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密|鳥 : 猜猜看,「鳥」字比「烏」字多的那一點表示什麼?

2020-11-24 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漢字解密》暑假補習班開課啦!

厭倦了枯燥的試題?打開電視,和字點兒一起來場漢字之旅吧。

生物課,我們可以到叢林裡捕捉鳥獸蟲魚。

烹飪課,系上圍裙玩轉油鹽醬醋。

藝術課(鼔琴書畫),拿起畫筆、架上琴,躁動起來。

數學課,雞兔同籠、老鼠打洞,一起來解古代的趣味數學題。

思想品德課,聆聽儒家傳承千年的美德(仁義禮智信)。

這個夏天,和字點兒一起享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套餐吧!

鳥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鳥是大自然的精靈,它們美麗,它們可愛,它們伴隨著我們人類的生活。春天,我們聆聽百靈鳥的歡歌;秋天,我們指點天空中大雁排成的「人」字。我們驚嘆動物園中孔雀開屏的豔麗,我們讚美微風中燕子輕飛的優雅。

鳥在中國文化中受到重視,還因為鳥曾經是我們祖先圖騰崇拜的對象。原始社會中,人們以某種自然物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誌,稱為圖騰。鳥是重要的動物,能在天空自由飛翔,有著其它動物所不具備的能力,因此,先民們自然會把鳥作為圖騰。我國商民族就以燕子為圖騰。《詩經》裡面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就是燕子,商民族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由燕子生的。在這種對鳥圖騰的崇拜中,鳥既是他們祖先的象徵,又是保護部落成員的神秘力量,他們對鳥的崇拜是一種原始宗教的虔誠。

那麼,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為鳥造字的呢?「鳥」在甲骨文中是一個豎著的鳥的形狀。你看,頭、身軀、尾巴、腳爪子都畫出來了,活脫脫就是一隻鳥。這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金文的「鳥」字在甲骨文基礎上向右畫出兩條曲線表示翅膀,比甲骨文更像鳥。

小篆的「鳥」字跟金文非常近似,只是更加整齊化了。隸書的「鳥」字形體變化較大,誤將小篆字形裡面的腳爪子變成了四點。

繁體楷書的「鳥」字把線條進一步拉直拉平,更加符號化。俗體楷書的「鳥」字依據草書字形將繁體楷書下面的四點底簡化成了一橫。

在楷書簡體中,「鳥」字只比「烏」字多一個小點,其實這種差別從金文開始就有了。「烏」指烏鴉,目前甲骨文中還沒有見到,金文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字形,頭部沒有金文鳥字頭部的一個小點。

小篆的「烏」字跟小篆的鳥字比起來,頭部少了一短橫。

楷書繁體寫作「烏」,跟楷書繁體的「鳥」字比起來,也是頭部少了一短橫。這一小點或者一短橫表示什麼呢?它們表示眼睛。為什烏鴉的烏字頭部沒有代表眼睛的小點呢?清代的大學者段玉裁說:鳥字裡面的一點表示眼睛,烏鴉全身純黑色,眼睛與周圍的羽毛分辨不開,看不出來,因此用不加點的方式突出這一特徵。

武漢大學文學院 教授 盧烈紅

來源:漢字解密

(編輯:郭小涵  審核:蔣豔)

相關焦點

  • 從「鳥」和「烏」的區別說起,追根溯源,發現漢字之美
    「鳥」和「烏」,兩者就差一個點兒而已,掃描軟體時常會弄錯,在小孩子初學漢字時,也很容易弄混。今天我就來從字源角度分辨一下這兩個字,並由此牽出一長串兒與此相關的內容。「鳥」是個象形字,象形是漢字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最初寫字其實就是畫畫,後來慢慢從具體形象的事物線條化,抽象起來。從「鳥」字字形的變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烏」也是象形字,也是一隻鳥的形象。
  • 漢字故事丨長尾鳥還是短尾鳥?雞」字是怎麼來的
    下圖是「雞」的字形演變。「雞」的甲骨文是一隻肉冠高聳、振翅展尾、昂首啼鳴的公雞形象,為獨體象形字。金文寫作「雞」,為形音合體字,左邊的「奚」表音兼表意;右邊的 「隹」,《說文》釋為「鳥之短尾總名也」,表明「雞」屬於短尾鳥。「雞」字中的「奚」上為爪(手)、中為糸(繩索)、下為大(人),與 「隹」組合就表示雞正被人用繩子系住馴養。
  • 31.字源識字--鳥與隹(漢字在統一的過程中也兼收並舉)
    秦始皇在統一文字的過程中,一些常用的獨體文在不同的區域使用的字形不同,如鳥類,就有鳥和隹;蛇有巴和它。它們組成的合體字較多,統一起來,非常繁雜,就都保留下來了。這些獨體文,只是從不同的方面描述了同一物類。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中學教師劉先生下班回家,打開電視,屏幕前學者對漢字的形象解讀瞬間吸引住他的眼球。  「在漢語中有很多字都跟『牛』有關,比如物體的『物』,它是形聲字,表示萬物形符從牛,一件兩件的『件』也從牛,也就是說古人計件數是以『牛』來計的……」  「《說文·羊部》裡面說:羊,祥也。所以『羊』也往往借做『祥』。
  • 最後一個字是鳥的成語 最後一個字是鳥的成語是哪些
    詞典中有關於鳥的成語有很多,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有關於鳥的成語也很多。那麼有關於最後一個字是鳥的盛有那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比喻受過某種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的人。一石二鳥:出自英語,本義指用一塊石頭砸中兩隻鳥,現用來比喻一個舉動達到兩個目的。傷弓之鳥:出自《戰國策·楚策四》;《晉書·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於虛發。」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籠中之鳥:出自《鶡冠子·世兵十二》:「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 解密漢字裡的「雙胞胎」,為何表示肉的字,卻用「月」來做偏旁
    漢字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近通過對書法的學習,發現了很多好玩的漢字,也有很多漢字長得跟「雙胞胎」似的。今天跟大家來聊聊兩個字:【月】和【肉】。它們哪裡像了呢?別著急,請往下看!「月」與「夕」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個字,後分化。月,甲骨文是指事字,古人發現月有圓缺變化,故在半圓形中加一短豎指事符號,表示這種發光天體。因為月亮出現在夜晚,古人稱之為「太陰」,與出現在白天的「太陽」相對。
  • 面試官:「鳥」字加一筆是什麼字?大學生高智商回答,被錄取
    緊接著面試官對他們進行了最後一輪面試,面試題目是這樣的:「鳥字加一筆,是什麼字?」並限定求職者20秒內進行回答。第一個面試者是一個90後的男生,他聽到問題後,先是一愣,然後想了想,最後站起來回答道:「鳥字加一筆是什麼字?我覺得跟我的工作沒有關係,這不能代表我的能力,要不考一個專業上的問題。面試官沒有說話。」
  • 小學生把「鳥」字寫活了,差一步展翅高飛,不能讓考古學家看到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位小學生寫的「鳥」字。一開始,這名小學生還能勉勉強強按照筆畫去寫,雖然他寫得不是很好看,但至少還能看出「鳥」字的筆畫。但是寫著寫著,他的手就有些不聽使喚了,所以他寫出的「鳥」字也開始變了形狀。首先,是「鳥」字中間的點變成了一個黑圓圈,遠遠看去就像是「鳥」字有了眼睛。接下來,這個「鳥」字的下半身也開始變了,好像變成了「鳥」字的兩隻腳。
  • 小學生把字寫活了,「鳥」字差一步展翅高飛,網友:別讓考古學家看到
    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位小學生寫的「鳥」字。一開始,這名小學生還能勉勉強強按照筆划去寫,雖然他寫得不是很好看,但至少還能看出「鳥」字的筆劃。但是寫著寫著,他的手就有些不聽使喚了,所以他寫出的「鳥」字也開始變了形狀。首先,是「鳥」字中間的點變成了一個黑圓圈,遠遠看去就像是「鳥」字有了眼睛。接下來,這個「鳥」字的下半身也開始變了,好像變成了「鳥」字的兩隻腳。
  • 《神烏賦》的鳥意象書寫
    這樣做的理由有二:一是《神烏賦》鋪敘的故事確實與這時期詩賦鳥意象的書寫有關聯;二是《神烏賦》的故事又與此時期詩賦中的書寫有不同之處。通過《神烏賦》淵源的梳理和前後比較,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神烏賦》自身的特點。    鳥與人類朝夕相處。中國文學中的鳥意象書寫源遠流長。先秦兩漢詩賦中鳥意象可謂蔚為大觀,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第一,巢穴的選擇。
  • 說文解字:鳥
    鳳凰,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裡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鳥名中以綠字的鳥,個個養眼
    今天,介紹鳥名中綠字開頭的鳥,它們的羽毛全綠色或者以綠色為主;當然也有個別的部分羽毛是綠色。 一起來看看吧。綠翅金鳩綠巨嘴鳥 綠闊嘴鳥綠雉名字不以綠字開頭,卻綠意濃濃的鳥:徵集重點:集體放生,參加的人多,被放生物種多、數量多,對當地生態影響大聯繫郵箱: ziranshizhe@126.com  本徵集長期有效點擊「閱讀原文」查閱詳情
  • 看圖猜成語:左邊一個鳥字,右邊一個鳥字,中間一塊石頭
    在這幅圖片當中,映入眼帘的應該是這隻碩大的「手」,但是你仔細觀察,「手」裡有一個「天」字。手所佔的面積那麼大,天所佔的面積很小,那麼這個成語應該是什麼呢?是的,它就是「隻手遮天」,它的是一隻手把天遮住。這個成語出自於唐代詩人曹鄴的作品《讀李斯傳》中:「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漢字故事:烏鴉不只意味著兇兆,還有吉祥義
    「烏」是象形字,是像烏鴉抬起頭叫的樣子,表示烏鴉喜歡啼叫的特徵。但它為什麼讀wū呢?《說文》引孔子話說:「烏,籲(xū)呼也。」如果用段玉裁的意思解釋,烏這個字之所以稱烏,是為這個字能氣自如,故稱烏。烏變成雙音詞「烏鴉」以後,人稱摹聲字,也因為它舒氣自如,牙牙不停。烏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全身黑色,所謂「天下烏鴉一般黑」,還有「狐色皆赤,烏色皆黑」的俗語。有個故事說歷史上燕太子丹質於秦國,秦國不讓它回去,說什麼「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要黑烏鴉變成白烏鴉,馬也生角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世界上確有白烏,不過這是另一回事了。
  • 和鳥有關的漢字,你認得多少?
    話說翻開新華字典,每一頁都有不認識的字。以鳥做部首的漢字更甚,其中簡體字近80個,繁體字近70個,大部分為形聲字。本文僅列示了較為生僻的字。目前,在命名鳥類時,繁體簡體是通用的。為了便於辨認及查找,儘可能的使用了簡體字來介紹。
  • 漢字也撞臉!30組相似的字,看你能分清多少?
    來源:詩詞世界(ID:shicishijie) 據統計,中國漢字9000多個,常用字有7000個。字數之多,所以我們容易混淆。 下面就來看看那些長得相似的漢字,看各位朋友能認識多少個? 01 已 己 一個是已經的(yǐ)。 第二個是自己的(jǐ)。
  • 面試官:「鳥」字加一筆是什麼字?博士生秒答,當場被錄用
    女面試官在面對面試者的時候,竟然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她說「鳥」字加一筆會是什麼字?第一個面試者是一個小夥子,他對女面試官說自己之前,表現出來的專業知識都非常的強,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回答不上來,也希望能夠通融一下。但是女面試官並沒有回答他,而是讓他回去等消息。接下來面試的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她竟然向女面試官撒起了嬌來。
  • 103.字源識字--堯舜二字隱含哪個時代的特徵?
    漢字有通過字形、字音進行「自定義」的功能,這種「自定義」是通過造字的原始表象定格下來的。因此漢字成了「活化石」,隱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許多文獻資料中查不到的歷史懸案,可從漢字中尋找他的脈絡,堯舜二字究竟是記錄人物特徵,還是記錄時代特徵,可以從二字的本義去得到答案。
  • 說文解字:漢字「母」「毋」「毌」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這三個字什麼區別?第一個字很熟悉,母親的母,第二個念毋wu(二聲),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字讀二聲,毋庸置疑。第三個念毌guan(四聲)「母」字如何解釋?大家仔細看一下「母」字的甲骨文,就好像一個女子,微微側身,膝蓋彎曲,雙手像捧著自己的孩子。
  •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何改用敲字,便成千古名句?
    據五代十國後蜀學者何光遠《鑑戒錄·賈忤旨》記載,賈島初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一天在驢背上想到了自己的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便一直苦於是用「推」字好,還是「敲」字好。由於很難取捨,賈島便在驢背上反覆琢磨,甚至用手來回做著推和敲的動作。而當時擔任京城地方長官的韓愈,正帶著車馬出巡,恰巧看到了賈島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感到很驚訝,便詢問他是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