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驕傲,我飛翔過。
——泰戈爾
01
名家大師面對面:
人類航天那些事兒
通過之前的講座與動手實踐,大家對航空航天的基礎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8月21日上午,國家留學基金委航天國際化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資助學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高級研究員李洪波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人類航天那些事兒」主題講座。李老師先後為我們講述了人類航天探索活動基本情況和歷史故事,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北鬥導航定位系統,以及火星探測等重大工程的發展歷程、豐碩成果以及未來展望。
通過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史的回顧,李老師讓我們體會到老一輩航天人的創業艱辛,「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
而通過李老師對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成就和發展前景的介紹,我們體會到中國航天近些年來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堅實步伐。
01
結營儀式:難說再見
經過四天半的活動,今年的這次夏令營活動已迎來尾聲。8月21日下午,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營迎來了閉營儀式。首先,我們通過一段視頻,回顧了這幾天的點點滴滴。
來自遼寧的許裕鵬同學、來自山西的張廣全同學、來自澳門的周婷婷同學和來自安徽的汪玥彤同學作為營員代表發言。四位營員代表在發言中分享了自己參加本次夏令營活動中的收穫與感悟,表達了對各位老師、帶隊輔導員的感謝,也表達了自己投身空天的渴望。
隨後,本次活動負責人之一,我校宇航學院2019級輔導員胡任傑宣讀了本次科學營的優秀營員名單。
山西營輔導員張晏源同學作為帶隊輔導員代表,與大家分享了作為輔導員參與這次活動的感受,表達對各位營員及各地帶隊老師積極參與、積極配合的感謝,為參與此次夏令營活動的所有營員送上了祝福。
之後,2020雲上科學營北航分營組委會的王立東老師為本次活動致閉幕詞。
在閉營儀式的最後,由全體帶隊輔導員演唱的《再見》,表達著各位輔導員與營員之間的不舍,以及對參加本次雲上夏令營活動的所有營員的祝福。
雖說今年的疫情
讓我們不能親臨
北航校園
但這次雲端相聚
自然也少不了
最後的合影留念
營員感想
8月17日—21日,我有幸參加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雲上科學營活動。現在已經是活動的最後一天了,寫下這些文字時,第一天大家互相自我介紹的場景好像仍歷歷在目。
選北航營的時候我不覺得自己會被選入,因為自己的實力在上海高中生中只是滄海一粟。但當我一周後收到一封郵件上清清楚楚寫著「恭喜你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營的一員」時,那時的心情大概是錯愕大過了激動吧,覺得自己多少還是帶有些運氣成分進來的,所以我格外珍惜這次機會。
第三天的無人機活動應該是所有營員最期待的了。從活動前收到快遞我就開始翹首以盼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無人機,也是屬於我自己的第一架無人機,是北航送給我們的禮物。
我之前對科學的理解只停留於做實驗、寫報告的筆頭工作,但無人機活動讓我了解到,科學還包括動手實踐操作的極大樂趣。我的動手能力一直不是很強,但彭濤老師很耐心,他每一步結束都會問有沒有同學沒完成,他會等到最後一個學生說完成了才會進行下一步。其實他本沒必要這般等待,我想,這是老師對我們的陪伴和安慰。從第一步安裝電源到最後安裝機翼,一個半小時,無人機組裝完成。當無人機小飛從地上騰空而起時,我的心也不禁雀躍。完全由自己組裝的無人機,在我的遙控下飛行,這是極其難忘的第一次。
無人機活動也增強了我的自信心,這次的拼裝不算難但也絕不簡單,至少它告訴我,我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是可以的,要對自己自信一點。簡單的一次活動,給了我這麼多啟示,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或許北航想傳遞的就是這種科學精神吧。
今天下午就進行閉營儀式,暫且要和北航說再見了。沙河校區美麗的夜景在我的腦海中久久輝映不去,我不會停下追尋的腳步,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北航校內,親眼看到落日下煜煜生輝的新主樓。
再會,北航!
——上海 彭靈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
轉眼間已經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心懷科技嚮往,我們探夢而來
滿載空天情懷,我們攜夢而歸
五天活動中的點點滴滴
相信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回憶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我們
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