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與透視|如何科學地拍建築與大長腿?

2021-01-08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透視學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學過美術或設計的朋友應該都接觸過。攝影與透視的關係也很大,弄懂透視學的基本原理,對控制畫面的結構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的人拍建築為什麼歪歪斜斜?為什麼有些照片看起來很有衝擊力?為什麼有的人用手機也能拍出大長腿?其實這些都和透視有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做個梳理:

-

01

每張照片都存在的透視

透視為什麼叫「透視」呢?

- 透視的簡介-

∧ 一張圖簡述什麼是透視,KKM/繪

有一座房子,它是三維立體的。如果在視點和房子之間放置一塊垂直的透明平面P,連接視點和房子各點,將會在平面P上形成一個房子的形象。這個形象雖然是二維的,但卻在視覺上給人以三維的觀感。這種研究「透過一個平面」描繪三維世界原理,就被稱為透視(Perspective)。

事實上,這個透明平面P就相當於畫布、照片。透視學要深究起來比較複雜,這裡我們只簡要說線性透視(狹義透視),重點說和攝影相關的部分。

- 透視幾個要素 -

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透視平面P(也就是照片)上。

∧ 照片中的簡單透視要素,KKM/繪

在真實世界中同樣大小的房子ABC,在照片中卻是A>B>C。這就是透視最基本的規律——

近大遠小

畫面中的與平面P不平行的線條,最終都會匯聚到滅點上。觀察者(拍攝中)眼睛所在的水平線叫「視平線」,滅點總會出現在視平線上。

上圖就是透視中最最最簡單的元素了。

- 照片中透視的例子 -

每張照片都存在著透視。建築照片中透視最容易被人感受到,例如下圖薩伏伊別墅的照片。我們很容易發現,滅點是可以虛擬地出現在照片外的:

∧ 照片中的透視,KKM/繪

當然,滅點也可只有一個(一點透視),這個後面會說到。

在結構線不那麼明晰的照片中,也存在透視。例如下面這張人物照片,同樣遵循「近大遠小」的規律,並且滅點會在照片之外很遠的地方。

這張人物照看起來複雜,我沿著列車畫了結構線,或許要清楚很多:

02

拍建築老是歪歪斜斜?

透視出了問題

下面直接進入透視和照片結構的關係討論。

- 一點透視 -

還是上面的房子,如果我們「正」著拍,讓房子的山牆面S和畫面平行,此時只會有一個滅點。這種情況叫做「一點透視」,也叫做「平行透視」。

∧ 一點透視示意圖,KKM/繪

我們來看「一點透視」的照片:

∧ 一點透視在照片中的分析,韓松/攝,KKM/繪

- 兩點透視 -

如果我們走到房屋的一側,斜著拍攝,但保持拍攝時手機屏幕面與地面垂直,此時會有兩個滅點。這種情況叫做」兩點透視「,也稱為「成角透視」。

∧ 兩點透視示意圖,KKM/繪

兩點透視還有一個重要特徵是:垂直於地面的線條在畫面中都是相互平行的,且與畫面豎向邊緣是平行的(上圖中的藍色線)。

我們來看照片,請大家注意觀察照片的豎直線條的特徵:

∧ 兩點透視在照片中的分析,KKM/攝,KKM/繪

- 三點透視 -

有時候我們拍攝房屋的視距有限,無法退後拍攝,只能抬起手機角度才能框全,要斜著拍,此時照片中的物體會有三個滅點。這種情況叫做「三點透視」,稱為「傾斜透視」。

∧ 三點透視示意圖,KKM/繪

三點透視中,物體的結構線都會是傾斜的,都不與畫面平行。下圖是我拍攝馬賽公寓時候的照片,由於這個角度背後是樹叢,我已經無法後退,只能仰起手機才能把房子拍全。

∧ 三點透視在照片中的分析,KKM/攝,KKM/繪

- 建築攝影中的透視 -

現在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拍的建築總是歪歪斜斜的了。因為許多建築還是比較高大,你要仰起手機才能將建築拍全,這樣的結果就是,這張照片變成了「三點透視」。

人看照片,還是更「習慣」於垂直線條,在畫面中也是垂直的,所以就會覺得三點透視看起來歪歪斜斜。通常情況,如果拍建築能保持一點透視或者兩點透視,也就是無論哪種透視,豎直線條都是平行且垂直的,觀感就會舒服很多。

隨手放幾張旅行中的建築隨拍照片,請大家注意觀察豎向線條:

∧ 建築攝影中的兩點透視,KKM/攝

∧ 建築攝影中的一點透視,KKM/攝

03

大長腿與透視

再來說說焦距與透視的關係。

- 焦距、視距與透視 -

透視與焦距無關,但是與視距(拍攝距離)有關。這在攝影中很重要。我們還是看那幾座房子。

用1倍焦距(28mm)拍攝一張,大致是這樣的:

此時我保持拍攝位置不變,切換成2倍焦距(56mm)拍攝一張,其本質是從原有的場景中「截取」了一部分:

得到這樣一張照片:

我們說透視不變,是因為「近大遠小」的變化程度不變,也就是平行線條的匯聚猛烈程度,沒有變,即角度α=γ。

那什麼時候透視會變化呢?當視距(拍攝距離)變化的時候。

假設我買了華為P30pro或iPhone XI,有0.5倍焦距(14mm)超廣角鏡頭,還是拍這個房子,此時我為了保證我要拍的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大體不變,通常會下意識走近一點拍,此時拍出來的照片,透視就發生了變化:

我們來感受一下1倍焦距變0.5倍焦距拍攝的透視變化,會發現「近大遠小」更為猛烈了,即α<β。這種情況俗稱為「透視變陡了」。

我們用動圖來體會一下:

例如,用不同焦距在不同拍攝位置拍攝的相似構圖的照片,右圖「近大遠小」效應產生的線條收束感要更強一些。

∧ 左:2倍焦距,右:1倍焦距,KKM/攝

- 科學拍出大長腿:廣角近距易變形 -

除了建築,焦距與透視在拍攝的時候有很多應用,最常見的就是拍大長腿。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近距離拍攝物體會讓「透視變陡」,此時為了拍全物體,一般會用比較廣的焦距。所以拍攝大長腿用到的是「廣角近距易變形」這個規律。

說起來有點抽象,我們請一位歐巴來示範一下。

首先是1倍焦距,半蹲拍攝。請注意從腳到肩膀的「近大遠小」透視變化。

此時切換成0.5倍焦距,走近一點拍攝,但保持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大體不變。請注意從腳到肩膀「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更陡了。此時腿部佔身高的比例也變長了。

這就是長腿歐巴和透視的關係,我們同樣用動圖來感受一下:

下面看看一位真歐巴的示範,大家可以想想角度和透視的關係:

∧某品牌 手機試拍樣片,韓松/攝

- 平行投影 -

與「廣角近距易變形」的透視相反的是「長焦遠距平行感」。

這裡首先要說一說「平行投影」。如果消滅圖中的所有近大遠小和線條匯聚,消滅所有滅點,將會形成平行投影圖:

∧ 平行投影示意圖,KKM/繪

平行投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高中立體幾何中我們畫的立方體實際上都是平行投影圖。在工程製圖、建築製圖中也經常用平行投影來繪製「軸測圖」,以便更清晰地表達物體的空間關係。

大概是這個樣子:

∧ 原畫冊所在回空間軸測圖,KKM/繪

實際上,用攝影是拍不出絕對的平行投影的。但「長焦遠距」的拍攝方法可以讓畫面趨近於平行投影。這種效果會增加很多抽象感、幾何感、超現實感。

∧ 用5倍焦距遠距離拍攝的建築局部,線條都趨近於平行,韓松/攝

要用攝影得到完全平行投影圖像,還需要用到後期矯正工具,後面就會詳細說到。

04

攝影如何進行透視修正?

大多情況下,透視修正修正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將視平線修正水平;

第二是將「三點透視」修正為「一點透視」或者「兩點透視」,避免照片產生強烈的傾倒感;

第三是有意修改為平行投影,製造比較特別的圖片結構。

移軸鏡頭可以在拍攝曝光的時候就進行修正,但目前手機還沒法直接安裝移軸鏡頭,所以無法在拍攝的時候就進行透視修正;膠片攝影可以通過暗房技術進行透視修正,重洗照片的時候將底片傾斜就可以達到「梯形校正」的目的;而手機則只能進行軟體後期透視修正。

- 什麼時候要進行透視修正?-

並不是每張照片都需要進行透視修正。

建築攝影、空間攝影或是一些靜物攝影等幾何和線條佔主導視覺因素的照片,通常需要進行透視修正。特別是建築攝影,攝影師們發現,觀眾還是更喜歡豎直線條垂直的照片。哪怕這是肉眼沒辦法真正看到的景象,但大家還是更願意「相信」建築應該是直立在照片中的。

∧ 修正為兩點透視的建築攝影,KKM/攝

下面這張照片並不是典型的建築攝影,但是由於幾何感很強的建議還是佔了照片很重要的結構,所以還是選擇修正為標準的一點透視:

∧ 修正為一點透視的建築攝影,韓松/攝

人物、花卉,或者一些情緒很濃的、主觀情緒表達佔主要表達的照片則可以不用進行視覺修正。這些視覺上更「軟」,透視也不會成為一個敏感的因素。有時由於照片強行修正,反而會讓照片都顯得「匠氣」很多。

∧ 決定不修正透視的照片,韓松/攝

∧ 比較「主觀」和生活化的建築空間攝影。

這張照片如果修正為一點透視,會顯得比較匠氣,因此決定不修正。

KKM/攝

- 旋轉和梯形校正 -

知道原理後,具體的操作就不難了。最簡單的透視修正要用到兩個操作:

旋轉:修正視平線;

梯形校正:不等比拉伸照片焦點,以達到讓畫面不平行線條變得平行的目的(常用到的是Y變換)。

幾乎所有的軟體都有上述兩種功能,包括iPhone照片自帶編輯功能、VSCO、Snapseed。

我們還是回到建築攝影,我們經常拍到這樣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透視分析大致如此:

進行這樣的變換拉伸後,豎直線條將互相平行,消滅了建築上方的滅點,建築顯得堅挺很多。

以VSCO為例,在「調節:裁剪+拉直、傾斜」中操作即可:

- 四點自由變換 -

iPhone自帶編輯和VSCO圖像調整功能修正透視不是特別靈活,在變形情況更為複雜的時候,還是建議用「四點自由變換」。一般用Snapseed或Skrwt。

這樣不僅能自由調整四個角點,還能拉伸各個方向的比例,以防止進行變形時拍攝對象被」壓扁「或「過度拉長」

下面用四點自由變換修正出一張一點透視建築攝影。在Snapseed的「工具:透視-自由」中進行操作即可:

05

應用總結:透視與照片的結構

從應用角度來說,我們關注照片的透視,實際上就是關注照片的結構,關注三維世界的點線面體如何呈現和分布在二維平面中。圍繞「結構「,攝影中的透視總結如下:

> 建築攝影:修正豎直結構線

只要是建築攝影,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修正為標準的一點透視或二點透視。請記住兩個原則:

視平線水平

+

豎直線條平行垂直

∧ 修正透視後的建築攝影,KKM/攝

∧ 修正透視後的建築攝影,韓松/攝

> 衝擊力:廣角近距陡峭的透視結構

研究透視並非指是為了「修正」,很多時候是為了凸顯。利用「近大遠小」的特質,可以讓畫面中的線條產生匯聚的結構。這種透視會變得「陡峭」從而製造照片的衝擊力,拍攝技巧主要抓住:

廣角

近距離拍攝

> 幾何拼貼感:模擬平行投影

讓照片中所有的「近大遠小」效應趨近於不存在,模擬平行投影,更抽象和富有視覺陌生感。

長焦

遠距離拍攝

∧ 「平行投影的觀感」,韓松/攝

> 控制關鍵的結構

能懂透視,有助於讓我們看到一個場景習慣於抽象出照片的關鍵結構線,並且考量這些結構線在畫面中的分布特徵。

如果想要對稱的照片,那麼就應該讓主要的結構線對稱分布,滅點出現在中軸,或者對稱分布在兩側。

∧ 人影構成了主要的結構線,它們的滅點出現在中軸處,因此構建了起了對稱結構的照片

韓松/攝

如果是想要比較莊重的觀感,那麼就需要用兩點透視拍攝,拍攝的時候就密切關注豎向線條要垂直,如果拍不下來,或許就需要後期矯正。

∧KKM/攝

總之,上面那麼多透視的分析,都可以化為平時拍照的「觀察力輔助線」,幫助我們控制結構。

> 空間感:近大遠小和元素分布

近大遠小的透視特徵,還可以幫助我們給照片建立空間感。如果照片中有近到遠分布著「由大到小」的元素,那麼照片的空間延伸感會好於分布在同樣距離的照片。

∧近大遠小空間感,韓松/攝

人的頭部分布反映了透視的「近大遠小」。所以這張照片表面上看起來複雜,實際上比較有空間感,同時由於透視的結構,讓畫面豐富而有章可循。

∧近大遠小空間感,孫一冰/攝

當然,這還可以延伸到距離產生的顏色變化,這就涉及到色彩透視和空氣透視;還可以研究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模糊程度,即隱形透視。這些都是廣義上的透視,有機會也可以講講和攝影有什麼關係。

當然,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讓你拍照的時候覆雜的圖來束縛自己,只是弄懂了透視的基本原理,對於組織畫面的結構是很有益處的。

畢竟,攝影是文藝而又理性的。

相關焦點

  • 攝影中的透視——9個技巧
    二,如何呈現透視感 1.匯聚線 匯聚線是透視呈現的主要方式, 同時也是透視存在的重要標誌。 它能夠很好地將被攝主體的立體觀感呈現出來, 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建築全景俯視照片 都會採用三點透視的構圖方法。
  • 閒聊攝影透視:一個容易被誤解的話題
    好久沒開基礎帖了,之所以會聊起透視這個話題,是因為很多人對攝影透視並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而在網上的討論中,有工程圖學基礎的會從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消失線等幾何學的角度談起,而有繪畫基礎的朋友又會從大氣透視等角度談起,當然也有聊透視感等純感性認知的,但終歸來說,攝影透視其實並沒有這麼複雜(本文也不會很複雜,保證沒有數學和公式)。
  • 透視構圖實操二: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
    雖然說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攝影構圖方面的「小技巧」或「構圖公式」,我稱之為菜譜式教學方法。而年輕人學習攝影,我建議學習原理式教學方法,只有這樣你才會舉一反三,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今天的實操,談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一點透視法是攝影中最常用的構圖法,二點透視和三點透視一般應用於建築攝影的更多一些。我們前面說了,一點透視的原理就是我們看見的物體連接成的線條,在遠處消失或匯聚到了一點。
  • 超廣角用戶必看 教你如何輕鬆修正透視畸變
    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喜歡使用超廣角鏡頭拍照片,原因是超廣角鏡頭不同於一般的標準鏡頭和遠射鏡頭,它有著較強的透視感,可以表現出人眼無法觀察到的空間效果。因此,對於風光攝影愛好者而言,超廣角鏡頭是不可缺少的一支鏡頭。
  • 想拍出好照片,這個拍照角度必學不可!
    簡化背景低角度仰拍還有助於去除不需要的東西,尤其當我們遇到雜亂的背景時,我們可以蹲下來以天空為背景仰拍人物,這樣可以減少複雜背景的幹擾,讓觀眾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人物主體身上。@Jason N | iPhone@ Jalan S | iPhone◢如何用好低角度仰拍?
  • 攝影師慣用的線條透視方法,在攝影作品表現上有什麼好處?
    攝影定格照片,照片包含內涵。在攝影創作中,如何拍出能夠引起觀者共鳴的照片,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呢?在攝影形象造型中,結合拍攝的內容,線條透視創作方法一直是攝影師們的寵兒,它在表現攝影作品內涵上到底有什麼好處?
  • 攝影聊透視 讓你知道無敵的廣角是怎麼將透視生產出來的
    我是踩一腳攝影,自封的攝影「自學成材」榜樣,淫浸於攝影十多年,口袋裡肯定有你想要的乾貨。用廣角怎樣製造透視感?快講快講!莫急,按咱們的老規矩,先上圖,看圖說畫!看這張拍于洋湖溼地公園門口的圖。而如果用遠攝鏡頭拍攝,結果剛好相反,它能壓縮被攝空間,削弱線形透視,與此正好相反。在這裡鏡頭的焦距是影響線形透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廣角鏡頭能在前景中包括更多有會聚趨勢的導線,從而主導影像的走向結構,增強線形透視。同理,下面這張雪景,將鏡頭貼近地面拍攝,放大地面線條的走向,讓原本平行的線條在透視效果的渲染下變成了放射狀,強化了線形透視。
  • 150、155、160的女生,拍照如何拍出170逆天大長腿的既視感?
    拍照重在角度和姿勢,很多女生可能因為身高原因沒有自信拍照,其實,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正所謂身高不夠、姿勢來湊,就連很多明星身高不高都能拍出逆天長腿的感覺,你怎麼就不行呢,所以,今天小編就是要告訴大家,就算你的身高只有150、155、或者160,在正確的拍照角度和技巧下,也能拍出你們想要的170逆天大長腿的既視感
  • 攝影創作不可忽視透視,利用空間透視拍攝出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
    透視是攝影中重要的的攝影語言,通過透視可以表達攝影人想要表現的不同情感。利用攝影背景的空間之間的透視的關係進行構圖,是體現攝影構圖,具有視覺衝擊力的重要的表現。攝影空間的透視關係進行攝影的構圖,直接體現攝影的縱深感,層次感,立體感,空間感的審美的意境,往往能夠創造出詩情畫意的攝影藝術作品。通過不同的透視感,攝影人可以表達不同的氣氛,例如強烈的透視可以拍出誇張的空間感,而有目的性的削弱透視,就可以讓畫面更加緊湊。
  • 手機拍風光|如何拍出「距離感」?教你3招!
    3-「小元素」烘託「大環境」:除了藉助兩個大小相同的元素增強距離感外,我們還可以用「小元素」烘託大環境,用兩個對比很懸殊的元素來突顯風景的壯美。二、巧借透視構圖|突出「距離感」「透視構圖」是大家很熟悉的攝影構圖,可以讓平面照片變得立體有層次。
  • 如何在攝影中利用拍攝角度拍出大片視感
    角度的選擇對攝影具有重要意。每一個角度的變化,不但構成了畫面的多種造型結果,還對表達拍攝內容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拍攝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別很大。變化一下角度,能直接影響畫面結構。拍攝方位不但會使畫面中對象的透視形象發生顯著變化,還會使被攝對象與其周圍環境的相對位置在畫面上發生變化。拍攝方位通常包括正面角度、斜側角度、側面角度、反側角度、背面角度。正面角度面對同樣的拍攝對象,拍攝方位不同,拍出的效果也會不同。當你圍繞著景物走動時,光照條件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且畫面的背景和前景也會發生變化。
  • 用廣角鏡頭拍攝,你需要了解一點透視基礎知識
    可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利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常常出現的被攝物體空間透視感與畸變無法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區分,因此,先要了解透視與畸變的區別在哪裡?03透視與畸變的區別如何正確區分畫面中的透視關係與畸變?首先要弄清楚透視是什麼?透視一詞源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繪物體的空間關係的方法或技術。
  • 【攝影講評】如何拍出完美街景 第1243講?
    這樣的視角有利於表現建築的空間、層次以及建築與環境的關係。 在拍攝時,要注意使用小光圈,清晰地表現遠近的建築細節。同時,虛化的畫框也很好地增強了畫面的縱深感。 想要表現建築的高大雄偉,仰拍是最佳選擇。由於仰視拍攝時拍攝點低於拍攝對象,鏡頭向上仰起,常常會使地平線處於畫面之外。而背景中的天空佔據畫面相當大的面積,誇張了被攝對象,使其具有巍峨之勢。 如果配合廣角鏡頭拍攝,由於透視關係,建築會變得下寬上窄,近大遠小,給人一種挺拔直立,刺破青天的視覺效果。
  • 什麼是透視變形?如何利用透視規律拍出有意思的照片?
    前邊我們講了鏡頭畸變,其實透視關係在拍攝過程中也會帶來一些成像的變形,不過因為透視關係引起的變形我們不管它叫畸變,我們通常管它叫透視變形。這期我們就講一下透視變形一、什麼是透視?我們拍攝的時候,我們拍的是三維空間的物體,但是我們的照片卻是二維的、平面的,「透視」其實是指我們在二維平面上再現三維空間的空間感、立體感的觀察方法。
  • 攝影中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識,曼雷用攝影打破單點透視,突破常規!
    攝影中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識,曼雷用攝影打破單點透視,突破常規!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給大家分享了關於大攝影師曼雷,我們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關於曼雷大家不知道的冷知識,攝影他本身就是有一種天然的屬性就是紀實性,也就是說攝影具有客觀性,我們聊的這張照片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在20年代就把他拍虛了,他把一個二維的平面圖像讓它動起來了,這張照片的前景是虛的,背景是實的,就像是我們坐在車上所拍攝的,不管你所從事的是繪畫還是攝影,它最終是你想表達的一種想法,我們說去和去看一張作品
  • 【攝影講評】建築攝影拍攝注意事項 第1384講?
    拍攝高層建築時,把拍攝點選在附近多層建築的樓頂或高層建築的裙樓屋頂,可避免被攝建築物在畫面中產生透視失真的情況。 保特相機水平在建築攝影中極為重要,除非為了獲得特殊效果,一般照相機鏡頭應該置於正常平視位置上(即鏡頭軸線與兩眼平視的視線一致),才不會出現透視失真、變形的情況。
  • 攝影基礎,入門新手鏡頭如何挑選適合的
    其實我們只要知道鏡頭的種類,挑選出適合自己的鏡頭就可以了,那麼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鏡頭的5大類,再來探討你適合選擇哪種鏡頭。1,廣角鏡頭。此外,由於廣角的視角寬廣,近距離拍攝可以有極其誇張的透視,因此也可以拍攝出有極強視覺衝擊力的照片。廣角較適合拍攝風光、建築以及人文類的照片。2,魚眼鏡頭。魚眼鏡頭是一種焦距很短並且視角接近或等於180°的鏡頭,是一種較為極端的廣角鏡頭。
  • 「半透明」的媒介話語:透視麥可·沃爾夫的攝影藝術美學空間
    在拍攝手法方面,沃爾夫的城市紀實攝影有著鮮明的特點:規避採用仰視、俯視等建築常用的拍攝角度,平視的角度往往使得深層次的視覺空間遭到擠壓,呈現扁平化,那種自文藝復興起繪畫界所追求的透視表達,在沃爾夫的照片當中隱退;窗戶將建築立面分割成無數的方格,這些平鋪的矩形合力構成一張細密的「大網」,形成嚴密的秩序感,透過窗子所展現的內部空間構成也趨於多元;天空、地面或是其他可供對照的空間元素被沃爾夫驅逐出圖像,被拍攝的主體填充整個畫面
  • 一加8 Pro 相機暗藏「透視」功能?官方:只是紅外攝影效果,功能沒...
    前有手機可複製萬物,後有手機相機具備透視功能,現在的手機性能真的是越來越強了。近日,有國外網友發現一加 8 pro的相機似乎有透視功能。最先發現這一神奇現象的是一個國外的數碼博主。從該網友的視頻來看,一加 8 Pro 確實可以拍到類似「透視」的畫面,而且,這個效果在取景器界面就能直接看到。具體能透視什麼呢?網友們也親自動手試驗了。
  • 攝影常用的5種透視,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什麼是透視?透視是在兩度空間的平面上形象化地表現三度空間的方法,對於攝影構圖來說,它是必須要研究的一個方面。攝影者通過研究圖像中的深度感和空間感,是由於與視覺、光學、幾何學、自然界某些大氣現象相關而自動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