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射衛星時要先把衛星送到低軌道然後再變軌?

2021-01-09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簡單來說(不再做具體的推導計算),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及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公式可知:當以第一宇宙速度發射人造衛星,它將圍繞地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若它發射的速度介於第一宇宙速度與第二宇宙速度之間,則它將圍繞地球做橢圓運動。有時為了讓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要在衛星發射後做橢圓運動的過程中二次點火,以達到預定的圓軌道。所以,低軌道衛星發射速度小,在軌速度大;高軌衛星發射速度大,在軌速度小。

  現在發射衛星大多採用先進入低軌道,再經過多次變軌,最後進入預定的高軌道。是因為變軌技術可以使衛星利用地球引力來為衛星加速。如果要讓他一次進入預定的高軌道就需要發射速度大,消耗的燃料就多,火箭的體積和質量都會大幅增加,阻力也增加。這回造成這樣一種情況,為了發射更大質量的火箭和克服增加的阻力又要增加燃料,如此,即是技術上可行,其成本將非常昂貴。現在的做法優點就是可以節省燃料,可以用較小的火箭進行發射。因而可以節省成本。

相關焦點

  • 十一年前驚天一撞,讓地球軌道塞滿了垃圾!未來還能發射衛星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衛星拯救者還是衛星殺手?美國的軌道延壽衛星2號發射升空
    ,它的目標是Intelsat公司的衛星Intelsat 10-02,一顆2004年發射的同步軌道衛星。這顆衛星已經在軌道上運行了16年了,通過MEV-2給它延壽,它可以再運行5年。脫離後MEV-2衛星使用聯氨燃料的化學火箭發動機將點火實施升軌,與火箭上面級及時拉開距離。然後衛星伸開太陽能電池板。其後衛星將使用電推發動機進行長期的升軌操作,電推發動機雖然比衝特別高,但是推力太小,因此整個升軌過程將持續數月。MEV-2將用五個月時間爬到同步軌道上。
  • 為避讓美軍通信衛星,國際空間站將進行軌道調整
    據外媒報導,國際空間站將於北京時間9月14號早上5:00到6:00進行軌道調整,以避免與美國海軍2019年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相撞。這也為這次的國際空間站變軌埋下了伏筆。為什麼美軍不讓自己的衛星調整軌道首先,美軍已經將這顆衛星歸類為「太空垃圾」。雖然衛星的一般壽命都能達到十年以上,但美軍還是將這顆去年才成功發射,也沒有運行故障新聞披露的軍用衛星稱為「太空垃圾」。按照國際慣例,太空垃圾都是指已經失去了人為有效控制的衛星或者碎片才能稱之為太空垃圾。
  • 低軌道衛星產業
    為什麼老美不去搞5G而去搞低軌道衛星呢?我們給大家解釋一下分析一下啊。1、傳統衛星有什麼問題?從18世紀開始,全球的衛星發展經歷了從傳統航天、過渡期到新航天時代,衛星從大衛星到小衛星低軌道。比如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足球世界盃的電視轉播,國家間的基本都是衛星通訊。傳統的衛星通訊的高度是36000公裡。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1984年4月,我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發射成功。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 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時間怎麼確定的?為什麼偏偏是9點43分?
    對於衛星發射很多人都看過中外衛星的發射直播畫面,但是對於衛星發射很多時候發射時間的選擇為什麼精確到分鐘很多人卻不得而知,比如這次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時間為什麼選擇在上午9點43分?
  • 突發:為避讓美軍通信衛星,國際空間站將不得不進行軌道調整
    據外媒報導,國際空間站將於北京時間9月14號早上5:00到6:00進行軌道調整,以避免與美國海軍2019年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相撞。這也為這次的國際空間站變軌埋下了伏筆。為什麼美軍不讓自己的衛星調整軌道首先,美軍已經將這顆衛星歸類為「太空垃圾」。
  • 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復興與衛星網際網路的崛起(中)
    維勒在盧安達帶領中國工程師和非洲工人同吃同住一起挖坑鋪光纜的時候開始琢磨,辛辛苦苦鋪的光纜只能解決某個國家的通信問題,要解決全球互聯,還得靠衛星。於是他在2007年創立了O3b公司,這是Other 3 billion的縮寫,意在為全球「另外30億」沒有網絡覆蓋的人提供網絡服務。O3b獨闢蹊徑,提出了中軌道通信衛星的方案。
  • 中星9A衛星是如何自救的?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網消息,6月19日,長徵三號乙遙二十八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過程中運載火箭出現異常,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航科技集團公司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過準確實施10次軌道調整,衛星於7月5日成功定點於東經101.4°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目前,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轉發器已開通,後續將按計劃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 中星9a直播衛星依靠自救成功入軌 中星9a衛星參數與自救細節曝光
    在2017年6月19日,長徵三號乙遙二十八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過程中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過準確實施10次軌道調整,衛星於2017年7月5日成功定點於東經101.4°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   目前,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轉發器已開通,後續將按計劃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 零窗口發射,載荷測試,這些衛星與火箭發射的細節你都清楚嗎?
    眾所周知,一般包括衛星在內的太空飛行器在發射前都會提到一個詞,「窗口期」。那麼這個窗口期是如何確定下來的?又是如何準備火箭發射的工作?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衛星發射的窗口期。
  • 美國格魯曼公司成功將一顆通信衛星變軌 延長了服務壽命
    事實證明,這次為通信衛星進行變軌的示範飛行任務是成功的,將Intelsat這顆通訊衛星的壽命延長了五年。諾斯羅普公司的MEV於2月25日與Intelsat公司的IS-901衛星在軌對接,之後它改變了IS-901衛星軌道,為其提供了更多的運行服務時間。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低軌道也稀缺在讀懂了ITU「先到先得」的申報註冊原則之後,衛星網際網路所在的「低軌道」區域,便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前述衛星行業國有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網際網路衛星不可能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同步軌道3.5萬公裡,對於連接網際網路來說,延時太長了。」
  • 衛星抓衛星,史上第一次!私人公司捕獲太空墓地軌道衛星
    你以前可能聽說過太空中的衛星被反衛星飛彈擊中,碎片滿天飛,嚴重影響太空安全的案例,卻從未聽說過墓地軌道上的衛星不能使用了,派飛船上去修理,然後又重新投入使用的故事。英特爾衛星公司的Intelsat 901衛星,是一顆在36000公裡高地球靜止軌道上運行的通信衛星,2001年發射,設計使用壽命是13年,用於大西洋地區的通信服務。
  • 為什麼飛船不能直接飛到月球,而需要環繞變軌?
    說起我國探月工程,最有名的要數嫦娥工程了。我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然而嫦娥飛行器在登陸月球之前,卻要先繞地球飛三圈,再繞月球飛三圈,然後再登陸,這又是為什麼?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被長徵三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高度200km,遠地點高度51000km的軌道上,軌道周期為15.81h。
  • ...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份將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5月份,我國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
  • 中國要搶佔地球低軌道資源和衛星通信頻道資源
    一,地球低軌道資源只有5萬顆衛星數量級的寶貴資源目前馬斯克就計劃發射42000顆。這在五年內就完全能做到。現在他的重型獵鷹火箭馬上啟用,一箭就能發射數百顆衛星,比現在60顆大幾倍。現在他的衛星工廠的每天能夠生產6顆衛星,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產能。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北鬥導航系統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先後建成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由於低軌道衛星一般只有幾百公斤重,研發迭代周期短,成本低廉。衛星用小型火箭就能發射,這也為及時更換有故障的衛星提供了便利,對保證通信系統的質量和高可靠性有利。低軌道衛星通信的優點在於:一方面衛星的軌道高度低,使得傳輸延時短。
  • 美國要發射400顆星鏈衛星 被批是「太空殺手」
    「一箭60星」改寫紀錄《環球時報》記者15日白天參觀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時,就發現不斷有美國民眾在打聽這次發射的情況。2015年1月,他正式宣布「星鏈」計劃,將用超過4000顆運行在地球低軌道的小型通信衛星組成大型衛星網絡,為全球提供高速網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