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企業發展

2020-11-26 騰訊網

《中國航空報》:在天津直博會期間海特集團將發布哪些新產品?

李飈:在裝備方面,我們帶來了直升機絞車,救援絞車是裝配在包括直20在內的直升機上,在救援過程中主要起到通地連接的作用。目前這款絞車的起重可達到272千克,可以有效保證直升機的安全。我們還展出一款新型發動機的控制器。發動機的數字控制器一直是發動機研發的一個難點,海特已經搭建了發動機控制器產業研發平臺, 共進行了七型產品的研發。這款數字控制器將應用於新型發動機和其他發動機上。在救援救生設備方面, 展示的供氧系統的氣瓶單瓶可達到4小時以上的持續供氧,這種脈衝式的供氧系統可以讓飛機在高原作業的時候實現更長時間的持續供氧。

此外,海特集團在航空工程技術相關領域,還掌握了多項核心科技。在高性能集成電路產業領域, 海特堅持自主研發,創新驅動加快企業發展。我們還將展示飛機和發動機的大修和改裝能力。海特在天津和成都都設立了大修基地,在成都海特與川航合作進行空客A320飛機的大修業務。在天津開展了空客A320和波音737最高級別的大修和改造業務。同時,這兩年海特還進行了飛機的客改貨業務。目前, 海特已在天津完成了3架波音737- 700客改貨飛機改裝,也受到了國外用戶的好評。

《中國航空報》:在直博會的首日,海特達成了哪些合作?

李飈:海特與中航材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運輸航空、通用航空飛機及部附件維修、航空培訓、航空租賃等方面進一步開展深化合作,開展航空業務領域的戰略合作。此外,海特還與捷克PBS公司舉行授權籤約儀式,將在一款新型的發動機上有更深遠的合作。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5月22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營經濟好起來了,民生就好起來了。」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建議國家在產業基金和產業政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銀昕 | 全國兩會現場報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胡巍 攝)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將「成立四川國家級民營科技裝備發展專項基金;希望國家產業扶持基金和產業扶持政策將民營企業的基礎科學研究納入支持範圍」等內容寫入了他的代表建議中。
  • 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企業家要有信心,也要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
    首期我們對話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他認為當下對企業家而言,是要往好的方面去想,同時也要做好應對最壞情況的準備,對企業而言,所謂的積極自救就是積極復工。李飈: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川商總會輪值會長、海特集團董事長1月24日判斷這是持久戰成立防控疫情工作小組封面新聞:海特是什麼時候開始復工的?
  • 海特集團摩洛哥參建3萬畝科技城,海特高新:與上市公司無關
    現年46歲的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條百度百科。這條剛剛更新的詞條顯示,就在3月20日,海特集團作為惟一外資企業將參與建設一個佔地約2000公頃、位於摩洛哥的「丹吉爾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項目。
  • 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參加第三屆進博會並籤署合作協議
    11月6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支持進口融資籤約儀式,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籤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將充分運用總行專門制定的「進博融2020」專項服務方案,支持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進口重要資源、關鍵技術和設備,並為企業提供包括但不限於國別風險、匯率風險等方面的信息諮詢服務。
  • 李飈 海特集團董事長
    作為技術帶頭人和經營決策者,積極進行技術創新,組織建立質量體系,使海特高新先後取得高新技術企業、省四川企業技術中心、國標、國軍標、武器裝備承制單位等資質。同時,順應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踐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 星雅航空集團與海特實業籤署戰略協議,成立西南通航公司
    5月17日,星雅航空集團與海特實業在四川成都就共同推動西南地區通航發展達成合作共識,締結戰略聯盟並組建合資公司。自此,星雅西南通用航空(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星雅航空集團董事長、總裁陳柏儒先生與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先生等一行出席了此次籤約儀式。
  • 堅持創新驅動 南瑞集團大力提升發展質量
    2017年是南瑞集團經受多重考驗、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南瑞集團只爭朝夕、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籤訂合同額超過600億元,連續十六屆進入中國軟體企業百強,連續十一屆成為中國十大創新軟體企業,獲中國能源裝備領軍企業、中國十大信息技術服務領軍企業、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等稱號。
  • 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推動肥料行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為實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企業力量,如何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當下,肥料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  「十三五」期間,新洋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前瞻性地提出了「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戰略,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新洋豐實現了產品產銷量的持續上升,更好的滿足了客戶、用戶的需求。我們堅持以最小的資源投入換來最大的產品產出,以不破壞環境的原則來發展企業,讓使用新洋豐產品的農產品變得更綠色更健康。
  • 寧夏部分民營企業創新之路:「創新驅動」促轉型
    民營經濟是推動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激活改革發展的動力源。近日,記者到寧夏部分製造業企業蹲點調查發現,雖然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但民營企業家不缺創新的骨氣和志氣,敢為人先、鍥而不捨,奮發努力實施創新。當地政府也多維施策打造創新生態,鼓勵企業在創新大潮中唱主角,特別是在關鍵領域不斷幫助企業攀登科技創新的高峰。
  • 用友聯袂雲投集團舉辦數位化轉型論壇 推動雲南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高峰論壇,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如何把握歷史機遇,通過數位化轉型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構築國際競爭新優勢,並加快推進雲南省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全面推動雲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轉型 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今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強調通過推進產品創新數位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以及產業體系生態化,全面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創新。
  • 每經獨家專訪海特生物董事長陳亞:藥物研發將沒有中間地帶,抗擊...
    陳亞表示:「生物醫藥企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有責任應對傳染病,但一切都建立在創新能力的基礎上。
  • 運鴻集團:創新驅動企業踐行社會責任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強調: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出路在創新、關鍵在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自我需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創新驅動戰略的大力實施有效推動了各類型企業的轉型發展,也促進了企業提升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力。
  • 東莞天楠光電科技公司董事長聶權:企業要把握創新及發展的準繩和方向
    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及近40次,可謂是兩會最強音之一。天楠光電全體都為之感到振奮,因為企業是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的重視,對我們而言帶來了很大的希望。 東莞天楠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權:企業要把握創新及發展的準繩和方向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及近40次,可謂是兩會最強音之一
  • 王宏志到企業調研時強調: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創新發展
    王宏志到企業調研時強調:搶抓發展機遇 堅持創新發展 2019-12-25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特環保敖志平:從陶瓷轉戰新能源汽車
    重慶最早的海特環保(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時僅有3人。到今天,發展成擁有三大主營產業、覆蓋中國十多個省市,擁有28家全資實體子公司、2500名員工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這一切都與他們有個敢於創新的董事長有著密切的關係。
  • 華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主力軍之一,華晨集團面對日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在開放合作等方面尋求突破,以達到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華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閻秉哲表示,未來將在新能源、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加強與造車新勢力和網際網路公司的互助互補,共同構建生態圈。此外,他認為,只有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完整產業鏈條,才能夠充分適應未來的市場競爭。
  • 張敬華在蘇寧集團調研:支持民營企業在融入雙循環中高質量發展
    龍虎網訊 12月10日上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到蘇寧控股集團,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十四五」期間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張敬華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陪同下參觀企業展廳。
  • 榮譽|康婷集團榮膺「可持續發展示範企業獎」
    、精準扶貧、科技創新、生態環保、企業社會責任等核心話題,攜手中國企業為全球CSR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視角。康婷集團企劃中心總監王梓童女士作為集團代表受邀出席了此次活動。論壇會議精彩紛呈的同時,在2020「CSR競爭力——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選當中,很多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會議上為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頒發了獎項。