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我們該如何對應【內附東京防災手冊中文完整版,供大家保存】

2021-02-28 JMTC

   時隔5年,日本又發生了超大型地震,這次的地點是熊本。繼當地時間14日晚間發生芮氏6.5級地震後,16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縣短時間內又連續發生強烈地震,最大震級達芮氏7.3級,並多次觀測到震度為6級的劇烈搖晃。事實證明,14日的那次強震並非本輪地震活動的高潮,也許僅僅是一幕「序曲」。


官方所記錄的這次餘震的頻次

   日本氣象廳於16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可以認為16日凌晨發生的強烈地震「才是14日以來發生地震的主震」。氣象廳發布的觀測數據顯示,16日凌晨發生的芮氏7.3級地震與1995年阪神大地震為同等規模,地震中所釋放的能量約是14日晚地震的16倍左右。


圖片摘自日本電視報導

據統計,到16日20點為止,本次地震已經造成了41人死亡,被害範圍擴大到了熊本和大分地區,避難人數超過了19萬人。



圖片摘自日本電視報導

作為一個在東京生活了十幾年,親身經歷了福島大地震(當時東京的震級為5級)所造成的物品短缺以及恐慌的在日中國人,小編除了為熊本祈禱以外,還特意找出了東京都政府所製作的地震防災手冊與大家分享,不但是生活在日本的中國同胞,在國內的朋友們也可以參考一下,防患於未然。


東京防災手冊是東京都政府為了對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大地震災害,所編寫的一部災害對應手冊,該手冊總結了災害的事前準備、災害發生時的應對措施等,非常具有實用性,內容簡單易懂,就算是不住在東京的朋友們也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該手冊不但有日文版,東京都政府考慮到外國人的需要,還編譯了英語版,中文版,韓國語版等免費發放給大家。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只是該手冊的一小部分,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JMTC公眾號,回復關鍵字「防災手冊」,即可獲得該手冊的完整下載。不管在日本的同胞,還是在國內的朋友,都可以保存一下,以備不時之需用。




相關焦點

  • 日本防災|從東京防災到開源網站,如何將信息翻譯成設計
    其實,2015年,NOSIGNER設計事務所曾參與製作佔領了日本人朋友圈的小冊子——《東京防災》。這本由東京政府防災部門發起,NOSIGNER 和 Dentsu.Inc 兩大設計事務所強強聯手,共同操刀設計完成的手冊,耗資20億4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24億元),共計發行803萬本。
  • 【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地震時如何自救?
    【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地震時如何自救? 在設立「國際減災日」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設立本國的防災減災主題日,有針對性地推進本國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
  • 福島7.3級大地震,東京震感強烈!遇到地震做對這一步很關鍵!(乾貨,建議收藏)
    然而很多新移民和留學生在防震方面沒有經驗,甚至地震來的時候,缺少防震經驗和必備知識,都來不及反應應該做什麼,不由的在這次地震中感受到了危機感。因為無法預知什麼時候發生,平日做好防災訓練、準備好應急物資顯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小夥伴們遇到地震,不要慌,請一定謹記這三個關鍵詞:趴下、掩護、穩住。
  • 常駐東京的記者是如何面對地震
    鏡鑑微信號jingjianpd功能介紹清醒自信,砥礪前行鏡鑑的話日本當地時間5月25日下午2點28分,日本琦玉縣北部發生芮氏5.5級地震。此時,人民日報日本分社記者劉軍國正坐在公交車上。常駐東京的記者是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的呢?
  • 熊本地震為何讓中國人吃驚?
    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在日本生活了19年,曾在日本NHK電視臺擔任中文節目主持人,2007年加入鳳凰, 組建東京記者站, 是唯一活躍在首相官邸和外務省記者俱樂部的華人記者,也是最早被日本媒體圈接受的中國女記者。311日本大地震時,她堅持在晃動的直播間連線的新聞讓很多觀眾記住了她。4月14日熊本地震之後的14分鐘,鳳凰衛視資訊臺開啟直播,連線發回報導的正是她。
  • 日本人是如何防範地震的
    隨著綿陽北川屢次發生3次地震,再次讓我們認識到地震造成的危害。我國自改革以來約共發生5次大地震:邢臺7.2級地震、雲南大關7.1級地震、遼寧海城7.3級地震、唐山7.8級大地震、汶川7.8級大地震等以及全國範圍內的N次中小地震。這些災害無時不在提醒我們生命寶貴,以及需掌握必要的防範地震的安全知識。
  • 日本氣象廳製作海嘯警報信息外語詞典 對應中文
    日本氣象廳製作海嘯警報信息外語詞典 對應中文 2015-11-06 17:25: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為使外國遊客容易在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災害中避難,日本氣象廳近日製作了外語詞典,用中文和英文等多種語言表達海嘯警報的信息文。  11月5日是日本「海嘯防災日」。由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帕運會臨近,面向外國人的避難誘導對策成為日本政府的當務之急。相關專家提出「不僅是語言,也有必要提高防災意識」。
  • 防災減災周之自然災害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
    當地震發生時應如何躲避? 受到洪水威脅怎樣逃生? 颱風入境前如何防範?>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
  • 日本福島、關東地區接連地震 大阪緊急演練嚴防東京大地震
    20日凌晨0點50分左右,該國北海道釧路地區中南部也發生芮氏4.4級地震,震源深度約為10公裡;當地時間20日12時53分左右,日本關東地區又發生了芮氏4.5級地震,震源深度約30km,未引發海嘯。鑑於此前就有日本地震專家表示,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大阪管區氣象臺也結合上述情況於19日緊急展開演練,假設一旦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時,具體如何應對。
  • 日本專家: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西村副教授指出,地殼持續變形容易引發「內陸直下型地震」。他還表示:「在地殼深處變形還在持續,會引起其他類型的地震。」 菲律賓海板塊下沉的正前方被東面的太平洋板塊阻擋,從而導致板塊內部被施加了彎曲的力量。由此引發的地震以菲律賓海板塊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東京和千葉等人口密集的區域將會感受到劇烈震動。
  • 專家稱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圖源/NHK電視臺海外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 日本硫磺島發生6.6級地震:震源極淺 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日本硫磺島近海17日凌晨發生6.6級地震。氣象廳說,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17日凌晨3時22分(北京時間2時22分),震中位於北緯23.5度、東經143.4度,震源極淺,震級據推測為6.6級。
  • 專家介紹地震自救基本常識
    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防震減災管理體系,包括地震逃生在內的演習也經常舉行,但每年演習的參與者非常有限,演練的不過是「小眾」。大多數人對一旦遇到地震災害,如何應對還是不甚了解。    地震專家表示,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強,是目前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在2005年11月江西九江地震中,湖北東部一些縣市的學校出現學生擁擠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學生受傷。
  • 日本專家:東京30年內有70%機率發生大地震
    近日,據外媒報導,日本專家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據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分析發現,菲律賓海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作用,以菲律賓海板塊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東京和千葉等人口密集的區域將會感受到劇烈震動。
  • 地震成中國民眾心中敏感詞 普通人防災意識增強
    上海防災減災研究所副所長羅奇峰告訴本刊記者,雖然近年來全球自然災害頻發,但是科學分析數據表明,災害發生頻率沒有超過一年兩次的標準值,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不過,公眾的災害危機意識提高是一件好事。」  不僅是為了應對地震  在大城市建避難所,到底有多大必要和作用?坊間猜測的重點,就是應對地震。
  • 地震來臨時該怎麼辦?工作人員告訴你這幾點很重要
    宜賓長寧6.0級地震,引發眾人關注,那麼地震來了 如何第一時間科學避震?今天,記者也來到了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在這裡尋找答案。位於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的地震模擬街道裡,垮塌的建築、被撕裂的牆體、斷裂的電纜線等物體一一被還原,館內資深講師周雷告訴記者,地震之後,除了避免再次進入不穩固的建築內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情況,也值得大家注意。
  • 臺灣地震---地震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面對地震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呢,面對地震,有什麼樣的自我保護措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地震當中的自我保護一、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牆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暫避。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到寬敞的戶外。
  • Digital PR實操手冊|學習分享
    前段時間,我們將2020年海外一些關於谷歌SEO方面的線上分享會議整理成了一份文檔《2020海外數字營銷線上會議合輯》,沒有關注的小夥伴可以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文檔內附會議主題、大綱、報名及觀看連結等詳細信息,便於大家了解查閱,想要獲取完整版表格、並加入微信交流群的小夥伴可以下拉至文末,添加小編微信諮詢相關內容。接下來我們會陸續把部分參加過的線上會議,其中的要點和精華部分梳理成筆記,連同會議PPT一起分享給大家。
  • 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近日河北唐山發貨所能5.0級地震,小編在北京也感受到幾秒鐘的震動。當下,在地震發生時如何求生成為人們所迫切關注的話題。據相關報導稱,有人發明了地震床,就是在地震發生時躲到鋼結構特製的床內,改床不僅有抗震抗壓的功能,窗內還備有可供1人飲用的水及食物。可床不能隨時帶在身邊,在辦公、商場等場所,我們應該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