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數學的思維來學習英語語言

2021-01-20 新東方網

  最近有個出國不久的年輕的朋友問我我學習英語有沒有什麼好辦法。雖然是老掉牙的話題,和他交流了之後,想到不妨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想寫下來,聊作記錄。若有益於他人,也是件好事。

  不要用數學的思維,來學習語言

  多年前,我有一位同學,是英語困難戶。高考英語拖了後腿,嚴重影響了總成績。他數學好,於是把語法當作數學公式,寫作的時候,試圖按照這些規則來造句子—— 後果可想而知。那些諸如語法之類的條條框框,是從活的語言總結出來的,而不是先有條條框框,再發展出語言。而且語言是不斷演化、發展的。某種語言,倘若使 用的方法悄然發生了變化,新的語法規則就會被總結出來。

  有很多說法,靠語法來分析,都是不靠譜的。因為:

  英語,native speaker說的,就是對的

  所有學習過英語的人,出國之後,都會發現當地人的語言和課本裡不一樣。發音不同,用語習慣不同,詞彙的使用不同。不奇怪,這和中國各地的方言差異是一個道理。就像罵人的時候,北京人非要用外婆和伯父,而成都人就用烏龜的公子。入鄉隨俗,他們怎麼說,你就怎麼說。

  同一個詞Biscuit,我們中學課本裡說是餅乾,結果你去英國轉一圈,在去美國、加拿大走一遭,會發現這個字兒完全指的是不同的點心。在新英格蘭,你辦什麼事情辦好了,對方會說youare all set;但加拿大人極少這麼說,他們會說,you are good to go!

  比較這三個句子的意思:

  1.I did not do anything!

  2.I did nothing!

  3.I didn’t do nothing!

  前面兩句很容易理解,第三句兩次否定,什麼意思?其實這個句子和前兩句一樣。聽起來彆扭,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就這樣說。想學活的語言,認真聽當地人怎麼說,認真學習電影和電視劇的會話。

  有些具體行業裡的英語怎麼學習?比如科技論文寫作,比如外貿英語,比如醫療英語。沒有別的方法,看他們怎麼用,鸚鵡學舌。

  克服心理恐懼感

  毫不誇張的說,讓不少人張口說英語的恐懼感,和旱鴨子第一次下水學遊泳相當。但是要知道,有些人一輩子不會遊泳,或者努力了也學不會;但是說話,除非有生理缺陷,人人都會。能說的了母語,你就能學習好外語。要有自信。

  躲避學習外語的誤區

  老 式的中文英語教學法,非常強調單詞、語法的學習,稍後才會接觸會話。我覺得這種方法效率不高,而且有些本末倒置。什麼樣的方法是正確的?像嬰兒那樣。先學 說話。小孩子學習語言,都是從重複大人的個別詞彙和句子,以及簡單的對話開始。一個完全沒有學習過漢語語法的文盲,也可以自如的進行日常的會話。當然,受 了教育之後,對於語言的掌控能力會提高,說話文縐縐,語法錯誤也會被避免掉。

  我認為「說」很關鍵

  傳統的應試教育,最忽略的是「說」。一般的英語考試,有聽力,有寫作,有閱讀,卻難以進行「說」一項的考核。但是,這恰恰是學習語言的一大終極目的,同時更是重要的學習方法。

  原因有三。第一,只有說的正確了,才能提高聽力能力。第二,說的好了,會不斷強化正確的語感的培養。第三,說得正確了,才能減少交流障礙。

  「說」可以拆分成兩部分內容:發音,駕馭語言的能力和英語思維方式。

  發 音很重要。口音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發音飽滿、正確。每個字的發音飽滿到位,整個句子說起來會更好聽、更容易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高大上的語速、連 讀,才能聽起來順耳。我們都有一種傾向,拿不準的地方,往往嘴裡稀裡糊塗含混帶過。一次兩次可以,弄不準的單詞,要用心去求證讀法,然後記住。就像我們吖 吖學語的時候,父母給我們糾正錯誤一樣。

  駕馭語言的能力嘛,肚子裡要有「料」。平時要注意積累不同場合需要使用的句式、特定說法等等。研究它們的異同,到用的時候,才能手到擒來。這個道理,和我們每個人說中文時使用成語的道理是一樣的。

  施 一公教授曾經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一個很有用的學習方法:閱讀高質量的報紙(比如《紐約時報》),然後向其他人複述某個報導的內容。我的建議是,加上這樣 幾條:找一個地方,大聲閱讀;搞懂每一個詞的正常讀法,反覆閱讀,直到熟練為止;新的單詞和地道,或者難懂的句式反覆學習,記在心裡;合上報紙,複述文章 的內容。閱讀材料不要求長,哪怕是短短三百字的豆腐塊文章也可以,日積月累,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方法在積累詞彙和句式的同時,還可以培養語感、 對英語的敏感度和思維方式。施教授還動筆寫短文,如果有時間,這種方式也很好。

  如果有條件有精力,背誦。這是最笨,也是最好的辦法。


  練習,要花時間和功夫

  和學習任何技能一樣,時間和功夫,是要保證的。學習英語要勤動嘴。

  口音是每個人都有的,且有地域特色。有經驗的人,聽人講英語,都可以大致判斷出你從中國哪裡來。比如不少廣東的朋友,字母r和l的發音是分不清楚的。有一次選了一門聲學的課程,一個廣東同學回答問題就是分不清reflection(反射)和refraction(折射),把教授急壞了;不管南北,大量的中國人thank裡面的那個th的發音[θ]總是發成[s];very裡面字母v的發音[v],也被大量讀成[w]。更為有趣的北方有些地方的漢語口音裡,會把[w]錯發成[v],比如 weishen me (為什麼),會被念成[vei] shen me。這個音明明會發的,說英語還是會讀成[w]。韓國人語言裡據說沒有[f]這個音,所以咖啡會被念成copy;日本人不會發[r]的兒話音,所以一些人會把電腦讀成」卡-皮優-塔」。但是克服這些都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關鍵要仔細研究,用心更正。

  說話經常卡殼,怎麼解?

  有些朋友說,跟老外交流,常常卡殼,因為有些詞兒不會說。

  試想,你為你的老外女(男)朋友做了一桌子菜,跟他(她),「我為了做這些菜,吃奶的勁都拿出來了!」常見的情況是,說道「吃奶的勁兒」就卡住了,不知道怎麼翻譯。要是翻譯文學作品,值得花很久去研究地道的翻譯。日常交流,就避開這種卡殼的地方,意譯。直接說,做這些菜,花了很大的功夫(it took lots of efforts)對方就明白你的意思。

  這樣做,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有些概念,不同的語言裡並沒有對等的說法,甚至也許對方的文化裡沒有這個概念。第二,交流的最高目的,是為了傳遞信息,意譯只要意思傳遞到了,未嘗不可。

  假設你有一對朋友是情侶,客套的邀請你一起去吃飯,你說你不想做電燈泡,怎麼說?如果電燈泡這個詞你不會說,是不是要卡住?其實即使知道電燈泡這個詞,用在這裡也不合適。因為北美英語裡,會說the third wheel——自行車的第三個輪子,很形象。倘若說了lightbulb,反而阻礙了交流。

  繞過去意譯,是個捷徑。最好的辦法,還是多積累,不論俚語還是自己語言裡沒有的東西,都能對付。

  寫作

  好的寫作需要兩點支撐:肚子裡有料,思維要洋化。

  肚子裡有句式、詞彙,才能寫出像樣的內容。提高的方式,參見上面的部分。

  思維方式,往往是我們的弱點。中國人說話,喜歡鋪墊。往往繞來繞去,才到主題。你看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頭,有一位大臣拍皇上馬屁,說正事之前,總要嘮叨一句,「東海揚波,皇恩浩蕩……」。這事兒不誇張,我們中國傳統的的碑文,悼詞等一應紅白喜事文書,據要先扯扯別的事兒。皇家的文書更是要從祖宗說起。

  英語寫作的講究把重要的事兒放在最前頭。每一段的第一句,總是主旨句子。後面再分開來論述。學習具體的文體寫作,當然還是要多讀好的例子。

  總結

  我的一位英語老師曾經說,英語好的人,往往都是比較笨,但是比較執著的人。因為學習外語幾乎沒有捷徑,正確的方法和用功是成功的保證。想要把英語學習到出神入化,要像聯繫同聲傳譯的朋友那樣進行魔鬼訓練才行。

  但是要應付一般的工作、升學、工作,用心,用功,每個人都能做到。

相關焦點

  • 要不要讓孩子學習外語或者是方言?科學研究:語言影響思維模式
    「英語有什麼用?現在人家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中文了,再說了普通話走天下,你這不是吃飽了沒事做浪費錢嗎?」「人家袁隆平都還能用英語致辭呢,多學點總是有用的」「還不如學點奧數或者是畫畫之類的來的實在,以後不指望孩子能出國,在當地離得近也好,方言學好了家門前生活也方便」上個星期參加了一個寶媽寶爸的讀書會,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讓 寶寶學習外語或者是方言,一方認為學了以後總會用的到的,一方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在就已經有人給出來答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如何學習英語的四個正確方法。不要用「中國式英語」的表達方式
    很多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被自己的母語思維所影響。結果導致很多學生使用的英語都是「中國式英語」,特別是是在英語口語和寫作考試中大量存在著中國式表達方式的英語句子。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思維在左右著學習思路。語言的學習就要從語言本身開始。
  • 滿分數學,孩子一張圖搞定!——學習工具「思維導圖」的應用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大寶從小我就用思維導圖培養他學習,每次期末前我都讓他畫一張圖,這樣梳理總結後,數學滿分就很容易了,不信你也試試教孩子做一做吧!高效學習從思維導圖開始一、思維導圖的由來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用彩色的筆畫在紙上。它把傳統的語言智能、數學智能和創造智能結合起來,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 新加坡練習冊專場來了,數學、英語、單詞和寫作都配齊,寒假學習不愁!
    在學習方面,其實我覺得寒假規劃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是維持小朋友的學習習慣,二是全面系統的梳理知識體系,給下學期的學習建立信心。  所以這周的團購,我給大家準備了新加坡練習冊專場(英語和數學),覆蓋學前到小學全年級,讓小朋友打基礎、練思維,還能拔高,定向提升學習力。▼
  • 蟲洞好課 | 英文數學,提升英語能力,培養數學思維,效果槓槓滴
    其實,數學作為一門學科,有其獨特的學科思維方式,那就是數學化的思維。數學思維是一種模式化的思維方式,數學就是關於「模式」的科學。數學知識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數學與抽象思維密不可分。孩子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思維抽象化的過程。  孩子幼兒時期,真正需要的,是數學思維的啟蒙和鍛鍊。如果很早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讓孩子養成了不錯的數學思維,也就不會出現「梯次掉隊」的現象。  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2-8歲是數學思維的黃金啟蒙期,需要對孩子進行成功的數學啟蒙。
  • 養成英語思維才能輕鬆說英語
    「表達出來的英文」:English in action 和外國人交流時說的地道的、英語思維方式的英語.◎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學習英語,要把它當做交際工具去學,不要把它當做知識去學,那樣學了十幾年,終成啞巴英語;當成工具的話,工具所代表的技能就能量化,就能拆解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就可在短時間內有明顯的進步。
  • 孩子學習英語時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1、認為學英語就是背單詞很多家長往往以單詞量的多少來衡量孩子的英語水平和老師的教學效果,認為學英語就是背單詞,單詞量大就等於英語厲害,這其實也是一大誤區。孩子背了很多單詞並不意味著就能把英語學好,因為死背單詞不會運用,不會用英語思維來表達,很多人腦袋裡裝著很多單詞,卻說不出幾句英語。如果不能靈活運用,背再多的單詞都是徒勞。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此標準面向美國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k-12)的學生,包括「數學」和「英語通識」兩個基礎學科的課程標準體系,旨在讓所有學生在高中畢業時都能為升學或就業做好準備,從而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滲透到了這一標準體系的各個方面,例如在「英語語言藝術標準」(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以下簡稱「標準」)中,批判性思維培養和語言課程的開展就得到了較好的融合。
  •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思維課的興趣?
    其實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真正入學以前都以為孩子會順其自然的適應小學的生活,但現實是孩子並不能一下子適應,對於突然而來的學習壓力也不知道怎麼應付,再加上急於求成的引導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想要讓孩子學習數學思維課,就得先讓孩子產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習的興趣,才能談學習效果。那麼,如何激發孩子對學習數學思維課的求知慾呢?
  • 數學學習和研究的高效語言,數學符號,簡明、直觀、準確、優美
    數學思維是一種典型化的科學、抽象思維,而數學思維精準、有效地表達、傳播,單純依靠日常語言是很難被人所感知的。同時,數學思維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其表達語言的符號化、形式化。數學符號相對於日常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是有局限性的,它是為適應數學思維特殊需要而出現的。
  • 語言環境是英語學習之魂!
    對於學習英語,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比喻:水,就是母語環境;魚,就是母語人士。其中,小魚,是普通的母語人士;大魚,就是研究自己母語的語言專家。只有專門研究過母語,或者學習過外語,有了外語作為對照或參照,然後反觀自己的母語,我們才能真正開始了解它。不過,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母語的語法規則,但我們照樣會說,這就與魚兒不知道水為何物但照樣暢遊其中是一個道理。
  • 邏輯英語鍾平,幫更多人打開英語學習的新大門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從網上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來學習,知識獲取的門檻變低了,也就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學習。現在層出不窮的各種精品課程也是琳琅滿目,邏輯英語作為網易有道旗下的一款精品課程,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好評。邏輯英語鍾平老師的各種語錄也堪稱經典,讓許多的同學受益匪淺。
  • 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在語言學習中運用的研究
    批判性思維是現在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現在主張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學習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許多教材中也有許多環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還在問學習數學有什麼用?給孩子看看:現代生活背後的數學知識吧
    最近有一些同學會跑過來問我們網校的老師:學習這麼多數學知識,以後還用得著嗎?不打算從事數學相關的職業,為什麼也要學習數學呢?那麼,學習數學到底有用嗎?當然有用啦!常春藤聯盟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稱:「數學是普林斯頓最全能的專業。」因為建築設計、醫療、教育、政府管理、金融和計算機等領域都和數學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可想而知,如果沒有數學知識的支持,這些行業很有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問題。
  • 如何平衡英語在日常學習中比重 學習英語要掌握方法
    ­  近日,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引發公眾對於英語學習的討論。­  學好英語,是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共識,然而卻有不少人步入誤區。如何平衡英語在日常學習中的比重?學習英語的意義何在?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家長、老師乃至全社會共同思考。
  • 武大學長也在用的學習技巧:思維導圖真的有用嗎?
    上一期,快樂的學習,講了正向和逆向思維。讓我先來總結一下,不妨就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思維導圖來做個回顧。首先提到思維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正向思維,通常是記憶、順序等內容;另一種是逆向思維,通常是找規律、拆分和因果倒推的關係。然後用了大數字相乘的數學例子,無法在九九乘法表的正向思維中找到答案,所以用了拆分的逆向思維分解到九九乘法表能夠解答的狀況,也就是大數字相乘變成了小數字相乘+九九乘法表,也就解決了難題。
  • 《爸爸去哪兒》jasper三種語言輪番使用,用英語萌化爸爸
    英語啟蒙是一種通過引導和啟發來培養孩子對英語的好感、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從內心真正喜歡英語的過程。先有英語啟蒙而後才有英語學習,就像學習走路要先學會站起來一樣。一定不要以功利性目的為前提,要注重寶寶親子閱讀過程,將英語元素融合到生活的細節中去,增強親子互動,使寶寶沉浸在英語的語言氛圍中。這時,家長最應該關心的是:寶寶在這一過程中是否培養了對英語的好感,是否激發了對英語的興趣,而不是學會了沒有。
  • 學習無止境!來看看德國人是如何用手機學習語言的~
    學語言是一輩子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初學者而言,相比傳統的手錄抄寫去記憶,現在人們更多的選擇用各種手機app來進行學習,小小的一個手機便可包羅萬象,完成聽說讀寫。    現在德國年輕人的英語普遍都很好,許多德國人除了英語之外,甚至會三四種語言,那麼德國人會選擇用什麼app來學語言呢?
  • 學而思英語攜手美國國家地理學習超越語言看世界
    透過美國國家地理學習的優質資源,為更多孩子帶來 「百科探險式奇幻閱讀之旅」,賦能學而思英語全國學員遊覽宇宙世界,探索不同文化,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進一步提升學員的閱讀能力、培養思辨性和創造性思維,真正踐行「語言的學習應超越語言」。學而思英語負責人吳曉蔚與美國國家地理學習總經理Dennis Hogan  學而思英語HE Plus教學體系強化「語言加思維」的學習目標。
  • 【英語啟蒙】外教們都在用的Starfall英語學習網站大解密
    推薦理由: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頁面乾淨清楚,覆蓋Pre-K到G2的Reading和Maths課程,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直到完成全部課程,掌握髮音,學會朗讀以及基本數學計算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用starfall第一步:磨耳朵階段---英語的大量涉入後,積累原始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