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期間,央視推出了原創紀錄片《超級工程Ⅱ》,用最直觀的鏡頭記錄了這些震撼人心的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看過了前兩集《中國路》和《中國橋》,我們再來看看第三集《中國車》。
國慶假期,不少小夥伴依然在路上,少不了要跟高鐵打交道。
從冰雪覆蓋的高寒地帶到熱帶海島,高鐵這個龐大的網絡每天都在高速運行,高效而迅速的建造能力也讓這個網絡時刻處在延伸之中,這是中國人,最雄心勃勃的超級工程。而中國速度的背後,卻是高鐵工程師們不斷攻克難關,不斷迎接挑戰的努力。
反覆試驗 找到更加優化的車頭設計方案
青島四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車製造基地,中國近一半的高速列車在此被設計和製造。
這個龐大的工廠,每4天就可以為中國的高速網絡提供3列全新的高鐵機車。
這種新型列車曾跑出了486公裡的時速,這是迄今為止在正式運營線路上跑出的世界最高速度。
但是這款高速列車的設計師丁叄叄並不滿足。雖然丁叄叄團隊設計的車體已經是世界上具有最佳氣動性能的車體之一,然而他們繼續挑戰自己,找到更加優化的車頭設計方案。
經過反覆的試驗,未來經過空氣動力學優化的車體結構會被設計和製造出來,它會有更高的強度,更光滑的車身和更好的氣密性能,這些數據在這個星球上,可以驕傲地排在同類的前列。
去年這個巨型工廠生產了200列以上的新型高速列車,它們將助力中國編織一個更加龐大的高鐵網絡。
無縫軌道 連接起無縫的超級高速交通網
車輪和鐵軌的關係,是軌道交通討論一切話題的基礎,無論高速行駛還是制動,列車都要靠輪軌的滾動接觸得以實現。
列車飛馳,車輪跟鐵軌的接觸面積只有100多平方毫米,這個面積甚至還不及指尖的大小。在指尖大小的面積上承載不斷變化的複雜載荷,這要求軌道必須絕對的平整。
當列車高速行駛時,如果軌道上有兩根頭髮絲直徑的凸起,軌道和車輪產生的衝擊力達到7噸,這個力量對高速行駛的列車絕對是災難。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高速軌道的安裝,被要求不能留下縫隙。
怎樣才能焊接出一根真正的無縫鋼軌?
在安徽蕪湖中國最大的焊軌基地之一,為了儘量減少焊接,鋼軌從出廠時就達到了驚人的100米,這是我們熟悉的普通鋼軌的8倍多。原始鋼軌被運到焊接基地後,焊接機將這些100米長的鋼軌再延長5倍。通過對焊接點進行高精度打磨,最終接口的精度被控制在1/10毫米級,這是目前全球軌道焊接上的最高精度。
那麼問題又來了,長達500米的鋼軌如何吊裝運往施工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