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不被殺害,蜀國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2021-01-20 歷史真鑑

魏延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曾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可在孔明死後他被楊儀等人陷害謀反。對於是誣陷魏延、還是魏延確實想要謀反,這兩種說法都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因此對於這件事情只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可是最關鍵的因素並不是魏延謀反與否,而是魏延如若活著他能帶領蜀漢統一天下嗎?本人直接闡述自己的觀點,魏延並不能。接著來看本人的看法。

1、魏延能力有限,不足以擔任滅天下之大任

魏延的確是一個優秀的統帥與將領,魏、蜀、吳三方將正面戰場扯到荊州戰場的時候,魏延依舊在死死守衛著漢中。這期間也有曹魏時不時的騷擾,可是憑藉天然的優勢,魏延能夠屢屢將他們擊潰。他是一個比較性情的人,他做事從不拐彎抹角。可是在用兵上,他經常弄險,他所帶領的軍隊要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在《魏略》中曾記載,魏延在孔明兵出祁山伐魏的時候,曾不止一次的建議想要兵出子午谷,直搗長安。從這一策略來看,魏延的確是喜歡弄險,他不喜歡一城一城的攻破,而是急於求成。可是當時統帥是諸葛孔明,孔明不同意他也只能乖乖聽話,心中自然是怨言滿腹。當時蜀漢是以弱伐強,在這種情況下魏延的計謀一定是不敢用的。

本人曾多次研究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劃,不論從何種條件上來看,這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且不說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當年鄧艾滅蜀走的也的確是這條路,可這也是當時姜維將孔明曾經安排在子午穀穀中的士兵撤走,鄧艾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曹魏的統帥並不是傻子,而且從這條路進蜀漢容易,若想從蜀漢到魏是異常艱難的。

這件事情本就是一場冒險,可介於兵力弱的蜀軍,孔明不想讓魏延冒這個險。魏延在當時的戰場上,也能夠算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不能說萬夫莫敵吧,也是一位能夠令敵軍膽寒的人物,他曾經為蜀漢多次立功,可是從其他方面來看,是孔明並不想升他。魏延的高光時刻就是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追隨劉備沒有多久,劉備打下漢中來,魏延直接被封漢中太守。

首先從魏延對外的帶兵上,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統帥,他的作戰策略就是能一步登天就一步登天,他根本不會去一城一城的攻打,殊不知這才是根本。曹魏司馬懿、曹真哪一個是省油的燈?鄧艾都能實施子午谷出兵滅亡蜀漢,全是靠前方大軍在劍閣拖住姜維,不然姜維若死守成都,鄧艾怎麼可能輕易下城呢?

可是魏延不會有這種機會,祁山與長安相隔甚遠,即使孔明在祁山拖住魏軍。只要長安方面堅守,曹魏有足夠的時間從防守東部地區抽調人手,兵出子午谷又不能帶太多的兵馬,在短期之內攻打不下長安,魏延帶去的兵馬一定會被曹魏聚殲,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魏延就不可能一統天下。

2、魏延眼高,看不起人

魏延在與其他大臣的相處方面是極不融洽的,他若帶兵出徵,莫不說有人支持與否,最起碼是不安心的。參軍楊儀與他的脾氣十分不對付,楊儀與孔明關係非常好,但他一直認為魏延有謀反的可能,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他與魏延針鋒相對,甚至在一次重要的高層會議上,魏延要拔劍殺了楊儀,理由是:楊儀妖言惑眾,延誤軍機。

這件事情自然是被孔明鎮壓了下來,成都方面對魏延是極其惶恐的。在孔明死後,魏延想要奪權,只要魏延手中有兵權,他就能夠為所欲為。所謂的蔣琬、費禕之人說白了都是腐朽派,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只能聽從楊儀的說辭,想方設法的害死魏延。在這樣的條件之下,魏延還要擔心內部人從背後捅一刀,魏延怎麼可一統天下呢?

從這一點上來看就能看出魏延思想上的稚嫩,不過本人在魏延是否謀反這件事情上,是持有反對態度的,魏延沒有理由去謀反,他對蜀漢是忠心耿耿的。

總結:

本人的看法相信在上述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不論是從外、從內來看,魏延都沒有合力的支持者,湯若他真的掌權了,他需要自己去攻魏伐吳,他去的時間裡相信蜀漢的內政會亂成一團,魏延怎麼能夠一統天下呢?

相關焦點

  • 魏延如果在世,劉禪還會主動開城投降嗎?蜀漢能多延續幾年嗎?
    劉禪向鄧艾投降時,黃皓說:「魏延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魏延若還活著,蜀漢還能延續?魏延我們先看看魏延有多大的能力,其實從魏延一路的升遷和作戰軌跡,大家就能發現魏延是一個大才。當初他還是一個小軍官,劉備就十分看重他,讓他參加攻打西川的戰役,之後又派他去攻打漢中,而在這一時期,魏延展現出了他超強的軍事能力,深得劉備喜歡。
  • 率土之濱黑科技第6期:魏延領銜爆頭隊,脆皮大營根本擋不住
    五星魏延作為蜀國有名的大將,在率土中上線不久便順利成為倉庫管理員,蜀步陣容早已成型,魏延的技能跟其他武將搭配顯得格格不入,因此不受到玩家關注。曾經比較主流的玩法便是組成蜀步,搭配劉備和趙雲的陣容在戰場上也曾出現過一段時間。
  • 《三國殺》守衛劍閣蜀國英魂篇:技能就讓你看看,用那是不可能的
    《三國殺》守衛劍閣蜀國英魂篇:技能就讓你看看,用那是不可能的 這幾天真是玩《三國殺》活動場這個守衛劍閣被傷到了,所以決定繼續來吐槽它,今天就說說蜀國英魂吧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關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的。版本一:「直取長安謀」。在魚豢的《魏略》中是有記載的:夏侯楙為西安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版本二:「會師潼關謀」。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危險係數並不高,卻可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變數
    也就是說,武關會有源源不斷的援軍趕過來,漢軍要想奪取武關鎖住關中通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拋開其他假設不談,就以魏延以理想狀態出現在長安來看。此時長安受到直接威脅,夏侯惇再蠢也該知道向其他地區求援吧。而離長安最近的軍事重鎮是洛陽和南陽,向這兩個方向求援就必然會經過潼關和武關。
  • 三國志戰略版:張角加強,魏延出場,行軍速度算法改變
    目前的魏延與沮授屬性還沒有公布出來比如魏延與蜀國的關係,沮授與袁術的關係等等。不過查詢完沮授的歷史後發現,他在群勢力的身份裡還挺尷尬的,一路走來沒有一個給沮授面子的,稍微給面子的曹操還是魏勢力。
  • 諸葛亮和曹真終極較量:曹魏伐蜀緣何失敗,虎將魏延或是關鍵人物
    《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說諸葛亮與司馬懿都提到畢星躔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淋漓。後來,曹真與司馬懿率大軍果真在陳倉城內遇到大雨。其實,諸葛亮所謂「畢星躔於太陰之分」就有大雨,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古代沒有形成嚴密的科學體系,實際上天文和氣象並無直接聯繫。而且,陳倉也不可能有一個月的大雨,這種說法明顯有誤。
  • 三國殺:國戰不殺蜀,回家養竹鼠!超強的大蜀戰神,令敵人膽寒!
    現在的國戰已經被吳蜀兩國稱霸了,蜀國的武將質量實在太高了,吳國的武將聯動簡直是噩夢,群雄一直是攪屎棍,只留下魏國在一旁瑟瑟發抖。下面榴槤就給大家推薦幾套超強的蜀國組合,有了他們吃雞不是夢。核心組合:沙摩柯+張飛/黃月英沙摩柯的實力打擊有目共睹,單此一張將卡就可以叱詫國戰圈,因為國戰雙將機制,他更是恐怖如斯。最理想的武將搭配是張飛或者黃月英。
  • 魏延、張遼、夏侯惇三人中,誰的武功最厲害?誰的武功最差?
    關於這一場交戰,很多人說書中並沒有明寫夏侯惇是否和呂布對戰過,不過我們分析當時的場景,再結合之前作戰的描寫,你會相信他倆沒打過嗎?要知道呂布當時可是想要去追殺曹操的,只有擊敗了夏侯惇,才能快速的擊退糾纏的曹軍,追殺曹操。如果說呂布只是打打小兵,不和夏侯惇這個主將對戰,我是不信的。
  • 第五次北伐中,蜀漢損失了大將魏延,這對蜀漢而言損失不大?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漢大軍進行第五次北伐,當時諸葛亮屯兵於五丈原,與司馬懿進行了一百多天的對峙,然而由於司馬懿畏懼蜀漢的兵力而畏懼不出,不與諸葛亮交手,導致諸葛亮被司馬懿成功拖死。在諸葛亮去世前,他為了避免蜀漢的軍隊在撤退時受到傷害,於是提前安排了後事,當時諸葛亮要求魏延斷後,姜維其次,並把統帥之位交給了楊儀。
  • 諸葛亮的七星燈可以續命12年嗎?續命的背後是他下得更大的一盤棋
    本著「擁劉反曹」的原則,諸葛亮近於完人,那麼他用七星燈續命的故事更是神奇,但最後僅剩一天時被人破壞,無奈失敗,如果七星燈真的可以續命,那麼諸葛亮就可能帶領蜀漢走出困境,三國的歷史也將會改寫,千百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用七星燈續命的議論不絕,那七星燈是否真的可以續命?
  • 難道非殺不可嗎?
    就在局勢一片大好之際,魏國的援軍逼近街亭,如果不在此處擋住魏軍,那麼諸葛亮的北伐成果不僅會喪失,甚至自己都有危險。為此,諸葛亮派馬謖到街亭去阻攔魏國的援軍,在出發前,諸葛亮特地向他強調了街亭的重要性。而馬謖也拍胸保證自己能守住街亭,如果失誤,就甘願受軍法處置。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馬謖丟了街亭,最後也被諸葛亮所殺。
  •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並沒有造反,真兇是此人!
    臨死前,諸葛亮的安排中楊儀、費禕負責統帥大軍退回蜀中,姜維和魏延負責斷後,並且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魏延不從命,就隨他自便吧。但也正是這句話要了魏延的命。當楊儀星夜帶著軍隊撤回蜀中後,馬上上書劉禪說魏延謀反。魏延也不是省油的燈,也上書劉禪說楊儀有謀反之心。劉禪詢問蔣宛和董允的意見,他們都擔保楊儀不可能造反,言外之意說魏延有謀反意圖。而這時的楊儀和魏延已由口舌之爭變成了武力之爭,兩人率軍在南谷口進行「內鬥」,結果劉禪派軍支持楊儀,最後楊儀乘勢打敗了魏延,楊儀命部將馬岱斬殺了魏延。
  • 姜維是被迫降蜀,為何還死心塌地效忠蜀國,還率軍攻打自己母國?
    既然是被迫投降,按說,姜維應該一有機會,就會逃回魏國,繼續與蜀軍對抗。可事實卻是,姜維投降諸葛亮後,便像變了個人似的,從此對蜀國死心塌地,忠心不二。姜維降蜀時,其母尚在魏國冀縣,沒有跟隨姜維一起投奔蜀國。後來,母親思念姜維,給姜維修書一封,希望他回歸魏國,沒想到卻被姜維拒絕。
  • 面相看什麼是「反骨」,此類人到底值不值得交,有科學依據嗎?
    舉例來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兩個出處,第一個應該是《三國演義》中被「臥龍先生」諸葛亮在腦後生下了反骨的念頭,最後不明不白地被一位蜀國大將——魏延一刀奪了頭銜。另一個則是香港眾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一句名言——「反骨仔」,即粵語中的「二五仔」,主要用來形容叛徒和內奸。
  • 如果關羽答應孫權,把女兒許配給他,蜀國的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東吳受到了威脅,所以在危急時刻,東吳是一定會攻打荊州的,然而在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電視劇中卻不是這樣的,在劇情中孫權要求關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這樣的話蜀國和吳國就會聯手
  • 魏國為何從來就沒有正眼瞧過蜀國?它對魏國的威脅不大嗎
    魏國為何從來就沒有正眼瞧過蜀國?它對魏國的威脅不大嗎文/有趣味的小仙女 圖/網絡首先,吳國、蜀國誰對魏國的威脅最大,應該分為兩個時期,襄樊之戰前蜀國,夷陵之戰後吳國,劉備死了之後魏國重心一直就放在東面,認為蜀國已經沒有人才,不足為慮,可以傳檄而定,事實上從國力而言也是如此,但是諸葛亮厲害啊!
  • 歷史上的曹操,與現代人眼中的曹操,有何不同?
    在小夥伴們的眼中,曹操是一個大英雄,是一個既有頭腦,又有策略,還有手段的一個統治者。在現代人的眼中,他可以說是一個受眾人所追捧的偉人,如果說他是「明星」也不為過,在當時一個封建落後的國家裡面,能有像他這樣偉大的軍事領袖,其實是魏國之幸,也是當時的中國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