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仍在發威?美國NASA衛星緊急對準:澳洲東海岸濃煙滾滾

2021-01-13 中國氣象愛好者

在我國南方地區正在經歷大範圍的酷熱高溫的同時,赤道另一端的南半球,溫暖和乾燥的天氣在澳大利亞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展示它的威力——比如9月10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飛過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看到了燃燒的火災,產生的濃煙隨著風一直吹到太平洋上。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這只是今年火災季節的一個縮影。2019年9月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的火災季節已經兇猛的開始了,在長期和加深的乾旱的推動下,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附近的森林和灌木叢地區已經爆發了100多場火災,其中包括一些相對溼潤、很難看到火災的亞熱帶季雨林和桉樹林,這次都燃燒了起來。

叢林火災和自然災害合作研究中心在8月底報告說,2019-20年的火災季節有可能非常活躍,在往年,它通常在10月份才開始在澳大利亞海岸地區開始湧現,然後在春季和夏季逐漸推進到內陸地區。但在2019年9月,火災季節似乎提前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整個國家的大部分時間都非常溫暖且乾燥。一些地區甚至面臨水資源短缺,而且多強風天氣,因此火災很容易爆發,而且消防員們很難撲滅它。

2019年9月12日,NASA的另一顆衛星獲得了新南威爾斯東北部火災的衛星圖像,從衛星圖像上看,澳大利亞的海岸附近火災劇烈爆發,而且伴隨著強烈的西風——這些西風使得濃煙向東推進超過100公裡,並且籠罩海岸線。

而NASA也給出了2019年9月5日至7日期間澳大利亞的土壤水分監測數據,表示地表附近的含水量高於或低於標準的情況,通過特殊的衛星輻射計,NASA科學家們可以檢測到地面頂部5釐米土壤含水量,而從數據來看,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的土壤含水量顯著偏低,尤其是新南威爾斯州,表層土壤缺水嚴重,表面當地正在發生嚴重的乾旱。

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BOM)的數據,8月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南部、維多利亞州北部和東部、南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北部的平均降雨量顯著偏低,而且預計不會很快改善事實上,自2019年年初以來,澳大利亞的乾旱就比往年嚴重得多,很多地方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偏少。並且根據BOM的數據,過去32個月是新南威爾斯州有史以來最乾燥的一段時間,降水量比平均水平偏低了34%。這一系列的情況除了和近年來厄爾尼諾/拉尼娜的變化有關外,也可能正是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

除了澳大利亞,在北半球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似乎也到了一年中的火災季節。2019年9月4日,野外火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Taylorsville以東約18公裡的Plumas國家森林公園中爆發,目前已經發展成為該州今年以來最大的火災,截至9月13日超過200平方千米的土壤被燒毀。9月8日,衛星同樣也捕捉到森林燃燒或產生的「傷痕」。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全球發飆?確定了!「美國颱風」和「印度颱風」接連生成
    在6月之前,北大西洋已出現了兩個颶風季外風暴,儘管有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命名標準過松的因素在,但仍然大幅偏多;而北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出現了超級氣旋性風暴「安攀」,並以強颱風強度經過加爾各答市中心,成為當地1864年以來的最強風暴。相比之下,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活動相對偏弱,這主要是厄爾尼諾的大氣響應造成。
  • 開爾文波: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在北半球,開爾文波沿西邊界向赤道傳播或沿東邊界向極地傳播,或者沿封閉邊界逆時針旋轉傳播;在南半球則順時針旋轉傳播;在赤道處,開爾文波總是向東傳播。大氣及大洋的赤道開爾文波均會將西邊界中的擾動傳至東太平洋,這種作用在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動力條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 氣象科普——厄爾尼諾暖流
    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離岸風——東南信風,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魯寒流的水溫反常升高。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稱為「厄爾尼諾暖流」。 厄爾尼諾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
  • 厄爾尼諾造成海岸侵蝕 美國加州大批海景房處於垮塌邊緣
    據赫芬頓郵報1月26號報導,近期,因為厄爾尼諾對海岸的侵蝕逐漸加強,美國加州的海景房有墜入太平洋之險,附近居民正在撤離。 美國加州的海景房有墜入太平洋之險 由於厄爾尼諾降雨,帕西菲卡(加州一城市)的海岸受到侵蝕。無人機展示了情況的嚴重程度,同時,視頻也顯示這些海景房是如此靠近垮塌邊緣。
  • 颶風「伊薩亞斯」在美國東海岸登陸(2)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8月5日 (外代二線)(15)颶風「伊薩亞斯」在美國東海岸登陸 8月4日,一名女子在美國紐約冒著風雨滑旱冰出行。 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3日說,「伊薩亞斯」當晚增強為1級颶風,隨後在美國東部北卡羅來納州登陸。颶風給美國東部部分地區帶來強風和暴雨。
  • 不祥的聖嬰——厄爾尼諾
    這種現象一般在聖誕節前後或稍後一二個月出現,因此秘魯人稱此為「厄爾尼諾」,即「聖嬰」。除了秘魯西海岸之外,厄爾尼諾現象還可能在美國加裡福尼亞、西南非洲、西澳大利亞等地的沿海發生,只是影響程度比較小一些,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  引起這一海洋生物災難的是秘魯寒流北部海區的一股自西向東流動的赤道逆流——厄爾尼諾暖流,它一般勢力較弱,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 厄爾尼諾現象
    1982年-1983年,通常乾旱的赤道東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現反常暴雨,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阿根廷東北部遭受洪水襲擊,厄瓜多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衝決堤壩,淹沒農田,幾十萬人無家可歸。在美國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沒,內華達等五個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達9米。
  •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時間:2016-07-13 12:25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在21世紀頻頻光顧地球,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 2015年與199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曾相識還是有新變化?
    託帕克斯衛星(1997)和海洋二號衛星(2015)收集了數據,並製作了這兩個年份的動畫圖。厄爾尼諾:一股異常的暖流離開南美洲西海岸,伴隨著複雜的和大規模的海洋與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在聖誕節前後到達太平洋。
  • 美國NASA衛星連續對準我國:海南海岸多了一朵「花」
    從2001年開始,阿拉伯半島的杜拜開始波斯灣內通過填海造陸建立人工島——從衛星觀測數據上看,短短幾年間,杜拜海岸線上幾片像棕櫚樹一般的大型人工島迅速湧現,成為太空可見的人造奇觀。這座島在2013年前後開始建設,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曾在2014年8月拍攝到了這個新島的衛星圖像,當時建設工作正在進行
  • 厄爾尼諾首攻美國!加州燒起「地獄之火」,衛星雲圖上都看得見!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8日,兇猛的野外大火在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以北140公裡處爆發,並且隨著惡劣的天氣持續蔓延。截至當地時間11月9日,大火已經吞噬了超過2.8萬公頃的土地,並衝入加州的馬裡布豪宅區附近。
  • 衛星對準西半球:美國附近出現數千公裡巨型「笑臉」
    當地時間9月22日白天,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衛星對準北大西洋地區,拍下了奇特的一幕——一系列雲系組成了一個特別的「笑臉」符號,只不過這個笑臉符號範圍可大得驚人,它從墨西哥灣沿海一直延伸到北大西洋北部,是橫跨數千公裡的巨大笑臉符號。
  • 衛星對準西半球:美國附近出現數千公裡巨型「笑臉」!
    當地時間9月22日白天,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衛星對準北大西洋地區,拍下了奇特的一幕——一系列雲系組成了一個特別的「笑臉」符號,只不過這個笑臉符號範圍可大得驚人,它從墨西哥灣沿海一直延伸到北大西洋北部,是橫跨數千公裡的巨大笑臉符號。
  • 太平洋土色風暴出現,美國西部濃煙滾滾如火山爆發!這十分危險
    長期以來,氣候學家和災難預測學者一直預計,隨著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進行,美國西部的大火會變得更大、更激烈和更危險,但即使如此,面對2020年9月美國西海岸各州的猛烈大火時,最有經驗的科學家們也被這場大火驚人的範圍和強度感到汗顏。
  • 山火剛控制住,澳大利亞東海岸又遇洪水
    但這場洪水,也為東海岸的城市帶來了更多的災難。 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當地時間12月13日,洪水襲擊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受災地區包括昆士蘭州的南部與新南威爾斯州的東部。當局敦促人們在自己的房屋周圍堆起沙袋,並避免在水位已經上升的道路上開車。此外,昆士蘭州首府城市布裡斯班和新南威爾斯州著名旅遊景點拜倫灣都受到了這次洪水的嚴重影響。
  • 極端氣候發威,亞洲「第二條黃河」來了?2018年旱,2019年降雨多
    2019年從已有的科學數據來看,好像世界各地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巨大影響,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數據顯示,位於伊拉克(所屬大洲亞洲)最大水庫的水位已達到十多年來未見的水平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拓展閱讀: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
    ,是一種和厄爾尼諾現象相反的現象,即「東太平洋降溫階段」;因此用西班牙語中與厄爾尼諾(El Niño)相對應的陰性名詞拉尼娜(La Niña)來代表。 厄爾尼諾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耶穌,即「聖嬰」),而拉尼娜是「聖女」(女孩)的意思。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太平洋中東部海水溫度變暖相反,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 澳洲海岸驚現大規模噬人鯊群!5500頭正爆發性繁殖!海洋終極食人魔來了!
    ,除了政府不靠譜的防鯊網工程,一定還另有貓膩……今天,這個困惑終於解開了澳洲東海岸已然成了鯊魚窩!在今天之前,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樣巨大的危險已經在澳洲的東海岸醞釀多時……澳洲,甚至大洋洲,本來並不是大白鯊的聚居地。
  • 【氣象科普】兄妹現象——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厄爾尼諾 & 拉尼娜厄爾尼諾原意是「聖嬰」、「神童」或「聖明之子」含義: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向西延伸,經赤道太平洋至日期變更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西北季風不但削弱了秘魯西海岸的東南信風, 使秘魯寒流冷水上泛減弱甚至消失, 而且吹拂著水溫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魯寒流來的方向逆洋流南下, 把秘魯寒流變性為暖流。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稱之為厄爾尼諾暖流。我們可以結合圖片來看看厄爾尼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