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地產行業,好像10年前的富士康

2020-12-06 房天下

『導語:是什麼造就了恆大、龍湖這種冷血的龐然大物?現在的地產行業,好似10年前的富士康,大規模、資金密集、製造業……』

掐指一算,扒扒君運營公眾號已經5個半月。平時只作為消遣,寫寫關於地產的網際網路這種小事,極少關注公司管理這種大事。前段時間實在忍不住,噴了龍湖的狼性管理,結果被龍湖公關部投訴並屏蔽了。

今年的地產圈,比往年更加魔幻。

三個季度過去了,恆大一直是頭條常客。朋友圈裡,恆大員工唱讚歌,各路媒體清一色美譽,「穩健」、「逆襲」、「暴力反彈」。

彈冠相慶的同時,另一則消息格外刺眼:恆大清遠項目營銷負責人,跳江自盡。扒扒君心頭一陣顫抖——

古來戰士長城死,白骨累累多似蟻。

基層員工的白骨累累

上面是天堂,下面是地獄。就在10天前,恆大清遠御溪谷項目營銷負責人梁楚杭,因為不堪過重的工作壓力,墜江自盡。梁小姐年僅30歲,未婚。在恆大工作3年多,每天應對的,是「不吃不睡都做不完」的工作。生前最後一條信息:「領導,對不起。」時間,定格在9月18日早上8點39分。

或是工作壓力,或是職場PUA,在金九銀十的密集節點前,梁小姐最終不堪重負。不由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恆大曝出「712」工作機制(7天工作制,每天12小時),伴隨降薪、裁員。

上周,一份假冒的請示報告,卻爆了一個真實的雷。行業第一寶座,如刀尖上舔血。從企業到一線員工,人人都在保命。但搞笑的是,似乎又沒有人關注個體生死。面對梁楚杭的輕生念頭,她的上司選擇了漠視。上司只關注「不要把我攆出去」。

當每一位恆大員工都把和家人團聚的節假日時光全部貢獻在崗位上,每個日夜用心血甚至不惜性命去澆灌成果,努力把每一位領導的囑託變成可信賴可信任的結果。然而,當生命逝去,一切顯得蒼白。

富士康11連跳,就在10年前

是什麼造就了恆大、龍湖這種冷血的龐然大物?老闆的眼睛,只盯住業績、市值、股價,而選擇性忽視員工的內心交流。這樣的企業,該有多麼可悲。魔性經濟,猶如一根指揮棒,讓萬物瘋狂轉動。在古代,當奴隸受不了奴隸主壓迫,就會自發地破壞生產工具來發洩。

我們一直在追逐星光,但誰若將星光視作星光,誰將陷入無邊的深淵。

10年前,富士康發生11連跳事件。慘案細節可能已經模糊,但跳樓者鮮血仍未冷卻。

如今的地產行業,何嘗不也是一種大規模的密集型製造業?

在浩瀚的宇宙裡,我們不過是顆小小星辰。在強大的資本、碩大的絕望面前,依然卑微地努力著,「白骨累累多似蟻」……

話說,9月22日,碧桂園總部又有一名女員工,墜樓自盡。

-END-

相關焦點

  • 富士康進軍汽車:「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
    儘管富士康與各方的合作尚未從協議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但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在過去兩個交易日內,富士康相關公司工業富聯(601138.SH)股價連續上漲;港股富智康(02038.HK)股價在1月13日直線拉升,一度大漲近34%,截至收市,漲幅回落至18%。15年坎坷「造車」路圖/ 新華社富士康的造車之路可以追溯到15年前。
  • 地產行業展望:恆碧萬融的鑽石時代
    最關鍵一點是我國經濟增長和居民財富增速是過去、現在,未來也將會是世界上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居民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較低的槓槓率以及較高儲蓄率足可以繼續保證居民負債處於安全可控程度,購買力足以支撐商品房銷售額的繼續增長。▌二、地產宏觀調控及房產稅分析地產行業就不得不提到當下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
  • 野心家郭臺銘:富士康是打不死的蟑螂!
    郭臺銘的野心自始至終沒有變過,他要成為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建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回憶起鴻海成長史,郭臺銘曾用一句話描述:「阿里山的神木(中國臺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絕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
  • 樊宏楠:多元地產可以成為房企的「第二曲線」,產業效率代表行業的...
    來源:投中網2020年6月10-12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網聯合主辦,投中資本承辦的「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在上海隆重召開。中國的創新力量正風雷湧動,奮發九州,蕩滌環宇,本次峰會以「九州風雷」為主題,匯聚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大佬、知名經濟學家和創新經濟領袖,共築行業新版圖,探索新機遇。
  • 富士康商務長解密:代工巨人的遷徙路徑
    是的,這裡就是富士康科技集團,全球最大的代工巨頭,中國大陸出口冠軍。從1988年10月在這個還是荒蕪之地打下第一個樁開始,它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代工企業的存在。在深圳,它是一個地標,是一個集聚了幾十萬人工作和生活的城中城,也是許多城市招商隊伍排隊叩門的首選之地。
  • 富士康:大象難轉身?
    在代工行業探索了46年,富士康已經找到一條屬於代工廠的生存之道,當規模足夠龐大,平臺足夠廣闊的時候,富士康之於整個電子產業鏈的位置難以替代。一位通信行業的央企上市公司CEO告訴億歐,他本人最佩服的商人就是富士康的創辦人郭臺銘。富士康的生意是幾乎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生意,穩定、長久且難以被取代。
  • 房地產:2017年地產龍頭A股超額收益顯著,區瑞明地產A股小周期理論...
    2017年以來,我們根據《區瑞明地產A股小周期理論框架》判斷:中國房地產行業已處於小周期的降溫期,但聚焦地產主業的優勢企業的股價在行業降溫階段將大概率跑贏大盤。復盤年初至今的A股及港股市場,地產A股及內房股的走勢均印證了我們的上述判斷。結合目前的政策及市場環境,我們預計:行業在2018年將進一步降溫,並繼續看好優勢企業的股價表現。
  • 如果地產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萬科會是最後一個倒下的公司
    萬科擬每10股派送10.45元(含稅)現金股息,合計派發現金股利約118億元(含稅)。其中,集團營業收入中,來自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526.5億元,佔比95.9%;來自物業服務的營業收入為127.0億元,佔比3.5%。公告稱,2019年集團實現銷售面積4112.2萬平方米,銷售金額6308.4億元,分別增長1.8%和3.9%。
  • 富士康的高級工程師,為什麼最後都選擇了華為?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曾經的有著世界工廠美譽的富士康訂單慢慢縮減,業務也不得不轉移到中國內地乃至印度地區,以尋求更加有利的環境,但只有一街之隔的華為,發展至今無論是在手機行業、還是通訊行業,都是行業龍頭,而且其研發與科技的發展速度令人佩服,華為的科技實力也慢慢地走向世界舞臺。同屬製造業起家的富士康與華為為何現在有如此大的差距?
  • 海外建廠行不通,富士康又回來建廠了,準備代工12nm晶片
    近日,位於青島的富士康半導體工廠開始動工,該工廠將主要生產5G設備和晶片。富士康已具備12nm晶圓體的生產能力,位於青島的工廠計劃2021年投產,2025年正式進入商業化生產。之前富士康還在國內的時候,郭臺銘就自信說:這是為了給100萬農民工飯吃!可將工廠搬去印度後,接連虧損40億,後來不得不再砸十億進去,依舊沒有起色。
  • 中環地產通過全面數位化,助推房地產經紀行業正循環
    中環地產成立於2001年,開創的經紀行業"平臺聚合模式",是中國房產經紀行業聚合模式的開創者,公司每服務一座城市都以爆發式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領跑行業,其運營模式也因此在2009年被全國同行譽為"中國式加盟"。
  • 博銳尚格受邀參加中國商業地產行業2020年會並進行「商業地產智慧...
    11月18日,為期三天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2020年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圓滿結束。年會由全國工商聯主管的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工作委員會發起主辦,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成都市商務局等機構聯合主辦,是全國商業地產業界一年一度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的行業會議。
  • 推動One Digital Foxconn 數字富士康穩步前行
    會上,集團首設的「鴻雁獎」,歷時6個月評選出10個數位化轉型優秀團隊及10名數位化轉型先鋒人物,他們也是在富士康啟動F2.0「數字富士康」轉型戰略以來,湧現出的具有代表性和示範性的優秀團體和先鋒人物。2021年,富士康將繼續打造數位化智能化底座,擁抱產業升級,也將繼續推進燈塔工廠集群建設,預計在2021年將複製20座燈塔工廠落地。
  • 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啟示行業雙循環新動能新格局
    探討行業發展新可能新方式。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魏文藝2020年9月26日,第十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在深圳召開,各路地產精英代表人物匯聚一堂,共同為新時代,探索行業需要的新思考、新思路。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總編輯聞達在《我們這一年》主題致辭時表示,媒體要把公信力做好,要把傳播做好。
  • 光合+:未來20年,地產行業的機會在智慧社區
    原因無非是這個行業的發展程度比較落後。在我們討論AI的時候,大部分的物業公司連數據化、在線化都做不到。 我去到物業公司,發現檔案全部都是紙質手寫的。這樣的服務環境天然沒有辦法讓行業進步。於是我就想將好的技術帶進這個行業。
  • 地產人,為啥壓力越來越大?
    地產行業閉眼賺錢的時代過去了,房企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融資難、拿地難、銷售難,付款難…… 降本增效提質是所有房企都面臨的挑戰。就像一位房地產老總所講的,房企現在是「既要……又要……還要」,難度不亞於走鋼絲。 地產人的壓力就是這樣誕生的。
  • 一年省掉6萬工人 富士康用了多少機器人?
    5月25日消息,據外媒綜合報導,江蘇省崑山市是中國主要電子產品製造中心之一,這裡正加快電子行業戰略轉型,但這個過程可能令數百萬人失去工作。蘋果公司代工企業富士康近來解僱了崑山工廠中的6萬名工人,並用機器人取代他們,以此降低勞動力成本。
  • 汪建對話郭臺銘,華大基因為何讓富士康生產測序儀?
    3月2日,一篇題為「富士康將為華大基因批量生產儀器設備」的文章引起行業內人關注。一個是「基因測序巨頭」,一個是「晶片工廠」,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要「抱團合作」了,這將給中國基因產業帶來哪些變化呢?  兩位大佬對話:談「測序巨頭」和「晶片工廠」的合作  3月1日,富士康總裁郭臺銘向媒體記者透露,富士康已與華大基因達成戰略合作。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更進一步稱:「華大基因若干儀器設備和產品,將交由富士康批量生產,例如去年年底剛通過生產許可的BGISEQ-50小型臺式基因測序儀。」  兩大巨頭的合作其實早有苗頭。
  • 富士康復工季:派遣費高達7千元搶人 面臨第一大問題仍然是防疫
    儘管很多工人都盼望返崗,儘管很多年輕人願意去富士康工作。 年前返工意願調查高達80%的煙臺富士康,也正在面臨著尷尬,現在人數剛剛過半。在日本某著名品牌的新訂單壓力下,已經啟動更簡單直接的辦法——獎金髮給那些招來新人的老員工。
  • 市值超過富士康,開搶iPhone整機代工 立訊精密的逆襲與野望
    同時,立訊精密投資可成科技的談判已超過一年,現在已進入更深入的談判階段。記者發稿前,立訊精密已於7月17日收盤後發布公告稱,擬與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共同出資收購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緯新資通(崑山)有限公司100%股份。資料顯示,緯新資通在崑山市開發區有一個年產6000萬臺手機的工廠項目。但公告還稱,「可能存在其他潛在第三方共同參與此次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