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密》暑假補習班開課啦!
厭倦了枯燥的試題?打開電視,和字點兒一起來場漢字之旅吧。
生物課,我們可以到叢林裡捕捉鳥獸蟲魚。
烹飪課,系上圍裙玩轉油鹽醬醋。
藝術課(鼔琴書畫),拿起畫筆、架上琴,躁動起來。
數學課,雞兔同籠、老鼠打洞,一起來解古代的趣味數學題。
思想品德課,聆聽儒家傳承千年的美德(仁義禮智信)。
這個夏天,和字點兒一起享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套餐吧!
鳥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鳥是大自然的精靈,它們美麗,它們可愛,它們伴隨著我們人類的生活。春天,我們聆聽百靈鳥的歡歌;秋天,我們指點天空中大雁排成的「人」字。我們驚嘆動物園中孔雀開屏的豔麗,我們讚美微風中燕子輕飛的優雅。
鳥在中國文化中受到重視,還因為鳥曾經是我們祖先圖騰崇拜的對象。原始社會中,人們以某種自然物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誌,稱為圖騰。鳥是重要的動物,能在天空自由飛翔,有著其它動物所不具備的能力,因此,先民們自然會把鳥作為圖騰。我國商民族就以燕子為圖騰。《詩經》裡面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就是燕子,商民族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由燕子生的。在這種對鳥圖騰的崇拜中,鳥既是他們祖先的象徵,又是保護部落成員的神秘力量,他們對鳥的崇拜是一種原始宗教的虔誠。
那麼,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為鳥造字的呢?「鳥」在甲骨文中是一個豎著的鳥的形狀。你看,頭、身軀、尾巴、腳爪子都畫出來了,活脫脫就是一隻鳥。這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金文的「鳥」字在甲骨文基礎上向右畫出兩條曲線表示翅膀,比甲骨文更像鳥。
小篆的「鳥」字跟金文非常近似,只是更加整齊化了。隸書的「鳥」字形體變化較大,誤將小篆字形裡面的腳爪子變成了四點。
繁體楷書的「鳥」字把線條進一步拉直拉平,更加符號化。俗體楷書的「鳥」字依據草書字形將繁體楷書下面的四點底簡化成了一橫。
在楷書簡體中,「鳥」字只比「烏」字多一個小點,其實這種差別從金文開始就有了。「烏」指烏鴉,目前甲骨文中還沒有見到,金文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字形,頭部沒有金文鳥字頭部的一個小點。
小篆的「烏」字跟小篆的鳥字比起來,頭部少了一短橫。
楷書繁體寫作「烏」,跟楷書繁體的「鳥」字比起來,也是頭部少了一短橫。這一小點或者一短橫表示什麼呢?它們表示眼睛。為什烏鴉的烏字頭部沒有代表眼睛的小點呢?清代的大學者段玉裁說:鳥字裡面的一點表示眼睛,烏鴉全身純黑色,眼睛與周圍的羽毛分辨不開,看不出來,因此用不加點的方式突出這一特徵。
武漢大學文學院 教授 盧烈紅
來源:漢字解密
(編輯:郭小涵 審核:蔣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