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家報》:氣候問題是全球最大挑戰之一

2021-01-1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西班牙《國家報》11月6日發表題為《2050年:如何避免<瘋狂的麥克斯>》的文章稱,人類如今的生活非常動蕩,儘管我們也許還未察覺到。我們很可能會死於世界末日,死於那些假想中的導致人類大滅絕的事件,而不是死於恐怖襲擊或飛機墜毀。

文章稱,7.5萬年前印尼多巴超級火山噴發時,人類曾走到滅絕的邊緣。多巴火山連續噴發了七天,火山灰效應使地球進入冰川期,當時的場景與「核冬天」別無二致。但早期人類和一些動物頑強地活了下來,物種才沒滅絕。「人類好像從那時經歷了一個瓶頸,世界人口大大減少。」麥可·蘭皮諾在《地球災難性風險》一書中指出,「這可能是人類這一物種遭遇過的最嚴重災難」。

文章稱,根據「多巴巨災理論」,火山灰遮天蔽日,氣溫驟降,地球上的生存條件變得異常惡劣,導致人類瀕臨滅絕。作為一個在地球歷史上起到決定性作用、能夠在地質上留下烙印的物種,我們人類如今再次站在了「瓶頸」面前,因為在「末日之鐘」上,我們距離滅亡只有兩分半的時間了。

根據這一由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設立的標誌人類危機的時鐘,我們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12點只有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的時刻。全球安全局勢的惡化,使得《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家們在今年年初將「末日之鐘」撥快了30秒。在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之前,誰也沒有想像過人類可能正在自取滅亡,人類的滅絕看上去也非常遙遠。

然而,我們如今的生活非常動蕩,儘管我們也許還未察覺到。我們很可能會死於世界末日,死於那些假想中的導致人類大滅絕的事件,而不是死於恐怖襲擊或飛機墜毀。根據一些致力於研究生存風險的學者的說法,我們與那些影響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能力的威脅之間已經非常近。我們將如何走到2050年?

「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危險。」最近出版的《道德、遠見和人類繁榮》一書的作者菲爾·託雷斯指出。他在這本描述生存風險的書中寫道:「很少有人意識到當今的核戰爭威脅比冷戰時期多數時候要大得多。氣候變化否定論目前仍是普遍令人無法接受的。」他認為,目前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找到一種不令人們恐慌的方式來傳播史蒂芬·霍金的說法:眼下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危險的時刻。

被視為《巴黎協定》設計者之一的法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特雷莎·裡貝拉對全球風險水平的認識顯然很深。她認為,氣候問題無疑是2050年前我們將面對的最大的挑戰之一。

裡貝拉為2050年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一種是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全球減排力度小,沒能拿出應對的戰略:「到那時我們將身處一個類似電影《瘋狂的麥克斯》(澳大利亞和美國聯合出品的系列科幻片,描述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等給未來世界帶來的變化——本報注)中的環境,整個世界因爭奪基本資源而充滿衝突,不公平和脆弱助長著民粹主義和暴力活動。全球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面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堪一擊,糧食安全面臨危機,人口密集的低洼地洪水泛濫,交通、能源或供水等基礎設施無法正常運行。」

另一種情況是我們採取了一切措施實現低碳經濟。裡貝拉表示:「我們無法避免氣候系統變化對我們造成的許多影響,但是我們的確可以規避因準備不足而出現的最嚴重、最可怕的後果,為子孫後代創造一種循序漸進的正常化。」她認為,儘管我們可能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減排狀態或將應對措施部署最到位,但她相信人類更接近第二種情況。

相關焦點

  • 外媒:西班牙有意接手舉辦氣候大會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領導人表示,願意讓馬德裡主辦原定12月份在智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據美聯社10月31日報導,智利總統皮涅拉10月30日取消了主辦12月2日至13日的氣候變化大會的計劃,以便將精力集中於恢復國內的安全。該國的騷亂已經導致至少十幾人喪生。
  • 頂尖科學家達成共識:應對氣候變化最大挑戰是全球合作
    氣候變化如何改變人類命運?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來自全球的頂級科學家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對於這個與人類休戚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球各國如何協同一致共同應對。
  • 西班牙受氣候變暖影響大 被指未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中國網9月30日訊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8日報導,西班牙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在最近的三十年中,西班牙全國的平均氣溫上升約1.5度,遠高於歐洲平均值0.9度和世界平均值0.8度。 27日,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中,並沒有給出各個地區的詳細數據。
  • 全球變暖和溫室效應為代表的氣候變化是當今面臨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以全球變暖和溫室效應為代表的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聽到這個詞,比如說環境組織警告我們所面臨的災難,一些公司也在宣傳他們如何努力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政治家也通過辯論和採取措施來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儘管措施永遠不夠,我們被迫接觸到了很多信息,但我們很少談論科學方面的問題。
  • 西班牙《國家報》:RCEP鞏固世界經濟重心東移趨勢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西班牙《國家報》:RCEP鞏固世界經濟重心東移趨勢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1月25日發表題為《亞太地區的新貿易協定鞏固了世界經濟軸心向太平洋的轉向》的文章
  • 2020後全球氣候談判: 新問題、新挑戰、新方案
    這些嚴峻的事實,一方面給疫情之後的全球氣候談判提出了新問題,製造了新挑戰;另一方面為疫情之後氣候談判法理向度的型塑與模式建構提供了新思路,為新時代「共商、共建、共享」的氣候治理建構指明了新方向。隨著全球共性議題和共同挑戰的日趨多樣、差異化的利益主體主張和訴求日益多元,全球氣候治理也變得日漸複雜。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發達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義務亦不斷消減,導致全球治理體系結構失衡、機構虛化、跨國集體行動不暢、共同協作意識不強。相反,「新興國家全球公共產品供給的意願和能力增強,但是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決策權和話語權依然被壓制」。
  • 智利放棄後,西班牙願接手氣候大會
    (觀察者網訊)智利不得不放棄舉辦氣候大會後,西班牙提議馬德裡接手。然而分析人士表示,改變地點在準備時間、資金和議題上都將帶來一系列問題。像這樣改變舉辦地也曾有先例,第23屆峰會期間斐濟擔任會議主席國,但是會議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所在地,德國波恩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表示,看到各國以多邊主義精神共同面對氣候問題這一現代和未來的最大挑戰,十分令人鼓舞。然而,舉辦地點的改變也將帶來一系列問題。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全球氣候變化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人類對煤炭和石油等碳基能源的大規模使用在滿足各種需求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不斷逼近地球承載能力的邊界。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中國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我們無疑要為明天人類的生存承擔起責任。
  • 西班牙表示將接替智利舉辦聯合國氣候大會
    中新社柏林10月31日電 (記者 彭大偉)在智利日前宣布放棄主辦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後,西班牙政府31日表示願意接過主辦權,並按照原定日期舉辦本屆氣候大會。  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原定於12月2日至13日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舉行。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西班牙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邊會並致辭。
  • 西班牙國家報消息,烏超的頓涅茨克礦工即將在歐冠當...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西班牙國家報消息,烏超的頓涅茨克礦工即將在歐冠當... 西班牙國家報消息,烏超的頓涅茨克礦工即將在歐冠當... 太空站工作室FOOTBALL 10-21 00:11 西班牙國家報消息,烏超的頓涅茨克礦工即將在歐冠當中面臨與皇家馬德裡的對決,但球隊當中有10名球員因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無緣這場比賽。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峰會後還有哪些問題待解?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峰會後還有哪些問題待解?巴黎協議的籤署了為全球今後的節能減排奠定了基礎,也給新能源的投資和開發帶了機遇。但巴黎協議還只是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第一步,如何保證協議公平有效地執行,未來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以及可能會遇到的挑戰是什麼,仍將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
    來源:海外網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團結,共同努力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氣候變化是全球性議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單獨解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一直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團結合作。」中歐數字協會主任克勞迪婭·韋諾蒂認為,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堅持多邊主義才能有效應對共同難題。
  • 氣候變化對我國重大工程的影響和挑戰
    中國氣象報記者 徐文彬  以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率、強度增加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重大問題。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正在嚴重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阻礙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對許多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將影響國家的安全策略。  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升高、降水強度增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增加等,在我國,這些變化相應增大了重大工程未來安全運行的風險。
  • 西班牙的國家概況與民俗風情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貓貓美美小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西班牙。一、國家概況1.國土地理西班牙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國家,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它的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以及在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
  • 談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據有人初步推算,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溫最大的增長是在冬季,其強度變化值可能達全球年平均值的2—3.5倍,高緯冬季雪量增大,低緯的降雨也會增多,而中緯度夏季降水會減少。  人們關心的是,全球氣候的變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麼後果。據推算由於氣溫升高使海水變暖和膨脹,海平面將比現在上升20—140釐米,如考慮極地冰雪的溶化,可能升高更多。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在於科技
    「科學家應該倡導以相互合作、協調為主基調的國家合作。」長期以來,氣候問題始終是全人類所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無論早在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協定》,還是2016年籤署的《巴黎協定》,都象徵著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決心。基於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本屆氣候峰會中邀請五位科學家,從多角度透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共話人類未來與氣候藍天。
  • 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
    原標題: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核心提示:即便能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地中海地區的生態系統也可能發生最近一萬年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其後果可能是西班牙南部變成一片沙漠。
  • 多個氣候變化事件入選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劉淑喬報導 4月6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也入選其中。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也是國內外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
  • 姚餘棟:如何逃避資產黑洞是全球經濟長期最大的挑戰之一
    全球流動性終究不足,因為你擋不住全球網絡大的趨勢。流動性不足,全球市場一定低迷,沒有高通脹,只有溫和通脹。而全球流動性不足,導致貨幣不夠,數字貨幣一定會大行其道。此外,他表示,結債務長周期無法避免。「我們通過銀行創造貨幣是N的平方減N的次數,所以抵不住人類網絡的上漲,債務率永遠上漲。」他說,負利率也將是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