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格魯曼公司成功將一顆通信衛星變軌 延長了服務壽命

2020-12-05 環球網

【來源:cnBeta.COM】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成功完成了飛行任務延長器與國際通信衛星組織Intelsat IS-901通訊衛星的歷史性首次對接。事實證明,這次為通信衛星進行變軌的示範飛行任務是成功的,將Intelsat這顆通訊衛星的壽命延長了五年。諾斯羅普公司的MEV於2月25日與Intelsat公司的IS-901衛星在軌對接,之後它改變了IS-901衛星軌道,為其提供了更多的運行服務時間。

此後,Intelsat公司也將部分客戶過渡到了這顆此前不在軌道上的衛星上,繼續使用其通信服務。Intelsat公司表示,IS-901通訊衛星繼續提供5年的全面服務,這是軌道可持續性、空間服務和壽命延長方面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對於Intelsat公司來說,該公司認為這是一種 具有成本效益和效率的方式,可以繼續提供不間斷的服務,滿足客戶需求,而不需要建造和發射一顆全新的通訊衛星。

出於成本的考慮,該行業已經從大型地球同步衛星向小型、靈活的低地球軌道小衛星隊伍轉變。軌道變更服務可能有助於提供另一種選擇,但目前來看,它可能更吸引傳統的空間衛星運營商,而不是較新的衛星初創公司。

諾斯羅普公司正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射第二艘MEV太空飛行器,為另一顆Intelsat衛星提供變軌服務,因此,看起來衛星變軌短期內確實有可能成為一個市場,而且將來也可能改變大型太空飛行器的經濟性。

相關焦點

  •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再次發射為衛星提供「續命」服務的太空飛行器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上周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一個太空飛行器發射進入太空,該太空飛行器的目的是給一顆「瀕臨死亡」的衛星以新的生命。它的目的是抓住一顆已經在太空中停留了16年的老化衛星,通過給它安裝一套新的發動機和燃料,延長這個老機器人在軌道上的壽命。該太空飛行器被命名為MEV-2,即任務擴展飛行器2。
  • 【Northrop Grumman】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成為DARPA衛星服務項目商業合作夥伴
    據協議,DARPA將為「任務機器人飛行器」(MRV)提供用於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提供服務的有效載荷,該有效載荷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由兩個靈巧的機械臂和多種工具及傳感器組成。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太空物流部將提供其為任務機器人飛行器開發的總線技術。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合作結束了DARPA地球同步衛星機器人服務項目的3年動蕩。
  • 衛星抓衛星,史上第一次!私人公司捕獲太空墓地軌道衛星
    最近,一家名為諾斯羅普·格魯曼的私人公司(Northrop Grumman),就開了這樣一個先河,派出一艘機器人飛船,為英特爾衛星公司修復了一顆通信衛星,並將其重新定位在新的軌道上。英特爾衛星公司的Intelsat 901衛星,是一顆在36000公裡高地球靜止軌道上運行的通信衛星,2001年發射,設計使用壽命是13年,用於大西洋地區的通信服務。
  • 諾斯羅普·格魯曼的「衛星加油車2號」成功發射
    Intelsat 10-02於2004年發射升空,目前該衛星的燃料即將耗盡。一旦與Intelsat對接,MEV將成為該衛星的新引擎。MEV還將使衛星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並指向地球。此前,於2019年10月發射的MEV系列第一艘太空飛行器已經成為了2001年發射的Intelsat 901衛星的一個新的輔助引擎,已經成功運行。
  • 3萬公裡高空搶救瀕死衛星,美欲再次驗證高軌衛星在軌維修和加油
    這是因為人造衛星的造價高昂,高軌的通信衛星更是如此,單是衛星本身的成本就常常達到數億美元。因此如果能夠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帶來的經濟價值也是頗為可觀的。從本質上來說,對接完成後的 MEV-2 將會成為通信衛星的臨時發動機和臨時油箱。在預期 5 年的服務時間裡,MEV-2 將無時不刻地與通信衛星保持連接的狀態,在需要變軌的時候充當動力系統,提供動力支持。如此一來,「國際通信衛星」10-02 將能把自己的工作壽命再延長 5 年以上。
  • 為避讓美軍通信衛星,國際空間站將進行軌道調整
    據外媒報導,國際空間站將於北京時間9月14號早上5:00到6:00進行軌道調整,以避免與美國海軍2019年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相撞。於2019年6月25號在美國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乘載私人航天公司Space 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也就是說,這顆衛星從服役到現在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但卻被美方宣稱為「太空垃圾」。至於是不是真的成為了太空垃圾,小挑只能說,就連報導這次事件的外媒也在太空垃圾四個字上打了引號!
  •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45周年—新聞—科學網
    「東三」B星平臺配置的電推進系統,其技術指標堪比美國蘿拉公司、歐洲泰雷茲公司等國際知名衛星製造商,平臺性價比、載荷比也達到或優於國外同類衛星水平。這成為我國航天技術屹立於世界舞臺的又一個搶眼的表現,更詮釋了創新才是中國衛星技術的跨越發展之道。 首顆「東方紅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序幕。
  • 突發:為避讓美軍通信衛星,國際空間站將不得不進行軌道調整
    據外媒報導,國際空間站將於北京時間9月14號早上5:00到6:00進行軌道調整,以避免與美國海軍2019年發射的軍用通信衛星相撞。於2019年6月25號在美國甘迺迪航天發射中心,乘載私人航天公司Space 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也就是說,這顆衛星從服役到現在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但卻被美方宣稱為「太空垃圾」。
  • 中國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定點 將為亞太區域提供全天候服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7月18日電 (郭超凱)7月17日晚,經過飛控試驗隊8天緊張有序的飛行控制,中國發射的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定點於地球靜止軌道東經134.5°在軌測試軌位,為後續衛星交付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 我為地球修衛星-虎嗅網
    經過將近16個小時的飛行,兩個載荷以超同步轉移軌道的方式,成功入軌。這次發射,除運載了歐洲的一顆2.87噸重的同步軌道通信衛星之外,還創造了人類太空探索史以來的一個裡程碑事件:人類第一個實用性高軌在軌維護飛行器成功發射。
  • ...成功發射其最先進的移動通信衛星 為日本及周邊地區提供通信服務
    美股 洛克希德馬丁(LMT.US)成功發射其最先進的移動通信衛星 為日本及周邊地區提供通信服務 2020年2月19日 08:59:22
  • 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將提供衛星寬帶通信服務!
    2020年7月9日20時11分,亞太6D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該衛星主要面向亞太區域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經濟的全地域、全天候的衛星寬帶通信服務,用以滿足其海事通信、航空機載通信、陸地車載通信以及固定衛星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多種應用需求,將在商業通信、應急通信和公共通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力促進和推動服務地區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 我國成功發射「中星10號」通信衛星
    新華網四川西昌6月21日電 (記者鄭曉奕、李清華)6月21日零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0號」衛星送入太空。「中星10號」將接替「中星5B」為我國及亞太地區用戶提供通信和廣播電視等業務。
  • 通天蓋地45年——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發展的偉大徵程
    >1961年7月10日,美國發射了第一顆商業通信衛星「電星1號」。它成功地進行了橫跨大西洋的美國與英法兩國的首次電視中繼轉播、照片傳真和電話通信試驗,驗證了阿瑟克拉克的絕妙構想,衛星通信這種遠距離通信方式開始大範圍進入人類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 如果54年前,我國沒有下決心發展衛星通信事業……
    1984年1月29日,我國利用「長徵三號」火箭發射了一顆通信衛星試驗星,可惜的是,衛星並沒有進入預訂軌道。但這次任務驗證了衛星變軌飛行、姿態控制、軌道控制和精度控制系統可靠性,證明「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設計理念的正確性,並驗證了各設計數據。
  • 航天技術帶來的通信革命: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緣何誕生
    羅森想到,如果他在自旋穩定的衛星上使用自旋相位脈衝,他將擁有一個簡單,壽命長的控制系統以及衛星的輕型電子設備。1960年他召集了一群休斯公司的小夥伴們將這個想法轉化為實用的靜止衛星通信系統的設計,做了一個直徑76釐米,高38釐米,重11.3千克的自旋穩定的偶極天線,重量輕,體積小,可以輕鬆裝到衛星平臺上了。
  • 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成功 將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北京時間6月9日晚8時1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送入太空記者 齊彬攝   北京時間六月九日晚八時十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位於四川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航天發射。
  • 【C-Band】Eutelsat為騰出C頻段將替換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歐洲通信衛星通信公司表示,由於聯邦通信委員會決定為美國5G網絡騰出頻譜,為此自己將不得不更換一顆此前並未計劃替換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並未給出採購替代衛星的時間表。但是由於歐洲通信衛星通信公司已加入聯邦通信委員會97億美元的加速清算計劃,這意味著必須要在未來幾個月內採購這顆替代衛星,以便在2023年前送入軌道。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正垃圾成災
    圖源NASA)太空垃圾:數以萬計的「衛星殺手」1978年,美國科學家凱斯勒就提出「凱斯勒症候」警告,稱當低地球軌道上的垃圾實在太多時,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行器會經常被撞擊,由此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惡性循環,最後使得發射新的太空器都幾近不可能。2009年,NASA官員就透露,國際空間站為避開太空垃圾已經變軌十多次。
  • 我國將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雷射通信試驗
    目前,我國已形成固定通信廣播、移動通信、數據中繼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體系,在軌民(商)通信衛星16顆,轉發器總數量達273個,構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聯互通、互為備份的衛星測控和業務監測網絡,建成了連接南亞、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衛星電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在國內,衛星通信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國直播衛星開通用戶超過7000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