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如果明白時間管理,會不會一統天下?

2020-12-07 騰訊網

一、亡羊補牢的來歷

亡羊補牢的故事熟悉吧?丟了羊,然後補羊圈,其實那是根據「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編的一個故事,用來給小朋友講道理的。但是「亡羊補牢」這個成語還是典出有名的——《戰國策·楚策四》。

《戰國策·楚策四》講的是戰國時楚頃襄王(又名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大臣莊辛勸諫頃襄王:「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為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

頃襄王不聽,將勸諫的莊辛趕出楚國。正好秦國再次伐楚,並很快佔領楚都郢。頃襄王腸子者悔青了,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見到頃襄王對他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頃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那麼頃襄王為什麼會丟失國土和國都呢?故事中用了個詞「專淫逸侈靡」,有點籠統,但大意是「不顧國政」。然而對一個國君而言,什麼事最重要呢?當然是國政。不顧國政說明國君昏聵嘛,那頃襄王年紀輕輕,用這些時間幹嘛去了呢?「專淫逸侈靡」!意思就是只幹很多對國政不利與國政不相干的事情。

話說到這是什麼意思呢?頃襄王是個昏君嘛,不做自己該做的事,還把時間花到了最沒有好處的地方(相對國政而言),這自然成不了什麼好國君。

再如越王勾踐,經過21年的隱忍,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一舉復國滅吳。肯定有人會說,都用了21年,這還算會時間管理啊?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復國是件非常難的事情,時間都得用上刃上——裝弱,從真弱到裝弱,太難了。好就此打住。

其實我們舉這些例子不是為了聊歷史,我們是想告訴大家,把事情分清楚,做好時間管理是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混得好不好,看看你怎麼處理事情怎麼利用時間就知道了。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處理事情和管理時間方法呢?

二、四象限時間管理理論

我們穿越回來,回到1989年,《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在他的作品中提出了《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這是一個時間管理理論,它從事情的重要性和急緩程度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將之劃分成四個象限,從而將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出輕重緩急,做出有效管理。

第一象限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優先級要高,要最先處理,且我們的壓力往往也是來自於這個象限的事情,這個象限的事情大部分是來自於第二象限沒有處理好的事情。

比如布置會場時,供應商打來電話說運送設備的貨車拋錨了,這時必須馬上想辦法解決。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重要程度最高,是對未來有好處且需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完成的事情,如果第二象限的事情沒有按規劃完成,第二象限的事情就會跑到第一象限裡去,並帶來壓力。

比如活動計劃,規劃好了,才能有條不紊的執行,才不會把事情拖到第一象限中去。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因為緊急,往往會產生事情很重要的錯覺,但是其實沒必要花費太長時間去做,儘早走出來。

比如上廁所,緊急,但不要蹲廁所裡想創意;再比如有個不是特別重要的文件要送到客戶手上,這時我們可以叫快遞或其他人去送,而不是是自己去送。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是當前情況下並無意義的事情,我們儘量不要沉迷進去。

比如遊戲,下班玩可以,但不能上班時間也玩,而且如果不是重要目標,建議下班也少玩。

原理很簡單,但生活裡的事情複雜繁多,遠不止上面說的這些,所以我們的重點不是將事情分類到相關象限,而是歸納後,處理好這幾個象限之間的關係,高效且有質量地完成事情。

針對這四個象限的關係總結起來可以用4D處理法做出相應行動。

三、四象限行動原則——4D處理法

1、Do it now(立即去做)

對於第一象限的事務,已經刻不容緩,我們只能立即行動。當然,也一定要分析現狀,找出這種被動狀態的真實原因,改變自己的這種救火狀態。

2、Do it later(有計劃的做)

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第二象限重要而不緊急的事務上,而高效率的人通常在這方面做計劃和執行。

3、Delegate(授權讓別人去做)

對於第三象限緊急而不重要的事務,我們可以授權或者委託別人去做,讓自己儘快部分或者完全脫身,特別是對於單位時間價值更高的人就更應該如此。

4、Don't do it(少做或不要去做)

至於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務,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就是少做或不要去做,告別這種不負責任的生活工作狀態。

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知道如何做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有針對性的安排時間,把時間省出來,去做最能帶來長遠利益的事情。那麼如何利用時間才合理呢?

四、四象限時間分配原則

第一象限是必須親自快速處理掉的事情,集中處理最好,時間分配佔20%即可。這個象限要掌握「傳球理論」,也就是快速的把事情當皮球踢到下一個人的腳下,最好是不要拖泥帶水,要高質量完成,以免皮球又被踢回來,這樣不會打斷第二象限的事情。

第二象限是最重要的事情,需要集中精力深入的做,時間分配佔到65%。這個象限要掌握深度思考,高效工作的方法。但其關鍵是處理好其他三個象限的事情,以免被頻繁打斷導致效率低下。

第三象限是可以交給別人去做的事情,那就放手讓別人去做,只看結果即可,時間分配上佔15%即可。這個象限可與第一象限合併處理,列個清單,快速處理完。

第四個象限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那麼在時間分配上是小於1%的。掌握「斷舍離」就能處理好這個象限的事情。

五、與四象限對應四種人生狀態

現實是每個人都會根據不同類的事情要去安排調整運用,這些事情的處理結果也決定著你的人生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並對應著以下四種人生狀態:

1、壓力人。時間都花費在處理第一象限的事情上,總是處理眼前不斷出現的重要的事,把自己逼得很緊,比如房奴、卡奴。

2、自在人,由於處理得當,加上高效,時間多用在了第二象限,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並學習投資自己的時間。比如學霸、牛人。

3、無用人,時間多消耗在第三象限,做那種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比如埋頭幹活的人、不學習的人、不朝前看的人、享樂的人。

4、懶人,時間多浪費在第四象限,總在應付一些雜事,做不重要又不緊迫的事。比如流浪漢、死宅。

注重哪一類事務,你就成為哪一類人。我們還是穿越回楚頃襄王身邊,看看郢都丟失前頃襄王做了哪些事情?

五、楚頃襄王失地前後的表現

楚頃襄王即位後,重用子蘭、安於享樂;寵幸州侯、夏侯、鄢陵君和壽陵君,專淫逸侈靡;夜夢神女,乃告於宋玉,命其作賦;恃其國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離,城池不修,既無良臣,又無守備;楚懷王死在秦國,秦、楚兩國斷絕外交關係;秦國攻打楚國,楚軍兵敗割地;最後還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

我們給頃襄王繪製一張四象限矩陣圖:

可能頃襄王以為楚國強大,而國政煩人,影響其享受人生,於是重用子蘭,用以擺脫煩人的國政。有了時間,於是讓州侯、夏侯、鄢陵君和壽陵君帶著到處享樂,夢到神女還讓宋玉做賦。父親死了就與秦國斷交,為秦軍所敗就割地,還將勸其奮發圖強的莊辛趕出楚國。

總之國政不是他的事情,正由於頃襄王如此安排國政,才導致國都郢被秦國佔領。

歷史學家給楚頃襄王執政前期的定位是「頃」——「墮覆社稷,陰靖多謀」,取得頃諡中偏消極的一面。這說明,楚頃襄王在其執政前期是個無用的人,是個懶人,沒有正視國政。

好在丟失國都的楚頃襄王象變了個人似的,首先親自理政,並把莊辛請回楚國,重用莊辛等賢臣;設法收復了秦國攻佔的楚國長江沿岸十五邑,並設置郡縣;派黃歇出使秦國阻止了秦王攻楚;借伐燕國的機會拉攏韓魏;派太子熊完到秦國作人質與秦國講和。

我們這時再給頃襄王畫一個圖:

楚頃襄王執政後期的自我認知提高了,自我認知明確,明白事情的重要和緊急程度。雖然此時楚國國力衰退,但是在楚頃襄王的努力下保存了楚國剩下的實力,穩住了楚國形勢。因此楚頃襄王執政的後期定位是「襄」——「闢地有德,威德服遠」,取的是積極的部分。

郢都丟失前,楚頃襄王可以劃入昏君的序列,但郢都丟失後,可以劃到明君之列,這都因為楚頃襄王自我認知提高,在處理國政時對國政輕重急緩的態度發生巨大變化。

總結

由此可見,我們可靈活運用四象限法則來提高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的作者所說,我們要用好的習慣來塑造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進行刻意練習養成好習慣之後,必然會取得好的成效,可千萬不要讓「亡羊補牢」的事情反覆在自己身上發生。

還在等什麼,趕快行動起來!

相關焦點

  • 戰國後期,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人不是昭襄王和範雎,而是魏冉!
    電視劇《大秦帝國》前幾年大火,這套劇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由商鞅變法,開始逐漸變強,最後一統天下的過程,再加上孫儷主演的《羋月傳》(雖然名字是「傳」卻有很多虛構內容)爆火,戰國時期秦國崛起的這段歷史,也為觀眾所熟知。
  • 一戰拔鄢郢二都,再戰燒夷陵,三戰辱楚之先人,白起為何不亡楚?
    如果鄢郢之戰後,秦王支持白起繼續用兵,滅亡楚國也不是沒有可能。楚頃襄王兵敗,向東方潰逃,並遷都於陳地自保,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縣。白起大軍一路追擊到了竟陵,秦昭襄王又聯絡了韓、魏兩國共同伐楚。楚頃襄王眼看滅國在即,急令楚軍各地軍隊在郢陳集結的同時,又派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出使秦國。春申君上書秦王,說如果秦軍執意滅楚,那麼魏國將出兵攻打楚國的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等城邑和地方;齊國向南攻擊楚地的泗水地區。
  • 戰國縱橫︱力不如人萬事休:楚懷王的最後十年
    再者,秦國說出兵救楚,好長時間了也沒見到一兵一卒,難免讓人心生疑竇——秦國是否在等楚國與聯軍兩敗俱傷之後再坐收漁利?而對楚國來說,眼前卻有一個可以一雪前恥的機會:暗地裡和聯軍串通,等秦國發兵救楚,楚軍陣前倒戈,與聯軍一同滅了秦軍。當然,楚懷王也不會輕易相信聯軍的許諾,他現在與聯軍和談,至少能穩住聯軍,為秦軍的到來爭取時間。等秦軍到前線之後,再視情況選擇盟友也不遲。
  • 戰國四大雄主: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為何卻紛紛與統一擦肩而過?
    戰國,這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大爭之世,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個時代,筆者想引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在那個亂世之中,思想碰撞不斷,無數影響後世千年的學說皆在那個時代誕生、發展,乃至一步一步地完善,但是,與此同時,各國兼併戰爭不斷,天下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時間來到了戰國中後期,經歷了此前百餘年的戰爭,在戰國七雄之中,已經有部分國家具有一統天下的實力或者是潛力,在此基礎之上,七雄之中曾誕生過四位距離統一最近的君王,後世將他們並稱為
  • 戰國版鳩佔鵲巢,楚考烈王的綠帽子是如何戴上的?
    《大秦賦》中,楚考烈王病逝,李斯與陽泉君奉命出使楚國弔唁。 楚太子悍居然不是已故楚考烈王熊完的親生兒子,而是春申君黃歇的兒子。陽泉君告訴李斯,此事楚國貴族多有知曉,楚王熊完卻並不知曉,這是多大一頂綠帽子!
  • 《大秦賦》中的楚系勢力到底怎麼形成,華陽夫人的權勢又源於哪裡
    到了秦武王嬴蕩在周王畿舉鼎死後,他的兄弟公子稷繼位,就是電視劇《大秦賦》中王慶祥主演的秦昭襄王繼位了。他的繼位確定了秦國楚系勢力的坐大,因為他的媽宣太后(羋姓,電視劇《羋月》主角)就是楚國宗室之女,與楚王有非常近的血緣關係。
  • 從宣太后到華陽,起底秦國楚系集團
    太子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而僅僅在7年前,莊襄王的名字還叫做異人,不過是一個前途未卜的人質。嬴子楚能夠能夠在短短數年上位稱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個人-華陽夫人。近期熱播的《大秦賦》向我們揭露了這段歷史,而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華陽夫人能夠擁有如此大的能量呢?
  • 如果魏延不被殺害,蜀國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首先從魏延對外的帶兵上,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他的作戰策略就是能一步登天就一步登天,他根本不會去一城一城的攻打,殊不知這才是根本。曹魏司馬懿、曹真哪一個是省油的燈?鄧艾都能實施子午谷出兵滅亡蜀漢,全是靠前方大軍在劍閣拖住姜維,不然姜維若死守成都,鄧艾怎麼可能輕易下城呢?可是魏延不會有這種機會,祁山與長安相隔甚遠,即使孔明在祁山拖住魏軍。
  • 網友:容楚、容瑾、容奕、容景,還有他!
    網友:容楚、容瑾、容奕、容景,還有他!言情小說中有不少的男主角,他們一襲白衣,風華絕代,溫潤如玉的外表之下,卻藏著一顆腹黑算計的心!在言情小說中,都有哪些腹黑的男主角?網友評論瞬間炸開鍋!《鳳傾天闌》~容楚《鳳傾天闌》,作者天下歸元,一部古風言情小說。容楚,他白衣飄飄,絕代傾城。是浩瀚星光裡最明亮的一顆星辰,是戰場上往來不敗的少年。他邪魅,而且腹黑,如妖孽般的智謀,他能在彈指間,攪弄風雲!
  • 湘中望族楚氏源流考
    《通志·二六·以國為氏》記載的更為詳細:「楚氏,羋姓。本國號荊,遷郢(音影)後改稱楚。楚之先出顓頊高陽氏,曰重黎,為帝嚳(音哭)火正。使伐共工氏,不克,誅之,而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季連。季連之苗裔曰鬻熊,為文王師。成王舉文王之功臣,封其曾孫熊繹,居丹陽,國號曰荊,世以名稱,皆無爵號。至熊達,始強盛,伐隨,使隨人為請於周,以尊爵號。王室不聽。
  • 一個人的自我管理和事業管理,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
    《列子說符》續: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楚莊王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名叫熊旅、羋旅。楚莊王問詹何道:「治理國家該怎麼辦呀?」這裡提出了一個政治問題。詹何對曰:「臣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也。」詹何回答:「我只明白修養自身的道理,不明白治理國家的道理。」政治、歷史,包括經濟制度,聊起來要有基本的數據做依託,只有建立在具體數據上的具體分析,才會有相對科學的結果,而修身、側重於對自我的認知和了解。
  • 缺少魄力的趙惠文王
    不僅兵強馬壯,趙惠文王身邊還有好幾個鼎鼎大名的人才,有「戰國四將」之一的老將廉頗,有「完璧歸趙」的上卿藺相如,有兩次大敗秦軍的將領趙奢,有「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還有名將樂毅。在這些人的輔佐下,再配上強大的戰鬥力,趙國完全有實力一統天下,但是和趙武靈王比起來,趙惠文王卻顯得沒有那麼大的魄力,處處謹小慎微,不敢和秦國對抗。
  • 六國並非沒有過合縱攻秦,如果真的齊心協力,恐怕秦國早就亡了
    自從秦昭襄王把趙國打骨折後,秦國的實力就已經超越了六國,統一就是時間問題。合縱連橫的時候,蘇秦也是明白六國不可能堅持長期合縱的,因為六國聯軍需要一個統帥。六國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忍受別人指揮自己。但是連橫都是以秦為主的,就很容易穩定。其次,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一點,戰國史表現的淋漓盡致,六國不是沒有過合縱攻秦,如果齊心協力,恐怕秦國早亡了,可結果呢?
  • 《一受封疆》:如果華容的哥哥楚陌沒死,華容和韓朗會在一起嗎?
    而引來滅門之禍,哥哥楚陌替他受過被韓朗抓去給突然受驚嚇不能說話的小皇帝做「聲音」。為報滅族之仇,受胯下之辱,被人誤解貪財市儈,不惜忍下了一切難以言說的肉體上的苦難,精神上的折磨。與韓朗虛與委蛇,憑一己之力令韓朗及至死境。我是因為東籬的《封疆》才知道《一受封疆》的,初看時,淺顯地以為華容的當受則受是被壓的那個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