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5月,大家應該看過關於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就是說受到人類活動得影響,地球上的100萬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也就是說地球生物面臨的危機也是越來越大。而同樣是在5月,又一次生物事件引發了科學愛好者的關注,這難道不成真的出現了生物大滅絕的跡象了嗎?第六次就這麼來了?根據5月30日環境科學報告顯示,美國阿拉斯加出現成千上萬的海鸚死亡事件。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來看看。根據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發現的大量海鸚遺骸只是冰山一角,並且代表著有多達8800隻大規模死亡事件。而這些海鸚的死亡也給我們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白令海食物鏈的崩潰。一般情況來說,從深秋到冬季,海鸚死亡的數量通常不是那麼高。在他們發現的那些中,簇絨海鸚可能只佔發現的1%。
而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間,這種情況就變了,COASST成員收集,測量和記錄了不到360隻成年和少年海鸚的遺骸。令人驚訝的是,在每10個中,就有近8個是簇絨海鸚《簇海鸚》(Fratercula cirrhata)。其餘的是鳳頭鸚鵡(Aethia cristatella)和一些有角的海鸚(F. corniculata)。也就是說簇絨海鸚是主要的死亡種類,科學研究人員們通過屍檢證實了它們的情況,排除各種毒素和疾病,而死亡的的原因,可以說只是「餓死」的。
所以說,是海鸚的食物鏈出現了問題,科學研究人員通過對死亡的海鸚進行初步評估,在低端區,由於食物短缺,可能會有超過3000隻死於該季節。在上邊界,我們可以看到多達8500隻,而通過簇絨海鸚遺骸的數量表明,居住在當地島嶼周圍的海鸚中有一半以上可能已經死亡。並且,如果更高的估計是準確的,那麼就是幾乎所有的海鸚都可能在這一事件中死亡(所以上面說的8800隻已經是最低標準了)。
而這樣的大規模死亡事件並非沒有發生過,1997年的時候,由於海洋溫度的局部升高,導致過白令海東南部預估數十萬的Puffinus tenuirostris死亡,而美國阿拉斯加海岸的食物損失可能也歸咎於此。比平常更多的冬季風暴可能也為已經耗盡能量的鳥類提供了「最後一根稻草」。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遠北地區變暖的水域近年來不僅對海鸚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而且新生鯨魚的數量也在下降。
所以最後還是歸結在了氣候問題之上,這個能不能稱為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情況呢,只能說可以稱為石來自自然界給予的「警鐘」,畢竟氣候的改變,不僅影響到生物的生存,還對我們人類的生存也會產生影響,如果生物都失去了,那麼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就沒了,所以生物的保護跟我們保護地球一樣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