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性能優異應用廣泛 顧名思義,我們一般把由兩個單船體橫向固聯在一起而構成的船稱為雙體船。 人類最早使用雙體船是由於發現將兩艘船橫向連接在一起,可以從內河到海上航行而不容易翻船,早期曾將這種方法用在帆船上,建造了雙體帆船,這種帆船在海上可以承受較大的風浪。在此基礎上,人們又發現雙體船與同樣噸位的單體船相比,具有更大的甲板面積和艙容,因此而被用於貨船。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海上高速客運的迅速發展,高速雙體船由於有寬大的甲板面積、空間和便於豪華裝飾而被普遍看好,成為近幾十年來高性能船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種。 典型的高速雙體船由兩個瘦長的單體船(稱為片體)組成,上部用甲板橋連接,體內設置動力裝置、電站等設備,甲板橋上部安置上層建築,內設客艙、生活設施等。高速雙體船由於把單一船體分成兩個片體,使每個片體更瘦長,從而減小了興波阻力,使其具有較高的航速,目前其航速已普遍達到35~40節;由於雙體船的寬度比單體船大得多,其穩定性明顯優於單體船,且具有承受較大風浪的能力;雙體船不僅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而且還具有阻力峰不明顯、裝載量大等特點,因而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於軍用和民用船舶。 發展迅速船體各異 為進一步改善高速雙體船的綜合性能,人們在高速雙體船的基礎上派生了若干新型的雙體船型,主要著名的有小水線面雙體船和穿浪雙體船等。 所謂小水線面雙體船,是由潛沒於水中的魚雷狀下體、高於水面的平臺(上體)和穿越水面聯接上下體的支柱三部分組成,其優點在於水線面面積較小,受波浪幹擾力較小,在波浪中具有優越的耐波性。另外,還具有寬闊的甲板面和充裕的使用空間。但也存在船體結構複雜,對重量分布較為敏感等問題。 穿浪雙體船是在高速雙體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將小水線面和深V型船在波浪中的優良航行性能、雙體船的結構形式及水翼船弧形支柱等優點複合在一起的產物,具有良好的適航性,而且繼承了雙體船寬甲板的特點。 目前,雙體船為滿足使用要求大都在逐步向大型化發展,並為改善快速性和耐波性嘗試向複合船型發展。其中,小水線面船型將從雙體演化成單體或三體、四體、五體等多體。為提高雙體船在高海況下的航行能力,各國的研究方向大都集中在開發超細長體雙體船的系統技術、優化線形設計和採用大功率噴水推進系統等方面。 小水線面廣受青睞 目前,世界各國共有小水線面雙體船數十艘,其中,美國和日本是開發最早、擁有量最多、技術水平最高的兩個國家,其餘為英國、德國、荷蘭、挪威、芬蘭、韓國、丹麥、瑞典、俄國等。 小水線面雙體船性能優異,尤其是特有的耐波性,引起了各海洋國家和各國海軍的廣泛興趣與重視。小水面雙體船按使命功能劃分,目前用於客運觀光旅遊、油田交通服務的最多,佔40%;海洋考察、潛水救生位、漁政、緝私等海上特種作業位居第二位;靶場保障、水聲監聽、巡邏警戒等軍用方面僅佔20%。 美國小水線面雙體船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創立了小水線面雙體船新概念,在線型、流體、結構、耐波性、操縱性等基礎理論與研究試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擁有相當的技術儲備;第二階段,大體在1990年至1995年,堅持軍民結合,向實用化、大型化、高速化、多功能和隱身化方面發展,其技術日益成熟;第三階段是1996年以後,建成並正在建造一批技術更加先進的實用型小水線面船,且已出現第二代新型號。1997年,美國建造了「司萊斯」號小水線面四體四支柱船,在五級海情下可保持30節的高速,代表了新一代小水線面船型。從中可以看出,美國海軍始終重視安排主導研製方向,有步驟地下大功夫抓研究試驗和建造試用,先後開發出多型軍用實船,使小水線面雙體船技術日臻完善。 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在開發小水線面雙體船上起步時間不同,水平也有差別,但比較注意技術交流與引進,又從本國需求出發,著力於應用研究和實用設計。英國和德國有些基礎技術和設計計算軟體從美國引進,也有自身創新開發的新技術。1998年,德國海軍開始了代號為751的新一代水下武器電子系統試驗船的研製,2002年交船,並提出了400噸級、1200噸級、2000噸級小水線面護衛艦艇和20000噸級輕型航空母艦的設想。 近年來,國外許多有關的研究機構對小水線面雙體船在軍事上的應用前景做了專門的分析論證,北約組織對高性能船長期規劃探討結果認為,小水線面雙體船最適用於3000-6000噸左右的反潛護衛艦、6000-12000噸左右的護航航空母艦和12000-24000噸左右的小型航空母艦。此外,還可用於其它1500-3000噸左右的海洋作戰艦船。 雙體穿浪不同凡響 穿浪雙體船船型最早由澳大利亞國際雙體船公司提出,第一艘試驗艇「小惡魔」號於1983年建成,1989年建成了39米的「威尼斯王子號」橫渡太平洋和印度洋取得成功,引起了國際航運界的注意。20世紀90年代先後建造了30多艘不同尺度的穿浪船投入營運,在高速船市場引起較大反響。 據外電報導,針對未來海上作戰的新特點,美國海軍正在研究一系列新型水面艦艇。其中,包括小型高速戰鬥艇「海上長矛」、小型載機艦「海上箭手」和後勤支援艦「海上箭囊」。為了獲得較高的航速和較佳的適航性,這些艦艇全部採用雙體穿浪船型。此外,美國還租用了一艘由澳大利亞製造的「合資企業」號高速運輸船,該船最高航速超過45節,可搭載300名士兵。它有多種用途,可作為特種部隊的基地和運輸工具;可作為清掃水雷、水下船隻的母船;還可以用作將傷員運往醫療船的急救轉運站。美國軍方對該船作了高度評價,認為該船是世界上唯一一艘裝載量與空船重量相等的高速船,是大裝載、高速、長續航力相結合的理想船型。據悉,應美國海軍的需求,澳大利亞Incat公司已計劃研發一種新型軍用穿浪船。有關專家認為,隨著雙體船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它的軍事應用經驗不斷積累,雙體船在軍事領域將大有作為。 |
熱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