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 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2020-11-25 千龍網

新華社西安6月2日電(記者藺娟、付瑞霞)記者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了解到,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獲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泵後擺核心技術的國家。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新一代火箭發動機試驗區,901號試車臺在為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進行測試(5月27日攝)。

據介紹,此次試車的首臺泵後擺發動機,是在已經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的120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基礎上,通過局部調整對液體火箭發動機泵後擺技術的有效驗證。該發動機採用了全新研製的多種零部組件產品,尤其是多層波紋管柔性連接的高壓搖擺軟管,承受住了渦輪泵排出的高溫高壓富氧燃氣多重考驗,在試驗過程中活動自如,結構可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說,泵後擺技術將搖擺裝置後置,不僅用最小的擺動實現了推力矢量的變化,發動機結構還更加緊湊,火箭總體構型更加優化。更重要的是為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掃除了「攔路虎」,起到「瘦身健體」的作用,為研製更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泵後擺發動機自2015年10月啟動第一次論證,次年6月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圖紙下發,2017年4月10日完成零部組件生產進入總裝,5月17日完成全部裝配工作。試車前,科研人員對發動機進行了全面檢測,發動機試驗區進行了多項測試系統改進,並完成了多次冷擺試驗和綜合測試,確保首次試車準備充足,穩妥可靠。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是中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軌姿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專業研究院。

相關焦點

  • 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獲得圓滿成功
    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現場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研製的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獲得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掌握泵後擺核心技術的國家。該試車的成功為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製掃除了攔路虎,為研製更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為500噸級長徵9號主發動機奠定...
    新華社6月2日報導,記者2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了解到,我國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獲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泵後擺核心技術的國家。 泵後擺技術是我國正在研製中的500噸級火箭發動機液發-480所需要的關鍵技術之一,而液發-480又將是長徵9號火箭的芯級發動機,因此泵後擺技術可以認為是長徵9號項目所需要的眾多核心技術之一。
  • 我國攻破泵後擺發動機瓶頸,世界僅兩國掌握,火箭運力因此暴增3倍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原因進入新世紀,伴隨著國家對發動機領域的重視,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發動機研製的投入力度,航天發動機領域逐漸取得了一些發展,一些重點難點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相繼被攻克:2019年3月24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達到預期目標。
  • 核心技術!我國科技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泵後擺技術突破了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速度奇蹟般的增長,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生活可謂是日新月異,原來的老牌強國,俄羅斯和美國看到這種情況也是無可奈何,最近我國航天領域又出現一則好消息,那就是我國掌握了泵後擺技術,這項技術主要用於火箭發動機,能讓火箭成功飛上天的同時,提升其穩定性。
  • 國產航天發動機又有新突破!成功躋身世界第二
    國產航天發動機又有新突破!成功躋身世界第二眾所周知,中國在航天領域起步比較晚,但卻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在美國與俄羅斯相繼研發出火箭衛星之後,我國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導航衛星以及導航系統,還在空間站等項目上驚豔全球。而這僅僅是中國復興的開始,如今,伴隨著一聲巨響,中國在航天發動機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成功躋身世界第二。
  • 秒懂重要突破:我國研發全球首臺新技術發動機點火試驗取得成功
    2020年5月13日,中國民營火箭藍箭航天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此前,藍箭航天分別於2019年7月24日和10月26日先後完成了發動機全系統試車和長程試車等相關考核。本次採用的推進劑為液氧和甲烷,液氧作助燃劑,液態甲烷作可燃劑。標準情況下,甲烷(CH4)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是天然氣、沼氣、坑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甲烷充分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比較清潔。
  • 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當然我們的實力也不僅僅只有這些,這些年我們取得的成就還是非常大的,秦嶺傳出的一聲巨響仍舊覺得很激動,這是中國第一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之前全球只有俄羅斯掌握了這種技術。一旦有了這種發動機,也就意味著,中國人登上月球、火星不再是夢想!火箭發動機試驗是在陝西省抱龍峪淺溝的901試驗臺上開始的,隱藏著一個非常龐大的火箭發動機測試臺,大部分火箭發動機都是在此處測試的。
  • 又一項新技術實驗成功,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國家
    近期中國在航天領域又傳來了好消息,中國一項新的技術驗證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早些年由於我國的工業實力和經濟力量薄弱,在許多領域,我們只能夠仿照國外的先進技術,這也讓中國貼上了只會模仿的標籤,好像一切高精尖的技術都與我們沒有關係。
  • 火焰瀰漫試車臺,發動機幾秒鐘全部燒毀!長徵五號火箭研製秘聞
    在此之前長徵系列火箭中應用的最大推力發動機是75噸級的YF-20系列偏二甲肼類燃料動力,與之對比YF-100不論是推力指標亦或者使用燃料都迎來了升級換代,該型發動機採用世界最先進的高壓補燃循環系統,也被稱為富氧預燃分級燃燒循環技術,目前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全球只有兩個。
  • 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真的成功了
    例如,中國的基礎設施成就:高速公路裡程達120,000公裡,高鐵裡程達19,000公裡,佔世界高鐵裡程的60%;中國鋼鐵產量居世界之首,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中國研發的5g技術領先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自經濟實力上升到一定地位後,喜訊接踵而至,我國開展了泵式後擺火箭發動機的試驗,試驗過程是在秦嶺深區進行的,這裡有亞洲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試驗臺,國內也有不少試驗。
  • 又一款火箭發動機完成點火試驗,關鍵技術獲突破,年內將實現首飛
    據國內媒體報導稱,我國藍箭航天公司於近日在其智能製造基地熱試車臺上,進行了「朱雀二號」火箭控制系統與「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匹配驗證,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該項試驗的成功標誌著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成為了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搖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 中國攻克技術難關,困擾世界發動機難題得到突破,美國:無力阻攔
    有了如此大的成就,之所以我們國家能有現在的成就,都是我國科研人員在背後默默的付出得到的結果,面對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我國依然沒有後退一步,這次我們國家再次攻克技術難關,解決了困擾世界發動機的難題,當美國得到消息之後表示:我們已無力阻攔中國發展。
  • 航天領域關鍵技術再獲突破,趕超美國現居世界第二
    就像我國的科研團隊在最近公布的一個喜訊,我國在泵後擺技術上再一次突破了瓶頸,取得了新的進展。泵後擺的有關技術一直都掌握俄羅斯的手中,雖然美國在此之後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有金錢用來研發屬於他們自己的泵後擺技術,但是雷聲大雨點小,一直都沒有看到什麼有效的成果。
  • 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首飛成功 躋身全球最強火箭行列
    長徵五號作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裡程碑工程,是我國全新研製的一型大推力、高可靠、無毒無汙染新一代運載火箭,也是我國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大、技術跨度最大的一型運載火箭,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徵五號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使我國運載火箭的規模實現了從中型到大型的跨越,進入空間能力提升了兩倍多。我國成為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流火箭陣營的一員。
  • 中國掌控航天發動機研發技術,成為世界領先地位
    其中,目前航天工業的發展很大,但在這方面發展得很好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但隨著時局的變化和這些年的努力,這種格局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中國的地位逐年上升。俄羅斯一直依託前蘇聯,具有很好的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控制能力,在航天發動機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 中國再次迎來好消息,美國:中國居然成功了
    此次我國最新泵後擺火箭發動機完成測試階段,由於在秦嶺的深山地區隱藏著一個亞洲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臺,而且我國很多的火箭都是在這裡實驗的,此次崩後火箭發動機的成功測試,意味著我們國家是除了俄羅斯以外,第二個擁有該項技術的國家,據了解,這項技術可能連美國都搞不定,該發動機的轉速能夠達到20000轉,承受的高溫達到3000度也不在話下。
  • 天鵲航天發動機試車成功!國產第一世界第三,年底或可實現量產
    2020年5月,民營航業企業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朱雀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在地面點火試車,而且這次試車是代號的」天鵲」的大推力液氧甲烷航天發動機,試車試驗圓滿成功,成功通過火箭泵後搖擺技術驗證,標誌全球第一臺擁用泵後搖擺技術的大推力
  • 中國運載火箭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正在研製全球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據媒體報導,至今長徵運載火箭共發射252次,將344個太空飛行器送入了預定軌道,至今仍在軌工作170餘顆,其入軌精度、發射成功率、現役運載能力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目前長徵八號火箭已開始研製,未來長徵系列的運載火箭,將圍繞火箭重複利用、月球探測、載人登月等前沿領域,不斷勇攀高峰。
  • 天鵲航天發動機試車成功!民企自主研發居世界第三,年底或可量產
    2020年5月,民營航天企業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朱雀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在地面點火試車,而且這次試車是代號的」天鵲」的大推力液氧甲烷航天發動機,試車試驗圓滿成功,成功通過火箭泵後搖擺技術驗證,標誌全球第一臺擁用泵後搖擺技術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正式誕生,這在我國航天史上,是裡程碑式的存在。
  • 全球只有美國掌握的技術,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封鎖也沒用了
    最近,一家中國民企創下全球記錄,使西方又一50年封鎖被打破,這家中國民企就是藍箭航天,該公司於近日成功匹配了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天鵲」,以及新一代液體火箭「朱雀」,並進行了200秒的點火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標誌著這家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在此之前,液氧甲烷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