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師傅提問,陽極氧化後著色,為什麼一掛當中會有好幾個顏色,是因為什麼問題造成的? 帶著疑問,請教行業氧化群內專家和搜集資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當在同一工件上出現這種現象有以下種原因:
1、前處理清洗不到位,拋光藥水比例不均勻
解決辦法:
前處理清洗到位,檢測槽液PH值,需要打氣使藥水比例以及溫度均勻,如果是三酸拋光還跟手法有關係,如果是大件,還得先預熱,否則也會影起後續的顏色不均。
2、導電不好
解決辦法:
當掛齒的掛位導電不好,生成的膜層結構就會不一樣,導電性好的地方膜層有規律,當導電不是很好的地方膜層就會出現不規則,屬於不正常生成膜所以也會引起上色不一的現象,檢查掛具的導電性能;
3、氧化後中和不到位或是中和濃度不夠、染色中的染液濃度偏高,無攪拌設備,PH偏低等等
解決辦法:
中和除灰工藝的改善,檢查一下色槽的PH值,是否在範圍內,如果不在範圍則需調整到範圍內,增加打氣設備,有條件還可以增加超聲波清洗設備;
4.工件間距
工件與工件的間距,是否太近,如果太近,會導致四周深,中間淺等染色不均勻問題;
解決辦法:
調整工件間的合適距離距離
5.開槽的時間
開槽時間過久,會引起面花等問題
解決辦法:
檢測槽液中的鋁離子含量,如果含量過高,則需要抽出一部分槽液,添加新的藥水和添加劑調整正常;
6.染色的時間過短
染色的時間過短,會導致顏色不一致。
解決辦法:
增加染色時間和工藝控制
7.金色染色孔邊及邊緣顏色深,藍色容易花
解決辦法:
金色染料裡加無水硫酸鈉1-2g/L 藍色染料裡加封孔劑大於2-5g/L 如果是上邊的情況,無水硫酸鈉,又叫元明粉,在染料工業上,可以做勻染劑用,但所有的東西都有個量,過量就會產生一定的負作用。站在經濟角度考慮,能增加重量,降低產品成本,增加利潤空間,這也是一大優點,在實際生產使用中,很多師傅都明白,為什麼有的染料上色慢,消耗大(同濃度比較),這是什麼原因,自己去想吧!( 胡華) 硫酸鈉 緩解染色速度 1-2g/l 染色時間可能要延長到5/10倍 封孔劑防積色的比較多。(楊S)
硫酸鈉(Na2SO4)是硫酸根與鈉離子化合生成的鹽,硫酸鈉溶於水且其水溶液呈弱鹼性。目的單是為調高PH,還是有其他奧妙?(儀良)
我以前在工廠的時候這個情況一般是染料濃度太高,上色太快所致!解決辦法是我抽了2/3出來,再加水就解決了.(安登化工小文)
8.封孔沒有封好
一般情況下,封閉槽的PH值偏高會有發花現象。
解決辦法:
調整封閉槽PH值,讓槽液達到正常範圍;
著色工藝參數對上色效果的影響
①上色電壓。由試驗可知,電解著色加工, 顏色不隨上色電壓升高而加深, 電壓為8 V 時顏色最深, 超過此值, 顏色不均勻, 且有黃褐色斑點產生。
②槽溫與上色時間。顏色深淺幾乎與槽溫呈線性關係, 同一溫度下, 顏色並不隨時間延長而加深, 當時間達到3 min 後顏色反而會隨其延長而變淺。
著色槽中超過掛料區的對電極,應撤除或用塑料板遮擋,以免周邊顏色加深。
料掛入著色槽時,先不通電,浸泡1~2min,有利於著色微粒進入孔底沉積,使顏色均勻不容易退色。
著香檳色等淺色系時,電壓上升速度宜快(5~10s)。由於淺色系總著色時間較短,電壓上升段的低電壓時間過長,電解著色技術,會造成型材凹槽顏色太淺。
實驗證實, 電壓在12 ~16 V 時, 著色速度較快, 因此在生產深顏色鋁材時, 要根據所採用的電解液成分, 確定著色速度較快的電壓, 儘量縮短著色時間。當電壓高於20 V 後,電解著色工藝, 著色膜容易出現剝落的現象。這是由於電壓過高, 電流密度也增高, 析氫劇烈,將阻擋層脹破而產生著色膜的剝落。
以上這些同一工件上顏色不一的現象大概解決辦法,部分內容是群裡師傅交流內容,如果您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歡迎您留言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