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根治直腸癌,還想保住肛門!」這是很多超低位(腫瘤下緣距肛緣小於5釐米)直腸癌患者的心聲。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普外科陶慶松副主任醫師成功為一距肛門3釐米的直腸癌患者施行國內先進技術——腹腔鏡下超低位經括約肌間切除(ISR)保留肛門手術,既根治了超低位直腸癌同時達到保留肛門的目的。術後一周,患者順利出院。
55歲的李阿姨在三個月前莫名出現便血,來到中大醫院就診。經盆腔磁共振、腸鏡檢查,結果提示距離肛門3釐米處有一約2釐米大小早期直腸癌,未突破漿膜。
「過去,這樣距離的直腸癌基本都是無法保留肛門,要做永久性結腸造口,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經術前仔細評估,陶慶松副主任醫師決定為患者施行腹腔鏡下超低位保肛手術。
近日,陶慶松副主任醫師在腹腔鏡下為患者施行了超低位經括約肌間切除(ISR)保留肛門手術。該手術切除直腸肛管的內括約肌,保留直腸外括約肌和周圍組織,主要用於低位沒有浸潤出肛門內括約肌的直腸癌、低度惡性直腸腫瘤和直腸良性腫瘤的保肛治療。整個手術過程很順利,腹腔鏡下操作,手術視野更清晰、層次更清楚,精準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了神經和括約肌,達到極限的「零距離保肛門」。術後一周患者順利出院。
據介紹,腫瘤下緣距肛緣小於5釐米的超低位直腸癌的治療,過去基本都是行腹會陰聯合切除術(Mile’s)。Mile’s術最大的弊端是挖除了肛門,腹部做了永久性結腸造口,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而ISR手術不僅為患者完整切除了腫瘤,又保住了肛門,實現了根治及功能保留的雙贏。
哪些直腸癌患者適合ISR手術呢?專家解釋,ISR手術不再取決於腫瘤距肛門多遠,而是取決於腫瘤浸潤深度和分期。對早期直腸癌患者,如果術前檢查未侵犯內括約肌層,距肛緣3-5釐米的腫瘤多可以根治性切除並保肛。對於進展期直腸癌,可通過術前新輔助放化療降期後再行ISR手術。該技術在保證腫瘤切緣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為患者保留肛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許宸 通訊員/崔玉豔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