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2021年1月14日,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局長程鵬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十三五」期間,上海以生態環保倒逼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已取得成效,「十四五」期間將加快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他指出,把環保政策能夠納入宏觀經濟治理的政策的範疇,體現了我國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創新,使保護生態文明的要求內化於經濟發展當中。
程鵬表示,生態環境部門將牢牢把握「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總要求,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定位,充分發揮環境政策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緊緊圍繞「抓環保、促發展、惠民生」這一工作主線,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系統性全局性針對性,著力做好環境容量的「加法」,為經濟發展騰挪出更多發展空間;做好汙染排放的「減法」,確保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做好綠色發展的「乘法」,釋放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倍增效應;做好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的「除法」,積極防範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如何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推動作用,持續推動能源、工業、交通和農業等「四大結構」調整,持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上海還將進一步擴大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聯動範圍,豁免或簡化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的環評手續,加大對「3+6」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統籌保障好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並納入環評「綠色通道」,服務保障優質項目儘快落地開工。
上海還將通過搭建綠色技術創新平臺、推行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支持有條件環保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等,整合國內外先進低碳環保技術和產業資源,下大力氣支持低碳環保技術和產業發展,帶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製造等綠色產業的發展壯大,提升低碳環保產業能級和經濟貢獻度,增加經濟發展新動能。
執法方面,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堅持嚴格執法和柔性寬容、主動服務相結合,繼續推行「不見面審批」「非現場監管」,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的幫扶指導,在服務中夯實企業責任,做到「無事不擾、有事必到」。
在發布會上,程鵬還披露,截至2020年,上海共完成低效建設用地減量66.8平方公裡,減出來的土地主要用於生態建設。加快桃浦、南大、吳涇、吳淞等重點區域轉型,完成兩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市級產業結構調整項目5900餘項。
過去五年,上海市煤炭消費總量佔一次能源比重從37%下降到31%左右,非化石能源佔比超過17%。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6.4萬輛,貨櫃鐵海聯運達到26.79萬標準箱,較2018年增長256%。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推廣力度全國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