表示:「在地殼深處變形還在持續,會引起其他類型的地震。」 菲律賓海板塊下沉的正前方被東面的太平洋板塊阻擋,從而導致板塊內部被施加了彎曲的力量。由此引發的地震以菲律賓海板塊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東京和千葉等人口密集的區域將會感受到劇烈震動。
  • 洪水未平,地震又起,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2020年,從年初的新冠疫情到年中的洪水、地震,我們的祖國經受著一輪輪的考驗。7月12日,河北唐山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京津冀多地區震感明顯。古冶區地震發生後,河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相繼派出工作隊趕赴震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應急管理部啟動地震災害四級應急響應,河北省人民政府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高橋學介紹稱,過去,日本有過「四大地震」,死者都在1000人以上,分別是1943年的鳥取地震、1944年的東南海地震、1945年的三河地震和1946年的南海地震。「這些地震都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菲律賓海板塊自南向北施加壓力的結果,歐亞大陸板塊被壓縮而引發地震。而現在,日本和1946年南海地震前的情況極其相似。」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 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 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
  •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話題再熱
    中新社東京1月17日電 (記者 王健)日本戰後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發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過去20年。
  • 東京附近又來一個6級地震
    在暴雨襲擊的同時,日本再次遭受了地震的襲擊,日本真的是多災多難,根據日本氣象局最新消息,在當地時間7日20時23分,日本再次「迎」來一場6級大地震,這次地震已經波及到日本的首都東京區域,日本目前可以說是在「兩邊」受罪。
  • 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中國軍團如何調整奧運「生物鐘」?
    塵埃落定,東京奧運會延期賽程公布。面對這「多出來」的一年,中國軍團如何調整「生物鐘」?圖說:葉詩文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對於中國運動隊而言,長期封閉集訓的模式,讓他們相比外國同行在面對疫情蔓延之時,受到的影響更小,更能夠心無旁騖安全訓練。以備受關注的中國女排為例,為了備戰原定於今年7月揭幕的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自1月底就開始了封閉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