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南京人譜寫「蝶史」

2020-12-02 搜狐網

  金陵晚報記者 周揚天宇金陵晚報報導化蝶,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已經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生命誕生的過程,而成為一種重獲新生的境界,從莊周到梁祝,最終都化蝶而飛。事實上,我們對自然界中的化蝶,也就是蝴蝶的羽化過程,並沒有全部了解。

在南京,堪稱國寶的中華虎鳳蝶一直被環保團體所保護,金陵晚報也一直在關注這項事業。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團體或者個人完整地用影像資料記錄下中華虎鳳蝶的一生,尤其是虎鳳蝶羽化的那一剎那。昨天,在鳳遊寺小學的「六足園」內,金陵晚報記者和蝴蝶專家張松奎以及鳳遊寺小學的師生們一起首次完整地記錄下了中華虎鳳蝶羽化的過程,再加上去年張松奎所採集的影像資料,全國首部完整的中華虎鳳蝶生活史誕生了。

  十年前就在做準備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張松奎就一直在做中華虎鳳蝶的異地同種交配實驗。所謂異地同種交配就是把生活在不同地點的中華虎鳳蝶集中起來,讓不同產地的虎鳳蝶相互交配,以期產下最優勢的品種。比如說,可以讓生活在紫金山和牛首山的中華虎鳳蝶交配,這是距離比較近的,還有的是外地的中華虎鳳蝶。「當時,中華虎鳳蝶不光在南京有,長江中下遊地區也有一定的分布。」張松奎告訴記者,為了收集不同產地的中華虎鳳蝶的卵,他就向全國的蝶友徵集,於是武漢的、宜昌的、杭州的蝶卵都集中在了他的手中。在實驗中,張松奎發現,中華虎鳳蝶在幼蟲的一齡、二齡階段是最危險的,天敵的增多、杜蘅的減少、甚至是天氣的驟冷都會將這些小生命扼殺。一旦度過這段最危機的時刻以後,幼蟲的存活機率就高得多了。因此,他又提出了人工幹預的方法。也就是幼蟲的一齡、二齡階段在完全自然的環境中,用人工餵養、保育的方法幫助中華虎鳳蝶的幼蟲度過這個難關。不過餵養中華虎鳳蝶幼蟲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些小傢伙們只是認準杜蘅這一樣植物吃,因此想要讓它們吃飽、吃好還得費力氣去找杜蘅。好在通過實驗張松奎已經掌握了人工養殖杜蘅的方法。目前,鳳遊寺小學所採用的正是張松奎通過研究繁育出的中華虎鳳蝶蟲卵,以及他的一套理論。

  三年才完成的「羽化」

  中華虎鳳蝶的羽化只需要一個小時,但是為了等待這一個小時,鳳遊寺小學的師生們卻用了三年。「學校建立六足園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鳳遊寺小學的江盛元副校長告訴記者,在具體的操作上學校特地請張松奎任總指導,請他將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教給孩子們,然後由孩子們通過學習、觀察、研究來飼養中華虎鳳蝶等蝴蝶。第一年的時間,六足園內沒有任何六足動物,有的只是杜蘅、馬蔸鈴等蝴蝶的寄主植物。在這一年中,學生們通過種植這些植物,了解到了它們的習性,以及有關植物與蝴蝶之間的關係。到了第二年,學校才引進了包括中華虎鳳蝶在內的蟲卵。等到幼蟲孵化,學生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天記錄中華虎鳳蝶幼蟲吃食物的情況,研究一隻虎鳳蝶從出殼到結蛹需要吃多少杜蘅的葉片。同時,還要記錄下當天的氣溫、溼度等等。最終,這些記錄還被以日記的形式保留下來,成為珍貴的研究資料。「今年是六足園建設的第三年了,直到今天我們才看到了羽化的過程。」副校長楊健拿著攝像機興奮地說,正是在這樣嚴謹的操作下,他們才可以記錄下完整的中華虎鳳蝶的一生。

  化蝶,一曲生命交響曲

  鳳遊寺小學30平方米的小棚子內,兩臺攝像機、三臺照相機對著綠葉下一隻黑乎乎的蛹貪婪地拍著,圍著它的6個人更是個個屏息凝神,生怕自己的氣息打亂了那隻蛹為自己選擇的誕生時間。2007年2月27日,是一個應該被所有熱愛蝴蝶、熱愛生命的人牢記的日子,在這一天上午10點半,一個小小的生命開始破蛹而出,化身為雍容華貴的中華虎鳳蝶。也正是在這一時刻,中國人第一次用攝像機、照相機完整地記錄下了中華虎鳳蝶華麗而感人的誕生過程。

  開場:起床啦

  上午10點半,鳳遊寺小學的六足園內,所有的人都緊緊盯著綠葉下中華虎鳳蝶的蛹。突然,原本安靜的蛹顫抖了一下,裂出了一條縫,緊接著,蛹內噴出一股清水。醜小鴨變天鵝的童話上演了。仔細觀察那隻裂開的蛹就會發現,由於是斜著裂開的,整個蛹就像一個縮小了的海螺一樣。透過裂縫,已經可以看到中華虎鳳蝶那柔軟的軀體。「剛剛那股清水其實是蛹儲存了一個冬季的排洩物。」張松奎打了比方,這有點像人每天起床都要排洩一樣,不過對於中華虎鳳蝶來說,這是它們一生唯一一次「起床」,在此後的三十天裡它們要忙著交配、繁殖,然後匆匆離去。正在說話間,蛹殼中的虎鳳蝶又伸了個懶腰,裂縫更大了。透過裂縫,已經能夠看到虎鳳蝶金黃色的外衣了。

  起伏:背著「房子」生活

  也許是沉睡了太久,睜開眼睛、伸個懶腰之後,蛹殼中的中華虎鳳蝶安靜了下來。它需要休息一下。畢竟,想把背在身上的「單身公寓」甩掉並不是一件易事。10分鐘過去了,虎鳳蝶終於開始有所行動了。隨著它奮力地伸展,蛹分成了兩段,身體已經完全沐浴在陽光下了。本以為這隻虎鳳蝶馬上就可以徹底破蛹而出,可生命的誕生怎會這般容易。看來是「單身公寓」太狹小了,中華虎鳳蝶的腦袋和身體已經出來了,腿卻還在蛹殼中動彈不得。小傢伙掙扎了幾下卻沒什麼成效,接下來,又是漫長的等待。或許是虎鳳蝶借著恢復體力的工夫思考了一下最終破蛹而出的辦法。只見它奮力伸出兩隻足,扒住了身邊的一片葉子,然後拼命地搖晃著身體。終於,那套對它而言已成累贅的「房子」被甩在了一邊。蛹雖已破,但在沒有打開翅膀之前,它還算不上真正的蝴蝶。

  高潮:展翅

  剛剛擺脫蛹殼束縛的中華虎鳳蝶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麗,它的翅片皺巴巴地結在一起,似乎完全不能飛翔。「不要著急,虎鳳蝶羽化的過程通常要一個小時。」張松奎說,這主要是因為剛剛羽化的虎鳳蝶翅片比較柔軟而皺縮,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將其伸展開來。果然,在十分鐘之內,虎鳳蝶的翅片慢慢伸展,一件華麗的外衣就這樣罩在了虎鳳蝶的身上。這時,時間定格在了中午11點50分。但是這時的翅膜尚未乾固,翅身還很軟弱,不能飛翔,必須再隔一兩個小時,才能振翅飛翔,隨風飄舞。

相關焦點

  • 環保志願者歷時10年調查南京野花
    繁縷,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劉光華提供南京春天的來臨,通常始於梅花。最初只有一兩朵,隨後迎春、堇菜、二月蘭……接二連三、漸漸連綿,最後奼紫嫣紅開遍。南京人一年一次的賞花季,也隨之開啟。昨天,記者獲悉,南京67歲的環保志願者劉光華,歷時10年對南京野花種類進行了統計。你知道南京人為啥愛賞花踏春嗎?據劉老統計,南京全年依次開放的野花至少365種。其中,這個時節我們身邊盛放或將開的野花至少有78種,而三四月份,還將有一大撥春花次第開放。整個春天,至少有178種野花供你觀賞。
  • 中日學者歷時三年研究成功《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出版
    在這一共識與實施框架的基礎上,中日雙方各10名學者組成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分為古代與中世紀史、近現代史兩個組,開展了共同研究。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學者間的冷靜的研究,首先從學術上釐清歷史事實,交換關於歷史認識的意見,分析歷史認識的差異與問題,以緩解圍繞歷史問題的對立情緒,增進兩國的交流,加深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現在以論文集形式公布的研究報告,是近三年的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的第一階段成果。
  • ...為什麼南京今夏蝴蝶反倒少了?-絲帶鳳蝶 絹蝶 青鳳蝶 蝴蝶會...
    翠藍眼蛺蝶  東方網7月19日消息:上周,南京紫金山的「螢火蟲」讓眾多市民很是驚豔了一番。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紫金山上不只有螢火蟲,還有神秘的「蝴蝶谷」。還有漂亮的翠藍眼蛺蝶,以前在南京城區也經常可見,但是隨著城市改造,以及草坪替代了自然雜草,這種蝴蝶也已經很少了。  在「消失」的蝴蝶中,張氏蜘蛺蝶更是19年不曾見到了。早在1993年,南京市青少年宮專職美術教師張松奎在紫金山發現了一隻蜘蛺蝶新種,命名為張氏蜘蛺蝶,遺憾的是19年過去了,始終沒有再發現一模一樣的蝶。
  • 戚發軔:新中國航天史的譜寫者與見證者(上)
    他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航天史的譜寫者與見證者。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宙學院的名譽院長,戚發軔幾乎沒有錯過我國航天事業的每個重要節點。從飛彈到運載火箭到人造衛星再到試驗飛船最後到載人飛船,他或參與或設計或主導,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航天史的譜寫者與見證者。「靠人不如靠自己!」
  • 《白獅奇緣》熱映 幕後團隊歷時三年真景真獅拍攝
    《白獅奇緣》熱映 幕後團隊歷時三年真景真獅拍攝 影片憑藉 「猛」寵白獅查理、非洲狂野人文景觀以及發人深省的人與自然探討,收穫網友好評。電影除了將人與野生動物親密關係進行童話手法般的闡釋,也將「罐頭狩獵」這一殘酷事實進行了呈現。
  • 歷時十年寫作 張勇先教授著作《英語發展史》發布
    6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勇先著作《英語發展史》發布。該書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以人物、事件、文學作品以及科技發明為主線,簡述了英語在過去1500年間的發展演變過程。
  • 帝王蝶的「春運」旅途
    春運,這個歷時40天之久,數億人以各種方式向中國各地移動的畫面,被形象地稱作「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在動物界,也有一種特殊的昆蟲,每年都要跨越萬水千山,定期完成兩次大遷徙。無論在時長上還是規模上,都超越我們的春運。
  • 蝶痴30載繪出金陵賞蝶圖
    本報記者 仲毅張華金陵晚報報導翅如蠶絲的冰清絹蝶藏匿在老山,黑白相間的蚜灰蝶和雌雄異形的玉帶鳳蝶(俗稱梁祝蝶)在紫金山翩翩起舞……氣溫的回升讓大地復甦,也讓沉睡了一個冬季的精靈——蝴蝶再次活躍了起來。
  • 南京市民拍下中華虎鳳蝶的成長過程
    揚子晚報網5月15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今年3月5日,南京蝴蝶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在南京老山森林公園觀察蝴蝶時,意外發現樹林中有一群彩蝶飛舞。經仔細觀察辨認,發現雙翅黑與黃色相間、酷似老虎皮紋的蝴蝶,竟然是「國寶」中華虎鳳蝶,而且數量特別多,令人喜出望外。
  • 南京一市民歷時一年拍下中華虎鳳蝶從卵孵化為幼蟲並化蝶的全過程
    >   蛹   虎鳳蝶  2017年3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武先生在攀登浦口老山時此後,武先生前後用了一年的時間,把中華虎鳳蝶的全蟲態,也就是從卵、幼蟲、蛹和羽化成蝶的全過程拍攝了下來,真的是妙趣橫生。揚子晚報記者梅建明  發現蟲卵  武先生告訴記者,去年3月20日,他在老山看到虎鳳蝶產下的蟲籽,大小不到1毫米,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晶瑩剔透的螢光綠,整齊地排列在杜蘅葉子上。為此,他萌生了觀察它全過程的想法。
  • 「美濟島」歷時三年、吹沙填海,海南造中國版「馬爾地夫」!
    「美濟島」歷時三年、吹沙填海,海南造中國版「馬爾地夫」!談到海灘的話,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國外的馬爾地夫了,要知道如果能夠在沙灘上邊悠閒的吹著海風曬著太陽,看著美女簡直是一件再享受不過的事情了。說到美濟島的話,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因為它之前的名字叫做美濟礁,今天小編就要好好的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它現在會被叫做美濟島了?其實美濟島是屬於海南省的,因為景色比較漂亮,現在也成為了這個城市的一個地標建築景點。
  • 海水小百科——人字蝶
    我國南海遼闊而美麗,孕育出大量的蝴蝶魚,人字蝶是其中最普遍的品種。因其身上的花紋如橫向書寫的「人」字而得名,我們在科學著作中將這種魚叫做絲蝴蝶魚。它們在人工環境下表現得並不膽怯,但如果將一條人子蝶放到一個沒有任何其他魚的水族箱中,它就會十分緊迫,甚至完全絕食。它們是一種群居的動物,必須在熙熙攘攘的複雜社會中才能活得好。倒吊類、小神仙、隆頭魚都會讓它們感到周圍安全的。如果想養得更好,有必要使用5條以上的一個群落。這種飼養方式能讓人字蝶很開心,它們很少互相攻擊,而且會成群地在水族箱中遊泳,十分漂亮。
  • 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舉行
    10月18日,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大會在仙林校區舉行。千餘名師生系友、來自兄弟高校哲學院系所的嘉賓以及長期關心支持南京大學哲學系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歡聚一堂,撫今追昔、共襄未來。    南京大學哲學系有著質樸厚重的歷史積澱,可溯源至中央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20年創立的哲學系。百年南哲在近現代中國和南京大學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 南京江東門紀念館追思張純如
    11月9日是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的忌日,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館內的張純如雕像前舉行「勇敢的天使」花語祭奠活動,用鮮花緬懷這位無法忘卻歷史的作家。  活動現場,代表張純如英文名Iris的鳶尾花和寄託哀思的白菊圍繞在雕像四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帶領全館工作人員在雕像前默哀,並獻上菊花。
  • 「蝶彩一號」憑啥那麼牛?謝風華伉儷若隱若現
    「蝶彩」背後的「投行伉儷」曾因內幕交易有案底「蝶彩一號」的全名為德邦證券蝶彩1號限額特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由德邦證券於今年3月13日向客戶推廣,推廣期歷時僅一天,有效參與戶數11戶,淨參與份額90210152份,並於4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
  • 《戴雲山蝴蝶圖鑑》出版 戴雲山首現「國蝶」
    本報訊 (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李宏圖 塗志斌)日前,由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臺灣生物學會歷時4年合作完成的《戴雲山蝴蝶圖鑑》正式出版,這是海峽兩岸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合作中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 南京人春節去哪看展?「人魚尋金夢」攜蝴蝶魚展來襲
    2020-01-18 09:5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絢麗奪目的黃金鰺,在「美人魚」身旁翩翩起舞,讓你瞬間進入美麗神秘的童話世界。記者昨天從南京海底世界獲悉,春節期間,這裡將上演海洋版「人魚尋金夢」,還有蝴蝶魚展,為市民遊客奉上一場瑰麗的新年海洋大秀。 「人魚尋金夢」攜蝴蝶魚展為新春獻舞
  • 拯救瀕危三峽蝴蝶人工繁殖10種珍稀蝶
    本報訊(記者陳杰)三峽珍稀蝶類瀕危,拯救物種刻不容緩!重慶有關專家歷時數年,攻克了10種珍稀蝴蝶的養殖技術,今年5月,該項目獲得了2005~2006年度全市林業科技貢獻獎。  重慶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高級工程師、昆蟲專家楊萍介紹,重慶已知蝴蝶分布447種,佔全國已知類的36.5%,其中三峽庫區有珍稀觀賞蝶類60種,其中不乏珍稀瀕危種類:金裳鳳蝶、寬尾鳳蝶、喙鳳蝶、三尾鳳蝶、中華虎鳳蝶、枯葉蛺蝶。  三峽庫區蓄水後,氣候發生變化、植被開始演替,蝴蝶精靈們的家遷到哪去?以後,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什麼時候,才能見到這些「會飛的花朵」?
  • 蝶中小精靈 灰蝶
    灰蝶雖然體型很小,但種類數量非常龐大,具有極為豐富的物種多樣性,據相關數據顯示,灰蝶種類佔全部蝶類的30%-40%之間。我國地域遼闊,環境多樣,孕育了十分豐富的灰蝶種類資源,根據2002年王敏等編著的《中國灰蝶志》,我國共有灰蝶146屬515種390亞種,是世界上灰蝶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隨著科學考察工作不斷推進,灰蝶的種類還在不斷增加,每年都有新種乃至新屬被發現。
  • 【網絡述年】南京人春節去哪看展?「人魚尋金夢」攜蝴蝶魚展來襲
    2020-01-18 10:47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人魚尋金夢」攜蝴蝶魚展為新春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