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處理最大PCB面板幹膜和阻焊雷射直接成像的X3000(LDI)系統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可處理最大PCB面板幹膜和阻焊雷射直接成像的X3000(LDI)系統

Limata 發表於 2020-12-01 10:36:27

一家專為 PCB 領域製造和 相關鄰近市場提供雷射直接成像(LDI)系統的研發創新型公司,發布了其最新一代的 X3000 雷射直 接成像(LDI)系統。該平臺可以處理最大的 PCB 面板的幹膜和阻焊雷射直接成像,而不影響其最高 精度標準的對位精度和精細的解析解析度。  

目前標準的 PCB 面板尺寸通常是 24 " x 18 ",但如今對更大的面板(通常是 24 " x 36 "或 更大)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也需要生產柔性的非標準尺寸 PCB。這些大尺寸曝光技術應用需要滿 足於日益增長的 PCB 行業終端應用,如 LED 顯示器、5G 通信、航空航天和 EV -汽車電子。在高頻 應用中,使用大型 PCB 代替小型電路板的組合可以提供更好的信號質量或更低的信號衰減,同時 顯著降低組裝和安裝成本。 

X3000 能夠處理高達 110「x 48」的大型面板格式,也意味著 X3000 可以在一次運行中同時對 多個較小的 pcb 進行圖像處理,例如 12 塊 24「x 18」的標準板。通過減少裝載和卸載時間,這增 加了吞吐量,這進一步等於降低了每個面板的成本。此外,由於 X3000 可以從設備正面和背面進 行裝卸,在生產現場可以靈活設置工作流程。 Limata CTO Matthias Nagel 說: 「對於 X3000,我們已經給業界留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曝光系統,它不僅可以處理甚至最大到特大型電路板,同時仍然保持我們的小型平臺 X1000 和中型 X2000 設備的同等卓越精度。」 

「此外,X3000 還支持卷對卷處理無限長度的柔性板,迄今生產 的最大的 PCB 長度有 25 米長。

自動校正功能:  LIMATA X3000 機型已經得到目前市場的質量可靠證明,而且已經有在多個客戶現場安裝。最 新一代的系統進一步建立在原來 X1000 系列平臺,早已經已證明其可靠性和穩定性,並實現了集 成自動校準系統進一步提供極高的精度-前所未有的自動校正系統,該系統通過線性和非線性變換 來提高配準質量,自動應用於檢測到的任何變異失真。除了 PCB 生產,這種精度使機器非常適合 應用,如化學銑削和工業蝕刻。

LIMATA X3000 機型可配置 2 個、3 個或 4 個雷射頭,可提供 24 組紫外線雷射器。高解析度 (HR)選項提供了一個可調的雷射光斑大小,用於先進的 HDI 生產,可靠地處理阻焊橋和線寬線距 2  mil / 50um 的解析能力。該平臺採用成本效益高的高能紫外二極體雷射器,可實現超過 25,000 小 時的壽命(MTBF),從而進一步降低 TCO。

Page 1 快速的阻焊成像: 與 Limata 的所有 x1000/X2000 系列系統平臺一樣,用於阻焊 LDI 直接成像任務,X3000 也可以 配備 Limata 創新的 LUVIR®技術,該技術使用紫外和紅外(IR)雷射器混合曝光來降低紫外功率消耗 。這顯著提高了阻焊製程(SM)直接成像的曝光速度,並實現了 TCO 比競爭對手設備系統低 40%以 上。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超大尺寸領域: X3000系列,具有超大圖像尺寸曝光精度,靈活多樣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0/419574.htm慕尼黑/ 伊斯馬寧,Germany – October 20, 2020- Limata,一家專為PCB領域製造和相關鄰近市場提供雷射直接成像(LDI)系統的研發創新型公司,發布了其最新一代的X3000雷射直接成像(LDI)系統。
  • 全新奧寶科技PCB 軟板 適用於直接成像與UV雷射鑽孔
    創新的卷對卷解決方案適用於直接成像與UV雷射鑽孔,可改善良率、提高操作簡便度,且能克服產能與品質方面的挑戰。 兩種全新解決方案系列包含適用於 R2R 直接成像的鼓式 Orbotech Infinitum™,以及適用於柔性R2R 與片式作業面板 UV 雷射鑽孔的 Orbotech
  • 用於HDI批量生產的LDI技術
    這些早期的早期雷射直接成像(LDI)模型能完美地滿足這些生產商的需求—節省時間和掩膜成本,同時提供高度靈活性和高精確性。批量生產的生產商沒有採用LDI技術,主要是因為那時的LDI系統還太慢、調節移動的運行成本太高。但是最新的技術發展,卻改變了局面。在今天,越來越多的批量生產的生產商使用LDI來進行成像解決。
  • PCB生產工藝流程第二期——圖形電鍍工藝流程說明
    我們以多層板的工藝流程作為PCB工藝介紹的引線,選擇其中的圖形電鍍工藝進行流程說明,具體分為八部分進行介紹,分類及流程如下:A.內層線路(光成像工序)→ B.層壓→ C.鑽孔→ D.孔金屬化(溼區工序)→ E.外層幹膜(光成像工序)→ F.外層線路→ G.絲印→ H.表面工藝→
  • 柔性線路板(FPC)和PI膜紫外雷射切割原理及特性
    在FPC表面有一層樹酯薄膜,起到線路保護和阻焊等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為聚醯亞氨(Polyimide,PI),工業界又稱之為PI覆蓋膜,它是主鏈上含有醯亞胺環(-CO-NH-CO-)的一類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醯亞胺結構的聚合物最為重要。PI覆蓋膜在高溫下具有突出的介電性能、機械性能、耐輻射性能和耐磨性能,廣泛用於航空、兵器、電子、電器等精密機械方面。
  • PCB雙面板基本製造工藝流程及測試
    路板按照導體圖形的層數可以分為單面、雙面和多層印製板。單面板的基本製造工藝流程如下 覆箔板-->下料-->烘板(防止變形)-->制模-->洗淨、烘乾-->貼膜(或網印) —>曝光顯影(或抗腐蝕油墨) -->蝕刻-->去膜--->電氣通斷檢測-->清潔處理-->網印阻焊圖形(印綠油)-->固化-->網印標記符號-->固化-->鑽孔-->外形加工
  • 奮力實現技術超越—超厚銅PCB製作工藝研究
    比如:1/1OZ就表示兩層1OZ的銅箔,也就是說,雙面板,每層銅箔為1OZ;1/2/2/2/2/1OZ,有六個數字,代表六層板,最外層兩個「1」,代表外層為1OZ,中間四個「2」,代表內層有四層,並且都是2OZ的銅箔;而如果是1/2/1/1/2/1oz,則代表六層板,外層為1OZ,內層第2,5層為2OZ,內層3,4層為1OZ,直接按順序數就好了。還有我們平時會見到「H/Hoz"代表什麼呢?
  • 成像雷射雷達技術概述
    摘要:簡要介紹了成像雷射雷達技術的應用特點, 闡述了成像雷射雷達可採用的幾種成像技術及部分單元技術包括雷射器和可用的掃描系統技術
  • 一文看懂鋁基板和pcb板的區別
    什麼是鋁基板   鋁基板是一種具有良好散熱功能的金屬基覆銅板,一般單面板由三層結構所組成,分別是電路層(銅箔)、絕緣層和金屬基層。它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設計主要是版圖設計;採用電路板的主要優點是大大減少布線和裝配的差錯,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和生產勞動率。   按照線路板層數可分為單面板、雙面板、四層板、六層板以及其他多層線路板。
  • 碳黑系列——C黑導電膜,PCB行業印製工藝程序簡介
    PCB行業如笙炭黑/石墨基直接金屬化是以石墨為分散相的所謂黑洞技術。介紹了炭黑懸浮液吸附在pcb孔壁上,乾燥後得到導電炭黑層,然後電鍍。其工藝流程如下:①採用碳黑懸浮液塗覆PCB;②炭黑懸浮液中的懸浮介質通過乾燥完全除去,在pcb孔壁上形成連續的炭黑層;③採用導電性石墨層懸浮液塗覆PCB;④乾燥,徹底除去石墨懸浮液中的懸浮介質,在PCB孔壁的碳黑層獲得連續石墨層;⑤在直接電鍍中,直接沉積在炭黑/石墨層上的金屬碳的導電性取決於其晶體結構,它可以很好地沉積和吸附到非導電的通孔中
  • PCB的工藝流程詳細講解
    2.內層幹膜(INNER DRY FILM) 內層幹膜是將內層線路圖形轉移到PCB板上的過程。 在PCB製作中我們會提到圖形轉移這個概念,因為導電圖形的製作是PCB製作的根本。所以圖形轉移過程對PCB製作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內層幹膜包括內層貼膜、曝光顯影、內層蝕刻等多道工序。
  • PCB阻焊工序常見的品質問題及改善措施
    打開APP PCB阻焊工序常見的品質問題及改善措施 李建兵 發表於 2018-03-17 11:11:22 問題:印刷有白點 原因1:印刷有白點       改善措施:稀釋劑不匹配 使用相匹配的稀釋劑【請使用公司配套稀釋劑】   原因2:封網膠帶被溶解 改善措施:改用白紙封網 問題:粘菲林 原因1:油墨沒有烘烤乾 改善措施:檢查油墨乾燥程度 原因2:抽真空太強
  • PCB減成法和加成法的概念及製造工藝
    減成法是當今印製電路製造的主要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工藝成熟、穩定和可靠。   減成法工藝製造的印製電路可分為如下兩類。   1.非孔化印製板(Non—plating—through—hole Board)   此類印製板採用絲網印刷,然後蝕刻出印製板的方法生產,也可採用光化學法生產。非穿孔鍍印製板主要是單面板,也有少量雙面板,主要用於電視機、收音機。
  • pcb等離子表面清洗機印製電路板處理技術
    在PTFE材料化學沉銅前的活化處理中,有許多方法可以採用,但從總體上看,可以達到保證產品質量,適於批量生產的目的有以下兩種: a)化學加工法: 金屬鈉和萘,在非水溶劑如四氫呋喃或乙二醇二甲醚的溶液中反應,形成萘-鈉絡合物,該鈉萘處理液,可使孔內聚四氟乙烯表面原子被浸蝕,從而達到潤溼孔壁的目的。
  • 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系統及其在細胞生物學中的應用
    再利用計算機的圖像處理及三維重建軟體。可以得到高清晰度來表現標本的外形剖面,十分靈活、直觀地進行形態學觀察。  2、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硬體和軟體系統  2.1 ACAS ULTIMa 312硬體及參數指標  雷射光源:氬離子雷射(50mW的紫外光、999 mW的可見光),能同時/順序/分別輸出紫外光和可見光,激發波長為351-364nm;488nm;514nm。
  • PCB的工藝流程你知道嗎?
    2.內層幹膜(INNER DRY FILM) 內層幹膜是將內層線路圖形轉移到PCB板上的過程。 在PCB製作中我們會提到圖形轉移這個概念,因為導電圖形的製作是PCB製作的根本。所以圖形轉移過程對PCB製作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內層幹膜包括內層貼膜、曝光顯影、內層蝕刻等多道工序。
  • 新聞速遞|Azure SapphireRGBNIR和C400成像系統落戶中國中醫科學院...
    Sapphire™雙模式多光譜雷射成像系統是市場上唯一一臺同時具有雷射近紅外螢光,雷射可見螢光,化學發光,可見光,磷屏成像功能的掃描成像系統可對膠、印跡膜、2D膠、孔板、切片,動植物組織等成像。以其應用的多樣性,優異的靈敏度和高質量的圖像幫助客戶完成多種應用並獲取高質量可量化的數據。
  • 可實時三維成像的雷射掃描立體顯微鏡
    一個問題是成像景深很小,一次只能看到樣品中薄薄的一層,無法直接看到樣品的三維分布。另一個更困難的問題是:想要模仿人類通過雙目視覺感知周圍的三維世界,就需要把貝塞爾光束沿兩個方向掃描,如果這兩個方向成像的時間延遲過大,轉瞬即逝的螢光信號就無法被準確的捕獲和定位。
  • pcb線路板過孔堵上怎麼辦?
    現根據生產的實際條件,對PCB各種塞孔工藝進行歸納,在流程及優缺點作一些比較和闡述: 註:熱風整平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熱風將印製電路板表面及孔內多餘焊料去掉,剩餘焊料均勻覆在焊盤及無阻焊料線條及表面封裝點上,是印製電路板表面處理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