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崩潰!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來了?美國海岸現大量海鸚死亡事件

2020-12-05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5月,大家應該看過關於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就是說受到人類活動得影響,地球上的100萬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也就是說地球生物面臨的危機也是越來越大。而同樣是在5月,又一次生物事件引發了科學愛好者的關注,這難道不成真的出現了生物大滅絕的跡象了嗎?第六次就這麼來了?根據5月30日環境科學報告顯示,美國阿拉斯加出現成千上萬的海鸚死亡事件。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來看看。根據美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發現的大量海鸚遺骸只是冰山一角,並且代表著有多達8800隻大規模死亡事件。而這些海鸚的死亡也給我們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白令海食物鏈的崩潰。一般情況來說,從深秋到冬季,海鸚死亡的數量通常不是那麼高。在他們發現的那些中,簇絨海鸚可能只佔發現的1%。

而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間,這種情況就變了,COASST成員收集,測量和記錄了不到360隻成年和少年海鸚的遺骸。令人驚訝的是,在每10個中,就有近8個是簇絨海鸚《簇海鸚》(Fratercula cirrhata)。其餘的是鳳頭鸚鵡(Aethia cristatella)和一些有角的海鸚(F. corniculata)。也就是說簇絨海鸚是主要的死亡種類,科學研究人員們通過屍檢證實了它們的情況,排除各種毒素和疾病,而死亡的的原因,可以說只是「餓死」的。

所以說,是海鸚的食物鏈出現了問題,科學研究人員通過對死亡的海鸚進行初步評估,在低端區,由於食物短缺,可能會有超過3000隻死於該季節。在上邊界,我們可以看到多達8500隻,而通過簇絨海鸚遺骸的數量表明,居住在當地島嶼周圍的海鸚中有一半以上可能已經死亡。並且,如果更高的估計是準確的,那麼就是幾乎所有的海鸚都可能在這一事件中死亡(所以上面說的8800隻已經是最低標準了)。

而這樣的大規模死亡事件並非沒有發生過,1997年的時候,由於海洋溫度的局部升高,導致過白令海東南部預估數十萬的Puffinus tenuirostris死亡,而美國阿拉斯加海岸的食物損失可能也歸咎於此。比平常更多的冬季風暴可能也為已經耗盡能量的鳥類提供了「最後一根稻草」。而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遠北地區變暖的水域近年來不僅對海鸚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而且新生鯨魚的數量也在下降。

所以最後還是歸結在了氣候問題之上,這個能不能稱為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情況呢,只能說可以稱為石來自自然界給予的「警鐘」,畢竟氣候的改變,不僅影響到生物的生存,還對我們人類的生存也會產生影響,如果生物都失去了,那麼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就沒了,所以生物的保護跟我們保護地球一樣的重要。

相關焦點

  • 距離上次大滅絕多久了?如果第六次大滅絕出現,人類能夠倖免嗎
    在大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了,當時導致了地球上85%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在大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第二次大滅絕發生了,當時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在大約2.5億年前,第三次大滅絕發生,當時超過96%的生物都從地球上消失。在大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了,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大規模死亡。
  • 阿拉斯加8500隻海鸚暴斃,科學家懷疑白令海食物鏈出現崩塌
    海鸚,鳥類中潛水最好的一個,因其那外形超像企鵝和鸚鵡的合體,又被人稱為是會飛翔的企鵝,會潛水的鸚鵡。不過日前發表在《PLOS One》的研究發現,海鸚中的北極海鸚近來的處境不妙,出現了大量死亡。近年來阿拉斯加聖保羅島和華盛頓大學組成的團隊每月均會在該島海岸統計海鳥屍體及海洋生物殘骸數據,以監測鄰近白令海(Bering Sea)的生態健康水平。以往秋冬季期間的海鳥死亡數字只是寥寥可數,當中海鸚屍體更是少之又少。但2017年他們發現超過100隻海鸚屍體,團隊估計海鸚大量死亡或與白令海食物鏈相關。
  • 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大約85%的生物滅種;在奧陶紀前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大量海生生物分布在全世界範圍,這時候陸生生物剛起步,所以奧陶紀大滅絕主要針對海洋生物。相關研究表明,此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全球性的氣候變冷導致,大量海水變為冰川,海平面下降,使得海洋生物圈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 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嗎?
    而最後一次生物大滅絕就是我們都知道的,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那次大滅絕事件讓地球80%以上的生物滅絕消失。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原因跟地球生態的劇變有著密切的關係,前面四次大滅絕事件都是地球的生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大部分的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滅絕了。雖然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是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帶來的,但是小行星撞擊最終引發的仍然是地球生態的劇變。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在瑪雅文獻中記載的五個太陽紀以及它們是如何毀滅的,無獨有偶,在地球的歷史中世界的物種也經過五次大滅絕毀滅的方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可怕的「生物大滅絕」。在泥盆紀開始的三千多萬年後,也就是距今3.7億年前,當地球生物呈現出異常繁盛之事第二次生物大滅絕開始了。初期,3000億立方千米的巖漿衝出了地球外核。從西伯利亞地區的海床中噴出,海水開始沸騰海洋溫度大幅提高,導致大量生物被燙死,似乎巖漿遇海水產生大面積化學反應,酸化的海水使得倖存的生物無法呼吸進而死亡。
  • 盤點地球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但第六次我們卻「視而不見」
    在瑪雅文獻中記載的五個太陽紀以及它們是如何毀滅的,無獨有偶,在地球的歷史中世界的物種也經過五次大滅絕毀滅的方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可怕的「生物大滅絕」。詮釋生物大滅絕「滅絕」又稱絕種指某個物種完全消失的自然過程,能造成一個物種滅絕的原因很多食物鏈缺乏、棲息地破壞、生育率下降甚至是環境變化,這些都可以讓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三十隻以下,這是這個物種的滅絕就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的生物滅種;在奧陶紀前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大量海生生物分布在全世界範圍,這時候陸生生物剛起步,所以奧陶紀大滅絕主要針對海洋生物。,同時大量火山灰和溫室氣體使得氣候劇變,大量海生生物滅絕,鄧氏魚也在此次事件中徹底消失。
  • 六次生物大滅絕,前五次早已經歷,第六次卻已離我們不遠
    你們知道在人類之前的那些生物為什麼都滅絕了嗎?地球一共經歷了多少次這樣的物種滅絕事件?在瑪雅文獻中所記載的5個太陽紀中,就詳細的記錄了他們滅絕的原因。無獨有偶,在世界歷史上,地球的物種也經歷了5次大滅絕,那這五次滅絕事件都有哪些原因呢?
  • 海洋硒元素下降至致遠古動物滅絕 食物鏈崩潰
    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遠古時期海洋硒等微量元素含量驟然下降,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崩潰瓦解,最終形成全球性物種大滅絕事件騰訊科學訊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歷史上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3次與海洋重要微量元素指數下降有關,這些微量元素對於生命至關重要,其指數過高或者過低,都將導致整個海洋食物鏈崩潰。澳大利亞科學家對遠古海底巖石進行了檢測分析,該巖石包含著硒、錳、銅、鋅和鈷。
  • 科學家們警示人們: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來臨
    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曾發生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動物滅絕事件。這些大規模事件一共發生過五次,每一次大規模事件都會導致大量的生物滅絕,同樣也代表著一個地質時期的結束。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距今十分遙遠,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近幾年來,生物滅絕的消息越來越多,熱帶雨林、海洋等自然家園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 所謂專家又來搞事: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來臨,好危險哦
    在漫長的生物演變過程中,曾發生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動物滅絕事件。這些大規模事件一共發生過五次,每一次大規模事件都會導致大量的生物滅絕,同樣也代表著一個地質時期的結束。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距今十分遙遠,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近幾年來,生物滅絕的消息越來越多,熱帶雨林、海洋等自然家園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 紐西蘭超500000生物海邊死亡,人類擔心的或在發生……
    地球氣候的變化,時刻影響著生物的生長與繁衍,因為地球氣候變化引發的生物「大死亡」事件在地球40多億年的歲月中可以說屢見不鮮?而最近幾天,最近幾天,因為受到氣候影響,生物又出現了大規模死亡的事件,讓不少科學家十分憂慮,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否正在到來。
  • 地球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而下一次最可怕!
    據科學家探索發現,其實我們所居住和生活的地球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大滅絕發生在4.5億年前,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了一半以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認為,原因可能是一顆超新星釋放出了極強的伽馬射線,摧毀了地球上一半的臭氧層。
  • 歐洲海岸大規模鯨魚擱淺,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受到的威脅很小,而在人類一系列的活動之下,不少的科學家都在警告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正在加速之中,我們將可能看到越來越多的生物消失或滅絕。
  • 歐洲海岸大規模鯨魚擱淺!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受到的威脅很小,而在人類一系列的活動之下,不少的科學家都在警告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正在加速之中,我們將可能看到越來越多的生物消失或滅絕。
  • 珊瑚白化、南極西瓜雪,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嗎
    人類既有的地質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自進入顯生宙以來,至少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意味著地球環境的巨大改變。雖然這五次物種大滅絕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很可能將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末世的重現——更確切地說,按照科學家的最新說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已經來了。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安徽地質博物館,看地球生物「五次」大滅絕,猜第六次還有多遠?
    進入博物館,我們仿佛走邁進的星空世界,漫步於各大星球之間,藍色的地球,顯得格外醒目。我們知道地球屬於太陽系中一個恆星,由於她在太陽系的位置獨特,太陽給地球孕育生命創造了良好的光照條件。從細菌到單細胞,從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地球經過了46億年的漫長孕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地球生物也經歷了「五次」 大滅絕,之後才出現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