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 + 超對稱 = ?

2021-01-18 原理

1.


1995年,在國際弦理論大會上,菲爾茲獎得主、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提出了M理論。他論證了,當時已知的5個不同版本的弦理論實際上是M理論的統一框架的一部分。不僅如此,同樣被囊括到這個框架的還有超引力理論

○ 弦理論告訴我們: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微小的、振動的弦構成的。在1995年之前,弦理論學家發展出了5個不同的版本。M理論將5個弦理論(以及11維的超引力)統一到一個數學框架中。


8月6日,科學突破獎宣布將最新的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超引力的提出者:Sergio FerraraDaniel FreedmanPeter van Nieuwenhuizen


為什麼要把這一獎項授予這樣一個未被驗證的理論?突破基金會的創始人Yuri Milner在幾年前就曾表示:「這一獎項是對智力成果的一個肯定,有時候這可以是提出了一個開創性的問題,並不是只頒發給那些給出答案的人。這是和諾貝爾獎的一個重要區別。」


為了了解什麼是超引力,我們需要回到上個世紀60和70年代。


2.


那是一個理論和實驗齊頭並進的年代,當時物理學家構建起了已知最精確的科學理論——標準模型,它描述了自然界中的基本粒子和四種已知基本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多年來,標準模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例如,它成功預測了在2012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


○ 四種基本力。


標準模型中包含了兩種類型的粒子——玻色子費米子。這兩類粒子的區別在於它們有不同的「自旋」,或者說是角動量。夸克、輕子和所有的複合粒子都屬於費米子,它們都具有半整數的自旋,如1/2、3/2。而希格斯粒子、膠子和其他玻色子則具有整數自旋,如0、1等等。這看起來似乎只是一個非常微小的區別,但其實它會導致兩種粒子在行為上出現巨大的差異。例如,費米子是構成普通物質的粒子,而玻色子則是攜帶力的粒子(比如強核力就是由膠子傳遞的)。

○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包括上夸克(u)、下夸克(d)、電子(e)、中微子(ν)、W和Z玻色子等。


儘管標準模型非常的成功,但我們很清楚它並不完備,有許多問題是它沒有解決的,比如:


因此,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地想要改進標準模型。其中一個絕妙的思想出現在1973年。當時,Julius WessBruno Zumino揭示了一種新的時空對稱性——「超對稱」,它允許費米子可以被「旋轉」為玻色子,反之亦然。也就是說,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有一個更重的超對稱夥伴,比如所有的玻色子都有一個「超費米子」夥伴,而每個費米子又有一個「超玻色子」夥伴。


然而,和標準模型一樣,超對稱性在最開始也不包括引力。但很快,Ferrara、Freedman和van Nieuwenhuizen就改變了這一狀況。他們三人的超引力研究始於1975年,Ferrara和Freedman首先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進行了討論。很快,他們二人就向已在紐約石溪大學從事量子引力研究的van Nieuwenhuizen發出了「群聊邀請」。


於是,他們三人共同提出了超引力理論,將廣義相對論和超對稱結合在一起。在這個理論中,他們引入了引力微子(gravitino)。引力微子是一種自旋為3/2的假想粒子,它是引力子(graviton)的超對稱夥伴。引力子是一種用來傳遞引力的假想玻色子,就像電磁力是由光子傳遞的。


○ 物理學家的最終目標是統一四種基本力。


他們編寫了一個新的電腦程式來進行最後的計算,這是一項很難用手算完成的工作。計算中包含了大約2000多項,若要使新的超引力理論成立,所有的這些項都必須為零。計算機在處理這些數字時,會分批次地每次100或200個吐出這些項。0在不斷地產生,幾個小時後,終於迎來最後一個批次,得到了所有的0。


1976年6月,他們三人發表了這一新的研究。科學突破獎的評選委員會主席威滕在一份聲明中說:「超引力的發現是在描述時空動力學時引入量子變量的開始。令人震驚的是,愛因斯坦方程可以被推廣成為所謂的超引力。」


○ 從左到右:Peter van Nieuwenhuizen、Sergio Ferrara 和 Dan Freedman。2016年,三人在CERN舉辦的慶祝超引力40周年的會議上留下合影。| 圖片來源:S Bennett/CERN


3.


需要記住的是,超引力並沒有取代廣義相對論,而是它的延伸。在過去的40多年裡,超引力對理論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1981年,威滕在證明廣義相對論的正能量定理時就加入了超引力理論,這項工作也使他在1990年獲得了菲爾茲獎。之後,在M理論、推導量子黑洞的貝肯斯坦-霍金熵、Maldacena的AdS/CFT的研究中,超引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引力的解提供了AdS/CFT中的背景時空幾何。


Milner說:「當我們提到由人類的想像力創造的偉大作品時,我們通常會想到藝術、音樂和文學。但一些最深刻、最美麗的作品卻是由科學家所創造的。幾十年來,超引力一直激勵著物理學家們,它可能蘊含著關於現實本質的深刻真理。」


目前,我們無法確定引力微子是否真的存在,或者說任何其他的假想超粒子是否真的存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在越來越高的能量下尋找超對稱粒子,但至今一無所獲。這可能從一個角度反映了粒子加速器的局限性:我們可能要建造比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還要更大、更強的加速器才行。


Ferrara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對超引力中的超對稱性破缺擁有更深入的理論理解,在現如今看來顯得至關重要。在打破超對稱性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許多重要的概念上的挑戰:由此產生的真空會深受量子漲落的影響,因而也影響到那與暗能量和宇宙常數有關的這些舊難題上。甚至有跡象表明,這種類型的研究或許能有助於闡明弦理論的核心,而且超引力也可能與暗物質有關,因為暗物質或許是由引力微子或其他超輕粒子夥伴組成的。我們相信,超引力將再次引領我們走得更遠。」


對於獲獎消息,Ferrara和van Nieuwenhuizen表示這很令人震驚,因為獲獎原因是他們三人在43年前就已經發展出的理論。Ferrara說:「我們真的很驚訝,因為這是項古老的工作。當然,我們很高興能獲得這個獎項,也很自豪能得到這個著名委員會的認可。」當突破獎的人打電話告訴Freedman這個消息時,他情緒激動,在接受space.com的採訪中他說道:「當我放下電話時,我哭了。我不知所措,對我的職業生涯來說,這是一個絕妙的高峰。」


參考來源: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News/53

https://www.space.com/supergravity-discovery-physics-breakthrough-prize.html

https://cerncourier.com/a/supergravity-pioneers-share-dollar-3m-breakthrough-prize/


相關焦點

  • 超對稱理論的崛起與衰落
    我們知道在非常高的能量狀態下,電磁力和弱核力可以統一成電弱力,在低能時,我們說電弱力對稱破缺。那麼其它的力,比如強核力或甚至是引力,能否在更高的能量下統一?為什麼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的質量要比普朗克質量小那麼多?【註:在自然界中有幾個基本常數:引力常數(G)、普朗克常數(h)、光速(c)。
  • 尋找超對稱粒子
    至於為什麼超對稱粒子如此沉重,物理學家推測在宇宙的某些隱藏部分可能已經破壞了對稱性,我們無法看到或觸摸但只能感受到引力。超夸克,超光子,超電子,中性子。這些只是幾種類型的超對稱粒子,這些都是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原子粉碎機上產生。
  • 非對稱機制對電磁力與引力的統一解讀
    這篇文章是以《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和《引力發生機制相關問題的探討》為基礎,在相同的時間標尺本質和引力非對稱機制框架下對電磁力的非對稱機制解讀。摘 要:與引力在映射糾纏環內外形成非對稱空間同時拋開時間一維遵循相同的理念,本文在統一框架下對電磁與引力表現的差異性進行了自洽合理的解釋.具體體現在,正負電子及電場結構均基於映射糾纏空單環形成,電磁作用基於空單環坍縮發生並因此具有遠大於引力的強度和有玻色子形態.
  • 物理學最前沿,對超對稱粒子的探索
    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開始了對生命的研究——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超對稱長壽粒子壽命的研究。超對稱理論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擴展理論。與元素周期表類似,標準模型是我們對自然界亞原子粒子和作用於它們的力的最好描述。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
  • 超對稱入門
    因此超對稱唯象模型是超出標準模型新物理模型的主流方向,也是正在運行的大強子對撞機(LHC)以及未來更高能量對撞機探測的重要目標。方興未艾的暗物質理論和實驗探測也把超對稱理論做為其研究的首要目標之一。因此超對稱理論基礎的教學對於理論物理的前沿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
  • 能解釋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到目前為止,最流行的一組理論突破了當前標準模型的界限,它們被歸為一類被稱為超對稱的思想。
  • 超對稱原理髮出的雷射
    根據《科學》雜誌報導,來自中佛羅裡達大學和密西根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超對稱原理的雷射系統,旨在用緊湊雷射系統產生更多的光
  • 物理學家探測到罕見粒子衰變 或顛覆超對稱理論-科教臺-中國網絡...
    這項發現對於現行的物理學理論,即超對稱理論將是一項重大打擊。  超對稱理論之所以獲得流行,是因為它很好地構成了對現有描述亞原子粒子性質的標準模型的修正。它可以解釋標準模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近日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強子對撞機物理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們報告的一項發現和超對稱理論的諸多最可能的模型不符,研究人員們將於近期發表有關這一結果的論文。
  • 超對稱性理論——將有助於回答宇宙中最本質的問題
    超對稱(SUSY)最早出現在弦理論中,是一個數學概念。它之所以吸引我們,不僅因為它可以解決關於宇宙本質的許多問題,而且因為它是平衡和優雅的。它給我們的科學模型帶來對稱性,比如反物質的發現。超對稱可能開始解開引力、粒子、暗物質之謎,甚至成為大統一理論的墊腳石。
  • 超對稱性理論實驗測試中失敗,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在哪?
    作為1982年在莫斯科的一位年輕理論家,米哈伊爾希夫曼被一種稱為超對稱的優雅新理論所吸引,該理論試圖將已知的基本粒子納入更完整的宇宙清單。「我那時的論文確實散發出熱情,」現年63歲的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希夫曼說。幾十年來,他和其他數千名物理學家發展了超對稱假說,相信實驗會證實這一點。
  • 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原標題: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7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輸掉」了一場長達6年的、關於超對稱粒子的賭局。這場賭局的贏家,是被稱為「民科之王」的安東尼·加瑞特·裡希。   「在這次會議上,通過視頻,諾貝爾得主韋爾切克作了一個關於統一理論的精彩演講,表達了他對於超對稱理論的信心,並認為超對稱粒子將會在LHC上被發現。」裡希回憶。   儘管很尊重韋爾切克,裡希還是在演講結束後舉起了手,公開「挑釁」韋爾切克,問他是否願意就超對稱粒子存在與否的問題跟自己打個賭。
  • 科學家曾預言超對稱粒子是存在的
    玻色子和費米子對於許多物理學家而言,他們偏好一種東西,那就是一類名為超對稱的理論所預言的粒子超對稱粒子超對稱理論預言,對於每一種費米子,一定對應存在著一種在許多性質上與其極為類似的玻色子以電子為例,它就有一個尚未被發現的玻色子夥伴,我們稱為超電子。類似的,光子也存在一個費米子的對稱粒子,稱為光微子。在超對稱的所有新粒子裡,有一種粒子有可能穩定存在並具有暗物質粒子所應具有的特質,這就是這類粒子裡最輕的一種:超中性子。
  • 為什麼超對稱可能是粒子物理學史上最失敗的預言預言?
    自Wess和Zumino首次提出超對稱性以來的近50年中,從未見過任何超對稱粒子。(來源:FERMILAB/費米實驗室)在理論物理學中常常會出現一個無可否認的深刻想法。當某個想法可以一舉解決許多現有難題,同時做出可驗證的新預測時,勢必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它不僅可以提供潛在的前進之路,還能吸引人們的想像力。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LIGO之後:暗物質,相對論,超對稱,中微子,黑洞誰贏誰輸?
    現在知道中微子、光和引力現在都以同樣的速度運動著。圖片版權:Noel Carboni & the ESA/ESO/NASA Photoshop FITS Liberator失敗者1:修改引力理論修改引力理論,重力和光線遵守不同的規則。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未找到超對稱粒子(圖)
    (LHC)的試驗結果似乎已經將亞原子粒子理論中的一種最簡單版本:超對稱理論排除。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塔拉·希爾斯(Tara Shears)博士是這一設備工作組的發言人,他說:「實驗的結果已經將超對稱理論置於聚光燈下。」  在實驗中,物理學家們試圖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觀察B介子的衰變情況。如果超對稱粒子果真存在,那麼B介子的衰變頻率將要比它們不存在的情況下高得多。除此之外,如果超對稱粒子存在,它們的物質和反物質版本粒子衰變時表現的差異也應當要更大一些。
  • 暗物質、超對稱粒子會不會重走以太的道路?
    說實話,還真的有,並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比如暗物質、超對稱粒子等。這些概念為一大批理論以及實驗物理學家提供了飯碗,理論物理學家說它們存在,並用它們勾勒出非常美好的畫面,可實驗物理學家用了各種手段也沒有直接探測到它們。為了探測暗物質,太空中有各種探測儀,地底下也有實驗室,大型對撞機裡也希望能夠覓到暗物質的蹤跡。
  • 臺灣大學「超對稱」研究獲突破 有望獲諾貝爾獎
    臺灣大學「超對稱」研究獲突破 有望獲諾貝爾獎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消息 臺灣大學物理系高能研究團隊在「超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