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北伐各道路重,子午谷是最長、最險的那個。)。感謝三國迷的好問題。即便依魏延的所謂「子午谷奇謀」而行,他走通了子午谷,最終還是不能成功。主要原因在於諸葛亮北伐進行的是全面戰爭,不是靠一兩次所謂的「奇謀」能夠實現目標的。而很顯然魏延把這個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忽視戰爭的本質性問題,沒有站在全軍統帥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我的論述是基於《三國志》等的事實,而不是《三國演義》那個文學作評。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就是個瞎折騰。關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的。版本一:「直取長安謀」。在魚豢的《魏略》中是有記載的:夏侯楙為西安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版本二:「會師潼關謀」。如《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無論是哪個版本,結果都是一樣的,都被諸葛亮否定。於是,很多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不同的角度來為魏延鳴不平,基本都說「如果---,那麼---」。子午谷就擺在那裡,幾千年了都在那裡。既然道路都是雙向的,人可往、彼亦可往。曹魏徵伐蜀漢,倒是走過兩次,結果如何呢?
第一次:公元230年,曹真三路伐蜀,其中一路走的就是子午谷,結果:會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曹真發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工夫,戰士悉作。這次說明這個路沒那麼好走,因為都是棧道,加之那個年代沒有專職人員進行維護和保養,大隊人馬通行極為不易,如果遇到連雨天,那更是災難性的。
(曹真伐蜀。可惜這只是構想。因為一場連綿的大雨就把他的構想全給「滅」了)。第二次:公元263年,鍾會三路伐蜀,本部東路軍十二萬多人是自長安由子午谷、駱谷、斜谷和陽平道數道平行進入漢中。而且為了配合作戰,在本部出發前還命魏興太守劉欽自旬陽趨子午谷南口,以確保道路暢通。如《三國志-鍾會傳》所載:
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諸軍蜀道平行,至漢中。可是即便如此,也遇到了麻煩,甚至萌生退兵之意。先是樂城和漢城不能攻克,只能留人圍困而繞道: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會徑過。接著又是與姜維在劍閣對峙,以致萌生了退兵的想法:軍悉屬會,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更麻煩的是此時的鐘會遭遇了當年諸葛亮同樣的難題,那就是因地勢阻隔後勤遇到了麻煩,如時人袁準的《又諸葛公論》:
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飢,故功業如此之難也。子午谷,是連接川陝諸道中道路最長最險的。曹魏伐蜀兩次走此道,一次壓根就沒有走通,一次走通了,但是如果沒有鄧艾發揮能動性,將配角變成了主角,本軍幾乎就要退兵。那憑什麼認定魏延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就一定可以呢?
(鍾會伐蜀。儘管走通了子午谷,可是漢城和樂城依然只能繞著走,要不是陽安關運氣好遇到了內應,恐怕還是攻不下。)
北伐大業,是靠「奇謀」就能贏的嗎?所謂的「子午谷奇謀」,說到底它就是一次戰術行動,它是否可行?效果如何?恐怕要放在諸葛亮北伐大業的全局中來考量和決策。其實諸葛亮壓根就沒有把希望寄托在一兩次所謂的「奇襲」上。
北伐容易成功嗎?其實早在當初的《草廬對》中就有明確回答。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後又經過了曹丕七年多的經營,特別是相對於其父親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極大地緩和了內部矛盾。難道諸葛亮對此沒有認知嗎?如時人張儉袁準在評論諸葛亮的「七問七答」中所言:
袁子曰:蜀兵輕銳,良將少,亮始出,未知中國強弱,是以疑而嘗之;且大會者不求近功,所以不進也。袁子曰:亮治實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遠,非求近速者也。所以,他的北伐大業壓根就沒寄托在一兩次戰術行動上。比如他堅定地執行「隴右戰略」,五次北伐、兩齣祁山,都直指隴右,難道都是偶然的嗎?
結合他幾乎每次北伐都遭遇了「糧食危機」,更大的著眼點在於「因糧於敵」,以利持久戰。如《資治通鑑》所載:
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同時,藉助隴右的地形地勢,以蜀漢擅長的山地戰,對曹魏部署在關中的兵力進行大量殺傷,如一千多年後的南宋虞允文論西北形勢所言:
關中天下之上遊,隴右關中之上遊,故欲控有關中,宜先控制隴右。
(洛陽-許昌-鄴城,這一帶才是曹魏統治的核心區。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直接攻擊這裡嗎?)。同時,曹魏政權的核心統治區在洛陽-許昌-鄴城區域,不在關中。即便魏延走通了子午谷,無論是兵鋒指向長安或潼關,都不能直指這個區域,更可能是陷入曹魏優勢兵力的兩面甚至多面夾擊之中,一旅獨進又有多少勝算呢?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到底能不能勝、可不可行,其實《孫子兵法》裡就給出了答案: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依魏延之計,兵少、路險、糧難繼而敵重,哪一條能構成「不可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