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西班牙《國家報》11月6日發表題為《2050年:如何避免<瘋狂的麥克斯>》的文章稱,人類如今的生活非常動蕩,儘管我們也許還未察覺到。我們很可能會死於世界末日,死於那些假想中的導致人類大滅絕的事件,而不是死於恐怖襲擊或飛機墜毀。
文章稱,7.5萬年前印尼多巴超級火山噴發時,人類曾走到滅絕的邊緣。多巴火山連續噴發了七天,火山灰效應使地球進入冰川期,當時的場景與「核冬天」別無二致。但早期人類和一些動物頑強地活了下來,物種才沒滅絕。「人類好像從那時經歷了一個瓶頸,世界人口大大減少。」麥可·蘭皮諾在《地球災難性風險》一書中指出,「這可能是人類這一物種遭遇過的最嚴重災難」。
文章稱,根據「多巴巨災理論」,火山灰遮天蔽日,氣溫驟降,地球上的生存條件變得異常惡劣,導致人類瀕臨滅絕。作為一個在地球歷史上起到決定性作用、能夠在地質上留下烙印的物種,我們人類如今再次站在了「瓶頸」面前,因為在「末日之鐘」上,我們距離滅亡只有兩分半的時間了。
根據這一由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設立的標誌人類危機的時鐘,我們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12點只有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的時刻。全球安全局勢的惡化,使得《原子科學家公報》的科學家們在今年年初將「末日之鐘」撥快了30秒。在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之前,誰也沒有想像過人類可能正在自取滅亡,人類的滅絕看上去也非常遙遠。
然而,我們如今的生活非常動蕩,儘管我們也許還未察覺到。我們很可能會死於世界末日,死於那些假想中的導致人類大滅絕的事件,而不是死於恐怖襲擊或飛機墜毀。根據一些致力於研究生存風險的學者的說法,我們與那些影響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能力的威脅之間已經非常近。我們將如何走到2050年?
「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危險。」最近出版的《道德、遠見和人類繁榮》一書的作者菲爾·託雷斯指出。他在這本描述生存風險的書中寫道:「很少有人意識到當今的核戰爭威脅比冷戰時期多數時候要大得多。氣候變化否定論目前仍是普遍令人無法接受的。」他認為,目前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找到一種不令人們恐慌的方式來傳播史蒂芬·霍金的說法:眼下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危險的時刻。
被視為《巴黎協定》設計者之一的法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特雷莎·裡貝拉對全球風險水平的認識顯然很深。她認為,氣候問題無疑是2050年前我們將面對的最大的挑戰之一。
裡貝拉為2050年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一種是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全球減排力度小,沒能拿出應對的戰略:「到那時我們將身處一個類似電影《瘋狂的麥克斯》(澳大利亞和美國聯合出品的系列科幻片,描述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等給未來世界帶來的變化——本報注)中的環境,整個世界因爭奪基本資源而充滿衝突,不公平和脆弱助長著民粹主義和暴力活動。全球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面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堪一擊,糧食安全面臨危機,人口密集的低洼地洪水泛濫,交通、能源或供水等基礎設施無法正常運行。」
另一種情況是我們採取了一切措施實現低碳經濟。裡貝拉表示:「我們無法避免氣候系統變化對我們造成的許多影響,但是我們的確可以規避因準備不足而出現的最嚴重、最可怕的後果,為子孫後代創造一種循序漸進的正常化。」她認為,儘管我們可能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減排狀態或將應對措施部署最到位,但她相信人類更接近第二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