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顯示水星正在收縮 表面發現神秘「蜘蛛坑」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水星表面照片顯示出一個區域形似蜘蛛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日前首次對水星的神秘背面進行了一次全面「寫真」。這1213張照片為世人展示了水星從未示人的獨特地貌——內部收縮產生的地表「皺紋」、狀似蜘蛛的奇異「胎記」……此外,「信使」號還對水星的磁場進行了詳細考察。

***外撞內頂形成「蜘蛛坑」?

據美國媒體報導,在NASA公布的部分照片中,有一張科學家形容為「蜘蛛」的隕石坑令人格外好奇。這個坑位於一個盆地中央。據推測,盆地區是大約數十億年前太空隕石撞擊水星形成的,按說表面應當一馬平川,或者向內凹陷,但當「信使」號湊近觀察時,拍到的圖片卻是其中央部位明顯突起,比平原處高出800米,而且周圍遍布50多條褶皺,從中心向外呈輻射狀發射。

這個獨特的結構與太陽系此前所觀察到任何其它地貌都不同,令科學家格外困惑。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路易斯·普羅克特擔任「信使」號探測任務的儀器科學家,她表示:「這真的是一個謎,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根據她的推測,這種「蜘蛛」地貌可能是水星表面下的火山爆發、導致地表外凸而形成。

***水星變冷麵部長「皺紋」

「信使」號在拍攝中還捕捉到了水星表面的很多褶皺。這種地貌並沒有什麼奇異之處,NASA在1975年發射的「水手10」號探測器當年就曾拍攝到很多此類照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照片比對可以發現,當年的褶皺距離比現在要寬,科學家說,這表明水星正在慢慢收縮。

科學家早就在理論上推測,隨著水星地核變冷,它就會開始收縮,外殼的一部分開始擠壓其它部分,由此產生了山脊。19世紀,科學家曾認為地球上的山脊也是這樣形成,但後來被證明是錯的。不過,現在看來,這一理論用在水星身上是站得住腳的。來自卡耐基華盛頓研究所的探測任務科學主管西恩·所羅門表示,在照片上看到的褶皺就是山脊,其寬度的縮小說明「上了年紀」的水星正在收縮。

***探秘水星磁場

「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的英文名稱為MESSANGER,實際上是「Mercury Surface,Space Environment,Geochemistry,and Ranging」(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理化學和山脈)的縮寫,除了拍攝照片,它還肩負著另外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探測水星的磁場。

眾所周知,地球所擁有的強大磁場是保護人類免於遭受外太空的各種致命輻射的生死屏障,它有效地阻止了太陽風暴以及宇宙射線對地球的侵害。30多年前,當「水手10號」曾經探測出水星也存在磁場時,震驚了科學界。所羅門說:「我們的太陽系中和地球一樣擁有磁氣圈的只有微小的水星。」

這一次,攜帶著各種高科技設備的「信使」號穿越了水星的磁場,並對其進行了詳盡的測量計算,科學家希望能藉此了解它令人費解的磁氣圈的起源。

***揭示水星全貌

水星距地球大約有9100萬公裡,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NASA上一個飛近水星的探測器是1975年發射的「水手10」號探測器,這個探測器觀察的地區只佔水星表面的45%。

「信使」號水星探測器於2004年8月3日發射升空,是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繞水星運行的探測器。今年1月是「信使」號第一次飛掠水星,拍攝了水星表面剩餘地區30%的照片。今年10月及明年9月,「信使」號還會兩次飛掠水星,有望最終能完整地觀察水星。按照計劃,「信使」號將於2011年進入繞水星軌道,它的燃料預計將於2012年或2013年用完,屆時它很有可能墜毀到水星表面。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信使號」7個儀器所發回的1200多張新圖片,他們對獲得有關水星表面組成、水星歷史、其大氣來源的新情況感到激動。曾參與「水手10」號工作的「信使」號科學家小組成員斯特奧姆稱:「在『信使』號飛越水星時,我都無法入睡,我已等待了30年,它沒有使我失望,圖片的質量令我震驚,我意識到我們正在觀看的是一個全新的星球。」

(康娟,董楠)

相關焦點

  • NASA最新照片:水星正慢慢收縮 「皺紋」越來越密(組圖)
    美國「信使」號探測器近日掠過水星之後發回了1213張照片,美國宇航局(NASA)30日公布了其中一部分照片。這批第一次從水星背對地球部分拍攝的照片顯示,水星表面有收縮產生的「皺紋」,火山爆發留下的「疤痕」,還有狀似蜘蛛的「胎記」。
  • 水星十大未解之謎!水星背面有什麼?
    在信使號拍攝的水星表面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亮的,呈斑點狀的撞擊坑,如果沒有這種高解析度的圖像,通過圖像可以發現,在撞擊坑的周圍出現不明高反光率的物質。在圖像上形成光暈,這種情況分布在不僅在撞擊坑周圍出現,中央山峰以及環形峰周圍也有出現。
  • 太陽系四大水星之謎,水星上的冰山之謎(有不明反光物質)
    在信使號拍攝的水星表面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明亮的,呈斑點狀的撞擊坑,如果沒有這種高解析度的圖像,這一切仍然是個謎。同時通過圖像也發現,在撞擊坑的周圍出現不明高反光率的物質,在圖像上形成光暈,這種情況分布在不僅在撞擊坑周圍出現,中央山峰以及環形峰周圍也有出現。
  • NASA探測發現水星400攝氏度表面陰暗處存在水冰
    編譯: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的觀測數據顯示,水星極地地區的永久陰暗區隕坑深處可能存在水冰。  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的不穩定軌道與一顆小行星撞擊有關,撞擊在水星表面形成一個盆地。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的觀測數據顯示,水星極地地區的永久陰暗區隕坑深處可能存在水冰。
  • 第一顆人造水星衛星即將隕落:慢走
    「你們知道我最後這一撞,會以每秒3.91千米的速度,砸出一個大約16米寬的坑嗎?」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昨天(4月28日)在官方推特上發布的一條消息。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
  • 水星真面目:除地球外唯一擁有磁場的巖石行星
    今天的水星上已經不存在火山活動。這是因為曾經驅動了水星火山活動的內部熱量已經逐漸冷卻下來了。  而由於這一冷卻過程,水星整體會發生收縮。大約40億年前,當水星地殼最初形成之時,水星的半徑要比今天大7公裡左右。水手10號飛船拍攝的圖像上已經可以識別出這一現象的最初跡象,但信使號飛船傳回的數據表明這樣的冷卻收縮程度要比科學家們原先想像的更加嚴重。
  • 水星會擁有生命嗎?科學家正在解開5大謎團
    水星是一個沙漠世界,直到最近,科學家們依然認為它毫無趣味。但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水手號和信使號(MESSENGER)任務顯示,太陽系中最小和最內層的行星比目睹的要多得多。儘管表面溫度上升到450°C,但水星上似乎還是有水冰。對於它的大小和令人驚訝的化學組成,該行星似乎也具有很大的內核。以下是歐洲日本團隊BepiColombo任務可能解決的前五個水星之謎。
  • 水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水星與太陽的視角距離不大,最大不超過28度,所以,在耀眼的日光下很不容易觀測到,最好的觀測時間是凌晨或者黃昏。水星的運行速度大概是每秒48千米,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水星公轉一周只要88天。長期以來,天文學家一般都認為,水星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都是88天。
  • 美國發布「信使」號飛掠水星觀測結果(圖)
    目前已經繪製出98%的水星表面地形圖。在2011年3月「信使」號進入水星軌道以前,只有部分極地地區還沒繪出地形圖。  這張全彩圖(enhanced-color)顯示的是水星表面的一個區域圖片中心的雙環盆地的內部平坦,這可能是火山作用產生的結果  美國發布「信使」號飛掠水星觀測結果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日電 美國航天局3日發布了「信使」號探測器最近一次飛掠水星獲得的觀測數據,至此水星大約98%的表面已測繪完畢,科學家們已經獲得了一幅幾近完整的水星表面「地圖」。
  • 貝皮科倫布號水星探測器最全揭秘:幾經推遲 終於等到花開
    這項任務由歐洲空間局(ESA)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聯合進行,預計經過七年左右的飛行,將於2025年到達水星,進一步揭示水星的神秘面紗。 只能在日出前或日落後的兩小時內才能觀測到,不管對它進行地基觀測還是空間觀測都十分困難。   2、去水星幹什麼   抵達水星後,貝皮科倫布號將開展必要的測量,目的是研究水星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以及水星的大氣層、磁層和演化歷史。
  • NASA又觀測到太陽表面出現神秘的立方體,在多年前就被發現過
    由歐洲和NASA共同研製的SOHO衛星是專用來觀察太陽活動的探測器,這枚衛星能讓我們在不同的光譜下觀察太陽,然而近些年人們從SOHO衛星傳回的太陽圖像中總能發現有不明物體在附近,雖然NASA的專家解釋為光線的錯覺或儀器的故障,但UFO愛好者認為這並不能解釋一些經常出現的神秘物體,近日國外網友又從最新的太陽日光層觀測圖像中發現了一個黑色的立方體,並指出這個神秘物體常年在太陽表面活動
  • 美國科學家稱水星北極地區發現數十億噸水冰
    新華網華盛頓11月30日電 利用美國航天局「信使」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美國科學家最終證實了一個流傳多年的推測: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北極地區貯存著數十億噸水冰。
  • 水星行動敏捷,難以觀測,教你如何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水星觀測為啥那麼難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僅為5800萬千米而地球距太陽約1.5億公裡,因此地球和水星之間最近的距離的距離大約是0.92億公裡。大家可能會奇怪水星離地球也不太遠啊,怎麼我們卻很難看到它呢?按道理來說應該不難觀測,但由於水星距離太陽實在太近了,而且自身不夠亮。因此在絕大部分的時候,水星都淹沒在太陽的光芒之中,除非發生日全食,否則是很難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為什麼說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真實的原因在這裡
    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了,如今的天文觀測能力這麼強大,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上,分布著很多各種各樣的天文望遠鏡,就連繫外行星都已經探測到了,況且無人探測器都可以飛出太陽系了,小小的水星有何神秘可言?說了您別不信,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 神秘水星迎絕佳觀測時機,10日上演今年首場大距
    新華社天津2月9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平日裡難得一見的神秘水星迎來絕佳觀測時機,2月10日將上演今年首場大距,也是首場東大距。如果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藉助普通雙筒望遠鏡或直接用肉眼,有望在日落後的西方低空找尋到水星的蹤影。
  • 水星灼熱的表面也許可以形成冰
    簡介:水星雖然離太陽很近,溫度也很高,但其上依然有冰!水星軌道接近太陽,從另一方面講這是否有助於其表面形成冰?這聽上去很矛盾,但確實有可能!科學家分析了水星表面化學物質,發現即便高溫依然可以生成冰。得益於美國航天局(NASA)信使號(MESSENGER)飛船(現已不存在)對水星表面、空間環境、星球化學和測距的觀測,我們對這種冰已經研究了近十年。但這些冰是如何在那裡形成的?仍然沒有一個合理的化學解釋。有新研究揭示了即使在這樣極熱的溫度下水也能在地表存在的原因。
  • 為什麼水星凌日如此罕見?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預告水星凌日的人是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他在1629年預言:1631年11月7日將發生稀奇天象--水星凌日。到了那一天,法國天文學家皮耳-伽桑狄首次觀測到了這一現象,他的觀測結果隨後被證明可以用於測量太陽系之間的大尺度距離,包括日地距離等。了解到這些,你可能想設置一個提醒通知——下一次水星過境在2032年11月13日。
  • 430℃的水星表面曾經有水?科學家:不止有水,還可能有過生命
    不過最近,科學家在回顧46年前的探測數據時,突然意識到這顆表面溫度超過400攝氏度的天體,曾經也是生命的天堂…… 1973年,NASA的「水手計劃」中最後一個探測器——水手十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在完成了對金星的拍攝和觀測後,於次年抵達水星,展開了為期1年的水星探索。
  • 水星曾經擁有生命的成分嗎?揮發物可能曾經使水星表面破裂
    因此,它們在水星上的潛在存在是很有趣的。科研人員仔細研究了水星的混亂地形,以及揮發物曾經塑造出表面溫度足以熔化鉛的行星的可能性, 這顆行星一直被認為是「完全不適宜居住的」。是什麼使水星破裂?這些混亂的地形有鋸齒狀,破碎的巖石,尖銳的山峰和火山口,幾十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致力於研究它們。雖然火星的地形也很混亂,但是這些特徵更明顯地與火星表面的流出通道相連。
  • 「天崩地裂」的宇宙大收縮有待觀測
    丹麥大學的物理學家通過計算證實了宇宙的「大收縮理論」,他們計算的結果表現了一種奇特性,宇宙發生大坍塌的可能性比科學家之前的想像更高。或早或晚,宇宙的大收縮過程必然出現。宇宙的「相變」將在某個時空點開始,從開始的地方向外擴展,也許宇宙塌縮從某個未知的地點已經產生、或由於「塌陷」發生在宇宙非常遙遠的時空點,距離我們的地球為數十億光年,我們不能得知正在發生的塌陷。克羅格和他的同事歸納了三個主要的數學方程,它們構成了相變預測的基礎。存在一個所謂的貝塔函數,科學家以貝塔函數確定了諸如:光子和電子,希格斯玻色子和夸克相互作用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