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大學「超對稱」研究獲突破 有望獲諾貝爾獎
臺灣大學「超對稱」研究獲突破 有望獲諾貝爾獎「超對稱」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昨天宣布發現了30年來物理界最具有震撼性的發現:宇宙可能是「超對稱」的物質組成,有更多的粒子是前所未見的,這一新發現不僅嚴重挑戰已被沿用30年的所有物理學基礎的「標準模型」,而且也使「新物理」徵兆乍現。
-
引力 + 超對稱 = ?
當時,Julius Wess和Bruno Zumino揭示了一種新的時空對稱性——「超對稱」,它允許費米子可以被「旋轉」為玻色子,反之亦然。也就是說,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有一個更重的超對稱夥伴,比如所有的玻色子都有一個「超費米子」夥伴,而每個費米子又有一個「超玻色子」夥伴。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尋找超對稱粒子
研究人員已經澄清了LHC可能會發現什麼樣的顆粒。可能產生的前四個最輕的顆粒的圖案大約有10,000種可能性,但在研究了實驗天體物理數據以及某些理論模型的預測後,將可能的模式數量減少到16個。如果這些假設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描述這些超對稱粒子會以什麼順序產生,所以我們試圖尋找這些超對稱粒子留下的痕跡。
-
科學家曾預言超對稱粒子是存在的
玻色子和費米子對於許多物理學家而言,他們偏好一種東西,那就是一類名為超對稱的理論所預言的粒子超對稱粒子超對稱理論預言,對於每一種費米子,一定對應存在著一種在許多性質上與其極為類似的玻色子以電子為例,它就有一個尚未被發現的玻色子夥伴,我們稱為超電子。類似的,光子也存在一個費米子的對稱粒子,稱為光微子。在超對稱的所有新粒子裡,有一種粒子有可能穩定存在並具有暗物質粒子所應具有的特質,這就是這類粒子裡最輕的一種:超中性子。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未找到超對稱粒子(圖)
研究人員在試驗中未能找到所謂的「超對稱」粒子。日本粒子物理學家宮沢弘成最早於1966年首次提出超對稱理論,當時是為了補充標準模型中的一些漏洞。它描述了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對稱性,認為每種費米子都應有一種玻色子與之配對,反之亦然。一旦被證實,它將有助於統一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並幫助解釋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質問題。
-
超對稱理論的崛起與衰落
為了讓這些事情也不會在超對稱理論中發生,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對稱,稱為R宇稱。如果R宇稱和超對稱是對的,那麼最輕的超對稱粒子就是穩定的。這就意味著如果在熱大爆炸後有足夠的這些粒子遺留下來,它們就很可能是暗物質!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但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它沒有納入引力力;它無法解釋各種粒子的質量,其中一些粒子施加了力;它無法解釋中微子的某些行為,它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答案。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
-
超對稱性理論——將有助於回答宇宙中最本質的問題
計算結果表明,它們的數量將超過普通物質的原子數量,而我們預期居住在我們的宇宙中的中微子的數量與今天存在的暗物質的數量大致相當。發現這些超對稱粒子的問題是——比如中微子——我們對它們質量的估計是錯誤的。如果它們確實存在,那麼它們的質量將比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還要大。發現難以捉摸的超對稱粒子的希望在於增加戲劇性。
-
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但是,物理學家們對這些丟失的暗物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如果暗物質存在的話)。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
-
物理學最前沿,對超對稱粒子的探索
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開始了對生命的研究——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超對稱長壽粒子壽命的研究。超對稱理論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擴展理論。與元素周期表類似,標準模型是我們對自然界亞原子粒子和作用於它們的力的最好描述。
-
超對稱原理髮出的雷射
,克服了雷射科學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在實際物理應用中,許多應用都需要使用具有高輸出功率要求的緊湊雷射系統,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研究人員試圖將多個雷射器組合成一個陣列,但這種方法會產生的光束質量較差。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單一模式的雷射選擇性放大,雖然可以提高光束質量,但它同樣有自己的缺點。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超對稱原理的新方法,製造了第一個始終產生高輻射的陣列。
-
超對稱入門
超對稱理論是當前理論物理特別是高能物理研究的熱門課題。超對稱性有極其優美的理論結構,同時具有解決標準模型規範等級問題,實現規範耦合係數統一,提供暗物質候選者等等優良品質。因此超對稱唯象模型是超出標準模型新物理模型的主流方向,也是正在運行的大強子對撞機(LHC)以及未來更高能量對撞機探測的重要目標。方興未艾的暗物質理論和實驗探測也把超對稱理論做為其研究的首要目標之一。因此超對稱理論基礎的教學對於理論物理的前沿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超引力理論提出者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新華社華盛頓8月7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遴選委員會日前宣布,將2019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超引力理論的三位提出者,表彰他們「將量子變量引入對時空幾何的描述中」。 該遴選委員會6日宣布,三位獲獎者分別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塞爾吉奧·費拉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的丹尼爾·弗裡德曼,以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斯託尼布魯克分校的皮特·范尼烏文赫伊曾,三人將分享300萬美元獎金。 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超引力理論嘗試彌合物理學中兩大基本理論的分歧,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和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
-
事實證明:宇宙中的粒子是對稱的!但是真相呢?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爾(James Clerk Maxwell)將所有這些不同的研究分支統一到一套簡單的方程式:電磁學中,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思考,他取得了一個清晰的數字突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因將牛頓的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而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
物理學家探測到罕見粒子衰變 或顛覆超對稱理論-科教臺-中國網絡...
這項發現對於現行的物理學理論,即超對稱理論將是一項重大打擊。 超對稱理論之所以獲得流行,是因為它很好地構成了對現有描述亞原子粒子性質的標準模型的修正。它可以解釋標準模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近日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強子對撞機物理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們報告的一項發現和超對稱理論的諸多最可能的模型不符,研究人員們將於近期發表有關這一結果的論文。
-
三位超引力理論提出者獲300萬美元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引人注目的是,愛因斯坦方程可以被推它還為標準模型中一些令人困惑的謎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其中包括解釋粒子微小質量的機制,以及暗物質的自然候選者——暗物質就像是假設中的「超玻色子」一樣,質量大但不可見。但是要想用超對稱性來描述我們周圍所確實看到的現象,比如蘋果落地,那就必須將超對稱性擴展到包括引力。
-
能解釋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但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它沒有納入引力力;它無法解釋各種粒子的質量,其中一些粒子施加了力;它無法解釋中微子的某些行為,它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答案。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
-
【臺大校長報告】我們證實了宗教世界「靈界' 的存在
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李嗣涔為臺灣大學電機系、電子所固態組、電機所醫工組教授,並擔任幾個社團的指導教授,先後有臺大星艦學院、臺大特異功能社。
-
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在一次物理學會議上,裡希和韋爾切克打了一個1000美元的賭:裡希認為超對稱粒子根本不存在,而韋爾切克則相信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在6年內探測到超對稱粒子。這場賭局的仲裁人是那次物理學會議的主持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斯·泰戈馬克。 如今,6年已逝,LHC在經歷了兩年多的休整後終於在6月3日將能量成功提升到13萬億電子伏特,但仍未發現超對稱粒子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