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片很少能超越原版,這部由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卻是例外。今天我就從三個角度解析它逆襲的原因並談談我對於翻拍片的幾點思考。@凡人阿甘
一直以來,佳作的翻拍一直是影視劇屢試不爽的方式。但是很少能超越原版,就算近期在國內大熱的翻拍片《誤殺》,評分也比原版低了近一分。但這部由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卻是例外,評分以微弱優勢超過日版電影,影片改篇自日本漫畫家福本伸行的漫畫《賭博默示錄》。
影片講的是一個小鎮青年鄭開司為養家餬口在商場扮演小丑。他爸爸在他8歲那年離開了,他媽媽在一次意外中成為植物人,而他的髮小李軍騙了他家唯一一套房子跑路了。為了還債他不得不踏上一艘命運郵輪。在船上,他不斷升級打怪,小宇宙爆發,在人性和私慾,殘酷和現實之中博弈,最終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故事。
翻拍想要追上或者超越原版,可以說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高山,非常考驗後來者的水平。稍有不慎,就會水土不服,畫風或者形式稍有遜色,都將面臨輿論的血雨腥風。但是《動物世界》這部影片的評分卻逆襲原版,成績在翻拍史上已經非常不錯了。
今天,我就會結合《動物世界》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並結合導演常用的翻拍片的三個呈現手法,進一步解讀《動物世界》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主要分為以下3個方面:
翻拍劇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消除文化與社會差異帶來的陌生感與異質性
翻拍劇要創新,日式漫畫式的人物用小丑形象代替,既與眾不同同時也具有好萊塢大片既視感
影片抓住中國觀眾能接受的最核心的點—情感,故事靠人的情感推動,這在中國很容易被觀眾接受
在文章第四部分,我會結合《動物世界》這部翻拍劇超越原版的幾點因素,談談我對翻拍片的一些思考。
01,翻拍劇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消除文化與社會差異帶來的陌生感與異質性
在國內其實有很多翻拍片,但是口碑票房都不甚理想,如之前放映的《深夜食堂》、《解憂雜貨店》以及《嫌疑人x的獻身》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了?
第一,翻拍日本經典IP改編上有一定的難度
對於翻拍劇我們發現故事情節和原版要麼非常雷同,就是把外國語換成了中文,情節沒有新鮮感;要麼劇本改動很大,脫離國情,觀眾接受度不高。翻拍劇要想翻身,還是需要掌握好原本劇情和改編後的分寸。
像上面一些翻拍不成功電影,就存在上面說的問題錢。畢竟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照搬照抄,會因為差異化而有很重的違和感;如果改動不恰當,也會造成作品水土不服、引來無數差評。
可見翻拍劇並不比原創容易,既要保留原作的優點,又要在文本上做好本土化,掃除理解上的障礙。那翻拍片如何翻身?如果只衝著大IP去,空有殼而沒有靈魂,反而會做成四不像。從《動物世界》的成功來看,內容本身還是硬道理。
第二、根據文化差異與價值觀差異,重新設定人物形象與人物性格,構思人物關係
在日劇原版中男主角開司,集萬千失敗於一體:待業在家、終日酗酒、沉迷賭博、身無分文,沒事靠惡作劇來發洩內心的空虛和挫敗感。但恰恰是這樣一個男人,卻與眾不同、善於逆境爆發。這個人物設定如果放在中國,很難令人信服。
因此《動物世界》的導演韓延全新打造了男主角開司的人設,加入了更多中國製造和個人價值觀的設定:顛覆了原版開司的頹廢、loser的屬性,換上了「孝子」、「優等生」、「男友力」這些標籤。雖然多少還是保留了一些「無賴氣息」,但更有國產劇的標配男主像。
為什麼《動物世界》能夠取得口碑票房雙贏,其實,還是因為它避開了很多翻拍片容易踩的「雷」。比如照搬原版,雖然翻拍片要忠於原作,但很多翻拍片不僅劇情相同,甚至人物設定、造型、場景、構圖、鏡頭都一模一樣。除了有偷懶之嫌,也讓觀眾失去了新鮮感。
第三,根據文化差異與價值觀差異,對時空背景、地理環境、生活細節等,也進行了相應的改編。
《動作世界》原版中有很多生活細節以及故事情節的改動,場景比較多,節奏較慢,而中國版則加快了節奏,使得電影的戲劇張力增強。
如為了讓開司更貼近中國的國情,讓開司家裡僅有一套房子,母親是植物人,還長期癱瘓在床,因為替發小做擔保被騙,擔保物是家裡唯一的一套房子,不得已上船參與遊戲,從而推動影片發展。從全片來看,這是跟目前我們現實接地氣的故事背景了。
雖然原版電影足夠優秀,但當文本語境轉換為觀眾所熟悉的中國社會現實時,就必須讓這個外來的故事,變得像是從我們當下的社會現實中生長出來的故事,讓觀眾覺得可信、真實、親切。只有觀眾覺得這個故事在中國是可能發生的,才能獲得一個好的觀感,這也是很多翻拍片失敗的原因。
日版的導演用129分鐘展現了三項經典遊戲:「石頭剪刀布」、「獨木橋」、「國王遊戲」。因為時長的原因,每個遊戲環節都做了部分刪減。
而中國版的《動物世界》,只保留了「石頭剪刀布」的環節,並幾乎還原了這部分的遊戲全貌,包括經典的反轉情節全部按部就班的展開了:開司遭遇老千、三人眾聯手、屯牌、全場重新洗牌等……
從整體來看中國版的情節比日版解釋得更詳細,情緒比日版更加連貫,觀感也比日版更加流暢。從觀影的結果反饋來看,改編得到觀眾的認可,當然這只是第一步,要想超越原版還是不夠的,畢竟珠玉在前,必須要拿出新的創意來徵服觀眾。
02,翻拍劇要創新,日式漫畫式的人物用小丑形象代替,既與眾不同同時也具有好萊塢大片既視感
日版和中版的開司都具有與眾不同、善於逆境爆發的特點,如果用日劇漫畫式的人物表現形式:一是不符合中國國情,二是照搬原版,沒有新意。
導演韓延用一個小丑形象解決了所有問題:和原版人物完全區別開了,還為他增加了幾抹俠客精神;表達個人價值觀:寧做無人在意的小丑,不做出賣良心的人渣;拍出了好萊塢大片的感覺。
當開司一碰到逆境爆發的時候,就會變成小丑,在電影開頭那段突如其來的小丑大戰怪物,到上船前那段男主幻想飆車戲,活潑跳躍刺激童趣,色彩豐富卻又和諧統一。導演用虛實結合的鏡頭,酷炫的特效吸引觀眾的眼球,然後將影片的正能量核心表達出來。
對國產電影而言,翻拍、學習海外電影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影片的類型化要非常強,其次則是成熟度。目前,國內改編作品大部分還停留在「不出錯」的階段,但「不出錯」只是一個市場層面上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改編中加入新的東西。《動物世界》就做到了不僅「不出錯」,創新還恰到好處,令人驚豔。
03,影片抓住中國觀眾能接受的最核心的點—情感,故事靠人的情感推動,這在中國很容易被觀眾接受
整個影片都是對人性的考驗。開司因發小的欺騙而背負數百萬的債務,不得已登上「命運號」遊輪。在遊戲中開始被人欺騙,通過自己的求生本能以及聰明能力,終於戰勝了人性的自私和貪婪,走到了最後。
其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發小的二次背叛,原本被關進黑屋的開司指望發小用星星換他出去,結果在誘惑面前發小再次選擇背叛,準備用贖人的星星換取金錢。後來開司靠自己不但順利走出黑屋,還用多的星星贖出了一個陌生人,和貪婪的人性形成鮮明的對比,大快人心。
儘管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和習俗不同,但是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影片抓住了中國電影觀眾能接受的最核心的點-情感,通過人物的情感推動故事情節,而不是僅僅追求和強化高智商和邏輯推理的細節,這在中國很容易被觀眾接受。
04,我會結合《動物世界》這部翻拍劇超越原版的幾點因素,談談我對翻拍片的一些思考
現在國內的翻拍片越來越有看頭,以前其他國家的優秀影片因為各種原因沒看成,但是經過本土化翻拍後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優秀的作品。
不僅僅原本劇本好,經過修改後的劇本也要符合本國國情,易被觀眾接受
翻拍電影相對於原創電影難度可能更大,導演不僅僅需要理解原版和本國的電影及文化,還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消除文化與社會差異帶來的陌生感與異質性,相當於重新創作。
翻拍是對類型敘事規則的一種學習、借鑑,是對講故事技巧的一種磨練,但翻拍中如何處理類型的本土化,如何解決文化差異,更是創作者們應該重視的,因為,當類型創作從翻拍借鑑轉化為原創後,依然要處理好社會現實與當代文化在類型故事中的呈現,這是類型移植與本土化改造無法繞開的一個難題。
在原有好劇本的基礎上進行有益的創新,讓觀眾看到新意
《動物世界》告訴我們僅僅是本土化只能算炒冷飯,如果想要逆襲原版一定要有新元素的加入。《動物世界》抽離了故事的現實背景,在此基礎上大膽地展開情節和想像,在視覺效果上做到極致,開創國產片先河。
《動物世界》更像是人性之惡的一次底線測試,帶有一種哲學思考的深度。中國電影要想往前發展,這類電影今後的比例就會越來越高,《動物世界》算是其中的開拓者之一。
如果可以成為中國類型電影的一次突破就更好了
跟好萊塢相比,中國電影還缺乏很多類型,比如科幻片、西部片、恐怖片等。尤其是科幻電影,幾乎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是缺失的,即便偶爾打著科幻的旗號,在製作上很粗糙,在科學的邏輯上立不住腳,科幻只是一個幌子而已。
但是《動物世界》在保留原著精華的基礎上,適當地做了本土化的處理,並加入了懸疑、懸疑、推理、動作、遊戲等熱門元素,同時引入國際化的演員陣容。如此高的規格,如此標新立異的題材,如此繁多的元素,在國內尚屬首次。導演從畫面到剪輯,再到節奏的把控,都堪稱一流,打造出了不亞於好萊塢大片的即視感,豎起了類型片的標杆。
結束語:
《動物世界》作為一部翻拍劇,整體框架改編自日本電影,卻融入了非常多新的情節和想法,我認為整體改編是非常成功,甚至讓原版看上去「山寨」了。電影中燒腦劇情故事、酷炫的視覺效果、深刻的人性挖掘都為電影增添了一種年輕氣質,讓人意猶未盡。
我希望越來越多的翻拍片可以借鑑《動物世界》的成功經驗,打磨出更多更好的影片呈現給觀眾,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