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空造一篇論文,在號稱「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了

2020-12-05 木木西裡科技

以下內容來自一位名叫「Bradley Allf」的博士,11月26日在undark.org上發布了一篇個人經歷的文章,描述了其偽造的論文如何被發表的故事(以下內容用第一人稱來描述)。

四月份,我收到一個期刊的一封奇怪郵件,邀請我投稿研究到他們期刊的最新一期上。這個郵件用的字體很亂,還有各種格式錯誤,發給我這封郵件的編輯還在附件中發送了一份Covid-19醫院章程的手冊。

我懷疑這個電子郵件來自「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沒有同行評審,不管文章質量好壞,給錢就能發表)。這些期刊偽裝成合法的學術期刊,可發表一切文章,向作者收取數百甚至數千美元的費用,以此來賺錢。雖然有些研究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向這些期刊投稿,但還有一些人則是出於不道德的目的去投稿,例如,想要增添發表履歷,或發布一些偽科學。這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是一個尤其嚴重的事情。

這些「掠奪性期刊」非常狡猾,僅通過在線查看網站很難判斷該期刊是否真實,很多看起來像是正規期刊:外觀專業的網站;歸類到不同卷期的文獻;「open-access」的圖標;甚至還有DOI號。也許杜絕一個掠奪性期刊的唯一靠譜方法就是證明它會發表垃圾文章,這就是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編造的文章被發表了

這個期刊的編輯知道我在一個會議上演講的內容,希望我向他們投稿該研究,並聲稱如果文章符合編輯標準,且通過「嚴格」的獨立同行評審後(至少會有兩名審稿人),文章將在幾周後發表。但是我並沒有投稿這個研究的內容,而是憑空編造了7頁的廢話,還給了參考文獻,內容主要拼湊自電視劇《絕命毒師》的故事情節。(註:美劇《絕命毒師》講述了一位普通的高中化學老師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症之後,為了給家人留下財產,而利用自己超凡的化學知識製造毒品,並成為世界頂級毒王的傳奇犯罪故事)

這篇論文的內容實在太離譜了,論文中提到:新墨西哥州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一部分;開顱手術是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合法手段。所有圖都是用微軟畫圖軟體Microsoft Paint繪製的。

任何一個合格的同行評審專家,僅僅看下這篇文章的摘要就會把它扔到垃圾桶或者報警,就是注意看一下作者列表也知道有問題,論文的合著者放上了《絕命毒師》的主角Walter White和Jesse Pinkman

果然如該期刊之前所說,我提交該論文幾周後,一位編輯告知我的文章已經通過了同行評審並發表了(儘管我並沒有支付520美元的出版費)。

任何內容都可發表

剛開始時,看到這些胡說八道的內容還覺得挺有意思,隨後又覺得可怕,我投稿的內容亂七八糟也發表了,說明我可以寫任何東西,然後配上這個雜誌看起來很正規的封面圖,就可以在網上傳播虛假信息

這種情況並非沒有,眼前就有。幾個月前,《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5G會導致新冠。有人認為該期刊也是掠奪性期刊,因為其展示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中,有些人其實已經過世了。這篇文章儘管看起來完全在胡說八道,但依然在社交媒體和各種網站上傳播,引發了各種有關5G陰謀的論調,甚至導致有人試圖燒毀信號塔。值得一提的是,PubMed還索引了這個期刊。

時不時也會有人試圖抨擊一下掠奪性期刊。2017年,有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一項實驗,他們向數百份掠奪性期刊發送了擔任期刊編輯的虛假申請,簡歷都是虛構的,有十幾個期刊願意聘請無任何相關資格的人來評審文章。然後他們也做了和我類似的事情,向期刊投稿了完全虛構的論文,最後向大眾公布,以證明這些期刊是掠奪性期刊。

最後,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聲稱「將高中生送到新墨西哥州沙漠做毒品有教育價值」,千萬不要理會!#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醫咖會

博士勸退文(肺腑之言)

5個地球之外的實驗

20 歲感染 HIV,病情被醫院判死刑後:什麼才是「活著」?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記者調查:撤稿風波後發一篇SCI論文有多難?
    ,原因是涉嫌違規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  隨著我國SCI論文體量日漸龐大,和論文發表相關的業務蒸蒸日上。  記者在百度搜尋引擎裡用關鍵詞」醫院科研論文「搜索,隨機選了一個名為」學術之家「的網站。這個網站號稱」可以在800種學術期刊上快速發表,且安全可靠。「  然後,記者就點進去以有發表論文的需求和後臺客服溝通了下。對方直言,在SCI期刊雜誌上發表收費很高,但是「包發表」,「操作周期一年」。
  • 期刊通過抽獎來決定論文是否發表,靠譜嗎?
    支持者們甚至建議,學術期刊也可以用抽獎系統來決定該發表哪些論文[1]。在本次博客中,我們將討論這種可能性以及抽獎系統在期刊中是如何工作的,並討論一下這個系統的優缺點。如果期刊採用這個系統,它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像往常一樣,提交的論文要經過基本的編輯篩選。被審稿人一致認為值得發表的論文將被正常處理。那些被一致認為不值得發表的論文將被拒稿。
  • SCI論文評審,如何做好同行評議
    接受國際期刊的審稿任務,是同行的認定和信任當然是很光榮的任務,而實際上內心十分忐忑。首先,要尊重作者的汗水與努力,多數學者的學術生涯都經歷過數不勝數的拒稿、大修、小修,內心悽涼只有同行理解;而,另外一方面要確保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價值,這也是每個學者責無旁貸的使命。
  • 談談投稿的同行評審(peer-review)
    科研人員的絕大多數論文,都需要經過同行評審(peer-review) 之後才能在科學期刊(scientific journals)上發表。一般而言,小說、散文想在《某雜誌》、《某某日報》上發表,只需要雜誌或者報紙的編輯,對作品類型、風格、文筆等審核後,就能見刊見報。
  • Nature揭露同行評審潛規則,審稿人操縱引用,愛思唯爾開始嚴查
    發現這一問題的愛思唯爾分析師告訴《Nature》,他們「發現了明顯的同行評審操縱痕跡」,以及研究者不止一次發表相同研究的證據。愛思唯爾表示,他們的調查將導致其中的一些研究被撤回。但他們也表示,沒有必要將受強制引用影響的研究撤回,因為論文作者不應對這一問題負責,而且引用操縱其實對這些作者的研究沒有影響。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還有,有些給國內「高水平」英文刊投稿的作者,其目的為了獲得評審意見和英文潤色,在稿件的評審、修改、文字加工等完成之後,看作者校樣時再提出撤稿,理由是「還需要增加一些新的研究結果和討論」、「感覺還不滿意」,等等,最終目的是要把通過「騙改」而得到提高的稿件投到國外的「高級別」期刊發表。
  • News |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報告 引用了浙二眼科中心的一篇論文
    只有一篇論文的距離。10月9日上午,蔡司公司從德國總部興奮地發來一個消息——在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關於今年物理學獎的評審報告中,引用了來自中國浙二眼科中心發表的一篇論文《全飛秒和半飛秒準分子雷射矯正近視的視覺療效比較》。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107篇論文被集體撤回,創下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撤回的主要原因是評審造假。  評審人評審,是國際論文錄用的重要環節。按照施普林格的論文接受規則,作者投稿之後,編輯會安排評審人就論文的科學嚴謹性,做評審和評價,這些評審人,也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專家以報告形式提供給期刊,之後編輯決定是不是發表。
  • 職稱評審期刊發表怎麼分辨真假期刊?
    工程師評審需要發表論文,很多人職稱評審的時候選擇自己發表論文,但是職稱評審期刊發表怎麼分辨真假期刊這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一旦發表錯了,個人影響是小,影響工程師評審是大。據WOSCI沃斯編輯小編獲悉:目前國內職稱評審期刊發表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無論是用於工程師評審要求的評職稱論文,還是說各類專家權威性的提升,國內期刊刊號並非出版印刷就完事了,我國對期刊刊號是非常嚴格的,這麼多年來都是保持「輪迴更替」,就是取締一個,才會審批一個新的,所以國內期刊總量基本沒有多大變化,但是近幾年的職稱評審數量增長導致職稱論文期刊發表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就是趁此機會,國內湧現了大量的野雞期刊甚至是利用職稱評審期刊發表論文的騙術來騙了好多人
  • 「掠奪性」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獲得很少或零引用
    Jeffrey Brainard於 2020年1月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在「掠奪性」期刊樣本中發表的每10篇文章中有6篇在5年內沒有獲得一次引用,與許多開放獲取期刊一樣,掠奪性期刊會要求作者發表論文, 但掠奪性期刊的被引率大大低於傳統的,經同行評審的期刊。
  • 期刊論文發表前應當如何檢測論文重複率
    一定要發表期刊論文,大多數人都知道期刊論文是要做好論文評審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不了解期刊論文評審。其實它注重檢查的事情,還要注意自己的論文重複率是否合格,只要論文是用心去寫的,無論能否在論文評審中做好,基本上都能過關。所以,你應該認真對待,否則會被拒絕影響發表,如何理解期刊論文的評審?
  • 發表5年後引用還是0:掠奪性期刊上,六成論文沒人看
    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的論文極少得到關注,這減少了低質量研究對學術界的危害。儘管如此,只要「發表還是毀滅」的壓力持續存在,掠奪性期刊和它的危害就不會消失。 定義「掠奪性期刊」 「掠奪性期刊」一詞出現於 2010 年,到目前已有上百篇學術文章都提出了針對掠奪性期刊的警告,其中包括 38 篇研究論文。掠奪性期刊它像很多開源期刊一樣,需要作者花錢才能發表,但同行評審流程非常敷衍或根本沒有,也缺少其他的把控文章質量的措施。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國內同行評審:漏洞與造假施普林格撤稿原因是涉及同行評審造假,有必要介紹一下同行評審。同行評審是國際上通行的學術評價制度,通過讓同領域專家對擬發表論文的專業水平形成一個學術判斷,從而決定稿件是否錄用,以保證學術期刊論文的質量。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這種做法的目的是確保作者的著作水平符合一般學術與該學科領域的標準,可以稱的上是現代科研大廈的「根基」。所謂同行評審造假,就是論文作者寫上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虛構了評審人的電子郵箱,編輯把論文發到虛假的郵箱地址,從而收到「百分百認可」的同行評審,以致於讓不合格的論文得以發表。斯普林格這次發現,旗下的《腫瘤生物學》從2012年到2016年,有107篇來自中國機構的論文屬於這種情況,因此決定撤稿。
  • 這本期刊發文量穩定,對國人友好,無版面費 今年影響因子突破3分
    期刊介紹美國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ISSN:1520-4081)創刊於1998年,由著名出版社Wiley出版,主要發表環境科學、毒理學以及水資源方面的文章,目前在各領域分別排名97/265 (Environmental Sciences)、39/92 (Toxicology)、21/94 (Water Resources),主編是美國傑克遜州立大學的
  • 因圖片重複等問題,Nature期刊撤回一篇關於利用CAR-T細胞療法治療...
    在出版後同行評審網站PubPeer上收到50多條匿名的評論後,這篇論文於2019年2月20日被撤回。圖片來自Nature, 2018, doi:10.1038/s41586-018-0499-y。這項研究在Nature期刊News & Views專欄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進行了討論,在關聯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作為研究亮點加以發表,並獲得了一篇新聞稿報導、媒體報導和多次引用。Samaha在這篇新聞稿上說道,「這些研究結果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我們觀察到在所有接受治療的動物中,帶有這種歸巢系統和CAR的T細胞讓腫瘤大幅縮小。」
  • 中國學者評審造假被國際期刊集體撤稿,出版社稱不會對中國科學家...
    世界說王磬發自法國巴黎4月20日,一則來自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的聲明在科學界掀起了一場風波:107篇已發表於其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
  • 和病毒賽跑:學術期刊如何做到「快速發表」
    你認為學術期刊是否應當選擇預印本實現快速發表?魏均民:的確,預印本平臺在促進科學知識快速傳播與利用、幫助作者建立學術成果的優先權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平臺論文減少了同行評議環節,而直接在線上展示和傳播,使論文刊出時間大大縮減。
  • 泰州衛生高級職稱論文發表價格
    如果大家是評正高/副高,一般都要求發表在有一定分量的核心期刊上,而核心期刊一般都會提前至少半年至一年就已經把版面全部安排好(如現在是4月,很多核心期刊就已經在安排明年4-5月的版面,有的甚至已經安排到明年年底及以後)所以,大家一定要早做準備,微笑應對。
  • 一篇文章7.4萬,Nature33種期刊開放獲取新政引爭議,社區斥其「寄生...
    根據該協議條款,籤約機構將一次性支付在 34 種期刊上的免費閱讀和 OA 發表費用,以及另外 21 種 Nature Review 期刊的獲取。發表每篇文章的成本約為 9500 歐元(約合 11K 美元、74000 人民幣),高於其他精選期刊每篇論文的 OA 費用(不到 6000 美元)。今日,Nature 公布了與開放獲取有關的另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