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魏延之外,蜀漢唯一能抵擋張郃的大將是誰?

2021-01-08 風景大世界

諸葛亮北伐期間,除了魏延之外,蜀漢能抵擋張郃的大將有趙雲、李嚴、姜維、關興、張苞等人,談不上「唯一」。

首先,這裡談的是三國演義,抵擋指的是武力。

在三國演義中,張郃是標準的A級別武將。在名將大半凋零的諸葛亮北伐時代,張郃是魏軍中最牛逼的存在。「能抵擋張郃」這個段子出自三國演義中諸葛六出祁山的部分,前後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是一出祁山的街亭之戰時:

孔明又思:高翔非張郃對手,必得一員大將,屯兵於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

第二次,是三出祁山時,諸葛亮準備伏擊魏軍:

孔明喚眾將商議曰:「今魏兵來追,必然死戰,汝等須以一當十,吾以伏兵截其後: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言畢,以目視魏延。延低頭不語。王平出曰:「某願當之。」孔明曰:「……須再得一將同去為妙。怎奈軍中再無舍死當先之人!」言未畢,一將出曰:「某願往!」孔明視之,乃張翼也。孔明曰:「張郃乃魏之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汝非敵手。」翼曰:「若有失事,願獻首於帳下。」

在這裡,魏軍的先鋒是張郃,很明顯諸葛亮是以對付張郃為目標在安排人選,還專門盯著魏延,可惜魏延慫了(或者是故意和諸葛亮鬥氣)。

顯然,從這兩次看,魏延都是諸葛亮心中對付張郃的理想人選。那麼,只有張郃才能對付魏延麼?當然不是。在諸葛亮北伐時代,儘管五虎上將大都已經凋零,但對付張郃的確實不止魏延一人。列舉如下。

其一:趙雲。

這一番五虎將俱都喪了,獨剩下趙子龍他老賣年糕。趙雲屬於S級武將,比張郃高一個檔次。哪怕是老年趙雲,都足以凌駕張郃之上的,這個不必贅述了。

當然,演義中趙雲在一出祁山後就掛了,沒法到三出祁山去對付張郃。

其二:李嚴。

李嚴歷史上,是蜀漢僅次於諸葛亮的軍中二把手。演義中諸葛亮對他評價很高,「才可敵陸遜」。這裡當然是說統軍和智謀。但李嚴的武藝同樣也不差。演義中李嚴僅有一次單挑,發生在劉備入川時代,對手是黃忠:

黃忠出馬,與李嚴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孔明在陣中教鳴金收軍。黃忠回陣,問曰:「正待要擒李嚴,軍師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來日再戰,汝可詐敗,引入山峪,出奇兵以勝之。」

李嚴和黃忠戰了四五十合平手,這個表現不比張郃差(張郃對黃忠是二十多回合平手)。雖然黃忠自吹正要生擒,但諸葛亮卻說不可力取,而且以不服老著稱的黃忠,聽了這話也沒反駁。可見黃忠憑武力要硬拿下李嚴,確實沒有太大把握。李嚴綜合表現的武力至少也有A級,抵擋張郃不成問題。當然,李嚴駐紮江州和永安一帶,是蜀漢的方面大員,諸葛亮不可能調他到北伐前線,就為了和張郃單挑的。

其三:張苞。

歷史上早夭,沒有任何戰績的張苞,演義中是一員勇猛的後起之秀。他首先在劉備伐吳中有精彩表現:

張苞大怒,挺槍直取孫桓。桓背後謝旌,驟馬來迎。兩將戰有三十餘合,旌敗走,苞乘勝趕來。李異見謝旌敗了,慌忙拍馬輪蘸金斧接戰。張苞與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吳軍中裨將譚雄,見張苞英勇,李異不能勝,卻放一冷箭,正射中張苞所騎之馬。……

次日,孫桓又引軍來。張苞、關興齊出。……張苞奮勇當先,殺入吳軍,正遇謝旌,被苞一矛刺死。

……

且說崔禹正行之間,忽見火起,急催兵前進。剛才轉過山來,忽山谷中鼓聲大震:左邊關興,右邊張苞,兩路夾攻。崔禹大驚,方欲奔走,正遇張苞;交馬只一合,被苞生擒而回。

82回短短小半回書,張苞首戰三十餘合擊敗謝旌,接著與李異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次日亂軍中一槍刺死謝旌。當夜又伏擊吳軍,只一合生擒崔禹。戰果稱得上相當輝煌了,

接下來在83回,張苞遭遇東吳的成名宿將。

首先,解圍黃忠:

追至三十餘裡,四面喊聲大震,伏兵齊出:右邊周泰,左邊韓當,前有潘璋,後有凌統,把黃忠困在垓心……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吳兵見忠中箭,一齊來攻,忽後面喊聲大起,兩路軍殺來,吳兵潰散,救出黃忠,乃關興、張苞也。

此時縱然不算馬忠,下面也有四員大將包圍黃忠,分別是周泰(A-或A),韓當(B到A-),潘璋(B到B+),凌統(B到A-),而黃忠已經中箭差點落馬了。這時候,關興張苞直接殺得吳兵潰散,救出黃忠。那麼,即使不說關興張苞勝過四個吳將的合力,至少可以說關興張苞表現出的戰鬥力,比吳將中最強的周泰還要強悍。張苞的武力很可能達到A甚至A+。

接下來:

張苞挺丈八矛,縱馬而出,大喝一聲,直取夏恂。恂見苞聲若巨雷,心中驚懼;恰待要走,周泰弟周平見恂抵敵不住,揮刀縱馬而來。關興見了,躍馬提刀來迎。張苞大喝一聲,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馬。周平大驚,措手不及,被關興一刀斬了。二小將便取韓當、周泰。韓、周二人,慌退入陣。

張苞這裡連續兩聲大喝,頗有乃父之風。一聲喝得敵將想走,一聲暴擊。當然,夏恂、周平兩個本身武力不明。然而韓當、周泰見了兩個小將卻不敢抵擋,先退入陣。再次說明小關、小張表現武力在韓當、周泰之上。

此後,在一出祁山時,趙雲被夏侯楙大軍圍困,又是為關興、張苞所救:

雲急上馬迎敵。四面軍馬漸漸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雲仰天嘆曰:「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忽東北角上喊聲大起,魏兵紛紛亂竄,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將持丈八點鋼矛,馬項下掛一顆人頭。雲視之,乃張苞也。苞見了趙雲,言曰:「丞相恐老將軍有夫,特遣某引五千兵接應。聞老將軍被困,故殺透重圍。正遇魏將薛則攔路,被某殺之。」雲大喜,即與張苞殺出西北角來。

此後,諸葛亮取三郡,收姜維,張苞也有表現:

崔諒大驚,急撥馬奔到吊橋邊,張苞大喝曰:「賊子休走!汝等詭計,如何瞞得丞相耶!」手起一槍,刺崔諒於馬下。

以張苞這些綜合表現,大致不會比魏延差。所以,如果派出去抵擋張郃,應該還是可以的。

當然,三出祁山前半截,張苞就在追趕郭淮孫禮時摔成重傷,不久就死了,所以在諸葛亮準備伏擊張郃時,他也不可能出來應命的。

其四:關興。

真正能在三出祁山時對抗張郃的,是關羽的兒子關興。

82回中,關興在伐吳之戰,與張苞一起大顯身手:

李異見謝旌敗了,慌忙拍馬輪蘸金斧接戰。張苞與戰二十餘合,不分勝負。吳軍中裨將譚雄,見張苞英勇,李異不能勝,卻放一冷箭,正射中張苞所騎之馬。那馬負痛奔回本陣,未到門旗邊,撲地便倒,將張苞掀在地上。李異急向前輪起大斧,望張苞腦袋便砍。忽一道紅光閃處,李異頭早落地,原來關興見張苞馬回,正待接應,忽見張苞馬倒,李異趕來,興大喝一聲,劈李異於馬下,救了張苞。乘勢掩殺,孫桓大敗。各自鳴金收軍。

次日,孫桓又引軍來。張苞、關興齊出。關興立馬於陣前,單搦孫桓交鋒。桓大怒,拍馬輪刀,與關興戰三十餘合,氣力不加,大敗回陣。二小將追殺入營,吳班引著張南、馮習驅兵掩殺。張苞奮勇當先,殺入吳軍,正遇謝旌,被苞一矛刺死。吳軍四散奔走。蜀將得勝收兵,只不見了關興……尋不數裡,只見關興左手提刀,右手活挾一將……笑答曰:「吾在亂軍中,正遇仇人,故生擒來。」苞視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譚雄也。

李異和張苞戰二十餘合不分勝敗,而被關興一刀所斬。當然,這肯定有突襲因素,但還是顯得關興的殺人能力比張苞要高。此後關興三十餘合就殺得孫桓「氣力不加,大敗回陣」,比前一日的謝旌敗得更慘。在亂軍中,關興活捉了譚雄,活捉是比斬殺難度更大的舉動。關興這幾陣表現的壓迫力比張苞更強。

緊跟著83回,關興、張苞聯手從周泰、韓當、凌統、潘璋的包圍中救出黃忠。次戰關興速斬周平,張苞速殺夏恂,讓周泰、韓當不戰而退,表現出A甚至A+的武力。

接下來,關興得到父親庇護,誅殺了仇人潘璋。這個主要是關公顯聖所致,而潘璋武力本來也不及關興,不必細說。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關興與張苞各帶五千人馬,接應陷入28萬魏軍重圍的趙雲。衝陣中殺了魏將董禧,並與關興、趙雲、鄧芝一起,殺得夏侯楙大敗虧輸。後來又在諸葛亮計取三郡的過程中,利用魏國太守楊陵、崔諒用詐降的機會,將計就計,關興斬殺楊陵:

關興跟崔諒先行,張苞在後。楊陵下城,在門邊迎接。興手起刀落,斬楊陵於馬下。

在收姜維的戰役中,關興被作為最後一道埋伏:

姜維……撥馬望長安而走。行不數裡,前至一派大樹茂林之處,一聲喊起,數千兵擁出:為首蜀將關興,截住去路。維人困馬乏,不能抵當,勒回馬便走。忽然一輛小車從山坡中轉出。其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搖羽扇,乃孔明也。孔明喚姜維曰:「伯約此時何尚不降?」維尋思良久,前有孔明,後有關興,又無去路,只得下馬投降。

雖然姜維已經「人困馬乏」,畢竟是能和趙雲PK一陣的猛將,關興能堵死他的退路,還是很能打的。

在94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中,關興與羌人越吉元帥的一次「互刷」單挑。雙方分別速勝對方一次。當然,兩次勝敗都有場外因素,倒是表現出關興和他爹關羽一樣,也是屬於攻強守弱型的,而且戰場要素波動極大。

所以,關興表現出整體的武力,大致和張苞相當或略強,抵擋張郃應該是能完成的。

實際上,在101回《出隴上諸葛妝神,奔劍閣張郃中計》中,為了引誘張郃,關興和魏延輪番誘敵,兩人輪番和張郃交戰,都是十回合左右詐敗。接戰一共五次,魏延三次,關興兩次,這裡也可以看出,關興武力定位和魏延相當,抵擋張郃問題不大。

其五:姜維。

《三國演義》中,姜維主要是被作為智將、統帥描寫。然而武力表現也有不少。本節主要聊這個。

93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中,姜維與蜀漢軍數次交戰,有不凡的武藝表現:

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正戰時,兩路軍夾攻來,乃是馬遵、梁虔引軍殺回。趙雲首尾不能相顧,衝開條路,引敗兵奔走,姜維趕來。虧得張翼、高翔兩路軍殺出,接應回去。

趙雲歸見孔明,說中了敵人之計……趙雲又誇獎姜維槍法,與他人大不同。

姜維對趙雲回合數並不太多,但是「維精神倍長」「雲大驚」等,還堅持到馬遵、梁虔兩路軍馬夾擊趙雲。後來趙雲還專門誇獎姜維槍法。

92回的趙雲再往低了評估,至少也有S-的實力。而姜維在這裡的表現,至少是A級武力,甚至說是A+或SA也並不為怪。

接下來,諸葛亮為了收復姜維,開始專門用計。姜維先和魏延戰了數合,魏延詐敗。然後,姜維對張翼數回合,被張苞、關興先後攔截。

107回《魏主政歸司馬氏,姜維兵敗牛頭山》:

維奮死殺出,折兵大半,飛奔上陽平關來。前面又一軍殺到;為首一員大將,縱馬橫刀而出。那人生得圓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個黑瘤,瘤上生數十根黑毛,乃司馬懿長子驃騎將軍司馬師也。維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歸路!」拍馬挺槍,直來刺師。師揮刀相迎。只三合,殺敗了司馬師,維脫身徑奔陽平關來。

姜維在兵敗潰亂的情況下,三回合就殺敗了司馬師(可能有B),武力表現超越了通常的A級,可能達到了SA甚至S-。

到109回《困司馬漢將奇謀,廢曹芳魏家果報》,姜維大戰鐵龍山,演出了敗中殺敵的好戲:

維望山中而走,背後郭淮引兵趕來;見維手無寸鐵,乃驟馬挺槍追之。看看至近,維虛拽弓弦,連響十餘次。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維無箭,乃掛住鋼槍,拈弓搭箭射之。維急閃過,順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門上盡力射去,淮應弦落馬。……血流不止而死。

手無寸鐵,還能接箭還射,這是趙雲當年的威風。尤其對手還非無名之輩,而是曹魏後期第一流的大將郭淮。這個沒法納入常規武力體系,但依舊是姜維的亮點。

110回《文鴦單騎退雄兵,姜維背水破大敵》中,姜維同魏將王經交戰,抵擋了四將圍攻:

(王)經回顧張明、花永、劉達、朱芳四將曰:「蜀兵背水為陣,敗則皆沒於水矣。姜維驍勇,汝四將可戰之。彼若退動,便可追擊。」四將分左右而出,來戰姜維。維略戰數合,撥回馬望本陣中便走。

在《三國演義》中,一般而言,遭到三四個以上的圍攻,往往都是S級別武將,比如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等。姜維這裡雖則是被四個龍套圍攻,也算作者給他加的光環。

到112回《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姜維對鄧忠,常規戰法不吃虧,用計險些得手。115回《詔班師後主信讒,託屯田姜維避禍》中,姜維曾經和鄧艾「交鋒數十餘合,不分勝敗」,大致武力同一檔次。

116回《鍾會分兵漢中道,武侯顯聖定軍山》,曹魏大舉伐蜀,姜維與鄧艾率領的西路魏軍展開一系列機動戰,首戰三回合大敗王頎,追殺三十餘裡後大戰鄧艾。和楊欣交戰三次,第一次楊欣不敢交戰,第二次楊欣一合敗走,第三次姜維馬失前蹄跌倒,楊欣來殺落馬姜維,反而差點被姜維殺了。

綜上,《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在後三國一生未曾單挑敗北,對上老一輩S武將趙雲和新一輩猛將鄧艾等都沒吃虧。平日裡對待一些武力不明的敵將,也能幹淨利落地取勝或殺敵。綜合表述,姜維的武力應為A或A+,整體戰鬥表現至少不低於魏延,甚至可能略強的。用他來抵擋張郃,自然毫無問題。

綜上,諸葛亮時代,魏延之外,能抵擋張郃的至少還有趙雲、李嚴、關興、張苞、姜維等人。即使在三出祁山後期,趙雲已死,李嚴在東線,張苞重傷,諸葛亮軍中還有關興和姜維可以抵擋張郃。

相關焦點

  • 魏延、張遼、夏侯惇三人中,誰的武功最厲害?誰的武功最差?
    張遼與魏延張遼和魏延,武功都是一流的水平,他們二人中究竟誰更強呢?很多人說張遼的武藝和張郃差不多,而魏延不是張郃的對手,所以說魏延不是張遼的對手。實際上這樣說法是有待商榷的。首先、張遼的武功並沒有張郃高張遼和張郃二人,都是曹操手下的猛將,不過在官渡之戰時,他倆也曾有過交戰,從當時的作戰情況來看,張郃是更佔優勢的。
  • 第五次北伐中,蜀漢損失了大將魏延,這對蜀漢而言損失不大?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漢大軍進行第五次北伐,當時諸葛亮屯兵於五丈原,與司馬懿進行了一百多天的對峙,然而由於司馬懿畏懼蜀漢的兵力而畏懼不出,不與諸葛亮交手,導致諸葛亮被司馬懿成功拖死。在諸葛亮去世前,他為了避免蜀漢的軍隊在撤退時受到傷害,於是提前安排了後事,當時諸葛亮要求魏延斷後,姜維其次,並把統帥之位交給了楊儀。
  • 來看看這些蜀漢後期名將武力值有多高
    為什麼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呢?就是因為在後三國時代,蜀漢能徵善戰的將領實在是太貧乏了,跟前期天下名將智者騷操作應接不暇相比,後期實在有點平淡,畢竟吃慣了山珍海味一下子要去吃青菜豆腐,誰受得了?
  • 魏延若單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將,他能打敗其中哪一個?
    關羽和張飛是蜀漢劉備旗下五虎上將中實力最出眾的兩個,剩下三人是馬超、趙雲和黃忠,統稱五虎上將。 眾所周知的是劉備旗下除了五虎上將之外,還有一名出色的將領,他的統兵能力不弱於五虎上將其中任何一位,且武藝也十分高強,此人就是魏延。
  • 魏延如果在世,劉禪還會主動開城投降嗎?蜀漢能多延續幾年嗎?
    劉禪向鄧艾投降時,黃皓說:「魏延若在,時事必不至此」魏延若還活著,蜀漢還能延續?魏延我們先看看魏延有多大的能力,其實從魏延一路的升遷和作戰軌跡,大家就能發現魏延是一個大才。當初他還是一個小軍官,劉備就十分看重他,讓他參加攻打西川的戰役,之後又派他去攻打漢中,而在這一時期,魏延展現出了他超強的軍事能力,深得劉備喜歡。
  • 五子良將在正史和演義中死法有何不同,張郃于禁一致,徐晃最離譜
    五子良是曹操手下的五大大將之一,分別是:張遼、于禁、徐晃、張郃、樂進,因為正史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正史是指真實的歷史,三國演義只是這本小說中的描述,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一樣,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不一樣,這裡就五子良在正史和三國演義中的死亡有什麼區別做個說明。五子良在正史中地位最高的是于禁,其次是張遼,再次是張郃,再次是樂進,最後是徐晃,這是他們的地位和能力的大概排名。
  • 【方志四川•人物】王平:蜀漢幹臣、鎮北大將軍
    延熙七年(244),以不足三萬人抵擋曹爽十餘萬人進攻,他分析戰役形勢獨到,力保疆土不失,成為蜀漢後期國之幹臣,官至鎮北大將軍,封安漢侯。「王平忠勇而嚴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國英雄。東漢獻帝初年(156),王平出生在巴西郡宕渠縣(治今四川省渠縣、大竹縣)一個農戶人家。幼時家貧,寄養在外祖父何氏那裡,人稱何平,將成年時回到家中,改回王姓。
  • 三國24名將排名榜,你更喜歡誰呢?基本涵蓋魏蜀吳三國所有猛將
    第19,魏延(生年不詳-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人(河南桐柏縣),蜀漢名將,漢中都督深受劉備器重。《三國演義》中,魏延隨黃忠同屬韓玄部將,後降劉備。三國後期,張郃成了評判名將的標尺(皆以擊敗張郃為評判武力值依據)。曹丕稱帝後,張郃成了曹魏為數不多的老將,並於街亭擊敗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公元231年,隨司馬懿抵禦蜀漢北伐大軍,因中計追擊蜀軍,在木門谷(不是箭閣道)被射殺,諡號壯侯。
  • 魏延另類守城方法,保漢中40多年安定,諸葛亮讚賞,姜維卻放棄了
    在漢中之戰結束之後,劉備獲得了漢中地區,他就想要找一位能鎮守漢中的大將,當時眾人都認為是張飛會獲得這個位置,畢竟張飛追隨劉備多年,戰功卓著,在蜀漢內部無論是能力還是資歷,都是非常高的。關羽已經鎮守荊州,剩下的將領裡面,只有張飛是適合在漢中鎮守,不過劉備卻沒有選擇讓張飛在漢中留守,而是選擇了名不見經傳的魏延作為漢中太守,這個決定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魏延的出身是比較普通的,自己投靠劉備的時間也比較晚,魏延在入川的過程中戰功有限,在蜀漢內部還沒有什麼名氣,誰也沒想到他能得到這個重任,可事實證明,劉備的眼光是非常正確的。
  • 三國24名將排名:三國演義二十四名將是誰?
    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時,呂布在虎牢關前大戰劉備、關羽、張飛,而後在濮陽與曹操的戰鬥中大戰許褚和典韋依然不落下風,最後六將齊攻亦能全身而退,無愧於三國第一猛將的稱號。趙雲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 蜀漢神秘人馬岱:一生只為斬一將
    魏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著!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遂提刀按轡,於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一聲未畢,腦後一人厲聲而應曰:「吾敢殺汝!」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眾皆駭然。斬魏延者,乃馬岱也。——《三國演義》魏延的一生近乎是一場悲劇,能力與野心難以把控平衡,最終只能成為犧牲品。
  • 如果魏延不被殺害,蜀國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魏延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曾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可在孔明死後他被楊儀等人陷害謀反。對於是誣陷魏延、還是魏延確實想要謀反,這兩種說法都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因此對於這件事情只能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可是最關鍵的因素並不是魏延謀反與否,而是魏延如若活著他能帶領蜀漢統一天下嗎?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危險係數並不高,卻可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變數
    但是諸葛亮在剛開始消化投降的三郡時,兩路阻截曹魏援兵的馬謖和趙雲軍全部遭到了失敗,反而一下讓自己陷入了張郃、曹真兩路合圍的境地,不得不立即撤退。其次,長安不重要,重要的是潼關,潼關的作用是阻洛陽支援部隊,能阻一時,就能為諸葛亮軍隊過來在武關和蒲坂布防爭取時間,而長安的話,因一伐初關中兵力不足。
  •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也是古代軍事上一次非常著名的防禦戰。此戰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戰裡劉備到底損失了哪些大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個話題。一、黃忠黃忠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的,作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的黃忠在這一戰中是先鋒大將,在行軍途中,不慎被東吳將領馬忠偷襲,被一箭射進了肩窩,回到營地後不久就陣亡了。
  • 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幼麒連漢中都守不住,能力不如魏延?
    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幼麒連漢中都守不住,能力不如魏延?姜維是諸葛亮晚年重點培養的帥才,指望在自己死去之後,讓姜維來主持國家的軍事,姜維也是非常有希望繼承他北伐意志的人。隨著諸葛亮的死去,魏延與楊儀先後被殺,姜維也漸漸成為蜀漢國內的重要人物,他先後多次北伐,試圖實現諸葛亮的願望,可他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