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攝影構圖來說,透視是每個攝影者必須要研究的方面。透視對於被攝體的造型、畫面空間深度感的表現,有著明顯的影響。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拍攝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立體的,而照片卻是平面的,想要表現出物體實際的效果,就必須藉助能在平面照片上使得我們的視覺產生深度感的表現手段——透視。
什麼是透視?
透視是在兩度空間的平面上形象化地表現三度空間的方法,對於攝影構圖來說,它是必須要研究的一個方面。
攝影者通過研究圖像中的深度感和空間感,是由於與視覺、光學、幾何學、自然界某些大氣現象相關而自動獲得的。攝影者可以利用攝影手段調節這種透視現象,強化它或削弱它,使它服從攝影構圖的要求。從而,將三維效果體現在圖像上來。
透視在攝影中有哪些表現形式?
1、體積透視
現實中同樣大小的物體,由於它們距離拍攝點遠近不同,會顯得近大遠小。攝影者利用這種大小變化上的對比,可以表現出空間深度。
因為體積透視的原因,本來同等大小的物體,距離我們的拍攝點越近的,顯得越大;距離我們拍攝點越遠的,顯得越小。通過這種體積透視效果,使我們感受到空間縱深。
2、線條透視
在拍攝的畫面中,被攝對象在空間中帆布往往形成一些明顯的線條,隨著這些線條所延伸的方向,本來相互平行的線條,會產生出明顯的匯聚鮮香,產生透視效果。
畫面中許多線條越遠越向一點匯聚,它們相交的一點叫做透視上的「消失點」,也稱「滅點」。
3、大氣透視
攝影中的大氣透視現象,因相對溼度、溫度以及風力的變化而有所不同。這種變化,使得我們在視覺上產生了距離感,從而在只有長寬兩度空間的圖像上可以表現出三度空間——深度。
在一幅照片中,如果能夠恰當地表現出這種大氣透視現象,就能很好地再現出空間深度。
4、虛實透視
如果被攝對象在空間中所處的位置不同,鏡頭聚焦平面上的景物形成清晰的影像,聚焦平面前後的景物影像產生不同的虛化,利用這種虛實變化,產生出來的透視效果,表現出空間縱深感。
虛實透視和景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景深小,遠近虛化明顯,透視效果強烈;景深大,遠近比較清晰,透視效果相對較弱。
5、色彩透視
例如拍攝室外彩色圖像,遠處的靜物常常不如近處的色彩飽和。這是遠景受到大氣介質對光線漫反射的影響。
色彩學上還把紅、橙、黃等暖色稱為「前進色」,也叫「膨脹色」,藍、青等冷色叫做「後退色」,也叫「收縮色」。前進色顯得距離近,後退色顯得遠。攝影者可以利用這些色彩特性形成一種色彩透視效果,強化景物的空間關係。
在實際的攝影創作中,一幅攝影畫面,可以同時兼有兩種以上的透視形式。攝影者可以結合自己的意願,在畫面中加強透視效果或是削弱透視效果。
圖片為了照應文章的內容說明,部分來源於網絡,僅做展示分享,無商業用途,如有疑問,私信與我。
趙許生簡介:
趙許生,河南遂平縣人,八十年代畢業於河南大學文學系,攝影家、作家、航空攝影專家(直升飛機航拍)、資深媒體人、中央級媒體副總編輯、主任記者、中國百家媒體記者聯盟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